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性

2011-12-20 03:49于洋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環境建筑傳統

于洋

[摘要]地域性來源于自然,來源于歷史文化。建筑的地域性體現在建筑能夠具有本土精神。建筑師在創作時客觀真實地積極與自然呼應,傳承文化,體現地域風貌。并采用與之相適宜的建筑技術。

[關鍵詞]地域性自然環境文化延續適宜技術

建筑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知道,從古到今,人類的活動從未離開過建筑。遠古的人類就常常就地取材,利用原始而實用的建造技術營造棲身之所.它們大多針對各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狀況,慢慢地發展到現在形式各異的建筑。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其中合理的部分逐漸形成固定的模式被傳承下來,從而使建筑帶有濃厚的地域性。

建筑的特點總是與“地”緊密相連,它建于一個固定的場所屬于一定的地域,這個地域的自然條件以及社會、文化、經濟背景等因素都對建筑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說,建筑的地域性來源于自然,源于歷史文化。建筑的地域性體現在建筑能夠具有本土精神。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建筑的獨特之處往往和地方因素緊密相關。建筑師在設計時客觀真實地積極與自然呼應,傳承文化,體現當地風貌。這正體現了“一切建筑都是地域建筑”。建筑是一個地域文化景觀的主物,世界上沒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體地域的建筑,它總是扎根于具體的環境之中。建筑的地域性從廣義上講,它首先受到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的影響。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受建筑地段的具體地形,地貌條件,和城市周圍的建筑的環境的影響。當然,建筑的地域性還表現在地域的歷史,人文環境之中,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們長期生活的習慣及方式決定了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筑師應該在地區的傳統文化中尋根,發掘有益的文脈,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建筑地域化,地區建筑現代化。

地域性與自然環境的適應

任何一建筑都建于一個固定的場所,始終與周圍環境聯系在一起。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環境,就建筑特點來講,地域主義的建筑仍然立足于當地技術發展水平,在建筑空間組織及其形式上都與當地氣候環境,地理狀況和資源利用等因素密切相關。建筑的形態特征,空間組合和構造方法也普遍地反映出當地建造技術的發展水平。例如,傳統建筑中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來源于自然材料如:石、木、土、竹等等。無論是原始的地域建筑還是當代地域主義建筑,均能在技術水平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材料、地域資源,巧妙而合理地利用本地傳統技術進行建造,其建筑形式幾乎完全由當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狀況、地域風俗等決定。

就我國而言:北方建筑比較厚重,南方建筑比較輕巧。在民居中,有皖南民居的馬頭墻,因為大量的徽居是密集建造的,相鄰建筑之間用防火山墻分隔,這些墻的角部造型類似馬頭而稱為馬頭墻,它主要起隔絕火焰、避免火災蔓延的作用。還有湘西吊腳樓,福建土樓和傣族竹樓等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比如說我國黃土高原的窯洞就不適合南部地區,同樣地,吊腳樓則是南方的建筑“特產”。另外,我國的傳統民居從南到北都有合院形態,但因地域氣候差異,南方與北方院落形態還是有差異的。在南方地區,天井較狹窄,四面的房屋很緊湊,因為南方夏季炎熱、潮濕,日照時間長,天井狹窄,有利于形成陰涼環境,而且在冬季也不致受到風沙雨雪影響。北方則表現為建筑南北向較長,院落空間開闊,以便得到充分日照。

二、地域性與文化延續的關系

地域性除在建筑中體現出地域氣候特征之外,更多的是對城市文脈的回應。一個民族或地區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的表達方式、宗教文化、社會思想以及自然條件等影響因素都使建筑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成為建筑文化中豐富的內涵。西方天主教從哥特建筑上表現出神秘聳上的升騰之感,東正教堂從群穹頂式建筑中表現出教意的輝煌,而伊斯蘭教拱券和高塔則表現出對真主的虔誠……這些都透出了宗教文化的特征。比如說形式各異的建筑,其建筑是各有特點,各自反映了不同的歷史方化,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性。中國的傳統建筑較之西方古典建筑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可以從地域文化中找到答案。比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思想基礎是“人文主義”,它提倡尊重人和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文藝復興就是在此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其建筑風格講究理性、極富條理性,如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它所顯現的是以對稱、規整、具有條理的美。而在中國,不少傳統建筑體現了儒家思想和封建等級制度,比如北京的故宮,嚴格遵守中軸對稱,它深刻地表達了君權至上的思想。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建筑受到地域性文化的強烈影響。

建筑的地域性表現在地區的歷史,人文的環境之中。建筑的地域性,它既是物質的財富,又是精神的產品,一座優秀的建筑,其精神內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師在創造某地的建筑時,通常需要充分考慮該地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特征,并結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對這種傳統和特性加以體現。如印度的建筑師柯里亞在其設計中包含了大量的印度建筑語法,如傘形、百頁、露臺、水池等,都是從寺廟、宮殿涼廊住宅原型中提取的表現炎熱氣候特征的元素的組合。中國福建的民居土樓,這種建筑形式的出現,是跟該地域的環境、氣候完全結合在一起的。這種村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完全體現了一種聚居功能,它把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和中國傳統的文化揉合在一起,成為一種聚居的村落形式。這跟一個地區的文化和環境是完全分不開的。所以說各個地區的建筑文化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建筑創作也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延續。

地域性與適宜技術的應用

現代設計中,綠色建筑、生態建筑都為很多設計師所運用。其實,生態建筑根本離不開特定的地域環境,它們都是扎根于所在的地域土壤,融合于地域環境之中的。

生態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它不僅應從設計方案上考慮與生態環境相結合,而且應在建筑材料、施工、節能等方面處處體現生態化。建筑設計要通過使用現在地方資源來滿足地方需要,減少對外來物質的選用。應該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等天然節能型材料。我們都知道建筑技術總是從十分具體的地方條件發展而來的,一定的建筑技術首先滿足產生這個技術的地方的需求;而技術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必須有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方化等方面的條件才能合理地加以利用。有些技術雖適用于一些地方,但并不一定適合于其他地方。又如,在設計中,要選用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采光和通風技術措施。根據當地自然條件來做出安排。如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運用這些能源來減少照明和空調的負荷。運用這些帶有地域特色的技術,可以體現地方傳統。而這些地方性的適用技術也是我們今天解決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設計中提倡使用當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能源的浪費,更可以體現地方特色。

總之,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質環境和空間形態上的體現。從建筑外部造型到建筑內部裝飾無一不顯示出一個民族的自然環境、文化精神、社會風俗、生活方式及社會行為準則等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優秀的建筑作品使建筑形象能夠賦予環境不同的內涵,并渲染出特定的環境氛圍,形成不同的場所。建筑設計與創造應該具有地域性和歷史性,使建筑成為歷史傳統文化內涵與地方特色的傳承和延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不斷前進,將思想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作為地域建筑追求的目標,對傳統建筑形態和特征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地域條件,形成具有現代材料、現代技術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地域建筑。

提倡建筑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并不是說要排斥外來的文化。我們可以學習外來的先進文化和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結合自己的需要,來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使其最終適合本地的建筑。因此,在建筑創作中,建筑師應該自覺地繼承地方建筑文化傳統,吸收精華,棄其糟粕,這才能創造出有地區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

猜你喜歡
環境建筑傳統
環境清潔工
少年力斗傳統
漫觀環境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清明節的傳統
論環境雕塑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