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建筑遺產保護的探討

2011-12-20 03:49李麗元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措施問題

李麗元

摘要:“建筑遺產”是國際上歷史文化保護方面通用的概念,是人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對建筑遺產具體內涵的界定微有不同。從以往城市發展歷程來看,經濟建設和建筑遺產保護在時空中相互重疊,兩者存在突出的矛盾沖突但又相互支撐。由矛盾沖突或相互支撐的原因,或造成了城市文脈中斷的后果,或造就了鮮明的文化城市特征?;仡櫄v史、面對現實,能否有效協調城市經濟發展和建筑遺產保護的關系是能否建成和保持有文化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重要問題,不能回避。文中指出并分析了其中部分沖突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原則。

關鍵詞:建筑遺產;問題;措施

一、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

一般認為,建筑遺產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1.由于某種重要的歷史原因而建造, 并真實地反映了這種歷史實際;2.在其中發生過重要事件或有重要人物曾經在其中活動,并能真實地顯示出這些事件和人物活動的歷史環境;3.體現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風尚;4.可以證實、訂正、補充文獻記載的史實;5.在現有的歷史遺存中,其年代和類型獨特珍稀,或在同一類型中具有代表性。

建筑遺產的歷史價值是在其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所產生、積淀的主要價值,它對應于某個歷史時期,只可以保護,而無法修復和創造,且一旦消失就將永遠失去。在中國這樣一個注重傳統和精神追求的國度,許多傳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仍然在發揮作用,而與此相關的建筑遺產在上述各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現代社會和人群。突出的例子如曲阜孔廟、 長城,以及眾多的宗教建筑,它們今天依然是關于愛國、教育和宗教的文化,受到人們心理上或行為上的膜拜。而在一般性的建筑遺產中,居住、游憩、集會、祭祀、膜拜等社會活動仍在進行。

重視建筑遺產所蓄積的思想、意蘊和社會意義的保存和延續是中國傳統建筑遺產保護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在建筑遺產的保護過程中,我們應當重視研究和保護其社會或情感價值,通過宣傳、展示,引導其健康的發展方向。同時注意在不損害建筑遺產其他價值的同時,保留或新增延續社會或情感價值所需的設施和場所,如塑像、壁畫、樂器、座椅甚至建筑物,并鼓勵與建筑遺產性質符合的相關的文化、宗教活動對建筑遺產的再利用,如戲曲、廟會、祭祀等等。這些新增部分本身雖不具有歷史價值,卻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建筑遺產的社會和情感價值以及與之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代社會和情感成為歷史,其價值也隨之轉變為歷史價值的一部分,這本身就是歷史價值產生和發展的機制。

二 、可識別性、邏輯、審美

在邏輯上,可識別性原則要求在材料或外觀上能夠區別于原作,即修復部分的形象并不能完全反映原作的所有特征。但無論保護的技術如何高超,建筑遺產的自然衰老和毀壞是不可避免的。試想在經過多次可識別的修復后,建筑遺產的原貌必將逐漸失去直到蕩然無存,這顯然是與我們要把建筑遺產傳之久遠的初衷相違背的。中國木構建筑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容易老化和毀壞,維修的周期相對較短(一般性建筑20年,重要的保存較好的建筑50年),這個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不得不引起重視。

其次在審美上,可識別原則要求的外觀上的區分和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存在矛盾。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審美中“ 善”是最主要的標準,其次才是“真 ”。即審美被置于道德的規范之下,強調等級、和諧和統一、整體性。而在現代中國建筑遺產的修復實踐中,表現可識別性原則的主要手法是“留白”,即修復中新添加構件的色彩必須與其他原有構件的色彩作不同處理,或只飾以保護性的無色清漆,而對已損毀的雕刻、 壁畫等裝飾細節不予恢復,以便能使后加構件可以明顯識別出來。這種方式的修復應用于裝飾等級較高且損毀嚴重的建筑遺產時,往往難以達到《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 提出的“ 既相協調,又可識別”的要求,而使新舊部分反差較大,超過了協調的審美閥值,帶來的是對整體性和美感的損害。實際上,不分場合和對象濫用這種手法已經對中國部分建筑遺產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害。

中國木構建筑的色彩、裝飾題材等反映了建筑物的等級和時代、地區差異,是完整體現建筑物價值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可識別性的原則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可識別的程度。如果經過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精心的不帶絲毫臆測的研究后,能夠確定殘損部分的原貌,并掌握所需的傳統材料和施工技術,就可以而且應該原樣復原,不必刻意強調區別。

三、真實性、復原、重建

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允許,容易造成誤解,有失真或做假的危險,可能造成文化上的欺騙。在火災、地震或戰爭的災害性破壞之后,有可能需要用新材料重建歷史建筑和歷史市中心。重建不可能有時間和長期使用所造成的印記。就像在修復中一樣,重建必須以精確的文獻資料和證據為基礎,決不可以臆造。

所謂的重建,其實涵蓋了中國建筑遺產保護中的“ 復原”和 “重建” 兩種現象。復原和重建的區分主要在于能否準確可信地再現已經消失的歷史建筑。復原是指根據確切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在原址以傳統材料和手法準確再現歷史建筑外觀和技術手法。

它雖然失去反映歷史建筑在過去的年代里積累的歷史價值,但在外觀和技術上可以相當程度(不是完全)地反映其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而基于社會強烈需要的復原更可以滿足社會成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重建或者說歷史風格的新建是指在缺少足夠的原狀資料的情況下,采用傳統的或現代的技術和材料在原址或其他地點新建的歷史風格的建筑物,它沿用已消失的歷史建筑的名稱,并根據少量的、不充分的圖片和文獻資料,參照該地區,該時代的法式或通用的形式推測其外觀和所采用的技術,并不能反映歷史原貌。這種歷史風格的重建具備社會和情感價值以及一定的藝術價值,但不具備真實性。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現在,復原和重建的主要推動力是其社會價值,或者說是為滿足社會成員情感、及相關活動的需要,而并非刻意要再現歷史甚至偽造歷史。這些復原和重建的建筑物固然沒有最基本的歷史價值,不能被列入建筑遺產的范疇,甚至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建筑遺產保護的范疇,但其對現代社會的巨大作用構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不損害其他建筑遺產價值、不故意混淆歷史的前提下,根據其社會價值的重要程度,可以允許少量的復原和重建。

歷史地看,現在許多建筑遺產就是對各自更早的歷史建筑的復原和重建。而現代的高水平的復原和重建,由于其重大的社會價值在數百年以后,同樣會成為建筑遺產的一部分。

四、整體性、歷史街區、現代生活

近年來,由于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及旅游業的急速發展,保護歷史地段和歷史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但由于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上的特殊性,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中存在著比西方國家更多的困難。

首先,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有限。政府在保護歷史街區時不得不考慮保護所需的大量資金的來源。其次,由于起步較晚,現有歷史街區中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建筑遺產比例較小,存在大量非歷史風格的近現代建筑,造成建筑風貌事實上的不協調。再次,大多數歷史街區主要由木構建筑構成,街巷狹窄,人口密度高,公共設施缺乏,環境質量低下,難以滿足現代交通、防火和生活需要。最后,居民在留戀祖居和傳統社區生活的同時,也有著強烈的改善居住條件、享受現代生活的要求。

為應對這些特殊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歷史街區保護中應采取以下策略:1.盡最大可能地籌集來自國內外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資金用于歷史街區保護;2.以建筑保護和環境改善為主,避免大拆大建,節約有限資金和能源;3.評價歷史街區的經濟效益不能簡單套用商業投入產出比的原則,而應注重歷史街區的品牌、文化和社會意義所帶來的間接利益;4.尊重現有非歷史建筑的歷史合理性,除個別嚴重影響協調性和整體性的建筑物外,本著保持真實性的原則,一般應予以保留;5.為了提高整體性,通過宣傳和資金、技術幫助,實例示范,鼓勵居民按照保護規劃,根據自己的需要在適當時候對住房進行功能、外觀和環境上的改造;6.尊重原有居民按照保護規劃的居住權,原則上不強迫居民搬遷;7.為疏散人口,提高居住質量,可在歷史地段外提供條件較好的住房,采取貨幣補償,自愿搬遷的人口疏散政策;8.尊重歷史地段的傳統風貌的真實和完整,不強求歷史遺產為適應現代生活作出犧牲;9.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適應性設計,在盡量不改變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設施,提高環境和居住質量。

五、保護、傳統工藝、傳統材料

建筑遺產保護在保護其實體形態和相關思想、文化的同時,也必須對傳統工藝和傳統材料加以保護。研究和保存傳統工藝、傳統材料不但是保護建筑遺產科學價值的需要,也是大量的科學修復和少數原狀復原工程的技術支持。在現代中國,工藝和傳統材料的喪失或水平低下是影響建筑遺產的保護和修復質量的重要因素。

中國幾千年來連續穩定的歷史發展,使傳統的工藝和材料得以延續。但到近代以后,巨大的社會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建造方式的突變,使得傳統工藝和材料退出了主流的建筑舞臺,只在部分偏遠鄉村得以少量保存。目前在各地還有相當數量的傳統建筑匠師,他們出生于社會劇烈變革之前的20世紀早期,雖積累了豐富的傳統建筑施工和材料生產的經驗,但都已風燭殘年,傳統工藝和材料生產的技術正隨著這些老匠師的相繼去世而日漸衰亡。通過對這些老匠師的訪問和調查及其實際操作過程的攝影錄像,記錄并整理他們的思想、技術、工具、建筑材料和工程實例,是保存傳統建筑工藝和材料的當務之急。目前東南大學建筑歷史教研室已經在江浙閩地區展開了上述工作,但全國范圍的大規模有組織的傳統工藝和材料技術的整理和研究尚有待進一步加強。

由于環境惡化和需求量極少,傳統材料的來源、產量和質量都大大下降。應對這種情況,可能的措施包括:對木材來說,筆者認為在普通工程節約木材的同時,應該由政府扶持,在特定地區設立建筑遺產保護和維修專用木材養護林,栽種當地傳統建筑所需樹種及部分名貴樹木,科學管理,合理砍伐。對于琉璃瓦、青磚等材料,應該研究和恢復傳統生產工藝,鼓勵按傳統方法用河道淤泥燒制,既提高磚瓦質量,又利于節約農田、保護生態。此外,對建筑五金、木門窗、油漆、砌筑和粘結材料等其他傳統建筑材料的生產,也要指定并從資金、技術和政策上扶持一批合格的生產供應廠商。最后,鼓勵研究在外觀和性能上可以代替傳統材料的新型材料,但新材料的使用要十分慎重,必須經過嚴格的實驗室測試和小面積試用合格后,方能進行大面積使用和推廣。

結束

我國的建筑遺產保護工作也必須在尊重和學習國外先進思想和技術的同時,探索符合自身歷史傳統和當前國情的科學的建筑遺產保護策略。中國和東亞各國的傳統文化和建筑遺產有著相似的屬性和價值觀,可以在建筑遺產保護領域開展更多更全面的交流與合作。

猜你喜歡
措施問題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轉爐煉鋼脫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療科輻射防護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