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技術學中應用的內容分析研究

2010-05-28 05:43歐陽明楊彥棟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年27期
關鍵詞:復雜性領域科學

歐陽明 楊彥棟

1 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昆明 650091 2 云南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 昆明 650091

美國的圣菲研究所(SFI)是復雜性科學的發祥地,也是世界復雜性科學的研究中心。20世紀80年代,復雜性科學引起學術界廣泛的關注,并興起對復雜現象、復雜性、復雜系統的研究熱潮。復雜性科學沖破傳統的線性、簡單性和還原論的思維方式,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人類在研究自然、社會、經濟、歷史和工程等學科時,越來越關注各學科的非線性、開放性、整體性、多樣性、自組織性、動態性等復雜性特征。面對復雜系統的研究方法有隱喻、自動機網絡(AN)方法(計算機模擬)、Hopneld聯想記憶模型、錢學森提出的“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以及“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1]、復雜系統的Agent建模的分析方法等。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學科,作為研究對象的教育技術與作為學科的教育技術學,自身又有固有的特殊性、交叉性和復雜性[2]。因此,復雜性理論及方法在教育技術學中的應用不僅反映了教育技術專業研究人員對教育技術學中復雜性特征的認識和肯定,而且體現了在教育技術學中對先進方法和理論的應用,從而促進教育技術學的發展。

1 研究資料

本文研究所用的資料來源于中國知網,通過中國知網獲取到2005~2009年教育技術學專業的5種核心期刊(《現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的全部文章,以這些電子版本的文章作為研究資料。

2 研究方法和過程

2.1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一種專門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對于明顯的傳播內容,做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研究方法[3]。它通過對信息內容“量”的分析,找出能反映信息內容的一定本質的、易于計算的特征,從而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的缺陷,達到對信息“質”的更深刻、更精確的認識[4]。筆者采用內容分析法對5種核心期刊(共273期)中的論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和內容進行分析研究。

2.2 研究過程

1)確定研究問題。①分析并統計復雜性理論和方法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②在解決教育技術學中的問題時應用了哪些復雜性方法;③復雜性理論在教育技術學中的應用趨勢。

2)確定樣本和分析單元。本文的分析樣本是5種核心期刊(共273期)的文章。

3)建立類目及界定。筆者參照美國AECT1994教育技術定義建立類目表(表1)。

表1 本文的研究類目及界定

4)進行內容分析,統計數據。對各論文的摘要和關鍵詞進行分析,查找是否利用了復雜性理論,如其中的“分形”“混沌”“耗散結構”“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等理論,以及用這些理論研究了類目中哪些教育技術學中的復雜性問題;查找在解決教育技術學中的復雜問題時應用了哪些復雜性方法,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

3 分析結果

通過分析發現,在2005~2009年5年內有許多的學者利用了復雜性理論和方法研究和解決教育技術學中的一些問題。

3.1 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技術各領域的應用情況

在分析中發現,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以上界定的5個類目中都有應用,且各個領域所占的比例具體如圖1所示。

圖1是利用Excel軟件統計出的數據圖,可以看到近5年利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技術學中的研究主要是在教學設計領域和評價領域,這兩個領域研究的論文數分別占到41%和31%;在管理領域研究的比較少,僅有3%;在開發利用領域的研究占17%;利用復雜性理論對學科建設發展、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方面也有研究,占8%。雖然近5年在各個領域都有所研究,但是各年在不同的領域研究的側重有所不同,圖2所示是各年研究領域的側重。

從圖2中可以看出,雖然近5年在類目分類中的各個領域都有所研究,但是在各年研究領域的側重發生變化。在各年的研究中主要還是集中在教學設計領域和評價領域,并且2005~2009年在評價領域的研究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在學科建設發展、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方面,除2008年以外每年都有研究;在管理領域的研究只有2008年有,其余各年都沒有相關研究論文。

為了使研究更深入一些,把教學設計領域、開發利用領域、管理領域、評價領域分別細分成教學和教學資源兩個方面進行比較,比較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到,應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對教學過程設計方面的研究與在資源設計方面的研究相比,除2008年外其他各年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的研究要比資源方面的研究多一些,并且有增長的趨勢;在開發產品利用于教學方面的研究除2008年外其他各年都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數量不多;資源的開發研究方面只在2005年、2008年和2009年有研究;在管理領域只有2008年有利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對資源及人員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他各年都沒有。由此可見,雖然管理領域是教育技術學研究中一個重要領域,但是利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對于評價領域的資源評價方面,應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各年都有,它的變化趨勢和教學過程設計方面的變化趨勢相同,也是有增長的趨勢;教學評價方面的研究較少,在2006年沒有應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這方面的相關研究。

圖1 各領域研究的比例

圖2 各年研究領域的側重

圖3 各領域內的研究側重

圖4 各年文章的數量變化

圖5 各理論和方法的應用比例

以下是對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技術學中的應用狀況從總體文章的數量上進行分析的結果,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應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技術學中的研究有升高的趨勢。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指出:“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整體,不是取決于事物本身,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的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從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學的連續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打斷的鏈條?!盵5]復雜性科學被稱為“21世紀的科學”,它重視研究系統的整體性、非線性、開放性、復雜性,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和理論基礎。圖4中的折線表明:在教育技術學的研究中,各學者在積極應用復雜性理論和方法促進學科的發展,這與其他學科的發展趨勢是相一致的

3.2 復雜性理論中的具體方法應用情況

目前,雖然復雜性科學成為不同領域的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熱點,但復雜性科學還處于發展期,還沒有完全完善。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所應用的復雜性理論和方法主要有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模糊綜合評價、Agent建模分析的方法、隱喻的方法、DEMATEL方法。從圖5可以看出,在教育技術學中應用較多的是復雜適應系統理論、Agent建模分析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價在分析的總體資料中分別占到25%、34%、29%;隱喻的方法、DEMATEL方法、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應用較少,分別占2%、2%、3%、5%。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交叉學科,無論是學科基礎還是它的研究內容都存在復雜性。但是傳統的以經典科學為基礎的思想和方法往往采用線性的、決定論的和還原論的思想,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肢解了對象的復雜性聯系,致使人們無法正確認識到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復雜性問題,同時也不能很好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復雜性問題。復雜性的理論和方法為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科的發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吸收復雜性理論和方法也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4 研究發現

通過對資料的研究,筆者發現人們雖然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學中的復雜性,能夠應用復雜性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在教學設計領域和評價領域研究較多,但在管理領域、開發利用領域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教學管理、資源管理都是教育技術學研究內容的重要部分,在管理領域也存在復雜性,比如知識的管理等,不能忽略這方面的研究,以后應該多研究,使各方面協調發展。

2)從統計的結果看,一些領域的研究沒有繼承性,而筆者認為一個學科研究良好的發展需要連續性的、不斷深入的研究。

[1]戴汝為,沙飛.復雜性問題研究綜述:概念及研究方法[J].自然雜志,1995(2)

[2]焦建利,葉力漢.教育技術的復雜性與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從復雜性科學角度看教育技術學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2)

[3]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28

[5]呂巾嬌.從美國博士學位論文的摘要看教育技術的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6(10)

[6]李士勇.非線性科學與復雜性科學[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復雜性領域科學
PFNA與DHS治療股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的效果對比
簡單性與復雜性的統一
點擊科學
領域·對峙
科學大爆炸
應充分考慮醫院管理的復雜性
直腸腔內超聲和MRI在復雜性肛瘺診斷中的對比分析
科學拔牙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