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情與理

2010-06-08 02:00杜亞婷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面具技法美的

【摘要】社會經濟的轉型,致使功利主義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人們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直接導致美術教育政策無法落到實處,影響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因此,社會各界都應正確認識社會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影響,認真領會美術教育的目標,切實將美術教育的政策落到實處。而對于服務于一線的美術教師來說,可從以下幾點,循序漸進讓學生了解美術、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之獲得整體素質的提高:動之以“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曉之以“理”,讓學生深入認識美的規律、美的原理;情理并進,相輔相成,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美術技法的同時,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美作品。

【關鍵詞】經濟轉型;美術教育;情;理

《中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初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綱還強調:通過美術教學,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學生觀察、想象、創造等能力。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美術教育自然而然就成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現實中,出于各種原因,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仍舊達不到預期目的。這主要是源于對于美術教育的目標認識不清,直接導致美術教育的政策無法落到實處。在現代社會中,成人對于生存和名利的壓力無形中波及到孩子,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美術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各種非理性期待,蜂擁而至。以盈利為目的的比賽,以及僅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等,致使學生繪畫中迎合和模仿的現象比比皆是。曾幾何時,美術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社會經濟的轉型,致使功利主義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影響著美術教育發展。

因此,社會各界都應正確認識社會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影響,認真領會美術教育的目標,切實將美術教育的政策落到實處。而對于服務于一線的美術教師來說,筆者認為他們可從以下幾點循序漸進讓學生了解美術、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動之以“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美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即情感性。情感具有感染力,它可以擴散、泛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以情育人,以情動人,傾注師愛,叩開學生感情的大門。美術教師應該利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美的形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愉快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的升華。沒有對學生的愛,就談不上對學生進行美的情感教育。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獲得積極和愉快的體驗,他就會希望重復這種體驗,期盼下一次的美術活動。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與情?!弊阋娗楦袑逃闹匾?。例如,在設計初中美術第十三冊《面具的設計制作》一課時,教師可以搜集大量古今中外關于面具的圖片資料給學生欣賞,這些面具來自不同的時代、地域和民族,它們形態各異,多姿多彩,相信肯定能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享受。緊接著,如果老師再向同學們展示下具體實物,這樣學生就會對面具有一個具體的感受,會產生一定的認知興趣。但是這個時候,如果老師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具體面具的制作示范,那么學生參與設計的興趣就能夠獲得極大的激發。此時教師再加以啟示,引導和鼓勵學生觸類旁通,大膽選用各種材料,適當增加制作工序,教他們制作各種不同類型的面具,學生就不會再膽怯、乏味,更多的是濃濃的興趣,課堂的氣氛也會好起來,做出的面具作品必將是出乎意料的精彩。緊接著的第二節課,教師可以把課題取名為《面具嘉年華》,請學生展示其制作的面具。學生的熱情會更加高漲,他們戴著自己制作的面具,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表演小品、舞蹈、歌唱,用特殊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這樣的一堂課結束后學生會從這一節課上獲得很多,他們會喜歡上這樣的美術課。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使學生既悅目悅耳又悅心悅意,在求美、創美過程中更能體驗更高層次的悅志悅神,實在是一舉多得。在美術教育中,要注重從情感、審美、創造中啟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強調以情感人,讓學生的情感在藝術知識、興趣、創造互動的審美體驗中獲得全面的滿足,從而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

二、曉之以“理”,讓學生深入認識美的規律、美的原理

美術十分注重技巧,它的技法有著較大含量的科學性。例如,透視學原理、解剖學原理、色彩學原理都是美術技法形成的重要前提。教師通過美術理論教育,可以讓學生在美學基礎、美術基本理論、美術史常識與文化以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鑒評等方面獲得系統教育。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深入學習生活中美的規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之為創作基礎,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例如,“教師在手工課上除了要教會學生動手做東西,更要讓學生做的東西具有審美性。素描教學是最重技術性的,但在傳授素描方法時,我們始終都要想到,變化與統一所構成的美的因素。我們要考慮畫面構成的美,畫面黑白灰的協調與變化所形成的美,畫面點線面所構成的美等等。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同時,審美能力及時得到提高?!盵1]

但是在美術教育中也不能只注重臨摹,單純注重技巧技法的訓練,應注重情理并進,相輔相成,否則學生會被套上許多框框,創造力受到極大抑制。

三、情理并進,相輔相成,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美術技法的同時,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美作品

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既要符合美的規律,又要以情感動人。在作品中,情與理是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的。而且,美術是獨特的人文社會學科,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人的本性很本能地得到最完善的發展。

像宗教一樣,美術是可以叩開一個人心靈的媒介物,美術是一面鏡子,它反映了一個人的信仰、情感、個性。將情感剝離,單純依靠技法來進行美術創作,創作出的也只能是教條的呆滯產物。因為作品中所表現出的美術思維是斷斷續續的,如同死水一般,毫無生氣和內涵。須知,創作是以真情為前提,虛假而沒有生活真實為基礎的美術作品是缺少魅力的。確實,孩子們所畫的符號就是他們傳達個體情感的最好語言。心中沒有情,筆下怎么會有情?筆下沒有情,畫出的畫就會淪為一張空洞的,引不起人豐富的內心共鳴的“彩紙”。 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用真情實感體味我們生活的世界,去(下轉第177頁)(上接第176頁)品評優秀作品中的情感傳承,去創造感人之深的美術作品。有時創造一幅充滿情緒的畫或一尊雕塑,比用詞語描寫這種情緒更令人滿意。因此,要想做出一件好的作品,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與技法,還要有真實情感。

同樣的,學生僅依靠感覺與經驗進行美術創作,而缺乏理性思考,那么,創作出的只能是雜亂無章且沒有說服力的作品。因此,美術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做到情理并進,相輔相成,在掌握嫻熟技法的同時,創作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美作品?!皩W生為你的課心動、行動,體驗愉快,獲得知識或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課?!盵2]

社會飛速發展對未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孩子在今天獲得高水平的綜合素質教養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心愿。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都有著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美術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傳統的美術教育都是以掌握技術、知識作為衡量標準。原有的那種灌輸式、技能式的教育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代學生的需要。隨之而來的整合教育、愉快教育等等給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如果我們將正確認識后的美術引入校園,走進課堂,那么它所體現出的教育價值定會給我們一個嶄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顧平. 美術教育學導論——高等師范美術專業教程. 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2] 尹少淳. 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顧平.《美術教育學導論——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專業教程》.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6年版.第64頁

[4]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頁

作者簡介:

杜亞婷,女,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

猜你喜歡
面具技法美的
手繪技法表現
打破平衡
作品一
美的校 美的人
漫畫二則
面具給我的驚喜
面具中的魚
這美的朋友 這美的如畫
秀秀臺
南瓜面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