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輩撫養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的因素分析

2011-08-15 00:47戚海燕
巢湖學院學報 2011年5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父輩

戚海燕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祖輩撫養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的因素分析

戚海燕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祖輩隔代撫養正成為我國一個不容忽視和回避的社會問題,祖輩撫養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深遠。通過訪談,與祖輩主要撫養人面對面交流,分析發現隔代撫養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的因素主要表現在祖輩的撫養觀念、撫養意愿、文化素養、撫養精力和由隔代撫養引發的家庭矛盾沖突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現類型。

祖輩撫養人;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因素

隔代撫養在中國是普遍現象。在農村,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流動規模不斷擴大,由此,催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他們中相當一部分由祖輩隔代撫養。在城市,由于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計劃生育使得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所以,城市隔代撫養家庭也逐漸增多。據上海市婦聯兒童和家庭工作部發布的 “京滬穗2000個家庭隔代喂養調查報告”顯示:49.9%以上的三地家庭,幼兒的喂養和照看需要依賴于(外)祖父母。2004年《新聞周刊》也報道了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關于隔代教育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1]幼兒期是兒童良好社會性行為形成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的教養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成長與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幼兒隔代撫養的國家,正面臨著一個不容忽視和回避的社會問題。在對這一問題的相關研究中許多關注點是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一些問題,而對祖輩撫養人的直接研究并不多,現有的研究主要關注點是祖輩撫養人的性別、年齡、地位、收入、家庭結構等方面。[2][3]

筆者在進行《隔代撫養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研究》課題研究時,通過訪談,與祖輩主要撫養人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對撫養孫輩的想法和做法,分析發現祖輩撫養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的因素主要表現在祖輩的撫養觀念、撫養意愿、文化素養、撫養精力和由隔代撫養引發的家庭矛盾沖突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現類型。

1 祖輩的撫養觀念

撫養觀念是現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觀念不同,選擇的方式自然會不同?,F代撫養觀念中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以發展、選擇、和諧為成功的標準,以孩子的真正幸福為目標。我們通常認為一般老人們的觀念相對滯后,不太容易改變幾十年來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會發展和觀念更新的步伐。那么他們的撫養觀念到底怎樣?表現為怎樣的類型?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訪談分析如下:

訪談問題1:您經??匆恍┰鯓咏逃⒆拥臅螂娨暪澞繂??

祖輩撫養人1:“老大家的帶大了,這不,接著帶閨女的。都是俺給帶的,哪看過什么書?!?/p>

此屬自然天成型。祖輩撫養人認為撫養孫輩,特別是幼兒階段的孩子,不需要專門的知識,就像種莊稼、養小狗一樣任其自然成長,所以,只要給孫輩吃飽、穿暖就行了。此類祖輩在撫養過程中只看重孩子的身體成長,幾乎不知道什么是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更談不上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了。例如,有的幼兒不能很好遵守社會規則,在與人交往時任性,亂發脾氣,祖輩撫養人卻認為是孩子還小,沒關系,樹大自然直,結果當孩子越來越大后,很多壞習慣成了不容易改掉的毛病。

祖輩撫養人2:“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對著書看,要全照書上講的,壞事了?!?/p>

此屬重經驗型。祖輩撫養人有撫養孩子的實際經驗,相信實踐過的經驗才是準確實用的,書本上的理論過于“矯情”,過于機械,可以看書,但不能全信。此類祖輩憑經驗撫養孫輩,依個人經驗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憑老經驗解決幼兒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例如,一些祖輩在經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生活后,注重個人的素質提高,但是對素質的認識存在偏頗,比如強調個人的努力與競爭,輕團隊合作,結果就可能造成幼兒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

祖輩撫養人3:“我們每一兩個星期都要帶悅悅(孩子名)去看書,主要看她的書。也翻翻別的,少,字太小,還得戴眼鏡。書都是她爸媽買?!?/p>

此屬重學習型。祖輩撫養人有自己主動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教育知識的意識,也有培養孩子愛學習愛閱讀的實際行為。但是多數祖輩撫養人由于年齡偏大精力不足、視力下降或文化素質低等原因,實際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此類祖輩撫養人比較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也比較看重幼兒作為一個未成熟的社會人,與社會密切接觸,在社會中發展成長的重要,他們有條件的話一般喜歡帶孩子到不同的場所,鍛煉孩子適應環境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祖輩撫養人中經??唇逃悤蚪逃愲娨暪澞康娜藰O少。在城市中,祖輩撫養人大多重視孩子的培養,但教育理論知識的獲取和觀念更新滯后。在農村,祖輩撫養人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社會性發展缺乏正確理解,撫養觀念比較落后。無論城鄉祖輩撫養人由于年齡大,思維方式陳舊,思想保守,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雖然經驗豐富,但是由于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存在某些不同步,特別是農村中的祖輩撫養人接受信息的途徑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少,不容易改變幾十年來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無法跟上社會發展和觀念更新的步伐,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存在重身體健康,輕社會性發展的情況。在重視早期教育的今天,幼兒的撫養教育離不開理論的指導。與時俱進,更新撫養觀念,是祖輩撫養人重要的一課。

2 祖輩的撫養意愿

撫養意愿反映了撫養人對被撫養人的態度、接納程度和真實情感,決定了后續撫養行為的投入和質量。是積極主動的心態還是被動消極的心態,會在日常生活中轉化為一股看不見卻無時不在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撫養者本人和被撫養人的內心感受和行為表現。對于祖輩撫養人來說,良好的撫養心態至關重要。那么他們的撫養意愿到底怎樣呢?表現為怎樣的類型?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訪談分析如下:

訪談問題2:您是自己主動、自愿帶小孩的嗎?

祖輩撫養人1:“都打工去了,小孩往你這一丟,你不管可行?”

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入發展,從單純的生理服務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的全面服務,從單純的技術服務轉向社會性服務。體現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健教專家庫,發揮志愿者的作用,進學校、工地、社區、老年公寓、福利院、農村舉辦健康教育大課堂、義診宣傳、免費送醫送藥送健康等活動,使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醫療專家的服務,并舉辦全國慶三八大型公益活動,關愛女性健康從防治兩癌開始健康教育大課堂及義診、咨詢活動,每年為100名低收入女性免費宮頸癌篩查;連續三年榮獲了中國癌癥基金會健康教育“公益活動三等獎”和“社會公益獎”獎杯。

此屬被迫無奈型。多數農村隔代撫養人屬于這種類型。祖輩撫養孫輩處于被迫、無奈,違背了祖輩的意愿的,甚至是祖輩無力承擔的。此類祖輩撫養人因此經常會在孩子面前流露對孩子父母的不滿,對生活的抱怨等等。他們既無力促進幼兒社會性全面發展,又容易給幼兒的心里埋下不健康的種子。例如,有的祖輩撫養人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容易造成幼兒的自卑、內向,影響幼兒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對父母的錯誤認知,在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也容易出現行為退縮和侵犯性行為。

祖輩撫養人2:“他爸媽工作都忙,白天我們管,晚上他媽下班再給他領回去?!?/p>

此屬有閑互助型。多數城市隔代撫養人屬于這種類型。祖輩撫養人時間空閑,身體健康,幫子女照看孫輩,既分擔了子女的負擔,也充實了退休后的生活,又能使孩子學會和祖輩相處,聆聽祖輩的教誨。如果期間祖輩和父輩能保持教育的一致,經常溝通,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大有裨益。例如,幼兒在家可以學會尊敬父母,在祖輩面前可以學會尊敬老人;有的幼兒害怕父母的責罵,在父母面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在祖輩面前撒嬌任性,祖輩及時正確的教育就可以幫助幼兒克服情緒的不穩定。

祖輩撫養人3:“她媽經常要去進貨,有點空就打麻將,月月(孩子名),我不讓他們帶。都在我這,晚上我帶著睡。他兩口子有時過來,小孩也不跟他媽?!?/p>

此屬主動包攬型。祖輩主動承擔了撫養孫輩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責任。其優點在于祖輩盡自己的力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其缺點在于年齡差距大,祖輩和孫輩之間的交流存在一定的代溝。由于缺少與父母的親情交流,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不利。如果長期親情缺失,幼兒容易養成孤僻的性格,產生心理閉鎖現象,甚至產生過激行為。

總的來說大多數隔代撫養者的撫養意愿并非自覺自愿,而是出于某種現實的生活的無奈。多數農村隔代撫養人表現為這種情況,而多數城市祖輩的撫養意愿從其實質上看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隔代撫養下的幼兒,還要關注隔代撫養人的生活,還祖輩們一個輕松、自由、自主的晚年生活。

3 祖輩的撫養精力

我們通常認為一般祖輩的年齡較大,身體健康狀況下降,撫養精力有限,難以勝任撫養孫輩的重擔,那么他們的撫養精力到底怎樣?表現為怎樣的類型?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訪談分析如下:

訪談問題3:您每天大約有多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您覺得帶孩子累嗎?

此屬全日、疲憊型。多數農村隔代撫養人屬于這種類型。祖輩從早到晚和孫輩在一起,并盡全部撫養責任,致使祖輩不堪重負。祖輩要干家里的活、地里的活,還要照顧孩子,精力明顯不夠。在孫輩的撫養問題上,只能做到讓他吃飽穿暖,根本無暇顧及其他,更談不上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幼兒在遵守社會規則、生活習慣、同伴關系、共情助人等需要與人交往和成人指導的幾方面,因為缺乏相應的指導而發展不佳。

祖輩撫養人2:“這上幼兒園好多了,不要你帶。反正天天買菜燒飯是我的,到點就得去接。我身體也不行,也不能多帶?!?/p>

此屬半日、堅持型。多數城市隔代撫養人屬于這種類型。祖輩和孫輩的接觸大多是在每天的早晚接送,這也被許多祖輩稱之為“任務”,比每天上班下班還準時。此類祖輩一般身體不太好,多有各種老年病,又有日常的家務要做,在與孩子接觸時精力難以飽滿,難以適應幼兒的活潑好動,于是經常能看到老人氣喘吁吁跟在奔跑的孩子后面的情景。但是,幼兒因為一大半時間生活在父母及幼兒園的教育環境下,一小半時間和祖輩相處,所以對其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并不大。

祖輩撫養人3:“晚上要接一下。身體還行。全當散步了?!?/p>

此屬臨時、飽滿型。一些祖輩生活清閑、身體健康,在子女工作繁忙時主動樂意承擔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也充實了自己的生活。此類祖輩撫養人以城市退休干部居多,他們有時間、有文化、有精力,經常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教育,經常帶幼兒到戶外活動,開闊眼界,對孫輩的成長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幼兒在社會認知、生活習慣、獨立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發展。但此類人群比例較小。

總的來說隔代撫養者精力不夠。在農村,多數老人不僅要承擔繁重的農業勞動和繁瑣的家務勞動,還經常有一些紅白喜事、趕集等活動,耗費大量精力。而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很多老人都有多種老年病,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實施教育和管理,致使孩子養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又因為老人的精力差,很多方面兼顧不到,怕孩子出事,所以在實際撫養過程中給孩子的限制過多,也影響了孩子的多方面發展和潛能激發。

4 祖輩的文化素養

良好的文化素養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證?,F代家庭教養中,對撫養人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通常認為一般老人們的文化素養相對較低,那么他們的文化素養到底怎樣?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訪談分析如下:

訪談問題4:您上過學嗎?您的文化程度如何?

城市中的祖輩撫養人大多屬于中等學歷,在所訪談的對象中以初中、高中程度居多,小學和??埔陨铣潭鹊妮^少。農村中的祖輩撫養人大多無學歷或低學歷,沒上過學的和小學程度的居多。由他們隔代撫養身心快速發展、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較強的幼兒,只能盡看管之責,難擔教育大任,而且祖輩撫養人的世界觀一般形成于幾十年前,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文化知識等方面很多還停留在過去,難以跟得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在與孩子接觸時,往往不自覺地束縛了孩子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難度。即使對孫輩進行一些知識教育,也多是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甚至有封建迷信色彩,既不利于幼兒的智力發展,也不利于他們的社會性發展。一般情況下,高學歷隔代撫養人帶的幼兒大多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較強,情緒較穩定,同伴關系較好,更誠實公正和共情助人,而低學歷隔代撫養人帶的幼兒大多社會認知不佳,不能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并修正自己的意見,不能很好的理解別人的處境和心情。

5 隔代撫養引發的家庭矛盾沖突

良好的家庭環境,特別是家庭中平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是孩子成長的“維生素”。民主的家庭氛圍最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發展。但是在隔代撫養的家庭中祖輩與父輩之間往往存在一些由隔代撫養而引發的家庭矛盾,甚至是沖突。那么這些矛盾沖突表現為怎樣的類型呢?祖輩會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矛盾沖突?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訪談分析如下:

訪談問題5:您在撫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子女之間產生過矛盾嗎?怎么處理?

祖輩撫養人1:“就聽他媽的話,有時候他爸厲害起來,也怕,根本不聽你的。隨他們去?!?/p>

此屬避免矛盾型。在撫養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多數以父輩說了為主,孩子更聽父母的話。祖輩撫養人為避免矛盾,通常不多加干涉,主動避讓。此種類型的優點在于父輩可以放手教養小孩,祖輩也可以減輕負擔,不會形成明顯的矛盾沖突而影響家庭氣氛和孩子的認知。缺點在于當父輩和祖輩意見不一致,祖輩為避免矛盾又主動妥協時,小孩可能會認為祖輩的話都是錯的,形成不尊重祖輩的情況,而且父輩也失去了向祖輩學習經驗的機會。在此家庭中成長的幼兒往往自尊心較強,更愛面子,怕被老師批評,愛聽好話,不愛聽壞話;好勝心更強,愛爭強好勝,對大人的表揚特別在意。

祖輩撫養人2:“他們老是怪我不管了,太由著他了。小孩子,不要管得什么都不敢了,以后走到社會上怎么辦?”

此屬父輩責怪祖輩型。大多數祖輩撫養人存有“祖輩心理”,把孩子管嚴了,既怕父輩有意見,又怕孫輩反感自己。因此,容易產生兩種偏向: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百依百順。忽視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幼兒容易產生 “自我中心”意識,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此時,父輩就容易對祖輩有意見,甚至形成家庭矛盾和沖突。在此家庭中成長的幼兒表現為社會規則意識差,時常違反幼兒園和家庭中的一些常規紀律;生活習慣不好,吃飯睡覺常不能按時保質,看電視的習慣也不好等。

祖輩撫養人3:“他爸他媽那是瞎疼小孩,要啥給買啥。一點不好,就脾氣那么急,要吵要打。你講多了還生氣?!?/p>

此屬祖輩責怪父輩型。年輕的父輩在學做父母時經常會面臨缺少經驗、有補償心理、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急于證明自己能獨立撫養孩子、與祖輩暗地爭奪對孩子的控制權等問題。任何一種原因都可能導致父輩在撫養教育孩子時表現出不當的舉動。祖輩出于責任等考慮必然要說道一番。如果雙方沒能很好解釋、注意語氣、換位思考,必然會引起矛盾甚至沖突。在此家庭中成長的幼兒社會規則意識差,做事的堅持性不強,情緒穩定性差,容易表現出侵犯性行為。

父輩撫養人和祖輩撫養人在撫養教育方式上的差異,與他們個人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經驗等息息相關,差異不可避免。但是這種差異過于懸殊,就不利于孩子的認知和習慣養成。如果讓孩子過多處于兩種矛盾的端口無所適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則是巨大的。所以對于祖輩和父輩撫養者來說,保持溝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至關重要。在這場家庭矛盾沖突的解決過程中,父輩主動溝通、主動反思是責無旁貸的。年輕父母應加強自身修養,知道自己及祖輩在撫養教育孩子方面各自的優勢,自覺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與祖輩的付出分不開。要充分肯定祖輩撫養人在家庭中的作用,肯定他們在育兒方面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要有感恩之心,在孩子面前樹立尊老敬老的形象,努力創造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不要讓孩子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和諧,更不要讓孩子卷入大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中去。同時祖輩也要善于吸取父輩的可取之處,祖輩父輩共同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1]李徑宇.養不教誰之過[J].新聞周刊,2004,(21):56.

[2]李洪曾.祖輩主要教養人的特點與隔代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27-30.

[3]李洪曾.幼兒的祖輩主要教養人與隔代教育的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6):28-30.

G40

A

1672-2868(2011)05-0116-05

2011-06-23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0sk520)

戚海燕(1973-),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系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理論。

責任編輯:陳 鳳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父輩
父輩們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隔代親”與文化傳承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敗歸咎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不背這個鍋!
接過父輩的旗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