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布尼茨哲學思想淺析

2010-08-15 00:43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萊布尼茨單子哲學思想

于 洋

(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萊布尼茨哲學思想淺析

于 洋

(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萊布尼茨單子論的提出,對當時整個哲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以此為理論基礎創造性地提出了前定和諧的學說。這一學說的提出,對宗教領域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猶如一朵雨后的奇葩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萊布尼茨;單子論;前定和諧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歷史學家。萊布尼茨的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學談話》、《人類理智新論》、《神正論》、《單子論》、《以理性為基礎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則》、《德國君主主權及外交權之研究》、《關于權利和正義的概念》、《一種求極大極小的奇妙類型的計算》、《原始地球》、《磷發現史》等。

一、單子論的提出

17世紀末 18世紀初是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各門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時代。萊布尼茨在建立單子論體系的同時,自覺地將他在研究自然領域時所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理論成果運用到其中。萊布尼茨認為,力是來自單子內部的,而并非外部,正是這種內在的力成為單子運動的內在動力,即單子運動的根源所在。在機械自然觀流行的時代,能夠提出這種新穎的單子運動理論,也不失為一種勇氣和超前的認識思維。

生物學作為當時一門新興的學科發展迅速,受當時生物學最新成果的影響,萊布尼茨根據生物學的成果提出了“預成論”,即認為人類在胚胎前期就已經蘊含了所謂的一種靈魂,這使他相信,在有單子組成的大千世界中,不存在間斷和斷點,整個世界是連續一體的,事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各種物質之間不是相互獨立或不相關聯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連續性,即單子組成的世界存在連續性。

萊布尼茨傾向于原子理論,但他不完全接受德謨克利特的原子理論。在他看來,作為物質實體的原子無論多小,都是空間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間一部分的東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東西必定由部分組成,所以不可能是終極的存在。因此,萊布尼茨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單子”構成的。自然界的事物不是單子的簡單堆積,而是單子復合反映出的一種現象,他說:“我們在這里所要講的單子,不是別的東西,只是一種組成復合物的單純的實體,單純,就是沒有部分的意思……在沒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廣袤、形狀、可分性的?!眴巫邮且环N具有能動性的有生命的點,它們既不是物理學上的點,也不是數學上的點,而是“構成事物的絕對的最初本原”。單子都是自身封閉的、彼此獨立的、相互之間不發生作用的,因此單子的變化不是來自于外部,而是來自內部,這種內在的力量就是單子所固有的一種力,正是它使單子向著更高的狀態不斷的演變、運動。萊布尼茨的這種關于單子的運動屬性似乎較同時代的哲學思想更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從構成無機物的單子所具有的“微知覺”到構成動物的高級單子的“知覺”,再到構成人的靈魂更高級單子的“統覺”,形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序列。這種通過不同單子所構成的不同物質或“精神”,使得整個單子世界成為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體,從而實現了“不可分的點”和“連續性”的辯證統一。

萊布尼茨在單子論中表現出的實體能動性思想,以及他所提出的“不可分的點”和“連續性”的問題,體現出的是一般與個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間斷性和連續性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深深影響了德國古典哲學,使德國古典哲學試圖擺脫近代哲學體系的“知性思維”,而以辯證性的形式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內在的本質。

二、前定和諧系統的演繹

萊布尼茨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單子構成的,單子因為其絕對單純而又沒有部分,因而彼此不能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但宇宙萬物卻互相協調,構成一個和諧的總體。他認為,這是因為上帝在創造世界時就使每一單子具有這樣的本性,在嗣后的全部發展中,每一個單子都各自遵循自身的規律發展變化,又自然地與其他一切單子的發展變化保持協調。萊布尼茨以此作為論證上帝存在的論據之一,認為上帝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已經把所有要發生的事情和將要發生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按照上帝的意愿進行的。但是萊布尼茨卻排斥上帝對萬事萬物的具體干預,具體事情的發生發展并不會對上帝的安排起到關鍵性的改變,而這一點恰好能夠解釋許多偶然現象的發生。這種說法實際上對前定和諧的觀點起到了一定的維護和補充,從側面說明了上帝的全能,即上帝的安排是最合理的、毋庸置疑的。萊布尼茨有時把他的哲學體系稱之為“前定和諧系統”。

萊布尼茨的前定和諧思想實際上是為上帝創設的,所以他的理論實質上是一種客觀唯心論。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思想中所蘊含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萊布尼茨盡管把萬物的秩序歸因于上帝的“安排”,而實際上則以“前定和諧”這一最大的“奇跡”排除了其他一切“奇跡”,排除了上帝對一切自然過程的具體干預;他雖然否認物質能成為實體,但仍把事物看成“有良好基礎的現象”,而并非完全否認其實在性,并且肯定每一單子都必須與具體的形體相結合,實際上是否定了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精神。萊布尼茨說:“并且無論何時,當我們在一個主體中發見某種性質時,我們就應該相信,如果我們了解這主體的本性和這種性質,我們就能設想這種性質如何能是它的結果。因此,在自然的秩序中,上帝并不是武斷地、無分別地給實體以這種或那種性質的;他從來不會給它們別的,只給它們自然的性質,也就是那些能從它們的本性中抽引出來,能作為可以解釋的樣式的東西?!边@表明在他的體系中實際上包含了反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自然神論”的積極思想。

三、萊布尼茨哲學思想的影響及其局限性

作為一位哲學家,萊布尼茨上承古希臘哲學,下啟德國古典哲學,創造性地提出了單子論和前定和諧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的理性主義思想,至今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盡管萊布尼茨沒有沖破近代思維方式的舊框架,然而他卻用自己的叛逆與創新精神打造出了破除這一舊思維方式的銳利武器。當然,在我們肯定并論及萊布尼茨哲學思想的主導性作用和貢獻之后,也不應忘記這一哲學所扎根的舊土壤及帶給這一哲學的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一面。無論如何,這些缺陷與不足與其積極的貢獻相比,總是瑕不掩瑜,絲毫不影響他在整個哲學界的偉大地位。作為近代德國第一位資產階級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對后來的哲學,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以及后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1][英 ]羅素.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判性解釋[M].段德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英]麥克唐納·羅斯.萊布尼茨[M].張傳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孫小禮.萊布尼茨與中國文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蔣永福,周貴蓮,岳長齡.西方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

[5][德]萊布尼茨.形而上學序論[M].陳德榮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6]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學史新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美]塞繆爾.E.斯塔姆,詹姆斯·費舍爾.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常和平]

B504

A

1671-6701(2010)03-0032-02

2010-05-05

于 洋 (1984-),男,山東煙臺人,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萊布尼茨單子哲學思想
萊布尼茨與微積分
“雙百”方針與毛澤東哲學思想
單子伊 王家璇 潘銘澤
萊布尼茨“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思想基礎及其認識論意義
從笛卡爾到萊布尼茨身心二元難題的產生與發展
綢都人
單子論與調性原理
對機械論世界觀的超越——略談萊布尼茨單子論與懷特海過程思想
立足實踐的鄧小平哲學思想
商鞅軍事哲學思想簡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