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鴨共育對水稻田福壽螺的控制作用

2011-05-30 06:20葉建人張桂明黃賢夫蔡娟娟陳海波馮永斌
浙江農業科學 2011年1期
關鍵詞:福壽螺單季稻水稻田

葉建人,張桂明,黃賢夫,蔡娟娟,陳海波,馮永斌

(1.浙江省溫嶺市植物保護站,浙江 溫嶺 317500;2.溫嶺市城北街道農技站,浙江 溫嶺 317519)

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侵入溫嶺市的重要外來有害生物。由于其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迅速在農田擴散,對水稻的危害日益嚴重[1-2],經試驗調查在福壽螺發生的田塊對水稻秧苗的危害率在4.6%~92.7%,危害水稻后稻谷損失率1.1%~35.3%,因此,稻田福壽螺的防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福壽螺綜合防治技術中殺螺劑的應用比較多,殺螺劑盡管在短期內有著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存在著對水生生物的毒性和持效期短等問題[3],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俞小平等報道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和溝渠中放鴨群可以有效地降低當代和下一代福壽螺的種群密度[2],而目前推廣應用的稻鴨共育[4]與水稻田福壽螺的關系鮮見報道,作者將2007年以來稻鴨共育對福壽螺的控制作用的試驗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小區試驗

試驗時間為2008-2009年,試驗地點設在溫嶺市城北街道洋家渭村的早稻田,花橋村的單季稻田和箬橫鎮歲坊村的連作稻田。單季稻田和連作稻田稻鴨共育連續3年以上,連作稻田前作早稻田稻鴨共育,單季稻田移栽前經鴨子捕食。早稻田和單季稻田試驗全區域面積2 hm2左右,前作休閑,早稻品種為嘉育 253,5月8-10日移栽,密度為25.5萬叢·hm-2左右;單季稻為甬優6號,6月23-24日移栽,密度為13.2萬叢·hm-2左右。連作稻試驗全區域面積6.7 hm2左右,前作早稻,品種為秀水09,8月1-5日移栽,密度為24萬叢·hm-2左右。

水稻移栽后稻鴨共育 (鴨子放入稻田)前,在試驗全區域內隨機設立有一定田塊間隔的3塊田作為非稻鴨共育田,每塊田四周圍上60 cm高的塑料網,網底部壓入泥下,鴨子不能進入,福壽螺成、幼螺能自由進出;其余田塊作為稻鴨共育田,放入的鴨子可以自由出入。從中隨機設立3塊田作為稻鴨共育田,與3塊非稻鴨共育田進行3個重復對比觀測,調查福壽螺的發生情況,調查田塊面積均在667m2以上。稻鴨共育田和非稻鴨共育田除了不使用殺螺劑外病蟲防治視發生程度而定,肥水管理等按常規進行。早稻,5月22日將鴨子 (雛鴨圈養6 d后)放入稻田進行稻鴨共育,放養鴨子180只·hm-2,6月22日 (抽穗期)將鴨子趕出稻田,結束稻鴨共育。單季稻,7月10日將鴨子(雛鴨圈養5 d后)放入稻田進行稻鴨共育,放養鴨子300只·hm-2;連作晚稻,8月13日將鴨子(雛鴨圈養6 d后)放入稻田進行稻鴨共育,放養鴨子225只·hm-2;9月中下旬二地將鴨子趕出稻田,結束稻鴨共育。

以稻鴨共育 (鴨子放入稻田至趕出稻田)時間為基準,在稻鴨共育 (放鴨)前、稻鴨共育初期 (水稻分蘗初期)、稻鴨共育中期 (分蘗盛期)和稻鴨共育后期 (抽穗期)和結束稻鴨共育后5個階段,一般田間有3 cm左右的水的情況下,目測直線調查10個點,每點1.0 m2,調查水中和土表的福壽螺數量。成螺、幼螺大小分級按參考文獻[5],其中成螺≥6.5 g,幼螺<6.5 g(下同)。

1.2 示范試驗

2007-2009年在水稻分蘗期隨機調查稻鴨共育區域和非稻鴨共育區域各種類型田若干塊,調查方法和成螺、幼螺大小分級標準同小區試驗。

計算方法:螺量減退率 (%)=(稻鴨共育前螺量-稻鴨共育后螺量) ÷稻鴨共育前螺量 ×100,防效 (%)=[稻鴨共育螺量減退率 (%)-非稻鴨共育螺量減退率 (%)]÷[1±非稻鴨共育螺量減退率 (%)] ×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小區試驗

稻鴨共育能夠有效地控制水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危害,稻鴨共育田塊福壽螺的發生量明顯低于非稻鴨共育的田塊,并隨稻鴨共育時間的增加,控制的效果提高 (表1、表2)。早稻田,稻鴨共育時期 (初期、中期、后期平均)成螺防效77.42%,幼螺50.29%,卵45.56%,盡管稻鴨共育結束后25 d,成螺量回升較快,但幼螺、卵的防效仍達69.81%和53.33%。連作稻和單季稻,由于受早稻稻鴨共育和鴨子捕食的影響,福壽螺的數量整體較低,2種稻作非稻鴨共育田福壽螺成螺、幼螺和卵3期平均分別為0.099只·m-2、0.273只·m-2和 0.124塊·m-2,是稻鴨共育田的4.7倍、12.1倍和1.9倍;與稻鴨共育前比較,稻鴨共育田成、幼螺下降了80%和84.3%;非稻鴨共育田成螺下降了6.2%,幼螺和卵上升了5倍和4.7倍。

表1 早稻田稻鴨共育對福壽螺的控制效果

2.2 示范試驗

稻鴨共育還能降低水稻田中福壽螺越冬螺源或殘留螺量 (表3),上一年非稻鴨共育區域早稻田發生福壽螺的田塊占95%,成螺0.447只·m-2,幼螺1.057只·m-2,卵0.002塊·m-2;上一年晚稻田稻鴨共育區域加上春耕期間鴨子捕捉,早稻田發生福壽螺的田塊減少到25%,成螺0.025只·m-2,未查到幼螺和卵塊;在前作休閑的單季稻區,非稻鴨共育區域 (包括其他放鴨措施)發生福壽螺的田塊達100%,成螺0.783只·m-2,幼螺1.224只·m-2,卵0.402塊·m-2;而上一年晚稻田經過稻鴨共育發生福壽螺的田塊下降到66.7%,成 螺 0.113只 ·m-2,幼 螺 0.180只·m-2,卵塊0.010塊·m-2。

表2 晚稻田稻鴨共育福壽螺的發生情況比較

表3 單季稻田稻鴨共育程度和方式對福壽螺發生的影響

3 小結和討論

利用生態、生物方法來控制和減輕福壽螺的發生和危害才是最安全的有效的途徑,鴨子作為福壽螺的天敵,對水稻田福壽螺具有很強的捕食能力和極佳的控制效果。稻鴨共育,在福壽螺密度較高的水稻田,放養鴨子后因直接取食福壽螺,使水稻田中的福壽螺很快下降到較低水平,如果連續進行稻鴨共育,特別是稻鴨共育之后,繼續將鴨子放養在稻田灌溉水源的河道 (塘)中,完全可避免福壽螺在稻田中的發生危害,也可以因避免使用殺螺劑而污染生態環境。此外,稻鴨共育期間還能控制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病蟲害[6],一般可少使用1~3次農藥。同時,共育后的鴨子商品性好,在市場銷售的價格比圈養高3~4元·kg-1,增加收益2700~3000元·hm-2。該項技術不僅實現了水稻田福壽螺的高效、環保、安全防控,而且還能提高種糧農民的收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葉建人,李云明.福壽螺在水稻田的消長規律及其田間分布動態 [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3):185-188.

[2]俞小平,和田節,顧中方,等.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和治理[J].浙江農業學報,2001,13(5):247-252.

[3]葉建人,黃賢夫,李云明,等.常用殺螺劑和除草劑對水稻田福壽螺控制效果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08(5):598-59.

[4]江小東,葉建人,施海萍,等.稻鴨無公害共育提高水田經濟效益 [J].浙江農業科學,2003(6):329-333.

[5]尹紹武,顏亨梅,王洪全,等.福壽螺生物學研究 [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0,23(2):76-82.

[6]李云明,趙守,陳紹才,等.稻鴨共育技術控制水稻主要害蟲雜草效果分析 [J].中國植保導刊,2004(2):14-15.

猜你喜歡
福壽螺單季稻水稻田
融水地區稻田福壽螺防控技術探討
家鄉的白鷺
北美物種福壽螺泛濫,為啥人不能吃?
福壽螺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控策略
水稻田雜草防除技術要點
水稻田運行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單季稻鋅肥肥效試驗
貴池區水稻機插秧高效水肥運籌試驗研究
石門縣福壽螺分布和危害現狀及防治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