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州市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及成因分析

2011-12-20 03:49李亮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沙漠化錦州市敏感性

李亮

摘要:根據錦州市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機制,分析了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區域分異規律,對多種生態環境問題的敏感性進行綜合分析,并對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結果進行原因分析。

生態環境敏感性是指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反應的敏感程度,用來反映產生生態失衡與生態環境問題的可能性大小。進行生態環境敏感性的評價,能夠為錦州市制定宏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評價地區與評價方法

1.1評價地區概況

錦州地處遼寧省西南部,北依松嶺山脈,南臨渤海遼東灣,位于著名的“遼西走廊”東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42'~122°36',北緯40°48'~42°8'。全區東西長143km,南北寬114km,總面積約1.031萬km2。

錦州市地形地貌處于遼西丘陵與遼河平原過渡區,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多山地丘陵,東南趨于平原,山脈連綿起伏,東北部有醫巫閭山脈,西北部有松嶺山脈。海岸較平直,多為沙岸。全區按地表形態可分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三種地貌類型區,低山丘陵占50.5%,平原占27.8%,洼地占21.7%。

經過多年的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惡化勢頭有所控制,但形勢依然嚴峻。

1.2評價方法

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指標法對錦州市生態環境敏感性進行定量評價。單項因子分級標準和各因子敏感性指數計算方法依據《生態功能區劃暫行規程》。

影響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因子很多,根據錦州市生態環境特征和生態環境主要影響因子,選擇土壤侵蝕、土地沙漠化、土地鹽漬化敏感性評價,分級標準為5級:極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輕度敏感和不敏感。數據來源于錦州市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2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

2.1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是為了識別容易形成土壤侵蝕的區域,評價土壤侵蝕對人類活動的敏感程度。運用通用土壤侵蝕方程進行評價,包括降水侵蝕力(R)、土壤質地因子(K)和坡度坡向因子(LS)與地表覆蓋因子(C)四個方面的因素。也可以直接運用水利部發布的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的附錄A:《土壤侵蝕潛在危險分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9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發布,1997]中的方法與標準。

根據目前對中國土壤侵蝕和有關生態環境研究的資料,確定影響土壤侵蝕的各因素的敏感性等級。

表1 土壤侵蝕敏感性影響的分級

分級 不敏感 輕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極敏感

降水侵蝕力(R)值 <25 25-100 100-400 400-600 >600

土壤質地(K) 石礫、沙 粗砂土、

細砂土、粘土 面砂土、壤土 砂壤土、粉粘土、壤粘土 砂粉土、粉土

地形起伏度(LS)(m) 0-20 20-50 51-100 101-300 >300

地表覆蓋因子(C) 水體、草本沼澤、稻田 闊葉林、針葉林、草甸、灌叢和萌生矮林 稀疏灌木草原、一年二熟糧作、一年水旱兩熟 荒漠、一年一熟糧作 無植被

分級賦值(C) 1 3 5 7 9

分級標準(SS) 1.0-2.0 2.1-4.0 4.1-6.0 6.1-8.0 >8.0

? 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計算方法

式中:SSj為j空間單元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Ci 為i因素敏感性等級值。

? 土壤侵蝕敏感性加權指數計算方法

由于在不同省區降水、地貌、土壤質地與植被對土壤侵蝕的作用不同,可以運用加權方法來反映不同因素的作用差異。

式中:SSj為j空間單元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Ci 為i因素敏感性等級值,Wij為影響土壤侵蝕性因子的權重。

表2因素權重確定專家調查表

指標 對土壤侵蝕的相對重要性

降水 X1

地貌 X2

土壤質地 X3

植被 X4

2.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評價

土地沙漠化可以用濕潤指數、土壤質地及起沙風的天數等來評價區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

表3 沙漠化敏感性分級指標

敏感性指標 不敏感 輕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極敏感

濕潤指數 >0.65 0.5-0.65 0.20-0.50 0.05-0.20 <0.05

冬春季大于6m/s大風的天數 <15 15-30 30-45 45-60 >60

土壤質地 基巖 粘質 礫質 壤質 沙質

植被覆蓋(冬春) 茂密 適中 較少 稀疏 裸地

分級賦值(D) 1 3 5 7 9

分級標準(DS) 1.0-2.0 2.1-4.0 4.1-6.0 6.1-8.0 >8.0

? 沙漠化敏感性指數計算方法

式中:DSj為j空間單元沙漠化敏感性指數;Di 為i因素敏感性等級值。

2.3土地鹽漬化敏感性評價

土地鹽漬化敏感性指旱地灌溉土壤發生鹽漬化的可能性。根據地下水位來劃分敏感區域,再采用蒸發量、降雨量、地下水礦化度及地形等因素劃分敏感性等級。

在鹽漬化敏感性評價中,首先應用地下水臨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發最強烈季節不致引起土壤表層開始積鹽的最淺地下水埋藏深度),劃分敏感與不敏感地區,見表4。再運用蒸發量、降雨量、地下水礦化度與地形指標劃分等級。具體指標與分級標準參見表5。

表4 臨界水位深度

地區 輕沙壤 輕沙壤夾粘質 粘質

黃淮海平原 1.8-2.4m 1.5-1.8m 1.0-1.5m

東北地區 2.0m

陜晉黃土高原 2.5-3.0m

河套地區 2.0-3.0m

干旱荒漠區 4.0-4.5m

表5 鹽漬化敏感性評價

敏感性要素 不敏感 輕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極敏感

蒸發量/降雨量 <1 1-3 3-10 10-15 >15

地下水礦化度g/l <1 1-5 5-10 10-25 >25

地形 山區 洪積平原、三角洲 泛濫沖積平原 河谷平原 濱海低平原、閉流盆地

分級賦值(S) 1 3 5 7 9

分級標準(YS) 1.0-2.0 2.1-4.0 4.1-6.0 6.1-8.0 >8.0

? 鹽漬化敏感性指數計算方法

式中:YSj為j空間單元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Si 為i因素敏感性等級值級值。

3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結果分析

綜合分析,錦州地區生態環境敏感性屬于中度敏感,低山丘陵區多發生土壤侵蝕、土地鹽漬化生態環境敏感,而平原區多發生土地沙漠化、土地鹽漬化生態環境敏感。

表6錦州市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匯總

評價內容 敏感性 地點 面積km2 所屬區域

土壤侵蝕 高度敏感 義縣西部山區、凌海市西北部山區 58.9 低山

丘陵區

中度敏感 北鎮市西北部 3.5

不敏感 其它區域 9308.52

土地沙漠化 輕度敏感 黑山境內繞陽河河灘地一帶 1.5 平原區

大凌河河灘地一帶 5.4

不敏感 其它區域 9484.02

土地鹽漬化 中度敏感 凌海市沿海地區 2.73 平原區

不敏感 其它區域 9488.07

4敏感生態環境成因

敏感生態環境是與自然、社會、經濟緊密聯系的,是自然環境條件與人類生產活動以及歷史發展過程相互聯系和作用的結果。錦州市敏感生態環境形成因素可歸納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基質、動能兩大因素?;|因素主要由地質構造、地貌特征、地表組成物質、生物群體類型等因子構成,是生態環境構成的物質基礎。動能因素主要由氣候脆弱因子構成,是生態環境形成演替的能量基礎。

①地質敏感因子:地質脆弱因子通常包括地質斷裂構造帶,構造斷裂作用的發生往往導致地貌格局和地表形態變化,從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進一步促進敏感生態環境的形成,如石漠化的形成,但錦州地區均沒有喀什特地形現象發生,石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在于山體的坡度較大。

②地貌敏感因子:錦州市的地貌類型為西北高,東南低,在西北山區大約有1/5石質山地,坡陡、谷深,溝道縱橫,土層較薄,土質松散,加上植被稀疏,這些地貌因子屬性及地貌過程,均容易造成敏感生態環境的形成與演替。沿海地區濱海低平原的地貌類型,成為其鹽漬化的重要因素。

③氣候敏感因子:目前還難以建立生態環境敏感性與氣候因素間的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關系。一般而言,干旱半干旱容易抑制植物生長,甚至造成枯萎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敏感。由氣候因子——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與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分布圖疊加可以得到:

水土流失是一個泛域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由于錦州市的地理位置處于我國東部地區,氣候較濕潤,自然植被發育很快,地表覆蓋度大,阻止了由于降水而產生的水土流失。只有在植被覆蓋度低時,水土流失才變得嚴重。

鹽漬化也是與溫度和降水量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和年平均氣溫大于15℃以南地區,很少看到鹽漬化現象,而錦州市全年降水不均,濕度較小,蒸發量較大,多年平均降水573.9mm,多年平均總蒸發量卻為1718.9mm,成為出現鹽漬化生態敏感性的因素之一。

氣溫對錦州市沙漠化的影響較小。

錦州市已連續五年的干旱,造成大部分地區缺水,而缺水又造成植被生長緩慢,生產力低下,土地功能退化,而錦州市土地利用情況是以耕地為主,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在錦州市冬春季節干旱與大風天氣同期,冬季盛吹西北風,干冷而強勁,常吹蝕表土、加劇干旱、推移沙丘,這些都將加劇錦州繞陽河一帶、大凌河河灘地一帶沙化。

降水量的減少直接影響地表徑流量,繞陽河和大凌河徑流量的減少,使得河床裸露面積加大,河灘地地表植被少,而使得河灘地發生往沙漠化生態現象發展的趨勢。

(2)人為因素 (即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因素 )

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如果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再生能力協調,則生態環境處于良性演替;如果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將會逆向演替,并將導致敏感生態環境的產生。

①過度墾殖土地:據統計,錦州市農、林、牧用地比例為1:0.29:0.05,耕地占有相當大比例,擠占了林地和草場,特別是毀草造田尤為嚴重。林、草用地比例小,不僅影響保護環境、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而且還嚴重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

②過度放牧:草場過度利用,將致使局部過度放牧地段草場退化為流動沙丘。錦州山區草場嚴重超載,超載率2005年比1986年提高6679個百分點。

③工礦交通占用和破壞土地原生資源嚴重,這種情況錦州市的各縣區都有存在。從1986年到2005年,錦州市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從52488.1m2增加到80097.1m2。此外,林地和草地被耕地侵占,導致生態系統級別降低,土地逐年退化從而極易形成沙化。

④不合理灌溉:長期不合理的灌溉容易造成錦州市沿海地區土地的鹽漬化。

參考文獻:

[1]劉康,歐陽志云,王效科,等.2003.甘肅省生態環境敏感評價及空間分布[J].生態學報,23(12):2711~2718.

[2]歐陽志云,王效科,苗鴻.2000.中國生態環境敏感性及其區域差異規律研究[J].生態學報,20(2):9~12.

[3]劉麗,等.2009. 錦州市生態功能區劃分的研究.

[4]高春風,等.2006. 錦州市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沙漠化錦州市敏感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德育思想研究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馬里之殤:樹荒、小額信貸與惡化的環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善良的小熊
新媒體時代培養記者新聞敏感性的策略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Skills by Using 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何為鹽敏感性高血壓
瞳孔大,決策力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