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彩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性因素解析

2010-06-08 02:00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王 艷

【摘要】與傳統巖彩繪畫相比,當代巖彩繪畫有著不可比擬的現代意義.集中體現在材質的多樣性,技法的個性化,構圖的平面意識,色彩的設計意識幾個方面.

【關鍵詞】現代性因素;藝術多元化;材料的質感意識

“礦物色”是世界上最古老普遍的畫材,是巖彩的前身,巖彩是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傳統。巖彩在中國曾經有著極其輝煌的歷史,在敦煌壁畫,炳靈寺,甘肅麥積山等壁畫中經歷千年歲月至今仍然燦爛奪目,其中石青,石綠,朱砂等,至今還鮮艷奪目,很有視覺美感,這些都是古典的礦物色。今天的巖彩與古典時期的礦物色在材質上沒有根本的區別?,F代巖彩首先大大的拓寬了色域,增添了人工研制的新巖品種,彌補了天然礦物質在品種方面的不足,同時有了顆粒粗細的變化,這些都超越了傳統礦物色的局限,從而提供了畫家可以自由選擇或個性化組合的可能。巖彩的現代發展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材料的質感意識。

材料的融入給重彩畫帶來觀念的革命和技術的更新,會帶來新的機會,新的視覺可能性,從而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改變。

現代重彩畫的顏色與傳統重彩畫的顏色最大的不同是顏料有顆粒粗細差別。傳統重彩畫的顏色是指天然礦物結晶材料(石色),這種顏料色彩純凈,高雅,厚重永不變色,但品種單一價格昂貴,它的純度和明度是靠顏色的粗細產生的,就是說顆粒越粗,色彩的純度越高,色彩越飽和,細之相反,越細明度越高?,F代重彩畫石色就是運用了這一原理發展起來的,將各種礦石研磨成粗細不同的顆粒,稱之為礦物色。由于人工研制顆粒石色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石色的純度,明度變化,增強了色彩的飽和度,更重要的是發揮了天然礦物結晶顏色產生的反光,折光效果,使顏色更加艷麗,光彩照人。

材料的熔鑄會打破許多傳統套路,對于傳統的十二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材料的表現是沒有程式可套的,對于材料的追求往往可以推動技法表現的變革。當代巖彩畫的材料從制作到使用都有了本質的不同,精工細作后的巖彩盡量保持石質自身的美感,并且創造出人工合成新巖補充了天然色的不足,讓我們認識到顏色不僅有明度,純度,飽和度之分,還有材質、水干色、云母色、閃光色、干涉色等數類顏色。顏色的豐富,拓展了審美范疇,因此說顏色的變革是重彩畫最本質的變革。

變革后的材料和全新的審美觀念,使得中國巖彩繪畫走出了古典審美定勢和語言體系從而跨入了現代藝術范疇之中。巖彩自身的美,巖彩繪在紙,布,木制品及金屬表面的美,以及巖彩混合其它材料從平面走向立體裝置藝術的美,為我們開拓出一種全新的現代藝術天地。

(二)色彩的設計意識。

人人都會使用色彩,原始人可以下意識的使用,兒童可以本能的使用,這就注定色彩反映的是人類的天性。

不言而喻,繪畫三大語言要素、形、色,肌理中色彩是至關重要的,它對于視覺心理的刺激與直接甚至勝與形。而色彩并不光是個表面感覺,也是個科學的體系?,F代巖彩畫極其重視色彩的表達。重視色彩的裝飾性,象征性及主觀設計意識。

色彩的設計意識體現在方方面面,概括的說是強調色彩語言自身的規律,強調視覺感受與視覺心理,強調從手中顏色的感覺與特性出發,對畫面,對物象進行反向思維。對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以及冷暖、色調、對比、和諧等諸方面進行語言的思考并象征自己希望表達的精神情感。這是一個主觀的抽象的擺布過程。

色彩的力度與飽和度有一次呈現的,也有多次積累最終呈現的,這樣,即使對一個色塊也要有設計意識,即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怎樣埋下伏筆。而且往往底色用對比色,講究對比色的上下重置,以及左鄰右舍的相稱相應的關系。使純度很高令人眩目的色彩變得深沉而不單調,并使很多色彩的顆粒不是浮在表面而是隱現于色層之中,在平純中求得一種豐富。這種經過反復積累,擁有不同肌理層次的飽和性色塊充滿了色彩的力量感與膨脹感,使我們看到它時會不自覺地被吸引,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給以視覺充分的享受與滿足。

所以說色彩的運用和設計理念是科學的體現,在其運用畫面上所表現出來的力量是具有現代意識的畫家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語言的運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當代巖彩畫的新鮮血液。

(三)技法的個性意識

技法在繪畫中指方法,能力和本領,這無疑很重要,但是其終究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學習技法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表現自己精神,情感,營造出自我心中理想境界的方法。而缺少有創新意識的工筆畫家,只注重遵循傳統的作畫程序,畫面無感情,冷漠,技法如工匠一樣,只講技法不講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因素的變化,必定是越畫越匠。傳統重彩畫的制作程序給后人在重彩畫語言上打一個結。傳統的重彩畫是我們必須研習的,在掌握其精華外,尤其要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寫意的美學觀念,從中體悟重彩畫所必須具備的意象,把其中的意用現代的語言去解讀,惟此才能解開這個結,使重彩走向更自由的空間。所以現代畫家應具備個性的手法和不斷創新的精神。

現代畫家的技法源泉往往來自生活的細節,而現實生活的人和事在一般人的眼里不會有什么特別的不同的意義,可在畫家眼里卻是千差萬別的,這是由于畫家觀察生活的角度與常人不同之故。不同的畫家個人的精神追求不同,其發現和傳達情感細節的方式就必然不同。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發現與自我感受相同的情感細節,即是對于人類本身的認識,也是自我技法個性意識的體現。而當代巖彩畫的色域拓寬了以后,豐富的材質更為這種思路提供了無數種可能性,建立技法的個性意識,體現自我價值。

當代藝術進入多元化的時代,我們可以用含有精神意味的材質去重新詮釋立體的寫實藝術,或開發出東方民族的平面色彩藝術,或依個人的喜好去選擇有個人風格的語言。而當代巖彩畫最重要的是畫家內心存在的形式,最終的視覺效果以表達主觀欲求為目的,演繹出內心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面貌。

【參考文獻】

[1]《融入活力——對工筆重彩繪畫材料介入的思考》宮建華

[2]《巖彩畫藝術》胡明哲著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