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氏十四勢易筋經

2010-11-17 01:18三武組
少林與太極 2010年8期
關鍵詞:雙掌易筋經平視

文/三武組

熊氏十四勢易筋經

文/三武組

熊氏十四勢易筋經,全名為“熊氏世傳十四勢大易筋經”,簡稱“大易筋”,乃著名南派功夫大師熊長卿先生家傳絕學。此功共分3級14勢,各勢久練皆有延年益壽、轉弱為強之特效。

1.四指握拳勢

【練法】

雙腿立定,寬如肩闊。眼向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手握拳,拳心向后(或可向下),大拇指尖貼住大腿。

每呼吸完畢,拳握一緊,不能放松。愈握愈緊,即每當呼氣兩拳愈握愈緊,再吸氣時兩拳不要放松原來的緊度,再呼氣時盡可能加強兩拳的緊度。直至36次呼吸完畢,才可放松(圖1)。

【要點】

肩要沉,胸勿挺,引氣下沉丹田。行之數月手力自然增加。

初練先做6次呼吸,兩手即放松,以后逐漸增加??傄匀?,不得勉強。

2.雙掌下按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眼向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手掌左右下按(按于身旁兩側,不可貼身,但也不要過遠),掌心向下,掌尖向外,左右手指翹起。

掌愈按愈下,即在每次呼氣時兩手掌盡量緊張地按下,不能放松,至36次呼吸完畢才可放松(圖2)。

【要點】

本勢增長手力腕力。沉肩,含胸,氣沉丹田。掌下按時手指翹起。按下時切記要保持膝節不屈。

3.雙掌前推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腕節內挺,臂高同肩,兩掌大拇指與食指尖相對成三角形。

每一呼吸完畢,雙掌前推,手指同時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近身),直至36次呼吸完畢才可放松(圖3)。

【要點】

本勢增長手力與指力。初練次數、方式可仿前勢。

手臂微屈,氣沉丹田,手指拗入。練此勢前最好活動一下手指關節。

兩手掌推出前不能大幅回收,要求原位暗勁推出。推出時軀體不可前俯后仰,務令在緊張的狀態下保持平正與寧靜。

4.左右托掌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手掌左右平伸,掌心向上,掌尖向外,臂高同肩。意想有重物置于兩掌之中,需要用意托起。

每一呼吸完畢,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念,兩掌均不動,愈托愈重地繼續下去,練至36次呼吸可止(圖4)。

【要點】

本勢增長臂力。沉肩,收胸,氣沉丹田,雙手伸平,不要下墜。

兩掌托起重物只是意想,誘導兩掌及前臂的肌肉漸漸緊張起來,不要使兩掌的位置有任何移動。

5.雙掌開合勢

【練法】

兩腿立定如前勢,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手合十當胸,掌尖向上,掌心相合,腕節外挺、下沉,兩大拇指貼身。

吸氣時兩手漸漸分開(兩大拇指沿身移動),呼氣時兩手漸漸再合,練至36次呼吸可止(圖5、6)。

【要點】

沉肩,含胸,氣沉丹田,兩手開合時手指拗出,大拇指輕輕貼身,不離肋,不提起。

本勢合掌當胸,連續開合,能使肺部一張一縮,無病者練之健肺強身,若有肺病者還可有良好的調養效能。

專用本勢可以治療一些慢性病,如肺結核、慢性胃腸炎等。但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呼吸的松靜、柔和、均勻,如若過猛,有病之身必再受創。

6.左右撐掌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掌分左右撐開,掌心向外,掌尖向上,臂高同肩,指尖拗向頭部。每一呼吸,雙掌漸漸撐緊,愈撐愈緊,如是連續36次呼吸,直至完畢才可放松(圖7)。

【要點】

本勢增長臂力和腕力。沉肩,含胸,氣沉丹田,保持均勻的腹式呼吸。雙掌撐開時,身體要保持正直。

7.雙掌上撐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雙手反掌向上正撐,掌心朝天,兩掌大拇指與食指相對成三角形,面門向天。手向上撐高,愈撐愈上,直至36次呼吸完畢為止(圖8)。

【要點】

氣沉丹田,頭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本勢增長臂力和腕力,強健頸項,并可動胃調腸幫助消化,驅除胸中濁氣。

8.雙掌下垂勢

【練法】

雙腿立定如前勢。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掌自然置于身側兩旁。

上身向前慢慢彎曲,兩掌輕松下垂(掌心向后為宜),兩肩微微松沉,不用拙力(圖9)。

身下彎時呼氣(兩手與上身一同下垂),起立時吸氣(還原站勢)。兩掌愈垂愈下,如不覺疲勞可連續36次呼吸乃止。

【要點】

沉肩,收胸,氣沉丹田。呼吸如過于急速,起立時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再下垂。動作不能過猛,宜悠宜勻。

本勢增長腰力和腹力,并對減少腹部過剩脂肪有特效,能減腹脂、收細腰圍。如腹部脂肪過剩,每日習之一月后可收大效。

以上8勢為熊氏易筋經第一級練法,第5勢和第8勢兩勢略有動作,余勢無動作。第一級練習時不可無力,無力則練而無功;不可過猛,過猛則多耗傷力,且易丟功。務要純任自然,久習則氣力不期而自至。

9.弓步拗身勢

【練法】

本勢有左右兩勢,以右勢為例說明。

右腳向右踏開一步,成右弓步勢,身體向右拗。右掌置背后,左掌置頭前,兩掌心皆向外,兩腕節皆外拗。眼看左腳跟,腳跟不要離地。此勢站成,意在腰腹,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練習36次呼吸(圖10)。

【要點】

因為身體扭轉,腰部肌筋必然緊張,多習此勢腰力雄健異常,并對腰痛病有良好轉化作用。

功夫加深后,可以漸漸增加腰節扭轉度?;蚩芍苯釉黾?,即在一開始時就達到一定扭度,這樣呼吸時全身均不再動?;蛘咴诿恳缓魵鈺r漸增扭度,但不可過猛。雙掌伸開幅度可大些可小些。

左勢與右勢只是左右拗身不同,其他相同。本勢弓步拗身疊骨,若童年練習更顯奇功。

10.握拳上仰勢

【練法】

本勢有左右兩勢,以右勢為例說明。

雙腿如前,成右弓步,身軀挺直。右手握拳提高,屈肘置頭上,拳心向下,頭節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與地面成45度,并向稍距左脅后側方拉下,拳心向后。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連續呼吸36次才可放松(圖11)。

【要點】

本勢呼吸時全身不動,右手腕微屈收緊,頭上仰,頸部緊張。注意肩膊不要聳起,拳要握緊。

本勢練頸部粗壯,可使頸項有力。

左勢與右勢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1.上撐下垂勢

【練法】

本勢有左右兩勢,以右勢為例說明。

雙腿如前,成右弓步,身體挺直。右掌向上撐,掌心朝天,指節向頭拗下;左掌下垂,指尖向地,掌心朝向大腿。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行36次呼吸才可放松(圖12)。

【要點】

本勢呼吸時全身不可隨便動作,每一呼吸完畢(即每當呼氣時)須右手上撐、左手下垂,有緊緊地將兩手拉長之意。本勢與“弓步拗身勢”相互有聯系,多練還有調理脾胃的作用。

左勢與右勢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2.下蹲起伏勢

【練法】

雙腿分開適距(不必過拘尺寸,適宜下蹲為度),腳尖外分,兩手叉腰。

身體徐徐下蹲,當下蹲時腳跟離地,只用兩腳尖保持平衡。下蹲至大腿水平為度,此時雙腿負重程度最大,練功收效也最大(圖13)。

起立時用腳尖,站起時腳跟落地,下蹲時腳跟再離地。起立時身體要與地面垂直,全身直立;下蹲時切莫前俯后仰。眼前平視,牙關咬合,舌舔上腭,以鼻呼吸。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一起一伏至36次呼吸為止。

【要點】

本勢久練,步穩腎固,腿力雄健,到老可保腿腳靈利而少衰頹之態。

以上4勢為熊氏易筋經第二級練法,除第12勢外,余3勢均無動作。第二級乃疊骨秘法,功成骨疊身合,力增數倍。

以下2勢為熊氏易筋經第三級練法,第13勢沒有動作,但保健作用很大;第14勢練法多樣,功在增加指力、臂力、腰力,技擊目的強。

13.站樁吞陰勢

【練法】

雙腳貼地,約距離30厘米(較肩稍寬),兩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兩膝稍屈,眼前平視,牙關咬合,舌舔上腭,連續36次呼吸乃止(圖14)。

吸氣時,氣沉丹田,下腹舒起;呼氣時,小腹壓縮,同時谷道提起,腎囊收縮。谷道即肛部,腎囊即陰囊,都是中醫的叫法。收提肛陰,利于聚氣,但要自然為之,不能過于猛烈。

體力優者可以增大膝節下彎程度,以此增加練功強度,有益長力,但要適度為之,不可過于勉強。

【要點】

本勢定勢靜練,以站樁步引氣下沉至丹田,強化呼吸,增強內氣,常練可使身強體壯、體力劇增。

本勢對腎部保健有特強功效,習之數月有不可思議之效果?!澳I為先天之本”,吞陰修本,本固枝榮,數年純功可防治一些痼疾。

14.俯臥支撐勢

【練法】

全身前趴,腳趾與手指貼地,一俯一撐,連續行36次呼吸。眼向下視,牙關咬合,舌舔上腭,鼻呼鼻吸,悠勻適力。

本勢俯撐方法分三種,一種正俯撐,一種前俯撐,一種后俯撐。正俯撐正上正下用力,容易掌握,適于常用;前后俯撐皆成拱橋形,運之若圓,較為費力,有些難度。

正俯撐向正下俯時吸氣,向正上撐時呼氣(圖15、16)。

前俯撐向前下俯時吸氣,向后上撐時呼氣。后俯撐向后下俯時吸氣,向前上撐時呼氣。

本勢手型運用可分三級三型,隨著功力進度靈活運用。一級一型,先用全掌貼地練習。二級二型,由掌變拳,拳眼向前為宜。三級三型,再由拳變指。指常用平指,即用指肚貼地。用指先以五指,逐漸減少至一指,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

【要點】

本勢用指最難,若循序漸進,由多減少,日久功深則不覺其難。切不可過于勉強,急則易傷。動作和呼吸都要緩慢、均勻、連貫、協調。

本勢最適合青壯年鍛煉,行之數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至,行之年余則指力能折銅錢,見者賓服。

猜你喜歡
雙掌易筋經平視
今天,我們因何而『平視世界』?
易筋經(九)
易筋經(八)
平視
好習慣“坐”出來
祈求嚴冬到來阿拉斯加北極熊雙掌合十虔誠禱告
平視
郭氏益元樁(四)
郭氏益元樁(二)
健身氣功·易筋經養生功效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