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行業英語學習市場需求的實證研究

2010-05-23 00:22
河北職業教育 2010年4期
關鍵詞:受調查者選項大學

李 艷

(瀘州醫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David Numan(2001)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針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第二語言教學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外語學習理論和實踐。而以學習者為中心,其首要問題就是要了解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而目前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所以,了解學習者的市場需求對于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等非常重要。

無論是對學習者的研究還是對市場的研究,都是以需求為中心的。在英語教學方面,李萌濤,龔莉(1994)報告了一項為科技類、理工類大學生研究生編寫教材而展開的需求調查,內容集中在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重要性和各項技能具體的需求上。王志茹(2003)通過調查問卷和語言測試的形式,對某校2000級非英語專業本科新生的學習背景、語言策略、個人信念、語言水平等有關因素進行調查,以了解和分析目前我國本科大學生在當前形式下對公共英語課的學習需求,并指出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組織教學,使用教材,決定教學方法,評估教學結果的重要依據。姜怡(2005)探討了英語教學中需求分析與課程設置的關系,把需求分析和教學實際結合起來,以某校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為研究對象,從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三方面做了綜合考察。王斌華等(2003)的研究表明,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呈明顯的集中態勢,大學英語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需求。張雅萍(2004)的調查發現,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根本需求是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現行教學模式與學生的根本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然而,目前的市場是一個逐漸細分的市場,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市場分析也需要針對不同行業進行不同的需求分析。本項研究針對醫學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市場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對教學改革轉型期醫學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作出努力和貢獻,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如課程設置、教材選擇、課堂形式等從市場需求的角度提供實證支持,并對醫學院校和理工科與科技類院校的公外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目前醫學專業從業人員英語學習的市場需求,以及醫學專業從業人員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具體需求分析。

二、研究內容、對象與方法

1.調查內容。(1)目前醫學專業從業人員對英語的使用需求是什么?(2)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對市場的適應情況。(3)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對醫學專業從業人員而言,哪些技能更重要?

2.研究對象。本調查針對醫學專業英語學習的應用需求進行,以在校大學生并不十分了解從業后本專業對英語的需求為假設(在校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作者另文分析),以醫學專業從業者、醫學院校高等學校教師、醫學專業高學歷學生為調查對象,目的是了解醫學專業從業人員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市場需求,進而對目前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議。

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筆者參照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的需求分析模式以及有關市場學習需求細分要點的論述,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對5名醫生、5名高校醫學專業教師、5名高學歷醫學專業學生進行訪談并根據他們的建議對問卷進行修改和提高。最后形成的問卷涉及教材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課堂形式、對大學英語的看法四個方面,共26道選擇題,問卷開始涉及被調查者信息,包括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崗位、學習英語時間、英語程度等。針對醫學行業從業人員的英語使用和需要進行調查,并使用SPSS軟件對問卷內容進行分析。

本研究以200位包括在職醫生、醫學專業教師、醫學院校高學歷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調查問卷200份,調查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

問卷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數據手工錄入,多項題數據采用多重二分法錄入,對訪談數據運用“主題一致”分析法進行歸納,最后對醫學行業從業人員英語學習需求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26個題項各選項的頻數百分比數據來看,醫學專業從業人員在閱讀方面的英語學習需求比較集中(某些選項的頻數百分比值≥50%)。對于絕大多數題項,各選項的頻數百分比數值比較分散,頻數分布并不均衡,說明醫學行業對英語學習需求有比較集中和突出的態勢。

1.目前醫學專業從業人員對英語的使用需求分析及對大學英語的評價

因為受試者都是已經結束了大學英語階段的學習,而在他們的工作和進一步的學習過程中,英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更高階段的學習與個人經歷的成熟使得這群人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中英語的地位和對自己英語學習經歷的反省成為可能,其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典型性。從我們的調查來看,醫學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對其進行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52.6%的受試者選擇經常和頻繁使用英語,31%的受試者選擇很少使用英語,沒有人選擇不用)(見表1)。很遺憾的是雖然大多數85%的受試者承認英語對他們非常重要(表2),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卻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評價不高,只有17%受調查者認為大學英語的學習收獲很大,有趣的是我們對大學英語學習評價較高的受試者進行背景分析發現這部分被調查人年齡80%以上在40-50歲間,而20-30歲高學歷受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期間英語水平進步不大(選擇收獲不大或勞而無功的70.6%的受調查者屬于20歲-30歲之間)。究其原因,與近年來英語教育市場改革有關。目前20歲至30歲之間的高學歷醫學學生經歷了近幾年教學改革,他們的高中或大學階段在英語教學條件、英語水平、接觸英語的機會等方面已有很大提高,而我們的大外教學還照著以前的思路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以對高中生差不多的教學要求進行著大學英語的教學,難怪學生會覺得進步不大(表3)。追蹤學生對大學英語不滿的原因,大多數受調查者選擇的答案是教師語言水平不高和教材不能滿足需求。夏紀梅(2002)提出大學英語教師素質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蔡基剛(2005)指出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有近6萬人,但合格的英語師資缺乏。這與我們調查得到的反饋是吻合的??磥?,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只是停留在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改變層面是遠遠不夠的。更深層次的改革應該著眼于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提高大學英語教師語言和教學水平迫在眉睫。另外,教材的改革應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這樣才能改變大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不感興趣,大量學生逃課的狀況。

表1 使用英語的機會

表2 英語對本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表3 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評價

表4 對大學英語學習不滿意的原因

表5 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需求調查頻數表(百分比)

表6 醫學從業人員英語能力培養模式調查頻數表(百分比)

2.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需求分析

根據表5、表6,在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看法上,受調查者呈現集中化的傾向,有一個選項的頻數分布呈現明顯的集中態勢,其中頻數分布集中度最高的是第一選項61.1%(開設普通英語和專業英語相結合的英語課)。這點與我們在另一選項即醫學從業人員英語能力培養模式得到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在這一選項上,選項頻數分布也呈集中化的趨勢,集中度最高的選項在醫學專業為主+英語語言應用技能訓練。從我們所得到的調查結果來看,醫學專業或者說理工科院校目前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時安排等方面應該根據其專業特點進行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探索與之相關的教師隊伍配置和教學評價方案,既要培養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更要考慮到其自身專業發展對英語的需求。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市場“一刀切”的現狀迫切需要改變。

3.聽說讀寫譯能力對醫學專業從業人員市場需求和個人需求有差異

調查發現,認為閱讀能力對醫學專業最重要的人最多,77.8%的人把閱讀能力重要性排在第一位。其次為口語和論文寫作與國際交流,分別有11.1%的受調查者把他們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與之相對,沒有人把聽力和翻譯排在第一位。這與我們在另一選題上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吻合的(見表7)。

表7 大學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英語程度

對于大學階段學生英文應達到的程度描述,最集中的選項在“能夠閱讀英文報刊書籍并能夠準確筆譯”(68.7%的受調查者選擇這一選項),其次為“能夠讀懂醫學專業領域引文文獻”(62.5%的受調查者選擇這一選項),顯然,對醫學行業從業人員而言,讀寫的能力需求大大超過聽說能力的需求,這也是很多理工科學生所面臨的現實。眾所周知,語言承載著“獲取”與“交流”信息的兩大功能,由于英語是國際通用語,以英語為載體的文獻和數據以科技方面水平最高,比如醫學。從這種意義上說,“獲取”比“交流”更重要。為此,董亞芬(2003)專門撰文指出“我國英語教學應始終以讀寫為本”。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里,英語“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得到了空前的強調和突出,而對于“讀、寫”的地位卻尚缺乏明確的定位和表述。筆者以為,全國英語教學要求是否應該“一刀切”這一點確實值得商榷,對于某些專業而言,獲取最新資料和信息需要以英語為載體,那么這些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是否可以設置符合各專業發展需要的個性化要求。

四、總結與建議

英語對于整個醫學行業從業人員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數人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評價不高,認為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沒有什么收獲,大學英語迫切需要進行反思和改變。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核心因素在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科和跨學科知識結構方面先天不足,缺乏科研精神和興趣,此外,缺乏危機感和挑戰意識,再加上沉重的教學負擔,這些都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師事實上的落后。管理部門應提供培訓和開發方案,加大管理力度,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增加知識、提高技能、轉變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使其加大對本職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學質量。

為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必要改革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市場“一刀切”的現狀,創建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醫學行業從業人員而言,普通英語與專業內容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最能滿足自己的英語學習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和課程管理模式,才能改變“大學生一方面上大學英語課逃課日益嚴重,另一方面參加社會外語培訓的人數與日俱增”的現狀(蔡基剛2007)。在課程設置上,建立多元化和有特色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F行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難以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蔡基剛2002:10)。作者認為各專業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需要把大學英語課程分為“專業英語類”和“綜合技能類”兩大板塊。專業英語由教專業課的教師負責,讀寫應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特別是跟專業相關的讀寫課程。在綜合英語板塊下可進行分技能教學。綜合技能板塊由大學英語教師負責,學生可以按技能差異循序漸進,逐級提高各項語言技能。普及性的、基礎性的、對提高修養和對外交流有直接幫助的“概論類”知識應該提供給理工科學生。此外,文化課、文學課、電影欣賞等課程也可以作為選修課提供給學生。這樣,學生可根據其需要得到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教師也因為需要集中精力進行某一板塊的鉆研和教學而得到提高,改變大學英語教師因為教學課時過多、負擔過重、重復率高導致的懈怠和事實上的落后現狀。這種“按技能分類學習”的分類教學模式有效突破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符合學生實際,并充分考慮了不同專業學生對聽說讀寫技能的不同學習需求。該模式將更有助于實現按技能分板塊學習、按模塊分層上臺階的英語教學目標。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由于條件有限,沒能進行更大范圍的調查,樣本不足,更進一步、更深入地調查應該更能說明問題。

[1]Nunan Davi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李萌濤,龔莉.科技界英語需求調查[J].外語界,1994,(4).

[3]王志茹.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報,2003,(2).

[4]王斌華,劉輝.大學英語學習者學習需求調查及其啟示[J].國外外語教學,2003,(3):34-38.

[5]張雅萍.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根本需求與課堂教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1):57-60.

[6]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師的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狀與進修情況調查報告[J].外語界,2002,(35).

[7]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7-32.

[8]蔡基剛.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壓力[J].外語教育與研究,2002,(3).

猜你喜歡
受調查者選項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跟蹤導練(四)
閱讀理解
跟蹤導練(5)
單項填空精選練習100道
黨的優良傳統流失狀況調查
47.18%受調查者表示不休帶薪年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