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石家莊區域軍事中心城市的特征

2011-04-08 05:46李惠民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石門城墻石家莊

李惠民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71)

?

【近代華北歷史文化】

近代石家莊區域軍事中心城市的特征

李惠民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71)

石家莊作為一個后起的內陸城市,隨著區域軍事中心地位的提升,在此駐扎的重兵迅速增加,很快具備了軍事功能。由于它是一座新興工商業城市,原本沒有城墻,但成為兵家爭奪的軍事中心城市之后,迅速轉變成設防的有城垣城市。其城垣并非建在地上,而是采取了獨特的地下城墻方式。區域性軍事中心雖然對城市行政地位提升具有一些客觀作用,卻也一度脫離了城市化發展的良性軌道,極大地削弱了城市的經濟功能。

近代史;城市史;石家莊;軍事中心

近代石家莊作為一座后起新興工商城市,不僅具有優越的軍事地理地位,還擁有完善的軍事防御工程,并設置有重要軍事機構和駐扎著大批的軍隊。以往論及近代石家莊軍事地位的文章,焦點大都集中于解放戰爭時期,尚未見從整體論述民國時期石家莊軍事中心城市特征的文章。本文擬對此基本特征略作梳理,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

一、軍事地位逐步提升,屯駐重兵與日俱增

近代石家莊形成鐵路交通樞紐之后,很快就演變成為區域性軍事政治中心。石家莊軍事地位的提升與駐扎重兵的增加,呈現為四個逐步晉級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正太鐵路建成的1907年至1911年清末辛亥革命,屬于軍事城池功能初步顯現階段。

自古以來獲鹿和井陘就被譽為冀晉之咽喉,“夙為軍事要地”。①《石門之形勢》,《獲鹿縣志》,育德印書店1939年3月重印本,第3頁。作為進出山西的太行山陘口,石家莊一帶既是傳統經濟區域之間的重要運輸通道,又是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07年正太鐵路建成通車后,石家莊占據了近代交通要道,所以,其軍事優勢地位很快顯現出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六鎮統制吳祿貞移駐石家莊,與閻錫山組織了“燕晉聯軍”,準備會攻北京,推翻清政府。吳祿貞作為“燕晉聯軍”總策劃和總指揮,深知石家莊鐵路交通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首先占據了火車站,接著又扣留了清廷接濟湖北前線的一列軍火,切斷了袁世凱進攻武昌革命軍的武器彈藥和糧餉補充線,實際上控制了進攻京師的南大門。然而,因為1911年11月7日吳祿貞被人暗殺,使這次攻打北京有可能改變歷史的壯舉戛然而止。

“燕晉聯軍”起義雖未獲得成功,卻使石家莊的“京師南大門”和“燕晉咽喉之地”的戰略地位迅速凸現出來。正如有關方志記述的一樣,“自京漢正太兩路通車后,石門益扼軍事之重心,為燕晉二省之門戶”。②同上?!把鄷x聯軍”起義是石家莊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震驚全國的事件,它使石家莊作為軍事要地,開始被時人刮目相看。

第二個階段,從1912年民國成立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屬于城市軍事功能的逐步生長階段。

這個階段是新老軍閥先后在石家莊展開激烈混戰的時期,歷史上曾發生過的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國(國民軍)奉之戰、晉奉戰爭、蔣馮閻中原大戰、石(石友三)蔣(蔣介石)之戰等,其軍事行動或多或少地均涉及到石家莊。

在軍閥混戰中,以晉軍和奉軍占領石家莊的時間最長,其中,又以晉軍對石家莊軍事城市的經營最為用心,它掌控該市的時間也最長。石家莊是晉軍出入山西的必由之路,正太鐵路是山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所以閻錫山格外重視對石家莊這個交通樞紐的爭奪。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到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晉軍曾四度陳兵石家莊,控制正太鐵路。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7月至9月晉軍占領了石家莊,并切斷了京漢鐵路的運輸,控制石家莊達兩個月之久。1926年在直奉晉聯合進攻馮玉祥的戰爭中,晉軍再度陳兵石家莊。1927年閻錫山改弦易幟,接受國民黨中央的任命,擔當了“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又將矛頭直指奉系。此時晉軍三度陳兵石家莊,控制京漢鐵路,與奉軍展開漫長的拉鋸戰。1928年5月,晉軍與馮玉祥部聯合作戰,隨后控制晉冀綏諸省大部分地區,在較長時間控制石家莊之際,晉軍在石家莊西北郊區修建了簡易飛機場,使石家莊軍事功能進一步增強。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中,閻錫山出任反蔣的“中華民國陸??哲娍偹玖睢?,在石家莊多次召開軍事會議,先后在石家莊會晤過傅作義、唐生智、汪精衛。

在二十余年的軍事爭奪中,各路兵馬的將帥都曾親自光臨石家莊,其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第三個階段,從1937年石門淪陷至1945年抗戰勝利,屬于石家莊軍事功能的瘋狂擴張階段。

日軍占領石家莊以后,一直將其視為整個華北地區重要的戰略堡壘基地。為了“以戰養戰”,不僅在此駐扎了大批重兵,而且開始大肆擴充軍事設施,安置了重要軍事機構。在占領的八年間,駐守石家莊的日軍調動相當頻繁,駐軍總兵力始終保持在兩萬至五萬人之間。先后在此駐扎的有日本華北方面軍的主力第一軍軍部、第一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獨立步兵第二旅團、飛行第二十七戰隊等。①*據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一書第235頁記載,“石門特務機關:京漢路沿線地區自事變初期,即由第一一○師團擔任警備?!蚴T附近的模范地區工作進展很快,至1942年底將該地區的警備工作全部移交中國方面”;第110頁記載:“第一一○師團則由師團以及步兵團司令部、步兵第一一○、第一三九、第一六三聯隊、野炮兵、工兵、輜重兵各聯隊、騎兵大隊、師團通信隊、兵器勤務隊、野戰醫院、兵馬廠等組成。編制定員達14 784名”;第105頁記載:“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當時配屬第一一○師團,長期以來擔任石門地區的保衛任務?!?/p>

石家莊作為日軍占領的一個區域軍事中心,負責管轄區域為周圍37個縣。②*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華北治安戰》(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頁。它不僅是“掃蕩”周圍各抗日根據地的基地中心,也成為關押“戰俘”的集中地。1939年日軍在石門南兵營建立了占地277畝的戰俘勞工集中營,被關押的“戰俘”主要是從冀中、冀南、冀西、太行等地抓獲的。在日軍占領時期,整個石家莊就是一座特大兵營。正如鄭維山在《解放大城市的首創》一文中所說,“七七事變后,日軍曾將其侵占華北三分之一的兵力及大量偽軍部署于石家莊及正太路壽陽以東地段,并構筑了大量工事,使石家莊成了一個大兵營?!雹?鄭維山:《解放大城市的首創》,中共石家莊市委黨史征編室編:《石家莊黨史資料》第3輯,1985年版,第32頁。

第四個階段,從1945年抗戰勝利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屬于城市軍事功能的極致階段。

石家莊西倚太行山、東瞰冀中平原的軍事地位,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它“在軍事上具有掩護平津,連接中原,貫穿冀晉,對我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形成分割包圍的重要作用”,所以,蔣介石令李文率國民黨第三十四集團軍司令部及所屬的第十六軍、第三軍、整二十二師,迅速搶占華北戰場的有利位置。以羅歷戎為軍長的國民黨第三軍占領了石門以后,又得到了第十六軍的一個團的加強,他還組建了軍屬炮兵團、汽車連、戰車連等,此時第三十四集團軍幾乎將近一半的兵力安排在石家莊。第三軍有兩個師,即第七師和第三十二師,另有特務營、工兵營、通訊營、輜重營、野戰醫院、衛生隊等部隊。每個師有三個步兵團,另有特務連、通信連、工兵連、輜重連、師野戰醫院、衛生隊等部隊。每個團有三個步兵營,另有迫擊炮連、特務排、通信排等。再加上當地的保安隊、還鄉團等武裝力量,總兵力達到三萬五千人,這說明了國民黨軍隊是何等的看重石家莊的戰略地位。④*同上。

由于石家莊位于廣大解放區的腹地,極大地牽制了解放軍的外線作戰,因此構成了解放區的心腹之患?;谑仪f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國人民解放軍早在1946年10月的軍事會議上,就提出在條件成熟后要堅決奪取華北的要塞和門戶石家莊的軍事作戰計劃。1947年經過正太戰役和清風店戰役的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施攻打石家莊的計劃,并把石家莊作為“開創解放大城市”的第一戰役,朱德和毛澤東都親自參加了指揮。毛澤東在擬定的中央軍委電報中指示:“不但要集中主力幾個旅,而且要集中幾個地方旅,以攻石門打援兵姿態,實行打石門……”①*聶榮臻:《乘勝奪取石家莊》,中共石家莊市委黨史征編室編:《石家莊黨史資料》,第3輯,1985年版,第13頁。防守方的國民黨軍隊,為了保持對解放區鉗制的態勢,也極力拼死固守石家莊,蔣介石在親自給石家莊警備司令劉英的電報中說:“共軍若敢進攻石家莊,兄當親率陸空大軍前去支援?!雹?同上。由此可見石家莊在當時整個解放戰爭中的重要地位。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的解放,不僅極大地動搖了國民黨軍隊防守大城市的信心,直接威脅到蔣軍對保定、北平等地的防守,而且把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使北平和天津的國民黨守軍失去了重要策應,對整個解放戰爭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③*同上。

綜上所述,近現代史上圍繞這座城市展開的無數次軍事斗爭,都對近代石家莊這座軍事中心城市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充分說明了它具有舉足輕重的軍事戰略地位。

二、軍事設施功能完備,地下城垣溝壑縱橫

以軍事功能為主的設防城市,一般都具有堅固的城墻和一系列軍事防御工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在分析評價近代石家莊軍事設防的特點時說:石家莊工事雖堅,但沒有城墻。這也是近代石家莊與一般軍事設防城市的根本性區別,對城市防守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缺陷。正如《石門市公署市政情形治安報告書》在談到石門市城防的設施劣勢時所說,“外無城垣之捍衛,五方雜處,風鶴頻驚”。④*《河北省石門市公署市政情形治安狀況報告書》(1941年5月),謝忠厚,張瑞蘭,田蘇蘇:《日本侵略華北罪行檔案:(一)損失調查》,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頁。

中國大多數傳統城市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政治和軍事因素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與西方城市興起的原因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中國傳統城市一般都是一級政府行政所在地,是國家統治機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城市都是政權更迭和軍事沖突中統治者不甘雌伏地爭奪的棋子和籌碼。因此設防保衛筑城建垣成為必然,中國已有五千年筑城圍池的歷史,有的學者估計,歷代建設的城池總計四五千座。⑤*張馭寰:《中國城池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序言,第1頁。石家莊位于兩條重要鐵路的交匯點,是縱橫晉燕、貫通南北的交通運輸樞紐,是商品貨物集散中心。作為20世紀后自然興起的新興工商業城市,石家莊當然沒有城墻,城市形成初期的功能,以非政治化和軍事化為主。在逐步形成為一座新興的工商業城市的同時,由于石家莊自然地理位置因素,便很快成為兵家爭奪之地。當原本沒有城垣的城市變成有城垣的設防城市時,說明它開始具備軍事功能。

鑒于石家莊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侵華日軍將它作為侵略華北乃至全中國的后方基地和大本營,在市內建造了東、西、南、北、中五大兵營,筑工事修堡壘,侵占了市區和市郊土地面積達到4.7平方公里,占到城市總面積的40%。并且,本著“本市擬視為軍事上之要地”的原則,對城市進行了規劃設計。在1939年10月出臺的《石家莊都市計劃大綱》中,提出了建設石家莊“城郭”的設計方案。按照該方案,其“城墻”不是建在地上,而是采用了地下挖“城墻”的方式。大致的城池面積規模約三十八平方公里。區域之周圍擬繞以水濠,更于內側配置環狀道路;在水濠“城墻”外側,設置300米的開闊地,規定為建筑禁止區,對于一般建筑物及工作物之建筑加以禁止或限制。在水濠“城墻”內側,“與之平行筑堤,以為道路,再沿道路設防護要點,限制出入”。⑥*《石家莊都市計劃大綱(中日文對照本)》1939年版,石家莊市城建檔案館藏。就這樣石家莊由沒有城墻的城市,轉變成有“地下城墻”的軍事城池。

這項水濠“城墻”,工程浩大,工期緊迫,動用勞力眾多,是在日本侵略軍刺刀逼迫下建成的。據《河北省石門市公署市政情形治安狀況報告書》披露,該項“城墻”工程的規模,為“寬5米,深3米,全長30 000米”。石門“城墻”工程,被認為“頗為堅固,不但可防水患,且可替代城垣之用?,F有日軍派兵協防,常駐碉內,并將市內10個分哨所原有長警,撥往沼濠守護,出入各口,擔任檢查行人,糾察奸憲,互相聯絡,以資戒備”。⑦*謝忠厚,張瑞蘭,田蘇蘇:《日本侵略華北罪行檔案:(一)損失調查》,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頁。在水濠“城墻”之外,還修筑了大量炮樓和碉堡,炮樓和碉堡周圍設鐵絲網,以鞏固防守。往來出入石門市區的行人,必須通過出入口的崗卡,才能通過,所以,地下壕溝“城墻”發揮了地上城墻同樣的防護功能。正如參加攻打石家莊戰役的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旅第三十團政治委員王海廷所說,要“攻越‘地下城墻’,不比攻一般城墻容易”。①*《解放石家莊戰斗憶事》,《河北文史資料選輯》第14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1頁。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第三軍進駐石家莊的兩年間,城防工事建設一直未曾中斷。他們每天驅使兩萬多民工加修城防工事,除了增設碉堡和在市區構筑核心工事之外,并利用日本侵略軍的舊工事,連年加固成雙層“城墻”,即第一層是外市溝,第二層是市內溝。外市溝和內市溝就是所謂的“地下城墻”?!暗谝坏罏橥馐袦?,周長六十華里,深七米,寬六米”;“第二道為內市溝,周長三十六華里,深寬各五米?!雹?楊成武:《石家莊攻堅戰》,中共石家莊市委黨史征編室編:《石家莊黨史資料》第3輯,1985年版,第24頁。兩道壕溝的上口寬約10米,底部寬約4.5米,壕溝內所挖出的土方,堆在溝內沿邊上,形成一道高出地面約4.5米的護堤,由溝底到高堤平面,垂直距離達到8至10米。

為了進一步加強城防,由國民黨第三軍掌控的石家莊地區黨政軍擴大聯席會議決定,在內外兩道“地下城墻”之間,再加修一條環城鐵路,由裝甲列車不間斷地繞城巡邏,以增強兩道防護壕溝的呼應。該工程于1947年6月初竣工,這一條環城鐵路全長共計27 090.2米,共動用人力123 949名,使用運輸馬車2 511輛,使用枕木38 744根,鋪設鐵軌5 532 236米。③*《河北省建設廳據石門市政府呈報環市鐵路已竣工電報鑒核》,河北省檔案館藏618-2-2216。鐵路投入使用之后,在環城鐵路上平時有六輛裝甲列車晝夜巡邏。

從日軍的建筑城防,到國民黨軍隊的城防加筑,在歷經十余年不斷加固之后,石家莊已經構成了市內市外的聯防,形成了半永久性方環形陣地防御體系。市內有以大石橋、火車站、正太飯店、鐵路大廠等永久性堅固堡壘組成的核心工事;在市內街區,有眾多的陣地據點,明碉暗堡大部為鋼筋水泥筑成。市外有兩道“地下城墻”壕溝,溝外沿設有鐵絲網、鹿寨和掛雷,溝內沿設有稠密的高碉、低碉、伏地碉和野戰工事。在兩道市溝之間,有大量的交通壕、地道相互連通,在溝內放水,水下暗設尖樁、鹿寨。軍事設施使方圓60華里的石家莊,建成了一座碉堡林立、溝壑縱橫、明塹暗碉密如蛛網的堅固設防城市。據石家莊建設局統計,解放后拆除的殘垣斷壁、碉堡工事大約共計6 500處。所以,就城市軍事防御設施而言,石家莊堪稱解放戰爭時期華北戰場上屈指可數的軍事城市之一。

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以后,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市警備司令部,為了維護城市社會秩序,嚴陣以待粉碎10萬國民黨軍隊的偷襲,果斷采取城市軍事管制,利用原有城防設施,“在內市溝東南西北四面,均設置了武裝崗卡,市民憑政府通行證出入市區”。④*《石家莊解放初期瑣憶》,《河北文史資料》第21輯,1987年版,第6-7頁。

軍用飛機場是近代石家莊作為軍事城市的另一項重要軍事設施。位于石家莊西北郊的飛機場,最早由閻錫山出于軍事目的修建于1928年,當時僅為草坪機場,因起降飛機很少,長期閑置后復耕。1933年隨著日軍攻陷熱河,逼近平津,華北形勢頓時緊張。為了加強河北防務,奉中央軍政航空署命令,獲鹿縣政府動用330名民夫和100個石碾,再次修筑面積為420余畝的石家莊機場,以備空軍駐扎。自七七事變后,日軍將石家莊作為華北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擴建了石家莊軍用飛機場,修建了瀝青跑道,經過整修和擴建的機場,主要用于軍事侵略?!耙蚝ε旅藱C轟炸,經常駐有飛機七十余架,航空員三百余名?!辈⒔洺_M行飛行演習。⑤*《石家莊忙于防空演習》,《晉察冀日報》1944年6月27日,第2版。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接收石家莊機場,對機場加強了防護建設。特別是在正太鐵路和平漢鐵路被切斷之后,石家莊變成了陸上孤島,國民黨軍主要依靠飛機運輸來保證供應。1946年12月國民黨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奉交通部命令決定在北平石門之間鐵路未恢復之前,于每周增開班機,星期六由北平飛石家莊來回一次。為了保證石家莊對外航空聯絡暢通的萬無一失,預防機場一旦遭破壞后,通往外部的航空線路被切斷,又修建了市內連接飛機場的地下通道,并且在石家莊市內將中華大街中間的花壇鏟除,改建了飛機臨時起降跑道。

隨著石家莊軍事地位的提高,城市軍事功能的增強,城市里明堡暗道比比皆是,沙袋掩體星羅棋布,交通壕溝密如蛛網,將此時的石家莊比喻為“軍事碉堡城”,的確不失毫厘。

三、軍事城池毀譽參半,軍事功能正負兩極

近代石家莊正式成為設防城市以后,必然進入以軍事功能為主的時期,城市的經濟功能相對有所削弱,基本處在服從或服務于軍事功能的地位。

石門淪陷時期,商業、經濟、城建等經濟活動依然有所發展,盡管這對城市的規模增長有一些客觀促進作用,不過都是服從或服務于軍事功能的。首先,作用表現在產生了城市硬件建設需求。石家莊自從形成為軍事中心城市后,“本市邇來人口激增,民間房屋毫無空隙可尋,以新辟工商區域既少,舊日館舍抑且毫無空閑”。①*《石門市公署250號函》1940年8月,《河北省高等法院檔案》,河北省檔案館藏634-68-206-214。特別是對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推動,日軍將石家莊作為“冀晉豫軍事腹地”之后,此地儼然成為區域性的通訊中心,“實類人之神經中樞,其他如郵政、電報、電燈、電話等,舉凡有關交通事業,均以此處為據點。新興事業,日漸增繁”。②*陳佩:《石門市事情》,1940年版,第35頁。石家莊成為軍事中心城市之后,不僅提高了城市行政地位,促進了城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增長,對城市的物資運輸、倉儲能量、軍需生產、供應能力、調撥速度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產生了城市管理系統的特定軟件建設需求。僅軍需生產一項,也拉動城市部分產業擴大生產。譬如,駐扎軍隊的大批消費,增加了飲食服務加工業的發展機會,石家莊禮順成雜貨店,僅“靠給部隊腌咸雞蛋發了家。只一年多時間,收入大增,抓住了良機,家底逐漸厚實起來”。③*《禮順成雜貨店的簡況》,《石家莊橋西區文史資料》第1輯,1990年版,第119頁。再譬如,大量軍人的私人生活消費,也對當地商業銷售額產生較大影響。據《大公報》記載,石家莊在“前軍閥時代,每遇戰爭,兵車往來如梭,時有兵士下車,三五成群,熙來攘往,至各商店購買物品,因而商業活躍”。④*劉哲民:《石門二十年來之回顧(二)》,《大公報》1932年5月4日,第5版。以上說明,近代石家莊逐漸具有軍事功能之后,影響到城市行政、經濟和市政等諸多方面。

近代石家莊成為軍事中心城市,對人口增減也存在著雙重影響。以近代石家莊城市人口的增長為例,從整體上看人口增長呈現出了明顯跳躍起伏的態勢,時而驟增,時而平緩,時而高峰,時而低谷,這與軍事城市在不同時期發揮的作用有關。一方面戰爭會給城市帶來諸如交通癱瘓、運輸中斷、商業不振、民不聊生、人口銳減等負面影響。例如,1937年七七事變時,石家莊市民、商人、政要大都逃往他鄉,據史料記載,當時,市內僅剩下5 000余人。另一方面,石家莊作為一座防御性軍事城市,城市筑有“地下城墻”,城市內外駐扎著重兵防守,它又極大地吸引了城市周邊地區躲避戰火的人群,發揮了軍事城市的庇護功能。1947年5月,石門的人口由19萬暴增至30萬。⑤*《石門市政府第七次市政會議記錄》,《石門市政府會議記錄》1947年,河北省檔案館藏615-2-1862。激增原因就是附近各縣的人口都擁入了具有防護功能的石家莊。當然,這種人口高峰是暫時性的。

近代石家莊作為軍事要地,對當地的社會生產活動產生了一些摧殘性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最明顯的是,導致了一些即將上馬的經濟建設項目夭折,造成了一些工廠生產停工和商店關門,從而嚴重地影響到近代石家莊經濟發展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例如,1927年間,石家莊焦化廠因戰事停煉一年,轉年再次重新起用機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大興紗廠也因這場戰事蒙受一定的損失,晉奉之戰,石家莊首當其沖。大興紗廠靠近鐵路,兩軍對壘,炮彈橫飛,工廠變為戰場。據有關專家統計,從1924年至1928年4月,石家莊的軍閥之戰給大興紗廠造成了297天的停產。⑥*楊俊科,梁勇:《大興紗廠史稿》,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頁。再譬如,比大興紗廠投資還要多出100萬元的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興紗廠設廠前7年就經工商部批準,準備在石家莊設廠制造,最后卻以軍事“大局未定,不敢輕率從事”為由暫緩建設,⑦*《直隸行政公署令查石家莊地方設立華新紡紗有限公司資本是否屬實查明報卷》1914年3月13日,河北省檔案館藏656-1-254。后來便放棄了在此建廠的計劃。如果近代石家莊不是軍事要地,沒有軍閥混戰的影響,民間的市內電話業務普及的時間起碼也會提前5年實現。由于軍閥戰爭的影響,使本來要“在石興工裝設”的電話設備工程停工等待,“因時局不靖,桿木材料被軍隊取去,損失數萬”,“不意連年軍興,而興工非易,一直未能如期成立”。⑧*《實業廳令飭商人徐定歐呈請在石家莊設立電話案卷》1925年,河北省檔案館藏656-2-548。

城墻的功效就是構成空間隔離。自石家莊軍事城市擁有了“地下城墻”保護之時,就意味著它對城市工商業的流通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石家莊新建的“地下城墻”不僅割斷了城市內外的交通,還改變了城郊存在的農業生產環境,制造了城里農民與城外土地的分離,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例如,“本區外壕內農戶,壕外耕作前經市府準予臨時出入。然以限制出入,卡哨數少,農戶往返工作有達三十里之遙。尤以振頭村壕外耕田三千余畝,農戶三百余戶,每日出卡必經城角莊,出第八步哨,傍北杜村村東行至西三教村西,始達目的地,全程約計十五華里,往返須三小時,再加午飯休息時間,每日工作不過六七小時。今后農事愈形繁忙,常此以往,農事失時,影響食糧實巨”。①*《石門市政府第七次市政會議記錄》1947年5月15日,河北省檔案館藏615-2-1862。此外,由軍事城池導致的“商旅交困,各種棉花、豆類、皮毛、山產暨工廠需用原料出廠售品,亦受影響”,②*陳佩:《石門市事情》1940年版,第31頁。影響顯而易見,而且無法避免。

軍事設防費用負擔,給石家莊工商企業和廣大城市居民帶來了額外的巨大經濟壓力。這種壓力負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軍費攤派和變相勒索;二是軍隊肆意搶劫。正如石家莊大興紗廠黃師讓會計師所說:“處于軍閥混戰年代,晉奉之戰和晉直之戰,均波及石家莊一帶,有的軍閥向廠派款,有的縱軍直接搶劫(張宗昌的軍隊)?!雹?黃師讓:《裕大華企業四十年》,《文史資料選輯》第44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頁。軍餉攤派一般是通過石門商會實施征收,變相勒索主要是發行鈔票實施巧取豪奪。奉軍占領石家莊時,“奉軍強使奉票,恐虧折血本,故多半暫停交易”。④*《正太途中:戰后視察記》,《大公報》1928年6月16日,第3版。晉軍占領石家莊時,“因晉鈔跌價,金融紊亂”。⑤*張志澄:《獲鹿行記略》,《河北月刊》1933年第1卷第1期,第19頁。軍隊肆意搶奪,分為軍人集體搶奪和單兵個人搶奪兩種類型。從清末到解放前夕的半個世紀,石家莊遭遇過無數次的兵亂搶劫事件,數不勝數。

石家莊作為軍事設防城市,擁有軍事設施和大批駐防軍隊,這些都成為軍事交戰方的攻擊目標,所以又給整個城市引來了多次巨大空襲災難。例如,1931年7月,蔣介石派飛機轟炸了正在石家莊扎駐的石友三所部。據大興紗廠的營業報告記載,此次“石軍之變,飛機轟炸極為劇烈,街市損失為數非輕”。⑥*《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第十期營業報告》1932年3月,第2頁,湖北省檔案館藏。1937年九、十月間,日軍先后多次動用飛機轟炸石家莊,電報局、電話局、大橋街、商會等多處建筑和城市設施受損。還有1944年底至1945年8月,盟軍連續出動飛機對駐石家莊的日軍目標進行了多次轟炸。僅3月8日上午轟炸休門集市,就死傷三四百人,摧毀房屋100余間;當日下午盟軍又出動52架飛機,在石門上空投彈50枚。1947年11月至1948年8月國民黨軍隊失守后,蔣機多次飛臨石家莊上空狂轟濫炸。

綜上所述,人們有理由認為,石家莊如果沒有軍事因素的影響,城市化發展進程可能會更快。正像《開展石家莊商埠計劃書》所希望的那樣:“倘非連年戰爭,時局紛擾,其進步奚啻倍蓰,是石家莊一埠之發達,誠不可限量?!雹?王驤:《開展石家莊商埠計劃書》,《河北工商月報》1929年第1卷第3期,第22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Military Center of Modern Shijiazhuang City

LI Huimin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China)

As a newcomer of inland city,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position of regional military center and the troops stationed rapidly growing, Shijiazhuang soon gained a military function. Because it was a new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ty and had no city walls, Shijiazhuang quickly turned into a fortified city with walls after it became a strategic military center. But its walls were not built on the ground, it took a unique way of underground walls. Although its regional military center had some objective function for elevating the city administrative status, it was out of the track of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s economic function was greatly weakened.

modern history;urban history;Shijiazhuang;military center

2011-07-25

李惠民(1954-),男,河北石家莊人,歷史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農民戰爭史、中國近代城市史研究。

K26

A

1008-469X(2011)05-0005-06

猜你喜歡
石門城墻石家莊
石門二十四景
石家莊曉進機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漢中石門十三品
石門茶產業簡介
梁叢
女真人修筑的城墻
殘破的城墻
人民幣緣何誕生在石家莊
650歲的南京城墻申遺進行中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門關遺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