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濱遜漂流記》中的出埃及記原型

2011-07-12 20:16張志鵬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漂流記摩西魯濱遜

■張志鵬

源于基督教的清教思想對17、18世紀的英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中多次引用圣經,以圣經中的出埃及記一章節作為參照,從情節、人物、意象方面分析,以更好地理解《魯賓遜漂流記》中的出埃及記原型和深刻的基督教意義。

英國小說家丹尼爾·迪福(Daniel Defoe,1660—1731)于1719年發表了其經典之作—《魯賓遜漂流記》,也因此贏得了“現代小說之父”的稱號。對于該書的主旨,有學者從魯濱遜身上體現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的開創精神、西方殖民主義的具體化身、人類荒島文學的起源、現實主義等方面論述。近來許多研究從清教主義(基督教文化)角度闡釋魯濱遜的形象,豐富了魯濱遜的基督教意義?;浇涛幕瘜W美文學有很深的影響,但由于其本身浩如煙海,實難比較。本文具體將《魯賓遜漂流記》與圣經中的出埃及記一章對比,從而探究《魯濱遜漂流記》中所體現的出埃及記原型。

根據心理學對原型的定義,原型可能是情節、人物、結構、意象等(榮格、弗萊)。下面本文將從結構、人物、意象等方面論述《魯濱遜漂流記》中所體現的《出埃及記》原型。

一、情節原型

圣經的很多故事情節對后世的文學敘事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總體來看,圣經故事都是圍繞著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展開的,即人由原來的野蠻,毫無信仰,經過上帝的教誨引導以及人類自身的懺悔,最終虔心成為上帝的子民。整個情節可以看作是尋找“伊甸樂園”的原型。在《出埃及記》一章中,剛開始的以色列人寧愿在埃及奴隸般地活著,也不相信上帝要帶著他們出埃及,甚至連上帝選中的摩西都不相信上帝有此般能力,直至上帝施展神力成功多次教訓埃及人,指領他們出埃及之后,以色列人才虔心信奉上帝為他們“唯一的主”。而在《魯濱遜漂流記》中,剛開始魯濱遜過著中產階級這種“世界上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由于其天性喜歡出海冒險,對父親的話置若罔聞,對信奉上帝沒有絲毫誠心;后來由于其執意出海造成一系列災難,每次只有在絕境中他才會向上帝懺悔,而一旦脫離險境則又將之前的懺悔拋之腦后;直至最后孤身流落荒島,魯濱遜得以清凈自己閱讀《圣經》,回想自己的經歷,才真正在內心深處虔誠信奉上帝。這是一個人由野蠻到信奉上帝的歷程,和《出埃及記》中以色列民族從被奴隸到最后在上帝指領下的皈依有相同的故事情節和結構。

二、人物原型

作為敘述性故事,人物必定是整個故事的中心元素?!冻霭<坝洝泛汀遏斮e遜漂流記》中的中心人物都經歷了由年輕到成熟,由原來的不務正業到后來經過一番教誨能夠擔當重任,領導一方。在《出埃及記》中,摩西開始還是一個替岳父“放羊”的年輕人,當上帝通過使者與他對話要他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甚至不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而是以種種自己的無能來推脫,這足以見得故事之處的摩西之年幼無知;其后上帝賜予他種種神力,他才半信半疑地說服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途中每遇到困難,他動輒放棄,甚至抱怨上帝,這都不是一個優秀領導者的表現,直至經歷大量磨煉,上帝親自現身,要他到西奈山上接受“摩西十誡”,他才最終在心靈上絕對信奉上帝,在威望和能力上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這正是一個人從年幼無知到領導一方的成長過程。而在《魯賓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剛開始也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浪蕩公子形象,整日只知出海冒險作樂,只有在絕境中才向上帝懺悔,直至孤身流落荒島,他靜心研讀體會圣經,感悟自己的經歷,才真正虔誠信奉上帝,后來他也用《圣經》中上帝的教誨來領導島上其他的人,儼然就是這個荒島民族的“摩西”了。魯濱遜也正是通過在荒島上的磨礪和鍛煉才成為領導整個島的領袖,這和摩西的成長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意象原型

“羊”這個意象在圣經中反復出現,在《出埃及記》中,剛開始摩西就是在為他的岳父斯特羅放羊時候,羊群帶領著他來到了上帝的圣山—何烈山。后來在“摩西十誡”中,也有許多規定都與“羊”有關,如以色列人為上帝奉獻的禮物中包括“藍色、紫色和深紅色的羊毛,山羊毛織的布料,染紅的公羊皮”,上主的圣幕的幕頂要用山羊毛織十一副幔子來做,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做祭司事的時候,要取一頭小公牛和兩只沒有殘缺的公綿羊,拷的無酵餅要在奉獻兩只公綿羊的時候帶過來,等等。而在《魯賓遜漂流記》中,主人公在荒島上竟然發現了成群的野山羊,后將其圈養,最后竟有許多的羊肉和羊奶,羊儼然在其中成為了魯濱遜(包括后來島上的人)的糧倉。在當時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這群羊是極其重要的。其實,“羊”(lamb/sheep)這個意象常常出現在上帝、圣經、基督耶穌及其門徒的言行中,如約翰福音第10/27節曾說: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有如:人是迷失的羊,等等。羊不僅有現實的物質功用,而且其抽象的精神價值觀也得到了升華和充實,在猶太人的民族性個和文學創作、甚至圣經中,它的形象已經被賦予了深厚的基督教意義。

除此之外,《魯濱遜漂流記》中反復出現的葡萄、海水等意象在出埃及記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原型,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普通意象被賦予了宗教內涵,在不同的作品中遙相呼應,代表著同樣的意義。

通過將《魯濱遜漂流記》與出埃及記原型的對比,拓寬了前者的文化內涵和和基督教意義。處于17、18世紀英國社會的笛福在深受清教思想影響的同時,對魯濱遜注入了那個時代的資產階級開拓者的元素。作者匠心獨運,在古老宗教的原型上加入了現代元素,這也是《魯賓遜漂流記》能夠風靡全球數百年的原因。

[1]趙軍濤.《魯濱遜漂流記》中的圣經原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4).

猜你喜歡
漂流記摩西魯濱遜
得到的都是笑臉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勇敢堅強,永不放棄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慌亂的父親
魯濱遜漂流記
摩西奶奶
枧潭漂流記
漂流記
摩西的第一次發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