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

2011-12-20 03:49任禹臣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勒斯邊緣資本主義

任禹臣

內容提要:“世界體系理論”是沃勒斯坦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經濟現狀及深層次原因研究的重要貢獻。該理論認為不能在個別國家內部的生產方式、分配和分工關系這一狹窄的范圍理解資本主義,強調從世界分工的角度解釋資本主義。

關鍵詞:世界體系資本主義 發展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 1930-)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他的激進主義思想和對資本主義大膽而有力的批判使他成為諸多社會科學領域中的旗幟性人物。由于其著述的主要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顯而易見的淵源,并且沿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大量術語,如資本、生產關系、階級等,因此,沃勒斯坦又被西方稱為新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世界體系理論”是沃勒斯坦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經濟現狀及深層次原因研究的重要貢獻。該理論認為不能在個別國家內部的生產方式、分配和分工關系這一狹窄的范圍理解資本主義,強調從世界分工的角度解釋資本主義。他的多卷本專著《現代世界體系》集中討論了三個主題,即:世界體系的形成、運作及基本趨向,較深刻地揭示了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的危機,是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理論新范式。

一、“世界體系”理論:概念與理論淵源

什么是世界體系?沃勒斯坦認為,“世界體系是具有廣泛勞動分工的社會體系,它具有范圍、結構、成員集團、合理規則和凝聚力?!?判斷社會體系的標準有兩個:一是這個體系內的生活是獨立自足的;二是這個體系發展的原動力是內在的。國家、民族、種族集團都不是完整的體系。依照這個判斷標準,迄今為止,只存在兩種不同的世界體系:世界帝國和世界經濟體。世界帝國是一個控制大片地域的單一政治體系;而世界經濟正好相反,它只是一個自成一體的經濟網絡,沒有統一的政治中心。帝國是五千年來世界舞臺的恒久特征,政治集權既是它得以形成的原因,也是其最終消亡的根源。因為:政治集權能憑借暴力(貢品和賦稅)來保證經濟從邊緣向中心流動;但是,這種政治結構所必需的官僚制度吸取了過多的利潤,尤其當壓迫和剝削引起反抗從而擴大了軍事開支的時候。當現代世界的社會成就、技術進步、生產方式的發展消除了過于累贅的政治上層建筑的“浪費”,從而大大增加了剩余價值從低階層向高階層、從邊緣到中心、從多數人向少數人的流量時,世界帝國的歷史使命就宣告終結,現代世界經濟體系的序幕在16世紀拉開了。沃勒斯坦的研究就由此處展開。其邏輯假設是:資本主義是一個歷史體系,它有周期性,趨向是衰退。

世界體系思想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發展理論當中的依附論,該理論主要分析了在拉美等欠發達地區,國內工業化如何與不斷加深的經濟非國有化并存;經濟的持續增長如何建立在社會不平等之上;以及城市化及教育普及如何加速了社會兩極分化的全過程。另一個是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沒有專注于世界貿易與世界經濟理論方面的研究。但馬克思提出了商品的活動范疇,表明商品是在貿易的背景下出現的,表明它只要是一個部落間、社區間、國際間的現象。所以,當馬克思把這個范疇作為一定的經濟體系——這里指的是資本主義體系——的構成因素時,他是把這個體系放在比當地單位更大的方位之內來討論的。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文中指出,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剝削,避免了資本主義最后危機的產生。羅莎?盧森堡于1913年在《資本積累》一書中描寫了19世紀資本主義通過國際貸款滲透到埃及后,對于國家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影響及其后果,指出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以損害埃及經濟利益來為歐洲財產積累服務的。土耳其、俄國、印度及北非的經濟發展都處于這種狀況,盧森堡稱這類地區為資本主義的“物質供應區”。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與現代世界體系論最接近的是尼古拉?布哈林的論點,他指出“從前,‘城鄉的分離與‘這種對立的運動,只局限于一國范圍內,而現在這一過程在規模大得多的基礎上重新表現出來。從這一觀點看,整個國家變成了‘城市,即工業國,而整個農業地區變成了‘鄉村?!?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列寧、盧森堡和布哈林的等人論點實際上體現了世界體系論的主要思想,沃勒斯坦的現代世界體系論在很大程度上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世界體系”論的基本觀點

世界體系理論的最大特點是以世界體系為基本分析單位。沃勒斯坦認為,人類歷史雖然包含著各個不同的部落、種族、民族和民族國家的歷史,但這些歷史從來不是孤立地發展的,總是相互聯系形成一定的“世界性體系”。尤其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以后日益擴展,“直至覆蓋了全球” ,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超然于世外。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沃勒斯坦常常用“世界體系”代稱“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一)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開始以西北歐為中心,形成“世界性經濟體系”,即“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沃勒斯坦認為,世界體系有兩個構成成分:一方面,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是以世界范圍的勞動分工為基礎而建立的,在這種分工中,世界經濟體的不同區域(中心、邊緣、半邊緣)被派定承擔特定的經濟角色,發展出不同的階級結構,因而使用不同的勞動控制方式,從世界經濟體系的運轉中獲利也就不平等。 三種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種,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獨立國家的形成以及國家體系的出現,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與以前具有單一政治結構的世界帝國之間相區別的重要標志。在勞動分工和資本積累的作用下,出現了世界經濟中心區的強國和世界經濟邊緣區的弱國,強國之間相互競爭便形成了歷史上的霸權國家,弱國對強國的不滿便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內的“反體系運動”。從16世紀到20世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共出現了三個霸權國家:16世紀中葉的荷蘭、17、18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中葉的美國?!皢栴}在于,稱霸是短暫的,一個國家一旦成為霸權國,它也就開始衰落?!?因此,整個世界格局總是處于一系列巨變之中。

(二)世界體系的結構

根據資本積累、技術以及勞動分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存在三重結構:中心、邊緣以及介于二者之間的半邊緣。中心國家是那些在世界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依靠先進技術和工業產品控制支配其他國家的國家;邊緣國家指那些不得不以出口自然資源和初級產品而受控于中心國家的國家;而半邊緣國家指那些既可以某種程度上控制邊緣國家,又在某種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國家的國家。

沃勒斯坦的三級結構說是在依附理論的中心——邊緣結構模型基礎上,創造性的填充進一個“半邊緣”結構而形成的。因為,從現實來看,中心——邊緣兩極結構模型不符合存在大量中間形態國家的現實狀況;從理論體系來看,兩極結構也必然導致大量尖銳的矛盾沖突,危及體系的穩定性。

(三)世界體系理論的國家觀

首先,世界體系決定國家發展。沃勒斯坦認為,一個國家或社會在世界體系中地位的升降以及何時和如何升降,除自身努力的影響外,主要是由世界體系的發展周期決定的。每到世界經濟向上和向下運動交替的時期,邊緣、半邊緣國家就有了升遷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世界體系的金字塔型的三級結構是固定的,即一些國家地位的上升必然伴隨著另外一些國家地位的下降,所有國家同時發展以及個別國家和社會的單獨發展階段都是不存在的。其次,國家對世界體系也有影響。一方面,國家是世界體系的載體,是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要素?!百Y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后,占據統治地位的社會勢力為維護和發展自己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國家。中心地區的君主們通過建立官僚制、發展軍事力量、建構合法性、促進國民的一體化等途徑極大的強化了國家機器,使國家在資本積累和管理剩余價值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國家行為影響世界經濟體系的微觀布局。國家不是一個單純的政治概念,國家機器、政體結構以及各種政治運行機制實際都是圍繞特定經濟目標設置的,其基本職能是通過干預市場運行來促進資本積累,影響收入分配。因此,國家不是守夜人,而是參與者,它直接介入經濟領域,協助資產階級進行剝削。

參考書目:

1、【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第一卷(尤來寅、路愛國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歷史資本主義》(路愛國、丁浩金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3、許嘉:《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研究》 北京?實時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歡
勒斯邊緣資本主義
從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結構解讀梅勒斯
200次越獄的生死戀歌
一張圖看懂邊緣計算
曾經的天使
論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在邊緣尋找自我
也談資本主義一詞的使用
走在邊緣
邊緣藝術
不要給資本主義過多的“榮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