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念廢品收購站

2011-02-19 12:09王曉華
浙江經濟 2011年8期
關鍵詞:廢品收購普通百姓廢品

文/王曉華

懷念廢品收購站

文/王曉華

在生態系統不斷惡化和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的今天,如果廢品收購站對于拯救地球村的命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是不是應該適當地忘記利潤而考慮更多的東西?

作為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人,我目睹了廢品收購站在中國的興盛與衰落,參與了它們在城市中無人注意的秘密葬禮,并且不得不為它們唱一曲遲到的挽歌。

很難說清楚廢品收購站在城市中的潰敗是從何時開始的。反正它們現在至多只能存在于城市的邊緣,被那些形象不雅、地位卑微、前景黯淡的人們所支撐著。在城市的中心和主干,人們可以看見來自于農村的拾廢品者,卻看不見廢品收購站。這使得廢品在城市中的出沒具有一種神秘的性質,那些衣衫破舊、面孔黝黑、來去匆匆的拾荒者則成了特殊的“地下工作者”,沒有人瞧得起他們。他們在城管人員的斥責聲中不斷地奔逃。在電視中出現時,他們的形象總是與驅逐三無人員等負面消息聯系在一起。好在他們盡管地位卑賤,也是人,會走動和捉迷藏,才沒有與廢品收購站一起在城市里絕跡。

拾廢品者的命運是與廢品收購站的地位一起升落的。在我開始懂事的上世紀70年代,廢品收購站星羅棋布地存在于城市中。那時它們都是國營單位,職工屬于體面的工人階級,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不讓一件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之物流失,盡可能地讓它們回到煉鋼廠、造紙廠、塑料廠、玻璃廠,繼續為人民造福,為國家出力,為世界上的正義事業做貢獻。盡管環保和生態之類的詞匯在當時的中國還遠未流行,但大家都知道浪費和貪污一樣是最大的犯罪。這種時代語境使得廢品收購站和賣廢品的人都分享著光榮和神圣。當時的廢品收購站數量之多、所處位置之優越、地位之重要都是現在所難以想象的。

那時拾廢品則是全民性的事業:上到國家官員,下到普通百姓,都會有組織地或自發地投入到拾廢品的行列。當然,不少拾廢品者也有小小的私心:在為國家做貢獻的同時也為自己增加少許收入。我清楚地記得,父親和鄰居們一樣把家里用過的舊銅、廢鐵、塑料、報紙、牙膏皮聚集起來,不定期地將它們送到廢品收購站,用所換來的錢改善家里的生活。所以,在當時的中國人眼里,廢品收購站是個意義重大而又能給普通百姓以實惠的地方。

我的成長史就是廢品收購站的衰落史。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長大成人的我發現城市中的廢品收購站在悄然減少。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不在意用廢品換來的小錢,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區也開始不愿容納利潤微薄的廢品收購站。只有一些廢品收購站因為是國營單位還在城市的中心堅守著。

每當我看見活躍于城市中的數量可觀的拾垃圾者,我就會想:他們是通過什么渠道把這些廢舊物資運送到能給他們換來人民幣的地方呢?那些殘存的廢品收購站存在于何處?它們在城市的邊緣以什么樣的形象迎接這些人呢?廢品收購站在城市的消失是社會進步的絕對象征嗎?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在喪失某種寶貴的品質并因此面臨相應的危險?在生態系統不斷惡化和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的今天,廢品收購站是不是更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廢品收購站對于拯救地球村的命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是不是應該適當地忘記利潤而考慮更多的東西?

這些問題在我的頭腦種盤旋糾結,使我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也許我不應該在這里寫出來,因為它對于本文可能的讀者來說過于沉重了。但是我依然要寫,不單是為了表達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更是為了坦白對未來的警覺與期盼。

我毫不做作地懷念廢品收購站并期待著它們在未來的新生。

猜你喜歡
廢品收購普通百姓廢品
大數據
PPP融資對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響
將互聯網+廢品擰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互聯網+”廢品回收:催生新業態
誰說貪官不知恥?
謹防廢品收購站更改臺秤進行計量作弊
從撿廢品中受到的教育
移動的廢品收購站(2)
移動的廢品收購站(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