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聲字聲符表義的模型建構

2010-06-08 02:00齊高鵬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摘要】形聲字聲符表義與否及在多大范圍內表義一直是學界的熱點話題。論文通過對無理據形聲字成因的初步分析和有理據形聲字聲符表義模型的建構,期望進一步推進有理據形聲字的研究,并為探究無理據形聲字提供參考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理據性;無理據成因;聲符示源模型

一、 右文說和聲符表義的語言學理據

形聲字的大量滋生,引起了語言學界對形聲這種造字方式研究的重視,人們對形聲特點、性質、形與聲組合的關系及形符和聲符各自的作用等多方面都展開了研究。在傳統語文學的研究和現代語言學研究中,比較熱門的話題就是形聲字的聲符是否表義以及在多大范圍上表義。較早研究形聲字聲符表義問題,應推宋朝時的“右文說”。沈氏《夢溪筆談·藝文一》說:“王圣美治字學,演其義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濒缅a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第八章第七節第二小節中也說:“有時候,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親屬詞(即同源詞)的形聲字,都把同一個字用作聲旁。這種聲符,不管它是不是上節所說的那種有義的聲符,都是研究這組形聲字的意義,特別是他們所代表的詞的語源的重要線索。由于聲旁多數位于字的右邊,研究上述這種文字現象的學說,稱為‘右文說?!?[1]因此,右文說就是借研究處于漢字右邊的聲符來探索體悟字義的一種漢字研究學說。

對“右文說”功過評價,前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總的說來,是論其功者少,指其弊者多。右文說在相當長時間里或被斥為異端邪說或被貼上主觀唯心、穿鑿附會的封條。黃侃先生在其《聲韻略說·論字音之起源》中說:“宋人王子韶有右文之說,以為字從某聲,即有某義,輾轉生說,其實難通。如眾水同居一渠,而來源各異?!盵2]批評“右文說”的缺陷在于以偏概全,局限形體。后世學者研究,大抵也是抓住這一點不放。但對于“以偏概全”的不同理解,又產生了“廣義右文說”。 “以偏概全”一方面是指對字義的探索偏執于聲符字形,單純從聲符形體入手,尋找同聲符字族的共同義位或義素,進而確定聲符表義與否;另一方面是對聲符字形、音、義的理解上的單一化和簡單化。聲符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具備作為漢字的基本條件,因此稱作“聲符字”。

“廣義右文說”亦即“形聲字聲符表義”,聲符表義并非簡單地指聲符直接與字義或語素義相聯系,而是聲符本身(聲符字)作為一個整體來指示字或語素的意義成分。換句話說,聲符表義并不意味著聲(聲符本讀)表義,聲可以不表示意義。聲符與聲在范圍和所指上是不同的,二者應當區分開來。

形聲字聲符表義是有其存在理據性的。首先從形聲字產生和漢民族思維方式的關系中可窺一斑。漢字是為了彌補口語交際時、空的缺陷而產生的,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因此漢字研究天然的離不開漢語研究,必須用漢語進行解釋。漢字是一種借助意象思維的意象符號。所謂意象思維,是指這種思維不是憑據抽象的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是借助意象來進行思維的認識方式,帶有直接體悟的認識色彩。[3]從漢字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從最早的表意字經由假借字階段到音義結合時期,最終確立了形聲字作為最有效的造字法地位是有其合理性的。形與聲的組合,乃是在經由了純粹的具象,不脫直觀體悟性的抽象之后,從而發展出來更高層次上的意象思維的結果,這種由具體的形象發展到準抽象的意符的過程,體現了漢語的一種整合理論,顯示了形與聲,具體與抽象,整體綜合的系統思維特質。其次,形聲字是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構成,形符在形聲結構中雖與字義相關聯,但它不可能將字義有效地表現出來,它僅能表示字義類屬或暗示字義范圍,即屬范疇,引導人們通過合理的想象或聯想,從而獲得對字義的完全理解。因此,形聲字的表義的準確性還有賴于聲符的幫助,形聲結構中的聲符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表示意義,否則形聲字將無法準確表示意義。漢字若不能準確表義,就無法記錄漢語,也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第三,從發生學上音與義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系的,但就漢語而言,一旦表某意義的音被確立并用某漢字記錄下來,那么該字所記錄的語音就不再是毫無意義的聲音,這樣就在音義任意性的基礎上建立了約定性的聯系了。[4]唐蘭先生說“我們有理論說,每一個形聲字的聲符,原來總是有意義的?!傊?形聲字的聲符所代表的是語言,每一個語言不論是擬聲的、述意的、抒情的,在當時總是有意義的,……不過有些語言,由于年代久遠,意義已經茫昧。所以有些形聲字的聲符不好解罷了?!盵5]

聲符表義是有其存在的理據性的,但是存在不表義聲符的形聲字亦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形聲字大致分為兩類,無理據形聲字和有理據形聲字。當然有理據與無理據也未必是科學的提法,二者之間的界限也未分明。只是說就形聲字在現有的資料和語言文字學知識規律下,我們能否作出較合理、科學、讓人信服的解釋罷了。無理據形聲字是指在現階段普遍認為聲符純粹表音而與字義無關聯的字,對此學界大多棄之不論,亦未能深入探究其因。在此略陳鄙見,首先從漢字發展角度,在造字之初,聲符的選擇多是獨體的象形、指事字,一筆一畫皆有筆意存在,后來在漢字簡化與訛變中致使筆意消失,使得我們無從考證其義。其次,語義系統是一個與人類認知相關聯的逐步細化的動態系統,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逐步滌蕩掉聲符中某些意義成分,使原本意義混沌、豐富的聲符逐漸變得清晰、單純,進而所諧之形聲字意義不可考。第三,人類思維水平不斷提高,部門分工越來越細,于是各行業中產生了一些記錄本領域的??菩g語、行業語新字,而這些新字對于一般人,意義是不易知曉且使用是有限的,也會影響到對聲符表義的理解。

二、有理據形聲字聲符表義的模型——聲符示源功能研究

聲符示源功能研究在現代學術界還不是很普遍,最早是由王寧、李國英等人提出的。所謂聲符示源功能是指聲符顯示形聲字所記錄的詞的源義素的作用。參照李國英的說法:“源義素即派生詞的構詞理據,它是在源詞分化出派生詞的過程中由源詞帶給派生詞的一種傳承信息?!盵6]即在本質上可以理解為共同義素,也就是沈兼士先生在《右文說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中所說的“最大公約數之意義”或“語根”。當源詞分化出派生詞時,源詞與派生詞之間有相同義素,也有不同義素,能夠標志它們傳承關系的,就是它們共同擁有的源義素。源義素是由記錄這一派生詞的形聲字的聲符所顯示出來的,又是從源詞繼承過來的。聲符作為形、音、義的統一體,聲符的意義與它作為形聲字構件時所顯示的詞的源義素的關系并不是單一的,即聲符字意義并不與源義素保持著同一關系,而是出現不同的類型。參考殷寄明、曾照聰的說法,我們把聲符示源的分為四種模型:源義素為聲符字形的本義、引申義、聲符字義的語源義、聲符字音的假借義。

(一)源義素為聲符字形的本義

文字所負載的詞義會隨著語言的發展而增多,負載詞義太多就會帶來解讀上的困難。為了明確或分散該字所表示的各種意義,人們就會在該字上分別加注與原義相關的類屬標志,從而孳乳出與各原義相應的成系列的一組漢字。分析諧“共”聲符的“供、恭、拱”等字,皆有“雙手捧物敬奉等義素”。按,《說文》共字像兩手捧器供奉之形,可知本義為捧物敬獻,曾被用來記錄“供奉、恭敬、拱手”等詞義。后來為了明確和區別意義,就造出了“供、恭、拱”等字,因此“供、恭、拱”等字之“雙手捧物敬奉等”源義素是從聲符“共”之本義繼承而來。

(二)源義素為聲符字形的引申義

新事物大量出現就需要產生大量的記錄語言的詞或字,但大量字、詞的產生,又違背了語言經濟性原則。因此,通過引申方式表示多個意義成為漢語語言的發展的必然。引申義是在本義的基礎上直接派生出的意義?!墩f文·部》:“覃,長味也,從省聲?!?按,厚也,“長味”是覃的本義,引申出“程度強、范圍大、深”等意義?!墩f文·目部》“瞫,深視也?!薄墩f文·口部》“嘾,含深也?!薄墩f文·手部》“撢,探也。按,探,遠取之也?!薄稄V韻·鹽韻》“燂,《周禮注》云:炙爛也?!薄稄V韻·覃韻》“潭,水名,又深水貌?!薄?瞫、嘾、撢、燂、潭”等字都有程度強、范圍大、深等源義素,且這一源義素是從“覃”的引申義而來。

(三)源義素為聲符字義的語源義

語源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里是指狹義的語源義。殷寄明《漢語語源義初探》一文認為:“語源義是漢民族在文字產生前的原始語言和后世口頭語言中的語詞,通過已有文字記錄,曲折地顯現在書面語言詞匯實詞系統中的一種隱性語義?!盵7]語源義不同于本義、引申義,本義、引申義是同本字、本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顯性的;語源義則是音義的直接結合體,文字只起記錄語音的作用,是隱性的,但又不同于假借義。[8]語源義大多與記錄的詞所指稱的事物的具體特征有關,即語源義是原來本字字義的部分義素或語義特征。如“蒙”,《說文·艸部》:“蒙,王女也?!卞X大昕《十駕齋養心錄·王女》:女羅之大者,謂之王女,猶王蜂、王蟻等?!庇帧豆茏印さ貑T篇》:“群藥安生,姜與桔梗,小辛大蒙?!泵赡送跖?為女羅之大者,可見“蒙”字有“大”這一語義特征確定無疑??疾鞆拿傻寐暤男温曌秩纭皾?、朦、饛、鸏”,其源義素均以“大”義而暗示該字所記錄詞的語源。

(四)源義素為聲符字音的假借義

這里講到的假借是本有其字的用字通假,即假借一個同音或音近的字來表示一個本有其字的詞,該假借字所記錄的被借詞的意義即為假借義。聲符假借(楊樹達語)是指形聲字的聲符被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聲符所代替的現象。聲符假借又可分借某一聲的本義、引申義和語源義。

甲聲借乙聲的本義。如“轅”,《說文·車部》:“轅,輈也。從車袁聲?!卑?轅為引車直木,段注:轅之言如攀援而上也,供人上車時扶持。袁,《說文·衣部》:“袁,長衣貌?!薄霸绷x與“轅”義無關。袁、爰,古音同為匣紐元部,故袁聲為爰聲之借。爰當為援之本字,《廣韻·元韻》“爰,引也,或作袁?!睆碾悸曌秩缥z,即猿,善援也。音義皆合。[9]

甲聲借乙聲的引申義。如“柄”,《說文·木部》:“柄,柯也。從木丙聲?!北瞧魑锏陌褍?但與丙聲符無關。從異體字“棅”中,我們得知丙聲借秉聲?!墩f文·又部》:“秉,禾束也。從右持禾?!北玖x為禾束、禾把,引申為拿、把持。柄是執、持的部分,丙聲所示源義素是借用的“秉”聲的引申義“拿、執持”。[10]

甲聲借乙聲的語源義。如“祿”,有福義,但錄不表此義,錄當借為“鹿”?!墩f文·鹿部》:“麗,‘《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薄墩f文·心部》:“慶,古禮以鹿皮為贄?!笨梢钥闯雎棺鳛橄嗷c祝和贈送的禮物,因此它在漢民族的心理中是代表吉祥、美好,即它的語源義是“吉祥、福祿”。所以聲符“錄”借為“鹿”,故“祿”有福義。[11]

聲符字與源義素意義的對應關系,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聲符表義具有重要意義。聲符作為形、音、義的統一體,在聲符表義的過程中,并非單一的直接對應關系,而是交叉和多元的,使得聲符表義呈現多樣性。聲符表義的研究使我們加深了對符號任意性的理解和認識,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有理據形聲字的研究,也為探究無理據形聲字提供了參考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88,177。

[2] 黃侃.聲韻略說[M],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6年第2卷第2期。

[3] 王作新.漢字的表現方式與意象思維[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4] 曾昭聰.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述論[M],黃山書社,2002,15。

[5] 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92~93。

[6] 李國英.小篆形聲字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31。

[7] 殷寄明.漢語語源義初探[M],學林出版社,1998,35。

[8] 曾昭聰.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述論[M],黃山書社,2002,49。

[9][10][11]參考曾昭聰.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述論[M],黃山書社,2002,54。

作者簡介:

齊高鵬(1987--),男,山東棗莊人,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09級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古漢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