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干旱缺水形勢下抗旱節水應對措施

2011-12-20 03:49何寧輝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水資源措施

何寧輝

摘要:針對寧夏引黃灌區農業灌溉管理水平低、灌溉效益差的現狀,對灌區干旱缺水形勢下如何發揮有限水資源的最大效益,從灌溉工程管理、農業綜合生產以及水資源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應以現實為基礎,加強節水科技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逐步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實現灌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關鍵詞:灌區;水資源;節水改造;措施

寧夏是全國水資源最少的省區之一,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緊缺,我區引黃灌區的農業灌溉將面臨干旱缺水的嚴峻挑戰。因此加強對缺水形勢下抗旱保灌和節水措施問題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確保灌區農業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用水結構不合理,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寧夏人均水資源量不足400M3,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都十分貧乏,且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農業生產用水量占到全區水資源總量的90%以上,隨著工業用水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在水資源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農業灌溉缺水形勢將更加嚴峻。

1.2 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寧夏位于黃河上游,取水便利,自古以來一直采用“大水漫灌”的傳統灌溉方式,群眾節水意識淡薄,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灌區骨干渠道的襯砌完好率不足40%,水的利用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2左右。

1.3水管理體制和供水價格機制滯后,節水改造投入不足。部門分割式的粗放管理嚴重束縛了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供水價格體系發揮不了經濟杠桿調控作用,現狀水價不足實際供水成本的50%,造成水利工程水費低、投入少,造血功能低下,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2.干旱缺水形勢下的應對措施

2.1合理調整灌區的作物種植結構,以水定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根據灌區水資源的配給量,適當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以降低農作物的用水需求,可以充分發揮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這一點已在的灌溉生產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對灌區有限的水資源進行高效利用,首先要優化灌區內作物種植結構。在滿足糧食生產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糧食單產的角度,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對灌區作物的種植結構和種植比例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從以“糧”為主的單一種植結構向“糧、經、飼”等多元化種植結構發展,將灌區的稻旱種植比例控制在1:4較為適宜,以水定植,量水而種。通過調整作物種植布局和實行作物區域種植、規模經營的方法,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水的有效利用率,發揮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

2.2要加強對灌區骨干渠道的節水技術改造工作,進一步完善渠井結合灌溉模式。灌區骨干渠道由于輸水量大、輸水距離遠、輸水時間長等原因,產生的各種輸水損失相應很大。研究表明,骨干渠道輸水損失水量一般大于田間渠道輸水損失水量,骨干渠道防滲畝均費用一般小于田間渠道防滲畝均費用。因此,從投入的有效性考慮,灌區節水技術改造的中心內容還是應以骨干渠道的防滲襯砌為主。

2.3 科學合理的調整作物的灌溉定額和農業供水價格,達到節水增效的目的。農作物灌溉定額和農業供水價格是衡量灌溉用水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和可比性的一個標準,也是評價農業用水管理的一個微觀的技術和經濟指標。

2.4 注重發揮農業綜合技術措施在節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過去發展農業高效用水,往往只注重單項技術的應用,而沒能很好地將農業綜合措施予以配套,因此經常出現雖然節水但增產增效并不明顯的現象。寧夏引黃灌區在基本保持灌溉用水量不增加的條件下提高農業生產的產值和產量,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推廣農業綜合節水技術和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建立節水高效農業。

2.5 充分利用灌區內的降水資源和湖泊蓄水補灌功能。灌溉水資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往灌區一般注重通過修建灌溉工程盡量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對降水的充分利用重視不夠。實際上對一個灌區來說,降雨形成的土壤水是灌區水資源的重要賦存形式,有效利用降水供給農作物用水是提高農田水分生產率,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技術方向,也是投資省見效快的最好途徑。因此,灌溉用水應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灌溉,通過與氣象部門聯合,加強對灌區氣象和降雨的測報工作,如天氣預報和墑情測報,適時開展人工降雨工作,以彌補干旱期灌溉水資源的不足。

2.6 改革灌區的用水管理。農業用水必須服從水資源的規劃和統一管理。實現農業灌溉高效用水,需要有一整套用水管理政策、法規、制度來做保證?,F行的灌區用水管理體制應逐步向政府扶持、用水戶參與、灌區自主經營的良性運行機制方向發展。首先是明晰產權,強調用水戶參與,實行企業化管理,用企業化方式管理和經營水利資產,確保其保值和增值。其次,通過改革灌溉管理組織和管理模式,實現權利下放、服務延伸、權責轉移和灌溉管理商業化。對于支斗渠和小型水工建筑物,通過股份合作制、拍賣、承包和租賃等不同方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達到搞活經營和管好灌區的目的。第三要結合灌區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農業水價體系,促進節水。引黃灌區的農田灌溉水價不到實際成本的二分之一,因此有必要將農業灌溉用水納入市場經濟運作范疇,發揮水價的經濟杠桿作用,加快研究和制定可操作的水權交換機制,通過市場交換,實現水資源的最優分配。

3.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農業灌溉節水抗旱工作面廣量大,情況復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發展節水技術,目前又缺乏優惠的節水發展政策。加之節水工程的直接經濟效益有限,更多地體現在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上。因此,各級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門應從戰略的高度認識節水抗旱的現實意義,把農業節水和抗旱作為一項工程,列入各級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門的基本建設計劃。依據灌區水資源現狀、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對灌區的抗旱節水工作制定出一個中長期規劃,對灌區節水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等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準確定位,并制定相應的農業、水利等產業政策予以指導扶持,從技術、政策、法規、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促進抗旱節水工作的開展。

3.2 對選擇何種節水灌溉技術應預先作好充分論證。目前可供選擇的節水灌溉技術有很多種,但都有一定的適宜范圍,必須因地制宜,作好調查研究,進行充分論證和多方案比較。比如在地下水質差、礦化度高、儲量少的地方,就不宜采取打井灌溉的方法,否則得不償失。而結合我區農村的現實經濟狀況和技術狀況,采取簡易的田間節水灌溉技術,如平整土地、劃小畦塊進行灌溉則是一種簡單實用節水保灌的方法。因此對選擇何種節水灌溉技術應預先作好充分論證,切忌主觀盲目,不按經濟和科學規律辦事,不考慮本身條件而造成不良后果。

3.3 嚴格掌握節水灌溉的標準。?盡管目前適合灌區應用的節水灌溉技術有很多種,但節水節到什么程度才算節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什么來衡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單純為了追求節水指標的提高,違反科學規律,對農業節水技術措施片面干預或孤立看待使用,其后果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灌溉水量,節省了資金投入,卻造成農業生產產值和效益的間接下降,這種方法對于節水工作的開展是不可取的。所以對這方面工作的評價,應多從用水指標、工程指標和效益指標三個方面加以考慮。

3.4 根據水資源分配指標,加強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灌區可供水量的分析一般按傳統理論和經驗進行,但滿足高效用水要求的需水分析則應按節水灌溉理論和水資源系統分析理論進行,不僅要分析農業用水,也要分析工業、生活、發電等用水要求,不僅要分析高峰期用水量,也要分析用水過程,以便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均合理利用水資源。

3.5 要注重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有機結合。?任何先進的節水技術,只有在合理使用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最大效益,達到節水、增產的效果。襯砌渠道若不按計劃輸、配水,其結果是減少了滲水、增加了棄水。要促使農民采用先進的灌水方法與技術,需要在灌溉水管理體制與機制上下功夫。因此節水保灌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實現了有機結合,才會發揮最大作用。

3.6 節水抗旱工作要以效益為重,促進灌區社會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灌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在節水抗旱工作的發展中,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節水技術的采用均應充分考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另一方面,灌區本身通過改革、改造,使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在保證灌溉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對其它產業的供水能力。通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提高,共同促進灌區社會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要逐步實現引黃灌區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任務十分艱巨。只有不斷加強技術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進一步改革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做好灌區的節水與抗旱保灌工作,實現灌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錢蘊壁,李英能,楊剛等.節水農業新技術研究.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2.12

[2] 李英能,段愛旺,吳景社等.作物與水資源利用.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1

[3] 水利部農村水利司,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農業節水探索.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5

猜你喜歡
水資源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水資源平衡調度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轉爐煉鋼脫磷原理及措施
水資源(部級優課)
分析放療科輻射防護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淺談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
水資源經濟學發展研究——評《水資源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