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討論法與初中語文課

2010-04-14 02:41趙玉芳
教苑薈萃 2010年4期
關鍵詞:評點教材語文

趙玉芳

導讀討論法的最大優點在于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其施教過程大體分為三個步驟:一是導讀,二是討論,三是評點。

一、導讀

教師科學之導,學生認真之讀。要達到此目的,執教者必須在課前對教材作一番深入細致的研究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導讀提示。這要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吃透教材精神,在文學上按該課的文體知識的一般性及特殊的表達過程,弄清其表達的內涵、運用的藝術表現特色、比較突出的有關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找出其中的重點、難點,并就其中的重點、難點來設計有關閱讀、默讀、朗讀、細讀、泛讀、精讀的提示,使學生在導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抓住問題去讀出文中知識的奧秘,從而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去涉獵知識,有效提高分析、掌握、運用理論與知識的能力。如我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時,每次都在執教前,先從通訊的角度對文章深入研究,細致解讀每段、每句,甚至每一個字、詞,使作為執教者的我對其中的主題、結構、表達方式、寫作特色乃至文中比較鮮明、突出的語法、修辭知識及詞義等,都盡在自己的腦子里。在裁處教材時,如何有計劃地突出重點,照顧難點,連貫系統。在這基礎上,抓準了重點,就通過不同的角度去選取典型事件,恰當地運用幾種表達方式和通過一些準確、生動的詞語去渲染備受人們所敬仰的人物形象。

由于執教者吃透了教材的精神,“導讀”就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在第一課時開始,我在學生課前已閱讀的基礎上再次布置學生泛讀課文,并出示以下幾條導讀提示:(1)這篇文章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2)文章是通過哪幾件事來表達主題的?(3)泛讀之后,試析題旨與事件的關系。(4)假如你寫一篇有關頌揚班集體的通訊,你如何組織材料?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分析開頭部分我又設計了以下的導讀提示:細讀1至3自然段后討論下面問題:○1這段的表達方式是什么?○2開頭用這種表達方式有何作用?○3第三段中的“品質”、“意志”、“氣質”、“胸懷”的表達非常準確,并賦予讀者豁達欣然、尊崇的美感,試析其詞語、短語表達有何特點?

“讀”,也要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及重點確定?!白x”有多種形式:研讀、精讀、細讀、閱讀、泛讀、默讀、朗讀,對精彩文段,應研讀或精讀,對學生整體來說,有集體朗讀或指導某學生朗讀,小組齊讀,還有教師范讀。

二、討論

討論是語文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導讀的目的就是要給學生造就一個自我認識、自我發揮、相互促進,開發潛能的機會。討論的方式為方便起見,一般是兩桌四個人為一小組,可選出組長,從講臺起向后,前桌的向后轉180度面向后兩人,面對面就導讀提示表達己見,并對不同見解提出質疑,做到暢所欲言。教師在這個階段或是巡回各小組之間,或是深入某一小組傾聽討論情況,盡可能了解掌握整體學生對所提出問題的理解、認識情況。

例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第三課時時,我布置學生精讀 “父親趕緊走去……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辈⒃诤诎迳蠈懗鍪龡l導讀討論題給學生。從學生討論的情況來看,盡管問題是出多了一些,但學生的精讀、討論約用20分鐘,從討論的場面來看是熱烈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還有的組有爭論不休的情態。特別是我在其中一組聽到在討論到“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謝謝您船長”這層談話看出了“父親”表情、語言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這一問題時,其中有一同學搶先發表己見:認為“其特點是抓住‘父親'的表情、語言去描寫,作用在于通過其失態的表情和語無倫次的說話,生動地刻畫他在特定環境下內心的恐慌,從而表露出‘父親'在希望破滅之際的恐懼與不安心情,使他那愛慕虛榮、虛偽、自私、毫無人情味的特定個性,突現出來?!痹撏瑢W講完后,其余三位同學也異口同聲地表示:“我的見解也基本同你的!”這時,作為執教者的我很開心!加上由開始討論漸入佳境而出現的踴躍發言,熱烈爭論,這局面使我感到此時的我猶如指揮千軍萬馬在大戰役中決戰、決勝階段的無限欣慰與喜悅!這是討論法最科學的方法!這種“雙邊活動”的形式也是生動活潑的,其使師生處于濃厚的求知興趣之中。

三、評點

總的來說,是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反饋,其主要過程大體有四點:一是由教師就導讀的提示組織各組代表回答,以全班形成共識;二是對一些難點,教師可分別通過講讀法、詮釋法、比較法、分析法、口述法、舉例法、演繹法等使學生理解、掌握;三是個別學生對不懂問題再次向教師質疑;四是教師進行總結,肯定對的糾正偏差??偟膩碚f,評點,以教師為主,“評”出明確的認識,“點”得準確。

“導讀”、“討論”、“評點”三者有著密切的聯系,簡單地說是一個組織學生圍繞教材有機地開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雙邊活動過程。特別是在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科學文化的日新月異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學生學的知識越來越多,而學生又在必須“減負”的背景下學習,這就有一個時間與知識量大的掌握之間的矛盾,要解決好這個矛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表現最為突出。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能動性,而“導讀討論法”最大優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最有效地發揮學生主人翁精神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猜你喜歡
評點教材語文
教材精讀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翻譯擂臺(116)評點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