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的受難

2010-11-10 06:00
新語文學習·高中 2010年9期
關鍵詞:黑煙警報洞口

巴 金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東岸。這是那位年長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這里不像一個客人。于是我漸漸地愛起這個小小的“家”來。我愛木板的小房間,我愛鏤花的糊紙窗戶,我愛生滿青苔的天井,我愛后面那個可以做馬廄的院子。我常常打開后門走出去,跨進菜園,只看見一片綠色,七星巖屏障似的立在前面。七星巖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難所。每次要聽見了緊急警報,我們才從后門走出菜園向七星巖走去。我們常常在中途田野間停下來,坐在樹下,聽見轟炸機發出“孔隆”“孔隆”的聲音在我們的頭上飛過,也聽見炸彈爆炸時的巨響。于是我們看見塵土或者黑煙同黃煙一股一股地冒上來。

我們躲警報,有時去月牙山,有時去七星巖。站在那兩個地方的洞口,我們看得更清楚,而且覺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區第一次被敵機大轟炸(在這以前還被炸過一次,省政府圖書館門前落下一顆彈,然而并無損失),那時我們許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轟炸時我和另外幾個人又在月牙山,這次還吃了素面。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縣政府辦公的地方,禁止閑人游覽了。

七星巖洞里據說可以容一兩萬人。山頂即使落一百顆炸彈,洞內也不會有什么損傷。所以避難者都喜歡到這個洞躲警報。但是人一進洞,常常會讓警察趕到里面去,不許久站在洞口妨礙別人進出。人進到里面,會覺得快要透不過氣,而且非等警報解除休想走出洞去。其實縱使警報解除,洞口也會被人山人海堵塞。要搶先出去,也得費力費時。所以我們不喜歡常去七星巖。

在桂林人不大喜歡看見晴天。晴天的一青無際的藍空和溫暖明亮的陽光雖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動。但是凄厲的警報聲會給人帶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廣州更害怕警報。

我看見同住在這個大院里的幾份人家,像做日課似的每天躲警報,覺得奇怪。他們在天剛剛發白時就起身洗臉做飯。吃過飯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籠配上兩擔,挑在肩上,從容地到山洞里去。他們會在洞里坐到下午一點鐘。

倘使這天沒有警報,他們挑著擔子或者抱著包袱負著小孩回來時,便會發出怨言,責怪自己膽小。有一次我們那個中年女傭在廚房里嘆息地對我說:“躲警報也很苦?!蔽冶銌査?為什么不等發警報時再去躲。她說,她聽見警報,腿就軟了,跑都跑不動。的確有一兩次在陰天她沒有早去山洞,后來聽見發警報,她那種狼狽的樣子,叫人看見覺得可憐又可笑。

我初到桂林時,這個城市還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幾條整齊的馬路上散步。過一些日子,我聽見了警報,后來我聽見了緊急警報。又過一些日子我聽見了炸彈爆炸的聲音。以后我看見大火。我親眼看見桂林市區的房屋有一半變成了廢墟。幾條整齊馬路的兩旁大都剩下斷壁頹垣。人在那些墻壁上繪著反對轟炸的圖畫,寫著抵抗侵略的標語。

我帶著一顆憎恨的心目擊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難。我看見炸彈怎樣毀壞房屋,我看見燒夷彈怎樣發火,我看見風怎樣助長火勢使兩三股濃煙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見半個天空的黑煙,火光籠罩了整個桂林城。黑煙中閃動著紅光,紅的風,紅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從下午一直燃燒到深夜。連城門都落下來木柴似的在燃燒。城墻邊不可計數的布匹燒透了,紅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紙。

……

關于轟炸我真可以告訴你們許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寫下去了。從以上簡單的報告里,你們也可以了解這個城市的受難的情形,從這個城市你們會想到其他許多中國的城市。它們全在受難。不過它們咬緊牙關在受難,它們是不會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見一點陰影。在那些地方我過的并不是悲觀絕望的日子。甚至在它們的受難中我還看見中國城市的歡笑。中國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將來再告訴你們桂林的歡笑。的確,我想寫一本書來記錄中國的城市的歡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有刪節)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文壇巨匠。巴金一生著書頗豐,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猜你喜歡
黑煙警報洞口
假期終結者
是誰的責任?
柴油車尾氣煙團不透光煙度儀的優化設計
拉響夏日警報定格無痕跡美肌
戒姻糖
拖拉機因壓縮及噴油導致冒黑煙的問題分析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開洞后內力變化分析
重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