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子長在盒子里面
——從生,升,盛,勝看中國傳統紋樣的新生命

2011-07-12 20:16譚建梅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小盒子生命力紋樣

■譚建梅

種子長在盒子里面
——從生,升,盛,勝看中國傳統紋樣的新生命

■譚建梅

一粒種子被埋在一塊小泥巴里,是什么促使它破土而出,又是什么讓它枝繁葉茂,又是什么讓它開花結果?答,是它的生命力。自然界中很多就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就如小草那首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怕風吹,不怕雨打,不怕野火,依然昂首挺立。難道這不足以證明種子的頑強生命力嗎?于是在設計中,人們不禁要問: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設計作品的生命力和價值呢?對這個問題的若干沉思,正是筆者撰寫這篇文章的緣起。

一、初解

對于蘊含著幾千年的大中華來說,自古就是一個講求向上精神的國度。先人曾經運用的很多圖形,文字來寓意萬物生靈的偉大生命力。談到《道德經》,它所提及的生命力可謂是在文學藝術中獨樹一幟。它談到兩極,談到四相,談到八卦,以至十六掛,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這里,由一個種子引發一系列對于生命,對于傳統紋樣的哲學意味的思考。

二、生,就是一種孕育

(一)大背景之下的盒子

讓我們從藝術設計更小到一個紋樣來談起生命力,因為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生命力是相對一個場所而言的。就如清代鄭板橋的詠竹中這樣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鳖B強生命力的體現是在這樣一個相對的環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獨特的傳統生命哲學

關于文學藝術的生命力和價值,是毋庸在此贅述的。但是我仍然想引用一句英語:“Life is short,art is 1ong”(人生短暫,藝術長存)。

自然科學經典著作的生命力,恰好表現在整個科學的歷史進程之中。它的進步是以“大盒子”套進“小盒子”這種方式進行的。比如,平面三角學如果是一個“小盒子”,球面三角學就是一個“大盒子”。當球面上的距離和球的半徑比較起來為很小時,球面三角學定律就趨近于平面三角學定律。后者是前者的一個特例,是一個極限情況。前者把后者套了進去,后者的成果被容納在前者之中。這就是自然科學進步的方框圖。

同理,愛因斯坦力學也是個“大盒子”,牛頓力學則是個“小盒子”?!按蠛凶印蹦馨选靶『凶印碧走M去。相對論力學便是一種包括經典定律作為特殊情況(速率遠比光速小)的推廣。自然科學進步的實質正在于這種無盡頭的推廣;正在于沒完沒了地“大盒子”套進“小盒子”。牛頓力學的生命力,作為科學進程初期的一個偉大環節,體現在現代物理學的光輝成就中。

文學藝術經典作品和哲學經典著作生命力的表現形式,就很少有這種進步過程的性質。誰能說,梵·高或畢加索的繪畫藝術包括了魯本斯的不朽作品?誰能說,肖斯塔科維奇的曲子是一個“大盒子”,柴可夫斯基的東西則是一個“小盒子”?

三、升,就是一種升華

中國的道家思想,從兩極到四象再到八卦,生生不息。就拿新石器時期的陶瓷紋樣來說,其中以動物為紋樣的彩陶,多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張變形,原始人類在描寫動物時不僅僅是其本身的特點,更多是表現其超自然的力量。就拿彩陶紋樣中的蛙紋來講,“蛙紋”在眾多考古工作者與博物館人士,以及彩陶愛好者當中,是約定俗成的稱謂。與其說是對月亮的膜拜,還不如說是青蛙產卵量大,先民用蛙類企望盡可能多地繁衍后代,似乎更合理??v觀各種陶器所繪“蛙紋”,總使人感到更像“人”而不像“蛙”。

綜觀人類進化史過程,崇拜“人”的本身并形成原始宗教、圖騰崇拜和神話傳說,幾乎是各種古老文明如埃及、巴比倫、印度、瑪雅等古文明都曾有過的現象。那么,生息蕃衍于青藏高原東側的甘青先民,將自身形象繪于彩陶之上,集生殖崇拜和“藝術”欣賞于一體,而成“人形紋”,應該說比“蛙紋”的解釋更為合理一些。

四、盛,就是一種綻放

我們現在很多設計吸收西方的文化技術,西方這些科學技術的思想發源于古希臘,而古希臘最基本的一個哲學觀念是:人能夠控制和改造自然。在吸收西方的文化的同時,我們無形之中接受了其中古希臘的世界觀與認識論。但是我們必須要從自己的文化中復蘇,用我們自己的文化再去認識西方的技術,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念,使得我們的設計在本土上生根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設計界就沒有停止過對先進設計文化的學習,到了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西方大量的設計作品與設計大師對本土設計觀念的影響很大,同時中國設計也走進到國際活動中。如1996年在巴黎舉辦的“中國符號展”就引起了國際設計界對中國的關注。同時關注國際化,民族化,設計藝術等。對于現代本土生活方式的轉變,追求西方生活的趣味,儼然體現在現代設計中。

西方設計文化的先進性,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但是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去選擇一種方式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視覺表象層面的學習,更要求我們注意的是西方先進文化其特有的文化語境與創造性,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勝,就是一種承傳與創新

現代設計在繼承傳統精神的同時,并在表現方式上進行創新,是對當今設計的一種承傳與創新。即使在世界一體化進程中,我們也要設別主導力量,堅持東西方文化的沖撞,磨合與融合,實現自己的設計國際化,同時在跨文化設計中進行比較尋找自己的定位,在自主的文化語境中產生生命力。

看當今設計,從內在精神做起,吸取傳統精華并進行再造,發展視覺新形象,豐富中華大舞臺。

[1][美]弗朗茲博厄斯,金輝譯.原始藝術[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譚建梅,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平面設計。)

猜你喜歡
小盒子生命力紋樣
拯救“瀕?!被y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飛呀飛,小盒子
綠野仙蹤
如夢似幻
頑強的生命力——蟑螂
折折小盒子
兔子耳朵小盒子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平遙漆器植物紋樣藝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