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皋市加快小蠶專業化共育體系建設的思考

2011-07-25 02:35錢忠兵
中國蠶業 2011年4期
關鍵詞:小蠶如皋市蠶業

錢忠兵

(如皋市蠶桑技術指導站,江蘇如皋 226500)

小蠶共育是根據小蠶的生理特點,將一定數量的小蠶進行集中飼養和管理,以保證小蠶健康成長,為大蠶飼育打好基礎的養蠶措施[1],是適應現代蠶業集約化、規?;l展需要的組織形式。但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變化,技術人員匱乏、年齡老化、技術到位率低及經濟效益差等已成為制約小蠶共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集聚農村人力、財力和技術因素,提高小蠶共育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小蠶共育的技術水平和共育質量成為目前農村蠶桑技術推廣研究的熱點。為了促進專業化小蠶共育的規范化發展,為蠶桑的高效規?;统掷m發展奠定基礎,我們于2011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對如皋市農村現行共育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在分析如皋市小蠶共育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專業化小蠶共育的建議。

1 專業化小蠶共育的現狀

我國很早就在農村創立了小蠶共育組織,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2]。如皋市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推廣小蠶共育,一般只將家蠶共育到2齡眠中或3齡起蠶分發,到20世紀80年代也有共育到3眠眠中至4齡起蠶分發的共育室;共育室根據共育小蠶的數量分攤消毒藥品、加溫材料、桑葉、人工費用及蠶室、蠶具的租賃、折舊費用等。由于經過共育的小蠶蠶體強健好養、蠶頭足、整齊度高、蠶病少,小蠶共育深受蠶農的歡迎。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如皋市開始興建商品化育小蠶的小蠶店,把原來的集體共育室予以保留,仍堅持集體共育,由政府、集體和個人共同集資建設共育室[2]。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如皋市各級政府和蠶農不斷加強對小蠶共育的基礎設施投入,并制定了小蠶共育室建設的標準和小蠶共育質量驗收要求。如“有貯桑室、有消毒池、有天花、有地坪、有加溫設施和有足夠的蠶具”的六有共育室和“小蠶3齡起蠶開葉后出室,無病、盒種小蠶數量不少于2.2萬頭”等質量標準。如皋市財政還按照桑園的規模和小蠶共育室建設的需求在基礎設施、小蠶共育器械上給予了扶持和補貼,促進了小蠶共育技術的進步。同時,由于小蠶共育技術的推廣也促進了蠶桑新技術的采用,小蠶炕床育、薄膜覆蓋育、平面少回育、片葉立體育等技術及小蠶電加溫補溫器、小蠶環境控制器等設備不斷普及與推廣,提高了消毒防病效果,節省了小蠶飼育的人力和財物料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為蠶桑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如皋市專業化小蠶共育面臨的問題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收入的提高,產業分工和產業發展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隨之而來的是蠶桑生產的區域優勢和效益優勢逐步弱化,勞動力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專業化共育小蠶面臨嚴峻考驗。

2.1 專業化共育小蠶的比較效益下降

從我們對如皋市蠶桑產業的調查看(表1),從收蟻到3齡起蠶分發,每盒蠶種僅收取50元的小蠶共育費,1個蠶期共育100盒蠶種的共育室,在不計房屋折舊的情況下,其每期共育純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如計算房屋折舊,則保持持平已屬不易,投入與產出嚴重背離,使絕大部分商品化小蠶店關門,取而代之的是代管代育的人情化共育或聯戶共育。

表1 共育100盒蠶種材物料消耗及收入情況

2.2 專業化共育小蠶的人員老化

如皋市在20世紀80年代培育的一批共育能手大部分都已接近或超過60歲,進入了老年行列;但是,新生代共育技術人員缺乏,可以說已很難尋覓到45歲以下的共育技術人員,形成了所謂共育就是“大家放在一起養、大家幫忙”的狀況。據我們對2010年如皋市東陳鎮共育室人員結構情況的調查(表2),如皋市東陳鎮共育室的技術人員中年齡在56歲以上的人占到了7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0%。在所有共育人員中46歲以上的人員達88.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0%,人員結構和知識水平堪憂。

表2 2010年如皋市東陳鎮共育室人員結構情況

2.3 專業化共育小蠶的風險加劇

隨著如皋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惡化問題已成為蠶桑生產的一大制約因素,蠶期因周圍環境污染造成的小蠶損失比例越來越高,共育室收取的一點點共育費用,連支付蠶農的蠶種款都不夠,更不要說出現諸如大面積中毒現象或其他損失的情況,一旦出現家蠶大面積中毒等情況,該共育室將就此關門,停止服務。

2.4 專業化共育小蠶的技術規范難以到位

因為時下農村蠶繭收購市場秩序混亂,且根本不按質論價,行情不好時壓級壓價,行情好時又普遍存在哄抬、哄搶蠶繭的情況,導致蠶農出售毛腳繭的情況愈演愈烈。因此,基于出售毛腳繭或嫩蛹繭可增加收入的利益趨動,在小蠶飼育期,許多共育室不按目的溫濕度要求進行操作,總是處于適溫偏低的狀態,蠶體生長發育緩慢,人為拖延小蠶生長周期,與原定的“十日眠三眠”的標準相比,總要推遲2~3 d。

3 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體系建設的建議

繭絲綢產業是我國傳統的特色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國家和省、市對蠶桑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視,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更是為促進蠶桑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引領作用和有力支撐。從蠶桑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現代化蠶業的發展來看,都需要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的組織建設。專業化共育小蠶有利于緩解農村勞動力緊張的矛盾,集中農村的技術、人力等優勢資源辦大事,促進產業規?;l展;專業化共育小蠶有利于促進蠶桑技術的進步,是現代蠶桑技術發展最好的孵化器,能夠促進小蠶共育標準化技術的推廣、省力化技術的應用和現代高科技器具的實施;專業化共育小蠶適應了產業分工的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化格局的形成,社會化分工將越來越細,越來越明確,特別是蠶桑產業的區域化規模發展戰略的實施,將需要更高層次的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運作。因此,在現階段,鞏固和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是現代蠶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切實解決好專業化共育小蠶面臨的矛盾,為專業化共育小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加強以下4個方面的建設。

3.1 加強蠶業專業合作社建設

要將蠶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成為小蠶專業化共育的主體,發揮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優勢,承擔起專業化服務的職能,集中合作社社員的智慧和資源,提高小蠶共育的集約化水平。

3.2 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保險機制建設

由于小蠶共育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故此,各級政府要將小蠶專業化共育納入農業保險的范疇,制定標準化的保險條例,對于發生蠶病和非人為造成的損失給予一定程度的理賠。如皋市根據“江蘇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養蠶保險條款(2009版)”的精神(表3),專門發出了皋政辦發[2011]159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養蠶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11年秋季開始采取省、市財政承擔大頭,蠶農承擔小頭的辦法籌集保險資金,對蠶農養蠶給予保險。保費20元/盒,其中省財政6元、市財政6元,養蠶農戶8元;保險金額400元,免賠率20%,賠償金額=保險金額×蠶不同生長期最高賠償比例×損失蠶種盒數×損失程度×(1-免賠率)。

表3 江蘇省家蠶不同生長期的最高賠償比例(2009版)(%)

3.3 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小蠶共育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特別是規?;灿男⌒Q店缺乏相對獨立的飼育環境,大多數共育室與大蠶室緊靠在一起,或以家庭其他附屬用房改建為共育室,桑園、蠶具、蠶室達不到“三專一遠(即,“專用小蠶桑園、專用小蠶具、專用小蠶共育室和遠離農田”)的要求,這也給蠶室的消毒帶來不便,難以做到完全、徹底。另外,在加溫、消毒、貯桑、蠶沙處理等設施上還不配套,也要進行科學規劃并加強投入。

3.4 加強專業化共育小蠶技術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20世紀90年代,如皋市就制定了小蠶共育質量驗收標準,而且還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頒布了小蠶飼育的技術規程,為小蠶飼養技術和質量體系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3]。但總體而言,技術規范與質量標準的制定未能有效銜接,只規范了如何做,卻沒有規范做的效果,更沒有與市場體系下經濟效益掛鉤;因此,有必要在規范技術的基礎上對小蠶共育的質量、成本核算、價格生成作一科學規范,以適宜專業化共育小蠶的發展要求。

[1]陳錫潮.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蠶業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242.

[2]韓益飛,徐世清,沈衛德,等.建國以來我國養蠶技術的進步與展望[J].中國蠶業,2001,22(2):4 -7.

[3]張健.江蘇現代蠶業技術推廣應用示范基地建設與蠶桑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小蠶如皋市蠶業
如皋市掄好安全監管三板斧
如皋市發揚治沙精神 打贏安全主動仗
愛的表白書
四川蠶業2021年總目錄
切料機助力小蠶人工飼料育快速推廣應用
半自動小蠶飼育機的升級改造
《四川蠶業》稿約
四川蠶業2020年總目錄
《四川蠶業》2021年征訂啟事
可愛的小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