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野草》探討魯迅對死亡意識的心路歷程

2011-07-12 20:16黃燕明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過客野草魯迅

■黃燕明

魯迅先生是很喜愛他的《野草》的,他在給蕭軍的信中承認:“我的那本《野草》,技術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币徊俊兑安荨?,傾注了魯迅藝術創造的心血,同時也包含了魯迅對社會、人生和自身感知的全部人生哲學。魯迅曾坦言,“我的全部哲學都在《野草》里了”。

《野草》以凝練、簡潔、明了、質樸的語言以深遠奇特的意境和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瑰麗迷人的藝術世界,可以說《野草》是魯迅對自己心靈深層的透視和觀照,最能體現魯迅的精神個性和思想特征,蘊含著魯迅關于社會人生的基本觀點,而人生的一大命題——死亡,也在這里明顯地突出出來。魯迅在這部作品的許多篇目中接觸到“死亡”這一命題,那么魯迅于此為什么反復提出與死亡相關的事情呢?它揭示了魯迅什么樣的心理和內心世界?對于此的研究,對于我們認識、了解魯迅是不無裨益的。

《野草》寫于1924—1926年間,此時上海爆發了影響中外的五卅運動,進步力量遭到血腥鎮壓,同時魯迅還正與段祺瑞政府支持的教育總長章士釗和“現代評論”的“正人君子們”進行緊張的戰斗。另外,適值“五四”新文化運動走向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選集〉自序》(《南腔北調集》)中所說:“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睂Α拔逅摹钡挠H歷者和見證者魯迅而言,新文化運動的落幕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魯迅不可避免地陷入苦悶與彷徨中,如他而言,成了散兵游勇,布不成陣。

外部環境的冷酷和內心的苦悶沉重地壓迫著魯迅,身處這處境艱難的黑暗現實中,他四面碰壁,其內心苦楚可想而知,心靈與現實的契合,“在這一體裁中,他天才地注入了自己當時內心的暗淡”。于是,他文字里由殘酷、硬朗與尖銳所交織起來的令人郁悶的黑色彌漫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魯迅創作《野草》的同時,翻譯了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魯迅象征手法的運用直接受到了廚川白村的影響。其作品中的孤獨情緒及對虛無絕望的掙扎反抗,通過象征性的意象和語言呈現于讀者面前。在這里,黑色找到了與其與存在著內在感應和默契的載體——象征。

《復仇》中的耶穌被釘殺,《過客》中的過客明知前面是死亡和墳墓,而偏要前行?!赌鬼傥摹分校骸拔依@到碣后,才見孤墳,上無草木,且已頹壞,即從大闕中窺見死尸,胸腹俱破,中無心肝。而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但蒙蒙如煙然?!薄端篮蟆分袑懭怂绤s,而知覺依然存在的可怕感受?!额}辭》中愿在烈火之中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連同“我”的題辭。

在《復仇(其二)》中魯迅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戲劇的看客:蘊蓄著對群眾麻木的憤激的批判,從自己的被釘殺被毀滅的苦楚中獲取鑒賞愚昧者前途和命運的復仇?!哆^客》之過客,困頓倔強、不停跋涉、執拗不馴,獨自忍受痛苦,不要感激的布施為自己慰藉,哪怕是死亡卻毫不顧惜,明顯打著魯迅自身的印記,正如《朝花夕拾·題辭》中所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薄端阑稹分形磥淼眉翱匆娔擒嚲蛪嬋氡鹊臎Q絕態度,甘愿燃燒自己而不愿凍死于冰谷?!赌鬼傥摹分兄八劳觥笔囚斞概c對立派和現實黑暗抗爭中孤獨、悲觀、絕望、虛無感的流露,是把自己的心靈推向苦難的境地而細細咀嚼和痛苦的反省。從這段被李歐梵視為“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陰森可怖的一篇”文字中,我們窺見的是作者心靈深處生與死的劇烈搏斗,以及嚴于解剖自己又執著追求真理心聲的精神?!端篮蟆穼懹谂c“現代評論派”文人戰斗而處于“六壁合圍”外加釘子的艱難境地,再一次表明魯迅一貫的復仇立場:對于仇我者,即使死亡了,也決不肯贈給他們“一點惠而不費的歡欣”,并為此“在快意中要哭出來”。其實,這種以歌當哭從一個側面鮮明地體現出魯迅獨特的死亡意識?!杜D葉》,“是為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魯迅用斑斕的病葉象征自己病弱的生命,表達“愛我者”對己撫慰之心的謝絕之意?!额}辭》表述對于黑暗現實的憎恨,渴望地火如火山噴發而出,徹底燒毀罪惡之社會,連同自己的《野草》及《題辭》,從而在與舊的社會和黑暗現實的共同毀滅中獲得“大歡喜”。

縱觀《野草》,里面明顯地滲透著魯迅的孤獨、虛無、絕望、仇恨的心理感受,還有一種難言的被棄意識,使其在生命的底層感受到一種對于生命的威脅和由此而滋生出的一種虛無和絕望。魯迅深徹地感受到“夢醒了無路可走”的痛苦與絕望,以及身陷“無物之陣”而自己卻力不從心的悲哀??傆X得舉起投槍,正中敵人心窩,然而走近一看只是一件外套,這種挫敗感使其從心中升起的寂寞一天天滋長起來,如大毒蟒般,纏住了他的靈魂?,F世的黑暗在特定的年代留下了令人深感不可抑制的絕望。這是魯迅的絕望,是中國式的絕望。從《野草》有關篇章中所展示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悲劇氛圍中,我們看到,作者始終保持著對自我和歷史進行的雙重嘲諷,并且充滿著絕望、苦悶、死亡乃至荒誕等種種非理性的情緒。

魯迅寂寞情緒有時外化為對于人們對己愛的拒絕,在孤獨中玩味痛苦,拒絕別人心靈的撫慰和愛意,走向自我消亡。許廣平是最了解魯迅的,也最能感受到他因絕望而傾向于死亡的心態對魯迅的影響。魯迅的故意縱酒,不過是自己的死亡欲念的流露。1926年6月17日魯迅致李秉中的信中說:“酒也想的,可是不能,因為我近來忽然還想活下去?!边@足以證明魯迅曾有過一個時期有不想活下去的想法。魯迅的疾病及他的陰暗心理使其心靈深處蒙受了巨大的負荷,極大地影響了他的精神狀態和生命形式。在《過客》中過客拒絕女孩的布施,在《臘葉》中對于臘葉的感情,都是這種意識的的表露。

魯迅的孤獨、寂寞及至死亡欲念還緣于他深深的懺悔意識,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這種懺悔意識稱之為“原罪”。解釋為:認定自己原有一種不可饒恕的罪惡,生來俱有,無法改變,或許只能通過毀滅自身,犧牲自己才能得到靈魂的安慰與救贖。魯迅在許多文章中有著這種不安和懺悔心理。

少年時代的魯迅,其父性格暴躁不安,經常遷怒于人,這曾給少年魯迅帶來思想上的陰影,在魯迅十四歲這年冬天,其父吐血病倒,魯迅開始為拯治父親的病而奔波于當鋪和藥店之間,飽受了別人的白眼。對此魯迅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比旰笃涓溉ナ?,父親的早逝給魯迅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使其從小就背負沉重的精神重負。魯迅對于父親的感情,微妙而復雜,難以把握,在《五猖會》中有對父親扼殺兒童天性的不滿,在《我們現實怎樣做父親》中有對父權思想的批判,在《父親的病》中又流露出對父親的歉疚和自責,為父親臨終前他的“打擾”了父親而深深不安。

1906年魯迅26歲時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與山陰朱安女士完婚,對于這樁包辦婚姻,魯迅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魯迅對于這樁婚姻的順從完全出于對母親的敬重,這樣就為自己釀成了一杯難以下咽的苦酒,使自己的心靈囚禁長達二十年之久。魯迅歷來是反封建陋習的,但自己卻沿襲了這種陋習,他作出的犧牲是巨大的,其孤獨、冷僻、寂寞等諸多性格的形成與這關系很大。

魯迅性格的形成除二者之外,還有一件對魯迅的影響也相當大,那就是與周作人的兄弟失和。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給魯迅一封信說:“昨天我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進入新的生活,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院子里來,沒有別的話……”這件事對魯迅的打擊是災難性的,給他心靈造成極大損傷,他的身體由此加之勞累和郁悶而患大病。魯迅在后來作品中反復出現被遺棄和懺悔意識及自我的解剖和否定,與此不無關系。在《風箏》中,魯迅期盼得到弟弟的寬恕落空后,自以為終將得不到弟弟的寬恕了,而陷入一種自我設置的負罪和絕望的情緒之中,在作品《頹敗線的顫動》中自然而然的充塞著一種自我犧牲后卻遭遺棄的憤怒。另外表現負罪和懺悔意識的還有《吶喊·自序》中因離家出走而對于母親的負罪感,《狂人日記》中自以為也吃了人肉而恐懼不安等。這種深深的負罪心理和懺悔意識使其內心時常自責,痛苦,自我否定,加之魯迅后來疾病纏身,與外界苦斗而孤立無援,所以在極度痛苦和絕望之時,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顧,過量飲酒,一度產生死亡的欲念。

魯迅個人生命悲劇的歷程,是他本人與整個時代矛盾的產物。這是一個先覺者與黑暗混沌的時代的矛盾,是偉大高尚與渺小卑鄙的矛盾,是高揚啟蒙旗幟的啟蒙者與麻木不仁的民眾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也決定了魯迅的生命悲劇是無法避免的,不可挽回的。在這種悲哀中,魯迅無時無刻不處于孤獨、寂寞和心靈的憤激和煎熬之中,它沉重地壓抑著魯迅的生命,折磨著他的身心。正因為魯迅的偉大和對社會敏銳的洞察力,使其看穿一切偽善,這也注定他將以孤獨終其一生。但是魯迅又無時不在絕望中去抗爭這孤獨寂寞與心靈的陰暗,無時不在與疾病與死亡相抗爭,也只有他才敢干剖開自己的靈魂加以細細拷問,能夠獨自于森林深處舔舐自己受傷的心靈,而面見仇敵時仍抱以微笑的不可征服的姿態。這正是魯迅的偉大之處。一個偉人不僅體現在與黑暗相抗爭的堅強和不可戰勝,更體現在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對孤獨靈魂的反抗,對絕望、虛無乃至死亡的抗爭,這才是最為偉大的生命之力,最為偉大的生死觀念。在自我毀滅中自我肯定,絕對的生命在此生或當下之行中綻放、無限回環,正是《野草》所涵蓋的悲劇美學,同時也是魯迅自己的“哲學”。

簡言之,《野草》中絕望、虛無、死亡欲念的產生,歸結于以下幾點:自己內心深深的懺悔意識及由之而滋生的對于別人對己愛的拒絕和對于生命的自虐傾向;對仇我者的憎恨使得甘愿與之同歸于盡,而從自身與對手的毀滅中獲取鑒賞者的歡欣與快感;同時,死亡欲念的產生也是由現實黑暗而導致孤獨絕望達到極點的反映,及從生命底層中發出來的對于這虛無絕望的反抗。

[1]魯迅.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M].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魯迅.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M].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M].長沙:岳麓書社,1999.

[4]魯迅.《狹的籠》譯者附記,魯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5]魯迅.吶喊·自序[A].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過客野草魯迅
留守
掛職干部不能有“過客”心態
一束野草
孔乙己
一束野草
南京·碎影
過客
阿迅一族
過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