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經驗與發展建議*

2010-03-19 01:27劉建成陳志強
海峽科學 2010年9期
關鍵詞:實驗區福建省建設

劉建成 陳志強

?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經驗與發展建議*

劉建成1陳志強2

1.福建省科技廳 2.福建省科技開發中心

該文從發展范圍和發展模式兩方面闡述了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狀況,并總結了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成立以來的建設經驗,對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若干建議。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發展模式 建設經驗 發展建議

隨著全球對環境、資源和人類健康的重視,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其理念已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逐漸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實踐的重要載體。目前福建省有3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12個省級實驗區,這些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對福建省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1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狀況

福建省是全國最早的綜合改革實驗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也有較大發展,但人口、資源與環境等問題依然相當嚴峻。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努力促進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走出一條適合福建實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新時期一個重大課題和緊迫任務。近年來福建省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1.1 發展范圍

早在1992年,省科委就立項開展“福建省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試點示范研究”,制定福建省實驗區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重點、措施以及申報審批程序。1995年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福建省“九五”期間要建立一批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并把它列入了科教興省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文件,為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考評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依據。目前全省已建有東山縣、龍巖市、漳平市3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南平市、泉州石獅市、南平武夷山市、龍巖新羅區、泉州惠安縣、廈門思明區、三明泰寧縣、泉州永春縣、莆田仙游縣和龍巖鐵山鎮等12個省級實驗區。通過實驗區的建設,促進了地區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積累了當地人口、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經驗,為福建乃至全國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1]。

1.2 發展模式

福建省經過十幾年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逐步形成了經濟發達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旅游型的發展模式。

1.2.1 經濟發達型

經濟發達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包括沿海僑鄉泉州石獅市、廈門思明區、泉州惠安縣、內地老工業區龍巖漳平市和龍巖新羅區。這些地區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推進示范工程建設,加速產業集群培育,狠抓農業綜合開發與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實現了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同時,高度重視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2.2 環境友好型

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包括南平市、龍巖鐵山鎮和泉州永春縣。這些地區均注重環境保護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如南平市借助科技特派員制度,把科技導入農業作為破解“三農”難題的切入點,不僅解決了農村科技問題,還在農村流通、金融、農產品加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主法制進程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引發了農村全方位改革。鐵山鎮建立首家鄉鎮網站,對政府可以公開的政策動態、政府信息、招商引資、農業信息等公眾普遍關注的信息一律對外發布,提高了鐵山鎮信息公開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永春縣實施“零點計劃”,加強晉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成效明顯。

1.2.3 生態旅游型

生態旅游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包括海島漳州東山縣、南平武夷山市、三明泰寧縣和莆田仙游縣。這四個地區以旅游資源豐富為優勢,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為契機,推進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資源,以觀光旅游區、特色度假區、森林公園區等建立起一批批以旅游為基礎的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經驗

福建省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提倡科學規劃與管理,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地區,在“以人為本”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改善人的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走出了一條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探索不同類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1 注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建設實驗區

福建省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中,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注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建設好實驗區。各實驗區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采取積極措施,在保持經濟和社會較快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實現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力求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三大效益的統一。東山縣是個海島縣,土地、水等資源貧乏,生態基礎相對脆弱,但是東山縣人民并沒有氣餒,在黨的領導下,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同志帶領全縣人民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植樹造林,徹底改變了東山惡劣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從恢復生態入手發展社會經濟事業、帶有樸素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谷文昌精神,并激勵東山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和廣大東山人民自覺堅持保護生態環境的樸素可持續發展觀念,如今島上綠樹成蔭,綠化率達93.2%,素有“東海綠洲”之稱。東山縣還通過“清潔飲用水改造工程”、“八尺門跨海大橋工程”、“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風力發電”、“小城鎮建設與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等項目的實施,有利地促進了全縣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發展。

2.2 結合當地的地理優勢和經濟發展特點建設實驗區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指南》明確指出:實驗區工作以自主建設為主,密切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和優勢,走自力更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道路,探索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2]。武夷山市在結合當地的地理優勢和經濟發展特點方面做得比較成功。武夷山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利用方圓 70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區,以丹霞地貌為特征、自然山水為主景、歷史文化積淀為內涵,集觀光旅游、度假旅游、人文旅游和科考旅游于一體,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省級旅游經濟開發區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園區。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武夷山市已是閩北重要交通中心和對外開放窗口,并且日益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和閩臺地區重要旅游勝地與旅游中心。

2.3 堅持政府主導和發動公眾參與建設實驗區

經濟社會現代化和綜合協調發展是一個涉及各方面的復雜的系統運動過程,要通過自覺的歷史實踐,創造性地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積極成果,使現代化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符合人的發展需要。這就需要我們摒棄非理性的自發發展方式,依靠政府的主導作用,團結全體人民在一個共同的發展目標下自覺奮斗[2]。東山縣以大力弘揚谷文昌精神為動力,增強全縣人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了以政府為引導,各級各部門分工明確,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機制。

2.4 加強科技引導與技術創新建設實驗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動力。社會發展綜合實驗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牽涉到許多技術難題,只有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緊緊依靠科技進步解決制約實驗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才能逐步實現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的目標[3]。漳平市在實驗區建設中,注重科技引導,永福鎮不僅成為全國最大的杜鵑花生產基地,占據全國70%的銷售份額,而且引進、馴化和培育出一批新品種,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永?;ㄠl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吸引眾多臺商競相前來投資,被省政府確定為“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入駐企業30多家,投資領域從花卉業向高山茶、反季節蔬菜、果樹等延伸。漳平水仙茶,通過注入有機茶園建園技術、空調制茶等工藝改進,精加工和包裝改型,“漳平水仙”品牌得到農業部無公害認證。

3 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建議

福建省經過20來年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實驗區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對當地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實驗區的建設還需要不斷擴大實驗區的范圍、拓寬實驗區的內容以及創新實驗區的發展模式。

3.1 擴大實驗區的范圍

福建省經過十幾年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目前的3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12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已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在原有的12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基礎上,努力建設爭取申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規模還需繼續擴大,至少要在每個地區有1~2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將這些年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經驗、成果推廣開來,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試驗帶,才能更好地帶動福建省的可持續發展。

3.2 拓寬實驗區的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果,但是社會發展明顯滯后。隨著近幾年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浮出水面,三農問題尤為突出,與社會結構不合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如城鄉結構問題等。福建省同樣也存在著這些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中除了繼續要探討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實驗之外,應該把社會結構的調整,社會體制改革如人口、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體制改革,納入到實驗中去[4],不斷探索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

3.3 創新實驗區的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還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在總結本省可持續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加強與省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交流,借鑒省外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模式,結合本地的特色,堅持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平衡發展,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的發展觀念,積極探索適合本省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3.4 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政府在可持續發展上應將自己定位于“規劃、協調、指導、監督”,在某種意義上說,進行規劃決策是政府實施、指導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5]。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中,也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對所在地區未來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并分階段對規劃項目進行定期評估,對在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和監督。

3.5 結合福建地域特點優化資源配置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氣候溫潤,雨水豐富,一年四季長青。福建的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一,具有良好的生態旅游條件,但福建山地較多,可耕種的面積較少。因此,福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充分挖掘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展開建設,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取得更好的效益。

3.6 加強對臺合作,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福建地處海峽西岸,可通過加強與臺灣的合作,達到兩岸資源優勢互補,在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福建省在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中,也應加強對臺合作,充分利用臺灣的資金、管理、技術方面的優勢,結合本地的人力、政策和資源豐富的優勢,起到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模范帶頭作用。

[1] 叢林.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模式的示范作用[J].海峽科學,2007,(7):3-5.

[2] 肖智星.論東莞市清溪鎮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經驗[J].科技與管理,2003,(5):25-27.

[3] 王榮來.依靠科技促進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對鞏義市竹林鎮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的調查[J].河南科學,1996,(9):342-346.

[4] 陸學藝.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歷程回顧與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3):1-2.

[5] 郎友興,周津象.地方政府與中國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以浙江省橫店鎮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為個案[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4):134-139.

*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情況評價研究”(編號:2010Y0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實驗區福建省建設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2016年國家文創實驗區規上文化產業收入近200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