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夜》之結構探析

2011-07-12 20:16喻璇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子夜公債結構

■喻璇

《子夜》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宏篇巨作,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容量、深邃的思想內蘊,其精湛的結構方式也是值得關注的重要方面。全書整體結構嚴密精湛,游離部分匠心獨運,枝蔓細節安排巧妙,本文即從這幾方面入手,對《子夜》的結構進行一番探析。

茅盾先生的長篇小說《子夜》,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宏篇巨作,因其厚重的歷史容量、深邃的思想內蘊,其社會作用和時代價值,得到了高度評價和普遍贊賞。小說在1932年2月初版后僅僅三個月內,就連續再版四次,每次五千部,不僅愛好新文學的青年學生對《子夜》愛不釋手,就連那些從來不看新文學作品的資本家的小姐少奶奶們也爭相閱讀?!蹲右埂分援a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僅因為其歷史內容、思想深度和寫作技巧,它精湛的結構方式,也是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即試就《子夜》的結構進行一番淺探。

一、整體結構之嚴密精湛

《子夜》截取了1930年五、六月兩個月間中國社會生活的橫斷面,時間雖然較短,但作品卻深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內容,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展示了眾多的人物關系,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社會圖景?!蹲右埂啡珪煞秩齻€部分:一至三章是故事的開端;四至十六章是故事的主體;十七章至十九章是故事的結尾。三個部分構成《子夜》的宏大結構。

作品開頭,借吳老太爺引出中心人物吳蓀甫,為牽動整部小說中所有線索、事件、人物的中心主角定制了開場。接下來的二至三章,借吳老太爺的喪事讓多數人物總亮相,并伏下小說情節發展的各條線索。在四至六章的發展和十七章以后的高潮中,作品沿著前面提攜的線索迅速地展開了情節。而且層層相生,環環相扣,銜接得非常緊密。第四章沿著“四鄉農民不穩,鎮上危在旦夕”的電報,寫了雙橋鎮農民暴動。五至七章承接暴動,沿著辦銀團、工人怠工、秘密多頭公司的線索,寫吳等建起了益中公司,又任用屠維岳巧妙地平息了第一次工人罷工,還取得了公債上的第一次勝利。八至十二章寫由吳的大計劃引出趙的大計劃,于是吳辦實業和與趙斗爭成為這一部分的主要情節。十三至十五章記敘由于吳在公債上的失利而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由此引發了工人的第二次罷工,于是轉入對工人罷工的集中描寫。至十六章由朱桂英一家過渡到周仲偉的破產,由周的破產寫出益中實業的末路。于是自然轉入十七至十九章,吳、趙公債市場上的背水一戰,直至小說結束,構成小說的高潮和結局,有頭有尾,連貫完整。

根據以上的情節發展,整部小說圍繞吳蓀甫這一中心人物展開了五條線索:吳蓀甫與趙伯韜在公債市場上的斗法,吳與孫吉人、王和甫等人合辦實業,吳蓀甫及其他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雙橋鎮的農民革命與階級斗爭,吳蓀甫的家庭生活與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這五條線索齊頭并進又相互關聯,形成巨大的網狀結構,同時也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吳、趙的矛盾著墨最多,貫穿全篇,成為作品中最突出的部分,牽扯進其中多數人物的命運,是毋庸置疑的主線。而五條線索通過人物的來回穿插,情節的交錯以實現了盤根錯節的密致結構。如,沿著雙橋鎮的線索牽出無賴曾家駒,而曾又在后來的罷工情節中充當一環;沿著公債市場的線索,逐步牽出了杜竹齋、趙伯韜以及馮云卿、何慎庵、李壯飛的“合股公司”,又引出“鉆狗洞”的馮眉卿、充當間謀的劉玉英、交易所經紀人韓孟祥等人的活動,所有這些都統一在了吳辦實業和與趙斗法的兩條線索之中。同時,作者通過前后照應、細節描寫使整部書更加嚴密完整。其中吳老太爺的隨身法寶《太上感應篇》便是極好的一個例證。吳老太爺初到上海時,《太上感應篇》見證了這個封建老古董眼中上海的光怪陸離;吳老太爺去世時,《太上感應篇》又目睹了這“古老僵尸”的“風化”;而在尾聲之中,仍是這部《太上感應篇》,又成為經歷心靈劇變的四小姐的隨身法寶,直至她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正是作者將條條線索,各色人物通過精心設置的結構展示出來,這部作品才實現了整體形式上的藝術特色,外觀上宏大復雜、錯綜難解,內部卻縝密明晰,條理分明。

二、游離部分之匠心獨運

茅盾在談到《子夜》的創作時說:“原計劃打算通過農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發展)與城市(那里敵人力量比較集中因而也是比較強大的)兩者革命發展的對比,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加強作品的革命樂觀主義。小說第四章是伏筆。但這樣大的計劃,非當時作者的能力所能勝任,寫到后來,只好放棄。而又舍不得已寫的第四章,以至它在全書中成為游離部分?!薄俺蔀榘胫c瘓……”“本書也成為現在的樣子——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寫”。

雖然作者認為第四章對農村革命的描寫造成了全書的“半肢癱瘓”,但被保留的這一部分作為文章的有機成分與全篇密不可分,與中心人物吳蓀甫息息相關。在吳辦實業的問題上,兩者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從雙橋到益中,人們可以看到吳發展民族工業的勃勃雄心。雙橋王國的毀滅,一方面激勵了吳蓀甫發展上海勢力,一方面也在資金上影響了他上海實業的發展,并由此關聯到吳、趙在公債市場上的斗爭。作品寫吳在辦實業和作公債的過程中,多次提到雙橋損失給他帶來的影響,還幾次借費小胡子的報告,介紹雙橋形勢的發展,讓雙橋鎮跑出的曾家駒,在裕華絲廠表演了前后一致的流氓行為。而雙橋鎮農民革命的描寫,也作為背景的展現增添了作品的歷史感。由此可見這一部分看似“游離”,實則必不可少。

因此,從結構上來說,這一看似與全書的都市生活描寫孤立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注意力 的過于集中,在核心之外設置了一個關注點,并由之牽動部分線索,平衡了整體的結構形態。

三、枝蔓細節之巧妙安排

前面已經提到《子夜》結構的嚴密明晰,而在其盤根錯節的網狀結構背后是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圖景的一種全景式展示。其所涉及的人物之眾多,層面之廣泛,現象之繁雜,無不體現出作者創作之初的“野心”。雖然最后的作品呈現沒有完全達成這種超大規模的描寫中國社會的“野心”,但其在主要線索之外的枝蔓描畫,不論是略著筆墨還是一筆帶過,也為我們全面了解那個時代和身處那一時代的各色人物提供了視角。

在吳蓀甫家庭生活這條線索中,穿插了吳少奶奶林佩瑤與雷參謀的愛情,表現了資產階級女性的婚戀悲劇。而以林佩珊、范博文、吳芝生、杜學詩等人為代表的青年人對待生活、愛情以至家國命運的各色態度,也引人思考。經歷了由封建大家族走入現代上海都市的四小姐和七少爺的命運同樣吸引著讀者。此外,貪婪、無恥的馮云卿用女兒使美人計套取公債情報,工人運動中潛藏危機,資本家與軍隊勾結以利用戰爭發財等等情節,都構成了全書不可或缺的枝蔓,充實著作品的結構和內容。

而這些枝蔓細節的安排在結構上的巧妙之處還在于,它們使得情節安排疏密相間,虛實結合,有張有弛,扣人心弦。在矛盾尖銳,節奏緊張之時,這些插曲起到了緩沖、調節的作用;在爭斗、利益之中,這些情節加入了“人”的因素,使作品具有了情感、起伏、悲喜,而真正成為有血有肉的杰作。

總言之,《子夜》在一個宏偉的框架中向我們展示了三十年代初的時代風貌,在張弛起落之間形成了多樣而統一的結構形式,在這種結構之美的基礎上傳達出作品強大豐沛的生命力。

[1]王振洲.巨作之精構——《子夜》之結構美賞析[J].現代語文,2008(6).

[2]溫璧赫.談《子夜》的結構藝術[J].遼寧師專學報,2005(2).

[3]李志連,馮金鐸《.子夜》的結構形態美[J].山西師大學報,1993(3).

[4]駱飛.略論《子夜》的結構藝術[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3(2).

猜你喜歡
子夜公債結構
《子夜》主要人物關系圖
月亮的第十六個子夜(外二首)
律詩的開合結構
論結構
子夜吳歌·冬歌
子夜無眠(外四首)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論《日出》的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