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的建設

2011-08-10 02:07黃燕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關鍵詞:服務體系公眾機構

■黃燕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信息的需求與供給現狀進行分析,闡述了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討了建設一個全面、即時、快捷、使用方便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平臺的幾點設想。

“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是指依托傳播渠道和技術,以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為主導,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以服務公眾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為目的,為公眾提供文化信息服務、為政府提供文化信息參考、為文化工作者提供文化信息交流的平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對加強文化信息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將起到積極作用。

一、公共文化信息的需求

十七大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進入一個政府、公眾、文化工作者、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的階段,無論是管理者、服務者、參與者、受惠者來說,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民群眾是否能及時知曉并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政府如何更有效地達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布局合理”,并有效評估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進度與質量?社會力量如何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文化工作者如何評估自己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的效果?這些都需要信息平臺的建設。

(一)公眾的文化信息需求

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化設施與場所外,還要參與文化社團,參加文化學習、進行文化創作等。

公眾的文化信息需求包括:

1)哪里有公共文化設施?

2)如何參加文化社團活動?

3)有公益性的演出和展覽嗎?

4)哪里去學習文化藝術知識?

5)我應該向誰咨詢公共文化服務的問題?

(二)政府的文化信息需求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者和主要投入者,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幾大要素——公共文化產品提供、設施網絡建設、資金人才技術保障、運行評估等方面都需要全面及時的信息資訊。

政府的文化信息需求包括:

1)公共設施與場所數量、分布與使用效率如何?

2)目前公共文化產品的種類、數量、供給情況?

3)有多少公共文化人才?是否能滿足需求?

4)公共文化資金的供給與使用情況如何?

5)人民群眾是否滿意?

(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文化信息需求

作為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三館一站等國家公益性文化單位不僅要發揮各自功能,還應互補、互動,形成系統優勢。

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信息需求包括:

1)公眾需要怎么樣的文化產品?

2)能找到哪些機構合作?

3)在哪里能夠交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4)從哪里能得到資金與技術的支持?

5)提供的文化產品群眾是否得到滿意?

(四)社會參與方的文化信息需求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同時也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例如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都可以參與文化產品的提供。

社會參與方的信息需求包括:

1)可以參與哪些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

2)政府有哪些鼓勵和支持措施?

3)能夠和哪些機構、單位合作?

4)提供的文化產品能得到怎樣的效益?

二、公共文化信息的供給現狀

目前,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服務已逐步展開并在不斷完善,但還出現分散、被動、滯后等問題,不同地域、不同專業的的信息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并沒有真正建立。

(一)分散性

以“三館一站”來說,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是公眾獲取文化服務的主要場所。他們對自身的文化信息發布,總體上說是積極主動的,但同樣的是局限和封閉的。這表現在:

1)一般只提供本單位的服務內容;

2)一般只提供本單位或者本系統的資訊;

3)對其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信息不甚了解。

對于公眾來說,他們往往期望在一個或幾個比較熟悉的、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大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獲取全面、及時、多樣化的公共文化資訊。因此,一些公共文化建設較發達的地區(如香港),會選擇幾個大型公立文化機構,作為公共文化資源的“集散地”。己感興趣的專業文化信息。

(二)滯后性

目前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都辦有文化信息的網站、簡報,對傳播文化資訊起到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普遍問題:

1)時間滯后。以報道成績和結果為主,容易忽視預告宣傳。

2)匯報色彩較濃。以上級部門和同行作為主要對象,目的是為匯報和交流,容易忽視公眾需求。

相對比商業文化機構活動前專業的媒體推廣和公關,公關文化服務機構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面前都常常缺少發言的陣地。

(三)信息傳播技術落后

以網絡為例,目前大部分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僅使用其“信息發布”的功能,其它已經普遍使用的網絡功能,如“微博”、“空間”、“社區”、“電子雜志”、“RSS閱讀”等技術都還沒有廣泛運用。

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公開、統一的渠道,獲取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表達公共文化需求,反饋公共文化滿意度,監督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工作,促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二)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城鄉

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客觀地掌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及時協調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直接聽取公眾意見,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高效與高質。

(三)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總體質量

無論是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還是其他社會組織,都可以通過信息平臺,更直接地了解公眾需求,明確服務群體,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宣傳與推廣,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讓自己的公共文化產品更有效、更快捷、更廣泛地被人民所享,為人民所用。

(四)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的構建

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是一個跨專業、跨地域、多學科交叉、多方參與、系統擴展性強、開放性好的平臺,其建設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本文僅對信息平臺的構建提出幾個建議:

(1)充分利用現有平臺,整合現有資源

1)利用網絡技術,整合公共文化機構網站。目前,主要的文化機構基本都有網站,而且各市還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網站”。建議以“共享工程網站”為中心,利用網絡技術,整合或獲取各單位網站信息。使公眾既能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獲取比較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又能從不同單位的網站獲取自

2)拓展傳統宣傳刊物功能,建立公共文化機構之間信息共享機制。

文化館(群藝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一般都有本系統的內部刊物,且多年來已建立了自己的傳播渠道和讀者群。充分利用這些已有刊物,按照公共文化信息發布的要求,進行改編和整合,拓展其流通領域,建立機構之間的信息流通、共享機制。

3)以主要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中心,建立公共文化信息的“集散地”。

例如以全市主要的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為陣地,在館場內綜合陳列各種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指南、最新消息、宣傳單頁等。讓公眾只需到達一個主要的公共文化場所,就能獲取其它公共文化機構的各種主要服務信息。

4)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建立個性化的公共文化信息定制服務。

以香港為例,康文署每個月定期推出有關公共文化活動的免費電子雜志,市民可留下電子郵件預訂。這樣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成本低,成效好,能培養一批積極主動利用公共文化資源的文化愛好者。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網站,2008(6).

[2]朱鴻召.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9(3).

[3]蔡璐,伍藝.農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的構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

猜你喜歡
服務體系公眾機構
建設門診“老年友好型”服務體系的實踐與探討
基于“互聯網+”的汽車養護網點服務體系
袁方:讓公眾更早地用得起好藥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古代詩人玩轉公眾號
追蹤潮流前線,一定不能錯過這幾個公眾號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