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女“離婚”的社會學思考

2011-12-20 03:49李敏敏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離婚婚姻家庭

李敏敏

摘 要:80后群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獨生子女政策實施的社會產物,他們從被幼年時“溫室的花朵”、“小太陽”到談婚論嫁時能夠“向上一對四,向下保優質”,必然經歷一個艱辛的適應過程。與此同時,社會多元化帶來的壓力,也必然對他們的婚姻、婚后生活產生一定的刺激??创?0后女性群體選擇的“離婚”,需要兼顧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和80后群體自身的應激能力兩大因素。本文擬從80后當事人的角度對這一問題稍作探析,或未雨綢繆,或亡羊補牢,謹希望80后和80后的子女都有一個健康、幸福、和諧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80女離婚

一段時間內,80后的婚姻被社會廣泛關注并炒得沸沸揚揚, “閃婚”、“閃離”、“試婚”、“蝸婚”“逼婚”、“不婚”等一時成為80后的專利。一直被認為長不大的80后轉眼到了適婚、適產的年齡,被大眾視為享受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的一代,童年時是溫室里的花朵、小太陽,青年時又趕上了高考擴招政策沐浴在令人神往的象牙塔,應該說80后是很幸福的一代。然而,據日前公布的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11年)一季度,我國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較去年(2010年)同期增長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其中80后離婚占56%,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1.概念界定

1.1 80女的界定

這里的80女指的是1980年出生的女性群體。他們多數是獨生子女,享受改革開放給予的極其豐富物質生活,視野開闊、充滿想象、智商普遍提高,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同時他們又生活在社會轉型、社會變遷的大環境,具有心理脆弱、耐挫力差、自我為中心,社會責任感匱乏,情商不高的典型特征。

1.2 離婚及中國式離婚的界定

離婚是指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訴訟的方式解除婚姻關系,終止夫妻間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是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

中國式離婚由原創電視劇的熱播開創,所謂的中國式離婚,我認為就是夫妻、家庭矛盾交織,當事人雙方均不愿意退讓致使事態逐漸惡化,直至夫妻之間的感情破裂,或行同陌路、相互猜疑、同床異夢,僅留下夫妻之名雙方才肯離婚。

造成這種獨特離婚模式與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摧殘有關,傳統社會中離異女性總是被社會唾棄,遭受這樣那樣的指責、責罵。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傳統社會觀念對離異女性的偏見,離婚并不能成為改觀生活狀況的方式,所以多數女性選擇忍辱負重放棄追求新生活。

2.80女離異婚姻模式的調查與探析

從過去的談離婚色變,到70后糾結于離或不離,再到如今80后的“離婚沒啥大不了”,中國人的婚姻觀正在發生改變。據不完全統計,從年齡結構看,目前全國22-35歲人群已經成為離婚主力軍,也就是說,80后成為離婚高發人群。一項在上海、廣州進行的一項小樣本調查顯示,80后的已婚人士中,離婚人數達到或者接近一半。

家庭是社會安定的基本單位,社會的和諧首先需要家庭的穩定,基于這點我們對80女離婚狀況做了一個較為深入和全面的調查。

調查對象是廣州市越秀區外來務工人員300余名80后離異女性,采取問卷調查與訪談記錄,訪談針對5%小學以下文化水平且無法正常完成問卷者。

根據離異原因將這些不穩定婚姻分為以下幾類,不排除幾種類型雜糅的:

2.1快餐式婚姻

有文學作品在描述80后快餐式婚姻時寫到,“他們可以3秒鐘愛上一個人,5分鐘完成一場戀愛,7小時搞掂登記結婚”。這種說法也許多少有些夸張,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實實在在的“閃婚”、“閃離”的現象。

作為80后女,筆者也著實感受到了時間對我們的吝嗇:6歲—24歲在讀書,25—29歲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孩子健康、想自己順產就必須在24—29歲之間完成從女孩到媽媽的角色轉換。調查顯示高學歷女性,畢業年齡已在24至27歲之間。若先就業就意味著必須在兩年之內擺平天花板效益并完全得到單位的認可,才能安安穩穩生兒育女;若先生育就意味著放棄生育保險,并扛上了“帶著拖油瓶就業”的壓力。短時間內獲取終生可靠的感情并完成生育和就業的雙重任務,是多數人的唯一選擇。

由此看來,能夠給予他們鞏固感情、成家立業和適應多重社會角色轉變的時間平均不超過4年。短短四年時間,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他們面對物價飛漲、房價攀升經濟大環境,要上養四老、下哺一小已經不算輕松了,尤其是對于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可謂是步履維艱。同時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在價值觀、文化認同等方面也都需要經歷磨合到包容的過度。

然而在實際的調查中,占七成的80后女休不完產假就得上班,更沒有實踐任何的磨合和過度的時間。都市生活的快節奏使他們在適應了物質快餐后不得不接受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快餐化。從營養學的角度,快餐能填飽肚子卻缺乏營養;家庭和婚姻的維系也是一樣,當事人雙方在疲于兼顧之時軟弱地選擇放棄。

2.2條件式婚姻。

這類婚姻模式是基于一定條件達成的結果,比如婚姻中的個體在某方棉優勢突出劣勢也明顯,雙方通過一定的條件談判能夠愿意實現互補,達成相對穩定的家庭模式。這種婚姻倘若在婚后能夠補一場戀愛,達成雙方溝通一致、互相包容也能夠延續的比較長久。

當下社會強調回報,注重物質欲望,而傳統社會遺留的封建殘余思想對女性的束縛依舊存在,與彰顯自我、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80女形成極大的理念反差,易于造成婚姻危機。

2.3后現代主義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沖擊

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80后、90后群體從出生就成長在西方思潮充斥、多種思想意識形態并存的環境中,作為崇尚人本、強調自由的特殊群體,他們思想異?;钴S、善于吸收各種新思想,同時也難免存在盲目崇拜,易于被同化的缺憾。

90年代廣泛傳播的后現代主義對80后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后現代主義思潮中的懷疑主義、虛無主義,放棄信念,不講操守,反主流文化流行。尤其是“同居”常態化的出現,性行為的大眾容忍度增加,都對婚姻的動搖產生了爆破或者催化的作用。

在本次調查中,有13%的80女在婚姻危機期存在其他性伴侶,42%確定男方有其他固定、不固定的性伴侶;27%的女性認為自己不夠寬容,32.7%認為對方任性;44%的女性有復婚的想法,32%確定對方想復婚。

2.4失衡型婚姻

這種類型的婚姻又包括主干家庭過多干涉型、經濟能力局限與誘惑并存、第三者涉足等?;橐稣f到底是當事人雙方締結契約共同建立核心家庭的載體,不應該成為夾雜任何一方長輩在內的主干家庭的犧牲品。

傳統社會過分強調主干家庭的和睦與完整,忽略了核心家庭存在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所在。在西方社會,核心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會得到其他家庭模式的保護和庇佑;在中國仍然以主干家庭為重,視媳婦為外人,視兒孫為掌中寶,本身就為婚姻失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雄厚的支持。調查中,因此離異的占到離異總人數的52%,甚至近三成的當事人主張復婚卻不被長輩接受。

雙方經濟實力失衡而造成分手的占4%,第三者插足因素占9.2%,還有學歷、職稱等其他因素失衡的占2.3%。

2.5長期兩地分居式婚姻

長期兩地分居造成雙方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差異過大而解體的占總數的7%。雖然國家各項政策都為夫妻雙方的團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社會生活大的實際情況下,仍占有一定比例。

此外,通過對調查的分析我們還發現80女離婚的成本與以往社會相比大大降低。據社會學家分析,21實際出生的孩子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平均不超過14年,也就是說傳統社會“父母在不遠游”的模式已被徹底瓦解;而離異女性再婚的可能性是40年前的14倍。這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80女離異的社會成本,卻為下一站幸福提供了可能。

3.80女選擇離婚后的心理狀態

3.1孤傲,沉默,長時間停留于上一段婚姻的陰影中遲遲難以自拔。

調查中,有近兩成女性在離婚半年內處于沉默寡言、郁郁寡歡的生活狀態。情況嚴重的出現自殘、自傷行為,也有因精神壓力導致失業的。

3.2掙扎于對孩子的思念和對前一段婚姻的失望,步履維艱。

一半左右的女性曾直接養育孩子,考慮離異后既要帶孩子又要保工作,選擇委托對方(家長)撫養。但因無法停止對孩子的思念,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耿耿于懷,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憂心忡忡,甚至后悔沒有為孩子繼續隱忍,面對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終究是內心的缺憾。

3.3對下一段感情的處理異常謹慎,變得患得患失。

在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生活之后開始變得疑神疑鬼,面對未來患得患失,對下一段感情變得謹慎而又苛刻。這樣的女性占到兩成,多數是內心有挫敗感,自卑心。

3.4適時自我調整,挑戰新生活。

值得慶幸的是也有一成多的女性選擇轉身是幸福的開始,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調試,重新面對生活,挑戰生活,獲取真正幸福的婚姻。

4.80后女性離婚引起的社會學思考

4.1離婚體現了社會的進步。

離婚解除了對人性和性的束縛,是人們重新審視婚姻、追求高質量婚姻的體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社會進步的象征。

4.2離婚需慎重,維持家庭穩定也是婚姻中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離婚與和諧社會是背道而馳的。過高的離婚率會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動蕩和沖擊,也會給上一代、下一代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恐慌和障礙,因而離婚比結婚更要慎重。

4.3辯證對待父輩的意見和觀點,改善傳統育兒方式。

他人對婚姻干預導致的分離占到離婚因素半數,這也說明80后(包括80女和他們的前夫)還不夠獨立,既沒有學會獨立思考和處理自己的問題,也尚未消除對主干家庭的依賴和過多的情感投入,忽視了對核心家庭建造和維護責任、義務。同時,對于傳統的育兒方式也提出反思,上一代的過多干預不僅不能讓下一代幸福,反而造成更多傷害。

4.4社會的和諧從家庭開始,須建立相應的社會救助/幫助機制予以應對。

面對社會轉型期的高離婚率,社會工作者應當攜手心理專家組建相應的救助工作組,幫助80后“學會結婚,適度離婚”,維護整個社會的和諧統一,寧靜溫馨。

對于因離異造成的子女問題,教育部門和政府機構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孩子的心理教育輔導。必要時可以從立法的角度充分保障下一代的利益,適當強制延長婚姻時效期。

5.反思

本文對80女的離婚的調查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著對他們的關注結束。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當前婚姻模式和家庭模式下,如何為80后的子女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呢?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以及為人父母者深深思考。

參考文獻:

[1]李銀河.當代中國人的擇偶標準[J].中國社會科學,1989,(4).

[2]李煜.開放問題在社會科學的應用.社會學,1996,(1).

[3]鄭永廷 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劉霓.西方女性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6]潘永康 .家庭社會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離婚婚姻家庭
覺乃藏入贅婚姻中的兩性關系
對婚姻的忠誠
家庭“煮”夫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樣的
戀練有詞
英國和歐盟:注定艱難的“離婚”
如果英國和歐盟真的“離婚”了……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門當戶對的婚姻最幸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