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城鎮地域性特色風貌體系的構建

2011-12-20 03:49王丹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風貌滿族要素

摘要:本文選取了上夾河鎮為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如何保護并構建小城鎮獨特風貌特色體系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上夾河;地域性特色;萃??;評價;領域圈。

1上夾河鎮地域性特色概述及風貌特征定位

1.1上夾河鎮地域性特色

上夾河鎮隸屬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是新賓縣成立的第一個滿族自治鄉,是典型的山地特色和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鎮。境內群山環抱,諸水縈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另外由于歷史悠久,境內遺存著相當數量的文物古跡,其中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另外還有許多古戰場和歷史故事,這些文物古跡是研究滿族文化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2風貌特征定位

新賓縣縣域滿族特色風貌帶的空間布局隱約呈“龍形”格局,自西向東分布著6個不同主題的風貌組團,分別是:猴石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赫圖阿拉和清永陵風景區、新賓鎮、崗山風景區、平頂山風景區。它們分別展示自然風光、皇族古建筑群、生態景觀史、紅色革命史為主題。

通過新賓滿族“龍形”風貌帶的分析可以得出,上夾河鎮位于西部的龍頭的位置,與其它五大景觀風貌組團相比,其獨特之處在于 “一世英豪肇興之地,現代滿族誕生之地”的歷史。因此上夾河鎮風貌特色的主題定位為:清前史跡,突出滿族。

2研究方法及工作流程

2.1現狀調查

為了達到對上夾河鎮的地域性特色及現狀風貌建設的深入認識,課題組在2010年4月到2010年11月先后4次在上夾河整個鎮域范圍展開調研工作,調研對象包括鎮域范圍的山體、水體、村落、遺址。調研的收獲在于:①對上夾河鎮地域性特色有初步的認識;②認知地域性特色要素的分布特點有所了解;③大量收集上夾河鎮自然環境、歷史、滿族特色的資料,為下一步工作的展開做準備。

2.2地域性特色要素的萃取

通過對上夾河鎮現狀的了解和資料的整理、分析和課題組得討論,通過符號學、圖式認知、意象認知等方法,對上夾河鎮的地域性特色要素進行了萃取,萃取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人工要素三個方面(如圖表1)。

圖表1:地域性特色構成要素及要素特征

要素分類 研究要素 研究要素的內涵與特征

自然要素 蓮花山、蘇子河、特色物產 蓮花山,山形優美,泉水潺潺,怪石林立,洞穴通幽;蘇子河,新賓縣的母親河,新賓重要的文化遺產廊道;特色物產,山高林密(以次生林、闊葉林為主),土特產豐富(人參、五味子、林蛙、鹿茸等)。

人文要素 滿族民俗、努爾哈赤生活征戰之所、薩滿文化 滿族民俗,女真人崛起之地,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具有濃郁的滿族特點;努爾哈赤生活、習武之處;三次古勒山之戰的發動之所;薩滿,滿族信封的主要宗教。

人工要素 根藝市場、腰站民俗村、古勒城、高句麗山城、罕王路、民居、文物、古跡 根藝,女真人傳統的手工藝;腰站民俗村,全國唯一一處“愛新覺羅氏”集居村莊,歷時近400年;古勒城,建州女真人的古城,是三次古勒山之戰發起的主戰場;高句麗國的古城,也是后燕與高句麗數次交鋒爭奪權位之所;罕王路,清朝統治者東巡謁陵祭祖,修筑的“盛京御路”;阿塔故居——遼寧省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滿族民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另外還有許多古戰場、古城墻、石刻等。

通過對地域性特色資源的萃取,可以看出上夾河鎮的地域性特色可以概括為:自然山水風光、清前和前清史跡、滿族特色三大特征。這些特色應該并且必須作為上夾河鎮特色風貌研究的核心精神體現出來。

2.3風貌保護現狀評價

對上夾河鎮風貌現狀的評價從自然山水、清前和前清史跡、滿族特色三個方面展開,其中對自然山水風貌的評價主要從山水景觀的景色優美程度、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人工改造影響、對小城鎮風貌的影響四個方面進行;對清前和前清史跡的評價主要從文物保存現狀、歷史事件的影響和認知度、重要歷史建筑的保護現狀以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對滿族特色的評價主要從滿族建設風貌的評價和民風民俗的延承兩方面進行,其中對滿族建設風貌的評價分為腰站民俗村、鎮區和一般村莊三個層次。

通過對風貌現狀的評價總結上夾河鎮地域性特色風貌存在的問題,并預測未來發展面臨的威脅,作為規劃研究重點解決的核心問題。

2.4風貌資源的梯度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錄影、實地踏勘等基礎性研究,我們采取直觀定性的方法對上夾河鎮地域性特色風貌資源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確定了一級景觀風貌資源9處、二級景觀風貌資源10 處、三級景觀風貌資源 12處,共31 處,評價結果見表2:

表2:風貌梯度的定性評價

等級 自然山水資源 清前和前清歷史 滿族特色

一級 蘇子河、蓮花山、五龍山 古勒城、高句麗山城

罕王路、 肇宅、腰站、鎮區、

二級 五龍河、得勝水庫、 勝利石硼、東、西安樂堂、扎喀關、玳岷關、 勝利村、古樓村、河西村、

三級 南嘉禾河、天橋嶺、三塊石、 黑機革城、扎喀關、玳岷關、馬爾墩寨、沙濟城、 五龍、馬爾墩、大堡、南嘉禾、徐家、呂家

在確定風貌資源的宏觀分級基礎上,本文對于景觀風貌核心點的確定采取了定量分析的方法。評價因子權重的獲取來源于項目組20位老師和同學的打分,根據權重排序,得到上夾河鎮風貌體系核心點的定量評價表。風貌要素的權重評價方法見表3:

圖表3:風貌要素權重定量評價表

評價項目 評價因子(權重值) 總權重

要素價值 要素影響力 附加值

A1

A2

位次 1 2 3

通過對于風貌要素的定量分析,我們確定了上夾河鎮核心風貌的要素,分別是蓮花山、古勒城、腰站民俗村、和上夾河鎮鎮區四部分。

2.5領域圈理論指導下的風貌體系的構建

對于上夾河鎮風貌定位和現狀評價有了結果之后,下一步工作是根據“領域圈”原理進行風貌體系的構建,構建結果包括三個層級的風貌領域圈。第一層次風貌圈的劃定主要依據資源的分布情況、地形的變化、以及村莊行政界線的情況進行劃定。根據風貌評價梯度評價結果,第二層次風貌圈主要包括分布集中、又能體現本風貌圈主題的風貌資源。第三層次的風貌圈的劃定根據風貌資源的定量分析,分別是蓮花山、古勒城、腰站民俗村、和上夾河鎮鎮區。通過以上關于風貌領域圈的劃定分析,上夾河鎮風貌體系的構成包括6個第一層次的風貌圈,分別展示清前史跡、自然山體、自然水體、滿族特色的風貌主題。第二層次的風貌圈有三個,沿罕網路呈局部集中的分布形態。第三層次的風貌圈有4個,分別是:古勒城風貌區、蓮花山風貌區、腰站民俗村風貌區、鎮區建設風貌區,它們集中展示了:清前和前清的歷史史跡、自然山水的風貌、正統的滿族民俗村、現代滿族小城鎮的風貌。

通過對上夾河鎮風貌領域圈的劃定,我們將上夾河鎮風貌體系的結構確定為兩軸、一帶、五區的布局。

2.6風貌節點的城市設計及控制到則引導

風貌體系規劃的最后一步工作是對核心風貌節點進行城市設計和規劃導則的說明,對于規劃確定的第三層次的風貌區從歷史追憶——現狀分析——規劃理念——規劃示意——導則控制幾個層次展開,最終確定核心風貌節點的規劃設計。其中控制導則主要通過用地、建筑、交通、開敞空間、生態系統、景點組織、色彩、植被等8個方面的控制進行地塊風貌建設的引導。

3結語

本文較為詳細的闡述了上夾河鎮風貌體系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希望此研究方法和規劃設計流程能夠為小城鎮風貌規劃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作者簡介:王丹,女,1986出生,河北保定人,沈陽建筑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在讀研究生。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風貌滿族要素
包裹的一切
淺談呼和浩特市滿族文化
庫車城市風貌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新休閑主義風貌
“尼山學”的出現與展開
泥火的實驗和表達理念的個人風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