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學院在“東學西漸”中的傳播模式

2011-03-17 05:25李彥
社會科學論壇 2011年2期
關鍵詞:漢語孔子學院

【內容摘要】作為新時期“東學西漸”文化傳播的路徑,孔子學院的傳播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鑒。本文從傳播研究的角度,通過對孔子學院的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受傳者、傳播效果,即傳播五個環節進行分析,以期對孔子學院的發展有所啟示。

【關 鍵 詞】孔子學院;傳播;漢語;中國。

【作者簡介】李彥,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9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傳播學。

在人類文明史的演進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文化的流向:即“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這兩種流向雖然一直存在于人類的文明史中,但它們又分別在一段時間內產生過特殊重要的影響。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在任何一種文化中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沒有語言,一個國家就無法發展,其文明也無法傳承和交流。中國人口眾多,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的傳播是促進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翱鬃訉W院”啟動于2004年,它致力于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作為推廣漢語的媒介,孔子學院在其傳播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阻力和危機。本文以拉斯韋爾提出的“5W”模式為線索對孔子學院在東學西漸過程中所并存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探討。

一、傳播者

從宏觀層面來講,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推廣漢語的國家戰略,它的主要辦學模式是與國外大學機構合作,由外方提供硬件、中方提供軟件,即中方提供師資和一定數額的啟動經費。從微觀層面來看,具體的傳播者是漢語教師。因此,本節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分析孔子學院的傳播者角色??鬃訉W院作為語言推廣機構并非中國的首創,西方國家已有一些成熟的模式,如歌德學院、法語聯盟等。這些機構都致力于本國語言的推廣,大都屬于非營利性組織除了國家機關的財政支持外,它們也努力尋求民間和社會贊助。比較而言,孔子學院的組織模式較為統一,各地孔子學院和國家漢辦有著明確的上下級關系。另外,孔子學院的成立時間較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沒有形成規模,這使得政府資金在其發展過程中支持比重較大,目前還無法自負盈虧。政府主體對孔子學院項目的支持固然重要,同時也意味著它面臨著更多的質疑和危機。首先,它的危機來自于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和軟實力提升的提防。在我國與歐美等國貿易順差巨大的情況下,文化卻存在著高額赤字,因此很多人將孔子學院的成立看作是中國提升軟實力的一面旗幟。也有很多學者著書立文,贊譽孔子學院的興起及其所代表的中國軟實力提升。這種自上至下的認知直接產生的影響就是孔子學院的擴張。然而,縱觀西方語言機構的發展史,歌德學院、塞萬提斯學院等每年僅成立兩三所,而孔子學院七年要建立五百所,也就是平均每五天就要建一所孔子學院。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否充分發揮了其效力呢?答案可能是令人質疑的。由于其發展速度過快,相應的師資力量還很很匱乏,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沒有形成規模,文化傳播并未形成產業鏈條。相對于這些運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孔子學院面臨的更深層次的困境在于政治、文化間的沖突。隨著孔子學院在全球的快速發展,有些媒體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評論指出“大規模繁殖”正反映了“中國想在國際舞臺上匹敵美國”。還有西方學者指出:“孔子學院項目已經不單單涉及文化領域,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學術研究,它的根基在于需要依靠中國政府。往好里說,這會導致學術的失語;往壞處說,這可能會衍生成為一種宣傳手段?!盵1]

孔子學院倚賴政府主體的另一個影響是,政府在推廣孔子學院時面臨著自身的公關危機。2010年1月所發生的招標門事件就孔子學院的推廣機構國家漢辦卷入了輿論漩渦。網絡孔子學院網站中標金額竟然高達3520萬元。天價網站現象引起了網友熱議,大家對于政府采購過程中的信息遮蔽行為予以質疑。這樣的事件使得孔子學院這樣一個非營利性組織面臨著運營問題,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形象危機。

二、傳播內容

孔子學院的得名來源于中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與德國歌德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的機構命名異曲同工。一方面,孔子學院所帶動的文化交流可以有效地輸出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在孔子學院所任教的教師從當地回來后也會把外國文化吸吶并帶入中國??鬃訉W院絕不是一個單向的輸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管道,因此它并非是對抗西方的工具??鬃訉W院應該是一個互動的平臺,文化的交流旨在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協作,促進經濟貿易等各個領域的多邊合作。

盡管孔子學院在各地發展順利,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和積極評價,但是它的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孔子學院在馬來西亞興辦之初被認為具有儒教色彩,馬來西亞大學同意辦學形式與教學內容與“孔子學院”相同,但需更名為“華文學院”才允許成立[2]。事實上,“孔子”所代表的內涵在新的時期已經有了新的所指??鬃铀粌H是教育界的鼻祖,更被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廣為傳播,其儒家文化對后代影響極大。這些是“孔子”這個名字本來具有的含義,也就是它的能指?,F在孔子還能代表中國文化嗎?他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有多少是值得學習的呢?孔子學院所受到的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將新的所指賦予到“孔子”所能指的舊的含義上,使其具有更為旺盛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三、傳播渠道

孔子學院的傳播渠道包括與其相關的各種傳播媒介。目前,孔子學院的傳播渠道正朝著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方向前進。從2004年第一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開設,迄今又建成了廣播孔子學院、網絡孔子學院等??鬃訉W院目前的漢語教學主要面向成人和大學生。一些大學如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瑞典北歐斯德哥爾摩孔子學院所有課程都計入大學學分,并且納入了歐洲統一學分。泰國孔敬大學、清邁大學等都承認孔子學院的學分[3]。但是,也有一些學校并沒有將孔子學院的學習納入學分體制。在美國,校方學術委員會并不認可孔子學院的課程,很多學生由于這種原因打消了學習漢語的積極性[4]。而日本櫻美林大學已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辦學。櫻美林孔子學院中開設了正規的漢語學歷學位教育。學生第一年在日本櫻美林孔子學院學習,第二年到同濟大學學習,在同濟大學學完三年以后,可以拿同濟大學的畢業文憑,學士學位[5]。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要想使孔子學院發揮應有的品牌效應,除了加強與當地政府的聯系從而在政策層面獲得支持,還需要加強孔子學院與國外合辦大學的聯系。另外,孔子學院在辦學過程中也需要吸納其他社會力量。它與企業的聯姻至少有兩點好處,一點是企業對其財務的支持,隨著孔子學院越來越寵大的機構組織,國家漢辦對其的經費支持是有限的,它的后續發展需要完善的資金鏈條。漢辦所提供的啟動資金僅僅是這個鏈條當中的第一個環節,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如果不能獲得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持,那孔子學院可能成為一個泥足巨人,它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可能使其無法有效拓展其培訓工作。與企業合作的另一個好處在于,企業可為學習漢語的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機會,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不斷推進,孔子學院遠程教育也將在21世紀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網絡教育,各種講座、展覽、民俗文化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智利圣托馬斯維市大學孔子學院為慶祝中國國慶六十周年舉辦了內容豐富的“中國孔子周”,包括中國文化講座、中國飲食文化、中國建設圖片展以及踢毽子比賽等。兩校的活動表明,孔子學院正在智利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良好平臺??鬃訉W院在其他各地的活動也是精彩紛呈的,與企業聯姻,與媒體合作,與政府和大學合作,與網絡結合是未來孔子學院有效傳播的渠道??傮w而言,中國經濟、政治等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將有利于孔子學院和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傳播。

四、受傳者

孔子學院建立的目標受眾并非是鐵板一塊的,他們分布在廣闊的區域內,具有不同的習性和特點。影響認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心理、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不同。對于那些生長或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僑來說,其雙重民族身份使之與中國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漢語對于他們具有天然的親和力,而學習漢語有助于增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在第二屆全球華語論壇上,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東南亞各國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如今在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中,至少有70%是華人華僑子弟,非華人的學習動力并不強[6]。除了華僑,對于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如韓國、越南、日本等地,他們的本民族語言有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漢字所組成的,其思想受到儒家的影響比較深遠。地理、心理及文化的接近性使得孔子學院在傳播時具有一定的基礎。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落成并非偶然,其儒家文化的基礎及東亞文化圈日益深入的多邊合作是促成其發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并非所有的漢字文化圈都能有助于孔子學院的傳播。由于日本歷史教育和主流媒體的影響,雖然日本與中國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但很大一部分日本民眾對中國和中國文化仍然抱有疑慮和偏見,日本的孔子學院缺乏明顯的推動力[7]。

對于非儒家文化圈,也就是其他兩大國際性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蘭教文化圈”的受眾來說,中國文化具有異質文化特有的神秘感和吸引力。通過孔子學院多方位的傳遞,可以向其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為世界文化的多樣化做出一點貢獻。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差異較大,這使得他們學習漢字較為困難。異質文化圈的受眾不僅與中文的傳播語境不同,而且這種差異還會產生中國文化產品的“文化折扣”現象[8]。

五、傳播效果

關于孔子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從國家到受眾層面都予以了很大的關注。一些在海外孔子學院教過書的教師和學者也撰寫了很多相關論文,這些文章大多針對孔子學院及其教學狀況進行反思。通過對目前文獻的一個回顧,我們可以對孔子學院目前的發展狀態,也就是其傳播效果進行一個簡要的SWOT分析。

首先,孔子學院的優勢(strengths)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語言文化根基深厚,受眾廣泛。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華人十分廣泛,作為漢語學習的主要受眾群,孔子學院具有廣泛的需求和群眾基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與國際間的合作增多,對于漢語人才的需求勢必推動孔子學院的發展。二是中外文化交流項目豐富,國家漢辦十分支持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且給予一定的支持。另外,海內外關于漢文化、跨文化交流等研究日益豐富,各種會議講座致力于推廣漢語教育,這些研究促進了孔子學院的社會溝通功能,有助于漢文化的社會傳承和傳播。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也就是其劣勢(weakness)是:一是師資力量匱乏:漢語全球升溫使得海外對于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量很大,而具備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的人與需求的人數不成正比。即便是具備教師資格證,跨文化培訓亦是必不可少。二是缺乏權威的對外漢語教材:雖然語言傳播政策需要因地制宜,但是過分分散則會缺乏統一的標準,減弱漢語傳播的國際化進程。三是對于申辦者缺乏明確規范:目前孔子學院章程中對于申辦者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比如第十九條中要求申辦機構合法,擁有教學資源和學習中文的需求,有符合辦學需要設備和金費等等[9]。其規定沒有明確的量化要求,人為可操作性太大,這對于其長期發展是不利的。想要將“孔子學院”打造成中國的一個文化品牌,成為高品質的教育項目,就必須從政策入手。

另外,從孔子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其機遇(opportunities)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如果說孔子搭乘的是一輛文化快車,那么輔軌的卻是經濟。在韓國,包括三星、LG在內的一些著名企業已開始將漢語作為人員招聘的重要依據;在英國,匯豐銀行從2001年起就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支持中文學習項目[10]。二是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其開展的有利保障??鬃訉W院從申辦到派駐漢語教師、組織文化活動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離開政府的支持,因此這是其發展的有利環境。

其威脅(threat)主要為:一是國家漢辦缺乏危機管理環節,日前關于孔子學院網站門的事件還未平息,國家漢辦作為孔子學院的建設主體,需要完善其機制和管理??鬃訉W院對外所傳播的信息需要與國家漢辦以及中國傳遞給世界的形象統一起來。二是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面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孔子學院總部與申辦方合作辦學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資金的來源和監管存在一定的難度。另外,其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其他機構的支持,只有合理規劃才能降低孔子學院的風險和危機。

以上,本文以傳播學的“5W”模式為線索對孔子學院的發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本文的分析大多采用二手資料,缺乏實地的訪談調查,因此,本文的分析僅僅是一個粗略的討論,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有待于各個領域的集思廣議。

注釋:

[1]劉立恒:《中外合作創建孔子學院的問題與對策》,載《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2]王燕:《馬來西亞稱孔子學院有宗教色彩拒絕其注冊》,載《法制晚報》2006年9月21日。

[3]周濟:《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工作報告》,載《孔子學院: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特刊》2008年。

[4]聶映玉:《孔子學院概述》,載《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

[5]馬?。骸犊鬃訉W院:中國與世界全方位的交流平臺》,載《國際人才交流》2006年第10期。

[6]魯小彬:《文化視野中的海外“漢語熱”》,載http://sspress.cass.cn/paper/6177.htm。

[7]戴蓉:《孔子學院與中國語言文化外交》,復旦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8][加]考林·霍斯金斯等:《全球電視和電影——產業經濟學導論》第45頁,劉豐海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9]《孔子學院章程》http://www.chinese.cn/college/article/

2009-08/24/content_12165.htm。

[10] 成舸:《搭乘文化的東方快車——全球孔子學院速覽》,載《世界博覽》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歡
漢語孔子學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學漢語
追劇宅女教漢語
海盜學院(12)
漢語與拼音
海盜學院(7)
西行學院
淺談漢語學習中的“聽”與“說”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