?

血管正側面進針對疼痛影響的探討

2010-03-08 07:25王春芳鄔曉燕楊敏
當代醫學 2010年36期
關鍵詞:針頭進針輸液

王春芳 鄔曉燕 楊敏

靜脈輸液既是護士基礎操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臨床疾病護理中的重要手段。靜脈輸液作為一種迅速有效的補液和給藥途徑,在臨床疾病的搶救、治療和康復中占有重要地位。據統計,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靜脈輸液治療。為能穩、準、快地將治療藥物輸注到患者體內,近年來護理同仁不斷對操作環節進行研究并提出改良方法。筆者通過十幾年來的臨床經驗淺談從血管的正面進針可以減輕穿刺給患者帶來疼痛,提高生活的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進行靜脈輸液的14歲以上病人386例,男性202例,女性184例。按病房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190例,男性97例,女性93例,年齡14~79歲,平均46歲,個人輸液3~20次,平均7次。對照組196例,男性105例,女性91例,年齡14~81歲,平均50歲,每人輸液3~22次,平均8次。兩組患者均無影響靜脈穿刺的血管性或凝血障礙性疾病,且年齡、性別,輸液次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病人均無血液系統疾病、無認知障礙、無肢體麻木疼痛及言語不利。疼痛分級標準:將疼痛分為4級:0級:無痛;1級:有痛感但不嚴重;2級:疼痛明顯,病人痛苦不適;3級:疼痛劇烈,有恐懼感[1]。于淺靜脈穿刺后,根據疼痛問答法進行比較,讓患者根據感受如實評價,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穿刺分別由我院技術最好的兩位護士完成,并每個月在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輪換穿刺,以避免技術因素的影響,因此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①對照組:進行靜脈穿刺時,先扎好止血帶,讓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松,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右手持針從欲穿刺的靜脈旁側,將針頭盡量大角度刺入靜脈。當阻力減少,有落空感,同時見回血后不易再進,直接固定。如未見回血,右手擠壓輸液器軟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見回血。

②試驗組:讓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松,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右手持針從血管正面60°~75°度通過皮膚直接刺入靜脈,見回血后,針尾再向下壓,使角度小于15°向前送針。

2 結果

196例從血管側面進針的患者和190例從正面進針的患者對疼痛感受的如實評價結果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的患者疼痛感明顯輕于對照組。

3 討論

3.1 解剖結構 皮膚的神經與淺靜脈呈大角度分布,皮膚中的神經纖維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組織中,在皮膚的真皮層內神經分布的數量多。皮膚的附屬結構還有汗腺、毛發、皮脂腺等。

表1 兩組患者對疼痛感受的評價

3.2 進針的角度 皮膚的神經與淺靜脈呈大角度分布,進針的角度越大,穿刺針就與神經越接近平行狀態,穿刺針就很少或不會穿刺到神經,患者就感覺不到疼痛或疼痛感很輕。從血管的上面直接進針角度可以達到60°~75°,過大會穿破血管。從血管的側面進針角度要小得多,一般是20°~30°,角度過大針頭就進入不了血管。

3.3 針頭在皮下滑行的長度 從血管的側面進針針頭先在皮下滑行,再潛入血管,這樣所造成機械性損傷較大,局部組織有斷裂現象,易產生撕裂樣疼痛。從血管的正面進針是將針頭直接進入皮下,直接潛入血管,所造成機械性損傷小,且縮短了進針時間,故只有微痛或無痛。

3.4 進針點 進針點宜選在毛孔與毛孔之間的皮膚,因毛孔內富有毛囊神經末梢,對刺激較為敏感,針頭接觸后增加病人對疼痛的感受從血管上方直接進針可以避開伴行的神經,痛苦小,易成功。

綜上所述,從血管正面大角度進針患者感到不疼或輕微疼痛,方法簡便,成功率高,并發癥少。護士在給患者靜脈穿刺時盡量采取此種方法,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3.

猜你喜歡
針頭進針輸液
具有喇叭口結構的防刺傷針頭帽的設計與評價
小小針頭不迷路
胰島素針頭可以重復使用嗎
自灸也能預防輸液發熱反應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六合丹防治輸液性靜脈炎的Meta分析
40°角進針和垂直進針橈動脈采血的成功率對比
在為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應用留置針改良固定法進行輸液的效果
頸枕輸液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