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建筑人情化的建筑師

2011-12-20 03:49馬玉環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馬玉環

摘要:芬蘭建筑師阿爾瓦·阿爾托以建筑人情化和地域化為基本理念,他的作品始終圍繞關注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而進行的設計,表現出與大眾間更為和善友好的態度。該文通過對阿爾托的建筑思想以及其作品瑪利亞別墅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夠使建筑師在設計創作中,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為中國的建筑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阿爾瓦·阿爾托 瑪利亞別墅 建筑人情化

在現代建筑都呈現出“機械化”冷漠、單調的面孔和各種風格潮流洶涌的時候,阿爾瓦·阿爾托并沒有隨波逐流,不受各種“風格”“流派”的桎梏,始終保持民族的精神和建筑人情化的設計原則。他注重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筑形式與人的心理感受之間的關系,并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建筑的人情化”、地域化以及人文關懷。阿爾托在建筑設計上的探索,不管在設計手法還是建筑理念上對我們都具有非常積極和重要的啟示作用。

瑪利亞別墅是阿爾托于1937-1938年為古利申夫婦設計的一處夏季別墅,被認為是阿爾托設計的最成功的別墅,它可以和賴特的流水別墅、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密斯的吐根哈特住宅相媲美。本文通過對瑪利亞別墅的分析,可以看到這里充滿了建筑人情化的設計理念,是一處環境優美,非常適合于人生活的場所。

阿爾托建筑理念的源泉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出生于芬蘭中西部的小鎮庫奧爾塔內,芬蘭是一個地廣人稀,森林資源豐富,湖泊也是又多又美,一年四季中景觀和光線的巨大差別,創造了一個極其美妙、充滿詩意的奇異世界。這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他對藝術的敏感性,他對自然的熱愛、純樸的建筑風格也正是在與這豐富的景觀的變化的對應與協調中形成的。

同時阿爾托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在他身上融合了技術性、科學性和人文精神。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父親的影響,父親是一位專業土地測量工程師,在很小的時候阿爾托就經常同父親一起到野外測量,他標過鐵路的方向,勘測過大森林的范圍和海岸的位置,這種對自然界中地形的有機形態的了解,在他的內心世界里埋下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阿爾托的成就也在于根植于芬蘭的自然環境,自我價值觀,以及他對時代和民族所賦予的責任感。

二、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依存

在瑪利亞別墅(Villa Mairea,1937)中,阿爾托利用自然地形將其置于一座長滿雪松的小山頂上,建筑并沒有單調的、不考慮自然環境關系的“一字型”排開,而是呈“L”形布局,既利于北歐房子的保暖,又有北方人所需的安定感。整個建筑由住宅、桑拿房及連接它們的半開敞的走廊組成,腎形的游泳池和建筑布局相對的“L”形草堤,圍合成半開敞的花園。桑拿小屋處在框景構圖中的視覺焦點上,坐落在湖面一般的水池旁邊,被一道鄉土味濃郁的石籬笆墻圍繞起來,構成了一種美妙的環境。實際上這又是大環境中的一部分小環境,與遠處茂密的樹林、河岸形成環境的層次遞進的一種節奏感,建筑與環境之間達到了一種整合、共生的和諧狀態。

三、阿爾托人性化設計

阿爾托一直在為改善人類生活、活動空間和用品質量不斷地、執著的實踐,體現了一種文明和社會的使命。阿爾托對人情化的表達方式是全面的,就瑪利亞別墅的分析,以下幾點也是阿爾托人情化設計的重要方面。

1、個人風格特征的符號——“波浪”

在瑪利亞別墅中,入口雨棚波形面的設計,使建筑與環境之間連續性加強,取得更好的統一和弱化。庭院里的曲線水池打破了僵硬的功能主義的限制,增加了自由浪漫的情調,給人以新鮮感。以及造型活潑的畫室與自然景觀的形態也形成了一種呼應,室內的家具設計也是阿爾托對自由化和個性化的研究。曲線的使用并不代表形式主義和不合理的態度,而是提供了一種有益于人與自然的重新結合。阿爾托采用 “軟”元素使建筑更加流暢,達到和周圍環境的和諧關系,體現了一個設計者對人性的關懷。對于他來說,刻板的、機械的、過于理性的建筑和設計,都不能滿足和符合人們的全部需求。

2、充滿地域特征材料的表現

芬蘭是一個盛產木材的國家,森林覆蓋面積達70%以上,為建筑提供了優質原料。因此,阿爾托在自己的建筑中總是盡量就地取材,在建筑物外部飾面與室內裝修經常反映木材特征。他認為木材具有和人相同的地方——自然的、溫情的?,斃麃唲e墅中,室內外基本上都是當地的木材建造,直條板的外墻和條用形板的頂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建筑的外觀,主要用了白色和紅色,少部分用了褐色,完全采用建筑材料自身的顏色,創造的室內外空間顯得明亮、開闊、舒適,對于長期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芬蘭人來說,是非??少F的。室外通往花園的木地板,室內隨意而極富休閑姿態的本色木結構的細節裝飾,呼應了外面的森林,有一種對自然的回歸感。

3、光線的藝術

芬蘭位于歐洲的最北部,靠近北極附近,每年都會有非常漫長的嚴冬,而且日照時間短暫,在冬日里經常只有幾個小時的白天,然后就會進入漫長的黑夜,因此人們的感受會非常壓抑,慢慢冬日非常難熬。對于芬蘭的這種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給人造成的心理影響,阿爾托的設計采用了有機形式,大量自然材料,并且創造性的應用了天窗采光的手法,把日光與人造光源歸于同一頂部來源,在心理上造成太陽還沒落的感覺,從而減少因為日落早造成的心理壓抑感。

此外,瑪利亞別墅中支撐建筑的立柱沒有彼此相同的,間距也各不相等,疏密變化豐富,這就使得光線的變化非常美妙。在鋼琴室內,曲線面的內部空間和天花板之間的狹縫由波浪形的隔板填充,使像樹木一樣的立柱產生了類似“森林光線”的效果。當太陽很低,或者采用人工照明時,玻璃與曲面的交替使用,使向外擴散的光線可以讓人聯想到陽光穿過樹木的感覺。整個內部空間表現出來的開闊感,就像在森林里一樣,你會感覺到,仿佛你就是這個空間運動的中心。

4、細節的處理

阿爾托除了仔細考慮了每一處環境的設計,對每一處空間都根據光、自然、材料的特點來進行設計外,還采用了一些柔化環境的細節處理。

在瑪利亞別墅中,阿爾托盡量去避免“人造”的痕跡,所有的立柱都是圓形剖面,漆成黑色,柱子的位置也很隨意,自由分布在房間的中央或者端部,粗細大小都不同,這些立柱都被賦予了個性。為了消除鋼筋混凝土柱子給人視覺上和觸覺上的冰冷感,逐個或者成對的在靠近人的部分用藤條綁扎,或者用白樺木包裝,使之在感覺上溫暖與柔和些。樓梯扶手的旁邊布置有藤蘿攀緣,增加了回歸自然的意境。另外,為了保證主人能在“白夜”中休息(芬蘭夏季的黑夜極短),對臥室的朝向作了調整;為了調節室溫與保證通風,和考慮熱空氣的上升,特意在樓板與頂棚內裝有隱蔽的通風管;為了保持室內的恒溫,把遮陽的百葉裝在窗戶玻璃的外面等等。這些細節的處理,都無疑奠定了阿爾托建筑人情化的設計理念。

四、結語

以上主要從瑪利亞別墅出發,簡要的分析了阿爾托的人情化設計的體現。其實在阿爾托很多建筑作品中,都反應了他的這一設計理念,對現代建筑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貢獻。在他的一生中,都將其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建筑這個行業。雖然阿爾托已遠去,但是他的精神卻常在,現在很多設計師依然在做著人情化的設計,希望這種思想和精神能夠永遠地堅持下去,引導建筑師越來越注重人們的精神空間,使建筑和自然環境更加和諧、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劉先覺 著《阿爾瓦·阿爾托》,清華大學出版社

【美】米切爾·特倫科爾 著 陳佳良 范肅寧 譯《阿爾托建筑作品與導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

王受之 著《世界現代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意】詹盧卡杰爾米尼 著《阿爾瓦·阿爾托》,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