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狀況分析與干預對策

2011-03-20 00:41再吐娜周海濤
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乙肝患者乙肝乙型肝炎

再吐娜,周海濤

(塔城地區人民醫院,新疆塔城83470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病毒攜帶者約有1.2億人,每年因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而死亡的人數超過30萬,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由于人們對此病缺乏全面的認識,而且目前還無徹底治愈的特效療法,致使許多乙肝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作者選擇60例慢性乙型肝炎進行心理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作者單位住院部治療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均符合2005年12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制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1]有乙肝或HBSAg陽性史超過6個月,現HBSAg和HBV-DNA仍為陽性者,可以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排除有精神病、酒精依賴及合并有其他系統疾病和肝硬化者,患者愿意參加本調查。

1.2 方法 ①采用癥狀自評量表[2](SCL-90)進行測試,向患者發放調查表,要求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真實的評定。對于文化程度較低不能理解題意者,由護士予以解釋,理解后方可填寫。此量表包括90個項目,共歸納為9個基本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性。量表采取1-5分的5級評分標準,得分越低,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②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2]調查患者在患慢性乙肝時采用何種心理應對方式,該問卷有Feitel編制(1991)、姜乾金修訂。用于調查慢性乙肝患者的過程應對情況,包括20個項目,各項目按4級評分,分為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每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傾向使用該項目的方式。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L-90各因子分與國內常模的比較 見表1。

表1 乙型肝炎患者SCL-90因子分析 (±s)

表1 乙型肝炎患者SCL-90因子分析 (±s)

注:與常模組比較,1)P<0.01。

組別 軀體化 強迫 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懼 偏執 精神病性乙型肝炎組 1.81±0.641)1.60±0.61 1.98±0.671)1.93±0.641)1.55±0.541)1.75±0.611)1.74±0.491)1.45±0.62 1.30±0.49常模(n=1388)1.37±0.48 1.620±0.58 1.65±0.61 1.50±0.59 1.39±0.43 1.46±0.55 1.23±0.41 1.43±0.57 1.29±0.42

2.2 慢性乙型肝炎與國內常模MCMQ的比較 見表2。

3 討論

3.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現狀 ①心理障礙:本調查結果顯示慢性乙肝患者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的因子得分高于常模,說明了乙肝患者心理問題存在的普遍性。乙肝病毒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而且容易發展成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傳染性強,易復發且不能治愈,昂貴的治療費用及社會上對于乙肝存在許多誤解和偏見,使患者承受多方面的壓力。因此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②社交障礙:乙型肝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社會人群對乙型肝炎缺乏正確的認知,因而對患者存在抵觸和排斥行為?;颊咭蛟馐艿酵饨绲钠缫暫褪柽h,而導致社交活動減少,因此患者容易出現自卑、敏感孤獨、敵意和不公平的心理問題。

表2 乙型肝炎患者與國內常模MCMQ比較(±s)

表2 乙型肝炎患者與國內常模MCMQ比較(±s)

注:與常膜組比較,1)P<0.01。

組別 面對 回避 屈服乙型肝炎組 19.71±3.43 17.63±2.771)11.32±1.931)常模組19.48±3.81 14.44±2.97 8.81±3.17

3.2 醫學應對方式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不同的應對方式可加重也可減輕患者心理反應水平[3]。本調查顯示,與常模相比慢性乙肝患者更傾向采用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與年齡、性別、醫療費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使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加重,從而更多地選擇回避、屈服的應對方式。

4 干預對策

4.1 全面系統評估患者 包括患者的軀體不適癥狀、文化程度、心理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對疾病知識知曉狀況及社會支持系統狀況等,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準確的干預對策。

4.2 心理干預 護士要主動和患者溝通,認真聽取患者的傾訴,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以護患合作為載體,共同分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指導與教育,以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3 集體健康教育 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制定入院宣教卡、乙肝知識手冊或小卡片發給患者,內容包括乙肝的基礎知識、消毒隔離知識、防治方式、用藥指導、飲食要求等全方位的知識。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使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面對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療。

4.4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包括家庭、親屬、伙伴、同事、黨團、工會等組織,給予個體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反映了一個人與社會聯系的密切程度和質量[4]。良好的社會支持是患者戰勝疾病的有力保障,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降低其負性情緒的程度。因此醫護人員、親屬及朋友都是患者的社會支持資源。共同指導并幫助患者,在生活中給予照顧,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在信息上給予支持。使患者體會到集體、伙伴及家庭的溫暖,以積極、樂觀的情緒配合治療。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05,10-11.

[2]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

[3] 岳 潔,潘 芳,張紅靜.醫學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 胡 祎,劉憶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護理[J].上海護理,2009,9(4)22-24.

猜你喜歡
乙肝患者乙肝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
乙肝患者的中西藥糾結
乙肝媽媽:我該如何孕育一個健康寶寶?
六個就診誤區 讓乙肝患者“二次受傷”
慢性乙型肝炎的預防與治療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護理分析
我哥這10年的悲歡離合乙肝路
乙肝抗體從哪兒來
乙肝患者HBV載量與IgA,IgG,IgM及C3,C4相關性研究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6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