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文化名人五彩繽紛的婚姻觀

2010-05-10 03:24
藝術百家 2009年7期
關鍵詞:文化名人文化特征婚姻觀

劉 玲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和社會變遷的影響下,近代中國的婚姻觀念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轉變為追求戀愛自主,婚姻自由。民國時期那些著名人物以其多姿多彩的人生,體現了不同的婚姻觀。他們對婚姻的態度以及實踐生活,不僅僅見證了他們個人思想的變遷,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

關鍵詞:民國;婚姻觀;文化名人;文化特征;美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B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09)07-0250-03

1840年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突變。在中西方文化和近代社會變革諸因素的互動作用下,沿襲了幾千年之久的封建婚姻家庭觀念有了變化。

封建社會一直是一夫多妻的結構,自然談不上什么婚姻自由,更提不上自由戀愛,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這種包辦婚姻占據主流,并形成了一種制度,如清律規定:“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無者,從余親主婚?!薄k婚姻無視當事人的感情與意愿,坑害了很多青年男女,經常發生像梁祝之戀、寶黛之戀那樣的悲劇。

中華民國雖然取代了落后腐敗的清政府,但這個較為特殊的時期,仍然是內憂外患不斷,列強虎視眈眈,軍閥混戰不斷。西方文化更加猛烈的沖擊著中國社會的傳統文化,使得中國人對于婚姻愛情的觀念發生了巨變。民國時期正處于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通過對一些民國時期著名人物婚姻觀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近代社會婚姻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以及近代社會風俗的大變遷。在他們當中有政治家、教育家、革命家、建筑學家、詩人、學者、高僧,都是曾風靡一時的人物,他們在婚姻的觀念和實踐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斑斕色彩。

一、追求自由真愛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著名詩人。對于徐志摩而言,永遠是愛情至上,永遠不顧一切的追求真愛,追求他所理解的自由。這個浪漫的詩人在其35年的短暫生命中,為自己心愛的女人寫下了無數的詩歌與情書,這些優美的文字也為世人窺見他的婚姻愛情留下了一些見證。被康橋(就是如今的劍橋)美景所孕育與開竅了詩性的徐志摩一生為情所困,也為情所累。他僅僅是個浪漫的詩人,并不過多的過問政治,他的詩歌奠定了他在詩壇上的地位。詩人的一生是追求自由追求真愛的一生。那個年代的人大都是包辦婚姻,很多留學生回來則是紛紛解除舊婚姻,另尋佳偶。民國時期婚姻習俗變遷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離婚日益自由。1918年胡適在某次演講中說:“近來的留學生吸了一點文明空氣,回國后第一件事便是離婚?!毙熘灸σ膊焕?,開始與張幼儀的婚姻也是為世人所贊嘆與羨慕的。張幼儀雖是位舊式女子,然而溫柔賢惠,頗識大體。但是在英國認識林徽因后,徐志摩便打算追求自己的真愛了。他們平靜的分手,平靜的各奔天涯。徐志摩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他與林徽因的戀情不過是柏拉圖式的最終卻是沒有任何結果,與陸小曼的婚姻卻是紛紛揚揚,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傆X得他身上有一種很無畏的勇氣,有一種很善良的純真。他與陸小曼的結合可以說是雙方都頂著巨大的父母壓力與社會輿論,就是這樣他仍然是前行的?,F存的六十五封“致陸小曼”的信中,述說了詩人不盡的深情和對愛情的執著。在婚姻中,他對陸小曼的愛始終是熾烈與放縱的。在愛情中,他始終是善良與純真的。

對婚姻,徐志摩有著和愛情一樣的理想。在1928年發表的《白郎寧夫人的情詩》一文中,不止一次闡發他理想的婚姻觀:一對夫妻的結合不但是淵源于純粹的相愛,不是膚淺的顛倒,而是意識的心性的相知,而且能使這部純粹的過去建筑成一個永久的共同生活的基礎,在一個結婚的事實里闡發了不止一宗美的與高尚的德性,那一對夫妻怕還不是人類社會一個永久的榜樣與靈感?

徐志摩為胡適的《醒世姻緣傳考證》這部小說作長序《<醒世姻緣>序》,這篇序文中他有關夫妻關系、婚姻與人生的醒悟的論述十分深刻與精辟。他說:“事實上真正純粹的好夫妻恐怕很近一個理想的假設,類似狄府(小說主人公的家一引者著)的家庭倒是真的有!大多數家庭只是勉強過得去,雖則在外表上盡有不少極象樣的?!f到婚姻,更不知多少人明知拖延一個不自然密切關系是等于慢性的謀殺與自殺,但他們也懶得動,照樣聽憑自然支配他們的命運?!弊詈笏皇эL度與機智的提出了減少婚姻與男女糾紛的“妙方”,以其中第一條普及心理生理常識和第四條離婚,最具有超前意識,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徐志摩對于婚姻的觀點應該是愛情至上,他所追求的是至純至美的愛情,他所愛的是可以與之心靈共鳴的人。他是感性之人,可以為了愛而不顧一切,乃至犧牲他的一切。對于追求愛、美與自由的徐志摩來說,沒有什么比愛的情感更具體、更深切、更具精神性與實踐性。

二、主張男女平等的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他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對后世中國教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同時,他的“離經叛道,混淆綱?!钡幕閼儆^念也對后世的“男女平等”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他一生經歷了三次婚姻,從“六禮”到中西合璧,到婚姻自由平等。

1900年,蔡元培主張男子死后女子可改嫁,夫婦不合可以離婚。并且在這一年,他結合西方思潮與自身經歷寫出奠定其后來女權思想基礎的《夫妻公約》,調整了與包辦妻子的關系。他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還大膽自由戀愛,主宰自己的婚姻與命運。第一位包辦婚姻的妻子亡時,他正當壯年,提親的媒人踏破家門。對此,蔡元培寫下了一個征婚啟事,上面列舉了五個條件:第一,天足(即不纏足);第二,識字;第三,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和,可以離婚。這在當時無異于向封建陋俗開戰。1901年,蔡元培結識江西名門之后黃仲玉,經過自由的接觸,把知己朋友請到家中,開了個演說會,舉行了簡捷而新穎的婚禮?;楹?,夫妻和睦。1907年,蔡元培開始了他4年海外留學的生活。在德國4年,他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書中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從改變婦女地位問題著手,而改變中國社會。蔡元培由最初具有傳統思想的翰林學士轉變成為尋求婦女平等權利的斗士,這樣的轉變他的第二位妻子可謂功不可沒。黃仲玉出身書香門第,天足,識字,精通書畫,知書達理,非常支持蔡元培的事業。在其陪伴蔡元培18年后不幸辭世,蔡元培極為悲傷寫下《悼亡妻黃仲玉》,表達了他對亡妻的無限追思。

54歲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日常事務繁多,出于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蔡元培不得不再次續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條件:一、本人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而能成為研究助手。他的兩次征婚廣告,都很完全的體現了他對于婚姻愛情的看法。這樣他結識了第三任妻子周峻,舉行了完全現代文明式的婚禮。周原來是他的學生,一直景仰

和熱愛著蔡元培?;楹?,周峻相夫教子,陪伴了蔡元培最后的歲月。他們之間的感情可見周峻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則在上面題詩一首: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三、追求婚姻自主的宋慶齡

在封建社會中,受到迫害最重的就是女子。她們不但沒有選擇婚姻的權利,還要受到種種迫害與不平等待遇——纏足、三從四德、一夫多妻、不準上學等等。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婦女的婚姻觀念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她們渴望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離婚自由。宋慶齡就是把婚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新式女子。宋慶齡(1893—1981),廣東文昌人,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她出身富裕家庭,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當年的她完全可以跟其他大小姐一樣過著上層社會的生活,不過問時政,然而年僅22歲的宋慶齡卻選擇了比自己大27歲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她不顧家庭反對、社會輿論,毅然與孫先生私奔,在日本舉行了簡單而新式的婚禮。并且本著男女平等原則,共同簽定了婚姻《誓約書》?;楹?,兩個人雖然一直是為了民族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為了解放為了自由而四處輾轉奔波,但是兩個人始終是站在一起的。在孫先生為國事奔忙的同時,宋慶齡堅定的站在他身邊,分擔了其很多工作。宋慶齡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在《自述》中都曾坦言,她對孫中山是從仰慕而逐漸產生愛意的。他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只有十年,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孀居了56年。她的偉大體現在她把自己的愛情、婚姻和快樂與中國命運的緊密相連。

四、陷入禮教難以自拔的胡適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曾戲言:“胡適大名重宇宙,小腳太太亦隨之?!焙m(1891--1962),安徽績溪人。胡適在哲學,歷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他是中國文學的領袖人物和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他早年得志,一生顯赫,人生相當的順達;他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首倡者,是“五四”運動的旗手,倡導獨立的精神,成為影響廣泛的思想家。胡適曾在美國留學,又是西化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已經認識到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曾經正確的指出:“沒有愛情的夫婦關系都不是正當的夫婦關系,只可說是異性的強迫同居?!彼幕橐稣沁@樣的異性的強迫同居。但是為了母親。又不得不容忍謙讓,這也是他到27歲才結婚的原因,這一切并非他所愿的。他一生唯一的妻子江冬秀,纏足且識字極少,完全是一位舊式鄉村女子。胡適在他寫的唯一的劇本《終身大事》中,最后喊道“這是孩兒的終身大事,孩兒應該自己決定”,也表達了他反抗舊式包辦婚姻的心聲。胡適對于愛情的觀點的也是希望自由,渴望心靈的交流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不得不向封建禮教低頭的。胡適特別重視自己的名聲,而他的小腳妻子江冬秀正是抓住了他的顧及家人與事業的弱點,使得他在西方自由與東方禮教中徘徊,最后還是屈服于傳統文化。與其他留學生不一樣,胡適沒有成為自我婚姻的解放者,被迫無奈的與沒有多少文化的小腳妻子度過了漫漫一生。然而暫時的平靜,卻換來了一輩子的悲哀。既苦了他自己,一生都陷在苦苦的思戀中;也苦了妻子江冬秀,使她擔驚受怕到白頭;他苦了美國姑娘韋蓮司,讓異國他鄉的女人空等了半個世紀;也苦了才女陳衡哲,讓千萬詩句付東流;他更苦了美麗的曹誠英,改變了她幾乎一生的命運。

胡適的婚姻是很典型的舊式婚姻,這樣一個在文化方面走在前沿的人,最后還是屈服于親情,而完全的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在他的婚姻觀中可見儒家的忠孝信思想對他的一生起了很深刻的影響。他早年在國內也是很批判包辦婚姻的,但是留學后卻認為包辦婚姻亦有真感情,態度開始轉向溫和。

五、堅守傳統觀念的辜鴻銘

辜鴻銘(1857--1928)福建同安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西亞等九國語言,學貫中西,獲文、理、工13個博士學位。辜鴻銘是個相當特別的人,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怪才。他在國外長大,接受了特別系統的西方教育,卻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已經紛紛起來反對封建遺留的一些落后傳統與風俗了,他卻偏偏要維持著這些在現在人眼里看來腐朽落后的習俗——保守的衣著,娶小腳妻子,納妾,逛妓院。

辜鴻銘崇尚平等,卻又推崇納妾制度。他是個極重感情的人,對于妻子也好,以后所娶的兩個小妾也罷,都是一視同人,對她們都極好,也很重視,做到了終身不負。而且辜鴻銘曾大膽放言:“納妾制度不但合理,而且是社會祥和家庭幸福的法寶?!睂τ诨橐龅挠^點,他還有著名的茶壺水杯論。即男人是茶壺,女人是水杯,一個壺可以配若干杯子。雖然他對于愛情婚姻的思想言論與當時進步的思想潮流恰恰相悖,但他至少是一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學人君子。

六、掙脫紅塵的李叔同

李叔同即是后來的弘一法師(1880—1942),天津人。他是近代不可多得的藝術先驅,現代佛門高僧,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這位早年就才華橫溢的教育屆先驅后來卻出家為僧,實在有點讓人難以費解。

從現在留下的一些李叔同的遺作,以及他的學生和朋友寫的一些文章,可見他的出家并非因為婚姻家庭的不幸,反而覺得他的出家顯得有點突然。他的學生豐子愷的解釋大抵是如此的:人的物質與精神滿足后,接著當然是靈魂的自由。也有人猜測是因為他不滿當時社會的現狀而又無力改變,只能墜入空門。李叔同的第一次婚姻,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包辦且無任何感情,并非自己所能選擇。慶幸的是婚后還算和睦,這與徐志摩第一次婚姻的起初相仿。生有三個兒子,除長子早殤,另兩子均長大成人。查閱現在所遺留下的一些資料,也沒有發現他有過激之舉——如離婚等等。離婚在當時很多海外歸來的留學生中很是流行,他所發泄的也僅僅是有一段時間在上海寄情聲色罷了。他的人生態度應該是積極的、向上的。所謂“父母在,不遠游”,直到母親死后,李叔同才東渡日本求學。感于當時風俗頹廢,民氣不振,即與許幻園、黃炎培等在租界外創設滬學會,開辦補習,舉行演說,提倡移風易俗。當時流行國內的《祖國歌》就是他為滬學會補習撰寫的。此外他又編寫了《文野婚姻新戲劇本》,宣傳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文為心聲,這應該表達了他當時的思想。1907年的他,終于追求了自己感情上的自由,與一日本女人同居,且感情篤厚。就在他回國為國家效力的時候,這個日本女人仍然相隨左右直到其出家為僧。

李叔同為律宗傳人,一代高僧,應該說他很有佛緣。也許他對世俗的愛情婚姻看得較淡,直至看破紅塵,拋棄一切,出家為僧。出家之后應該是比較逍遙自在的,很多地方都有其游歷的足跡。其日籍夫人曾前往杭州勸說他還俗,他都是避而不見的。李叔同這樣一位才子在這樣一個事業處于頂峰的時候突然出家,直到今天也是讓人難以費解的,流傳至今的仍然是他為佛教事業所做的杰出貢獻。

七、相濡以沫的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生于杭州,福建閩侯人。她出生名門,美麗如蝶,學貫中西,才情橫溢,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設計師;大學者胡適稱她為“中國第一才女”;她既是詩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學家,并參與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她不但風華迷倒眾人,學養深厚更表現在文學、藝術、建筑乃至于哲學思考。林徽因早年在英國時,曾經與徐志摩有過交往。但是理性戰勝了感性,最后還是聽從了父親的安排與好友之子梁思成結為夫婦。林梁兩家是世交,而且是門當戶對,徐家卻是商家,梁家自然是林父優先考慮的。況且徐志摩不僅年齡比林徽音長好多,更甚的是早有家室。在林徽因的若干文章中,從未有過一段關于自己愛情的論述。對于自己的愛情觀,她一直保持著高傲的沉默?!澳闶且粯湟粯涞幕ㄩ_,是燕在梁問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人們只能從她留下的詩中,來猜測她的感情世界,來猜測她內心的愛意。她和思成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伴侶,和志摩是志趣契合的性情詩人,和金岳霖是精神對話的知己。作為一個女人,她的一生是幸福美滿的。在愛情上,她忠貞于梁思成,一直伴隨在梁的左右。他們一起遠赴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學習,回國之后林徽音一直是夫唱婦隨。就是在健康不佳、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她仍然跟隨著丈夫去偏遠的內地農村記錄繪制中國古建筑的圖樣??梢哉f建筑學是他們夫妻共同的事業,也是他們的感情基礎。梁思成是個出色的建筑學家,但是作為妻子林徽因卻絕不是一個附庸,她在建筑方面同樣表現出自己出色的天賦。

猜你喜歡
文化名人文化特征婚姻觀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探究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的 重要中轉站
初中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連連看
廬陵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與創新性研究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從電影《藍色茉莉》和《賽末點》看兩性的婚姻觀
談青春題材電影的母題書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