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自組織與共青團組織的訴求契合

2011-04-02 22:21施敏鋒
當代青年研究 2011年3期
關鍵詞:團市委湖州團組織

◎施敏鋒

青年自組織與共青團組織的訴求契合

◎施敏鋒

青年自組織以其對象特定、目標明確、行動靈活等特點在聯系、團結青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與新時期“兩個全體青年”的工作要求以及團的四項職能存在著契合性,因而青年自組織是建構“大團建”格局的重要支撐。青年自組織建設的現實路徑,必須在機構獨立性和組織合法性的博弈中主動借力發展,在人治式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中探索制度保障,在資金有限性和需求擴張性的矛盾中以服務求支持。*本文系民政部2010年“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研究課題“青年自組織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功能、困境與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2010MZACR001-1015。

青年自組織 共青團 訴求 網絡公益聯盟

青年自組織的產生、分化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共青團、青聯等“官方”組織聯系青少年的唯一性。同時,青年自組織地域性、趣緣性、自治性、扁平性、靈活性等特征,又吸引了大批“中間層青年群體”①參與其中,有效地彌補了團組織覆蓋的局限。

一、青年自組織與共青團組織的訴求契合性

雖然青年自組織存在組織合法性與機構獨立性、成員流動性與組織穩定性、資金來源有限與服務需求擴張等矛盾,但其在培育社會和諧文化、引導青年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及時反應青年思想動態等方面卻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與胡錦濤總書記對共青團提出的“兩個全體青年”的工作要求以及團的四項職能存在著契合性。

(一)吸引力的特定性與擴大覆蓋面

當前,青年自組織的吸引力局限于特定群體內,即對其內部成員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而調查數據顯示,普通社會青年中只有35.65%的人聽說過“青年自組織”這個名詞,其中對“青年自組織”比較熟悉的僅占19.24%,說明“青年自組織”這一名詞的傳播度并不普及。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應該廣泛地聯系、組織和團結各界青年?,F實中青年的流動性不斷加快,使其逐漸減少了對傳統的、正式的組織的依賴性,追求個體張揚的價值,尋求自我張揚的時空,出現了部分青年脫離團組織的現象。青年自組織依托“趣緣性”擴大影響力,與共青團組織努力尋求對青年組織和青年實現覆蓋、聯系和引導的有效載體的訴求存在著契合性。

(二)組織動員網絡化與增強凝聚力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出現了網絡語言、網絡符號、網絡行為等網絡化的新產物。以網絡為紐帶的青年自組織充分利用這些新產物,通過語音、視頻等網絡技術實現基本的溝通,使成員之間可以及時地進行信息交流,從而縮短信息溝通和交流所用的時間,降低工作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如何創新組織動員方式,運用青年喜歡的方式、常用的語言、慣用的思維來傾聽青年訴求,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青年自組織以其網絡化的組織動員方式對青年表現出獨特的吸引力,與團組織增強對青年的凝聚力,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的訴求存在契合性。

(三)自組織發展期望與大團建格局

當前,大部分青年自組織普遍規模較小、資金不足,對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影響力有限,期望政府能夠對組織的身份進行認可,簡化身份認證的程序,以便能夠更好地組織活動;得到外界資金的支持以保障活動順利開展;政府能夠幫助宣傳,提升自組織的知名度,以更多地吸納青年成員參與。新的歷史時期,共青團要充分發揮“樞紐”作用,努力形成以團組織為核心,以青聯、少先隊組織為骨干,以城鄉社區青年中心為基礎,以青年社團和青年自組織為外圍的“大團建”格局。青年自組織對自身發展的期望與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大團建”格局的訴求,在聯系、服務青年的作用發揮上,存在著“平行發展、時有聯合、相互借鑒”的契合性。

二、“網絡公益聯盟”的探索實踐

湖州團市委按照“尊重青年個性,把廣大青年吸引在組織中”、“把握青年需求,把青年社團凝聚在團旗下”、“挖掘青年潛力,把青春力量聚焦在公益上”的工作定位,對湖州的網絡公益“散戶”進行大整合,牽頭組建湖州“網絡公益聯盟”,通過全方位培育和引導,不斷探索信息化時代青年自組織運行的新模式值得借鑒。

(一)“網絡公益聯盟”的主要做法

1.以公益理念為基礎,組建青年自組織聯盟。湖州“網絡公益聯盟”在成立伊始,就定位于成為公益理念的傳播者、公益活動的組織者、公益事業的參與者,以濃厚的公益理念聯系青年、凝聚青年。湖州團市委、市志愿者協會在2009年11月份牽頭召開湖州網絡公益聯盟成立大會,25個成員穩定、工作活躍的公益團隊成為首批會員,通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團隊總數已達到48個,擁有注冊會員18000余萬人。同時在南太湖網站上開通了網絡公益聯盟專題網站,建立了公益論壇。

2.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強化聯盟自我管理。完善高效的自主管理體系是青年自組織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要素。湖州團市委指導聯盟實施會長輪值制,兩人一組擔任一個季度輪值會長,由輪值會長牽頭召集定期舉辦負責人聯席會議,研究階段性公益活動;實施項目分類管理制,劃分了綠色環保、愛心助學、敬老服務等15個大類的公益項目,并由核心團隊負責人擔任項目負責人,統一管理;實施會員資格審查制,在吸收新的社會力量時實行先申請、后活動、再評定的審核模式,公信力不斷提高。

3.以交流研討為抓手,加強聯盟內外溝通。在市志愿者協會的協助下,“網絡公益聯盟”通過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不斷加強內部工作統籌。團市委、市志愿者協會則通過月度例會對近期工作方向和重點活動進行通報,引導聯盟活動與團組織活動實現有效對接、形成合力,同時對聯盟在制度上和活動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提供改進建議。此外,湖州團市委還牽頭召開聯盟與省內其他青年自組織的座談會,引導聯盟朝著“公益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4.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促進聯盟整體活躍。青年自組織普遍受到資金局限的困擾,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青年自組織的活躍和發展。湖州團市委積極挖掘聯盟內部資源,及時為“有資金缺項目”和“有項目缺資金”的團隊之間牽線搭橋,實現內部資源共享。同時,團市委以項目化的方式將部分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承包給聯盟,并給予一定的活動經費保障。此外,團市委還加大社會資源整合力度,爭取社會各界投入資金對聯盟內計劃實施的52項公益活動進行小額支持。

(二)“網絡公益聯盟”的工作成效

“網絡公益聯盟”作為湖州團市委培育和指導的最大的青年自組織,通過一年多時間的發展和運作,目前管理機制初步形成、品牌項目初具雛形,成為湖州團市委在青年中增強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平臺。

1.凝聚青年得到有效體現。通過組建“網絡公益聯盟”,湖州團市委與18000余名青年注冊會員建立網絡聯系渠道,依托綠色環保、愛心助學等15個領域的公益活動吸引了全市6萬余人次青年的現場參與。同時借助聯盟2個管理群,40多個分類信息群,5個飛信群,8570余條網上公益帖子,與20余萬人次的網上青年開展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拓寬聯系渠道、凝聚廣大青年的效果。

2.引導青年得到有效推進。湖州團市委依托聯盟的輻射作用,將青年的關注點和興趣點有效引導到參與社會公益、幫扶弱勢群體上。聯盟志愿者先后走進11所民工子弟學校,為外來兒童捐書捐衣捐愛心,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切身感受社會溫暖。一年多來,廣大青年通過參與聯盟組織的“慈善年夜飯”、認捐愛心書包、愛心結對1+1等活動,共結對資助貧困家庭子女574名,直接發放愛心款累計達163600元。

3.服務社會得到有效展示。依托聯盟的“合力”效應,廣大青年在服務社會中體現自身價值。在綠色環保領域,聯盟大力倡導“每月少開一天車”項目,13000余人次支持參與;在助殘服務領域,聯盟對關愛聾啞殘疾兒童的愛心人士進行手語培訓,形成了270人的專業志愿團隊;在愛心助學領域,聯盟先后為民工子弟學校送去圖書8000余冊、衣物5000余件、愛心營養餐2600余份、愛心書包1200多個。在為老服務領域,聯盟“朝霞與晚霞同輝”項目團隊被評為“2010感動湖州十大人物”。

4.團隊運作得到有效提升。網絡公益聯盟在團市委的大力培育和引導下,“項目化運作、專業化實施”的工作模式得到充分體現,52個受資助的項目全部按照申報、預審、簽約、撥付、總結、審核的規范化流程實施,并且按照項目類型劃分由15個專業團隊具體負責實施。通過一年多時間的運作,目前聯盟各團隊在排摸需求、項目策劃、具體實施、成效展現、信息反饋等方面都掌握了相當的工作技能和經驗,為聯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網絡公益聯盟”對青年自組織建設的路徑啟示

作為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有機整體,青年自組織建設的路徑離不開主體、客體及其作用機制的相互作用,從制約青年自組織發展的現實因素來看,只有基于青年自組織與團組織訴求的契合性,通過多種要素的綜合作用才能使青年自組織培育、提高自組織的能力,從而構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合理路徑。

(一)在機構獨立性和組織合法性的博弈中主動借力發展

青年自組織歷來把機構的獨立性視為生命所在,隨著組織規模和活動影響力的擴大,合法性問題成了青年自組織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而當其在謀求合法化的過程中或取得合法身份后,對于合法化是否會削弱機構獨立性卻成了關注的重點。當前,青年自組織應該摒棄“傳統的黨群組織是僵化、虛浮、官僚的,開展活動過于形式主義,會對組織運作進行過多干涉”②的觀念,主動與黨團組織溝通接軌,將自身組織及成員納入黨委政府的視野之中,肯定共青團等“官方”部門在自組織達到“機制健全、運轉流暢、可持續發展”這一理想狀態過程中的服務、指導功能,在保持自身的獨立性的基礎上,接受黨委政府或團組織宏觀政策的系統調控,微觀市場的積極扶助與引導,從而在資源整合、信息共享、項目合作等方面構建合作共贏的關系。

(二)在人治式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中探索制度保障

大部分青年自組織的發展運行主要依靠該自組織領袖的人格魅力來進行維系,雖然組織成員對領袖具有較高的認同度,但領袖大多以虛擬身份出現,沒有明確的問責與追究制度保障;領袖理念的變更、人員頻繁的更迭,也不利于自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青年自組織可以借鑒共青團等傳統青年組織較為成熟的體制機制,根據“簡潔明確、易于操作、管理有效”的原則,制定成員權利和義務,選拔領袖,建立成員注冊登記、行動社會化動員、定期例會、激勵考核等機制,完善成員定期培訓、定期活動的機制,為自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部分成員固定、規模適度、運轉穩定、核心功能理念與共青團組織主要工作能夠有機融合的青年自組織還可以嘗試探索與自身發展運行模式相適應的團組織設置和關系隸屬模式。

(三)在資金有限性和需求擴張性的矛盾中以服務求支持

青年自組織所需的固定成本很低,但一旦開展活動,就不可避免需要資金支持,而由于沒有正式的社團身份,自組織不能公開募捐,活動項目只能是“看菜吃飯”式的;隨著規模的擴張和影響力的擴大,資金的有限性也導致自組織對新生的服務需求難以有效滿足。青年自組織要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手段,以更加適應青年變化,符合青年需求;主動向行業、職業領域滲透,形成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的服務項目和品牌③;要將自身的社會動員優勢與共青團組織的資金、陣地等資源,通過服務青年群體發展與青年個體受益這一目標,謀求有效整合和發揮。有條件的青年自組織還可以申報團組織的項目,按要求開展活動,在增強青年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追隨感的同時,破除制約自組織發展的資金“瓶頸”。

注:

①指傳統青少年組織沒有重點服務和覆蓋的、處于精英青年群體和弱勢青年群體的中間層部分。參見董悅,李凌云,唐潔秋.青年自組織研究——以杭州市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8(3).

②王季魁.淺析青年自組織現象給新時期共青團工作帶來的啟示——以蘇州青年自組織研究為例[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8(5).

③李輝,練慶偉.國外青年組織發展的特征[J].當代青年研究,2008(7).

責任編輯 紀峰

D262

A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團市委湖州團組織
彌勒市關工委聯合多部門開展臘月暖冬行動
發揮群團組織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探析如何加強油田社區基層團組織建設
“創文鞏衛”,我們在行動
湖州出土郡國五銖錢
湖州特色小鎮的“特”與“色”
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思考
發揮群團組織帶頭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吳洪芹接受境內外媒體采訪
湖州練市小學
新世紀、新青年系列活動開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