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2011-12-20 03:49阿依謝姆古麗•努爾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標新立異創造性新課程

阿依謝姆古麗•努爾

摘要:在本文中,主要討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僅供參考。

關鍵字:創新性,學生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quality

Bachu county No. 3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 Ayixiemuguli.nu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will mainly discuss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only for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innovation, students

作為中學教師,我認為,每門學科都應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品質,歷史學科當然也不例外。

本文擬就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談幾點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知識的創新是通過有創新欲望和創新能力的人實現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

1、使學生具有永不熄滅的創新欲望。

要不斷創新,首先就要有不斷創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斷創新的欲望,才能進行有意識、有意義的創新活動,也才可能達到創新的目的。中國具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對于這些,中學生總是充滿好奇,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非常的幼稚,甚至是無意義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種探索、一種創新,是一種對好奇心的滿足。他們正是帶著這種好奇心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所以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多么無意義,教師都不要簡單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學生的每一次探尋,遇到的都是教師的“不可能”、“無聊”的斷語。那么,他們的創新欲望就會慢慢萎縮,很難具有創新精神。

2、使學生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活動是人們從事的主要活動。既然是創新,就預示著風險。而且,當創新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知識創新的難度只能是越來越高,失敗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次創新的成功也許是千百次創新活動受挫的結果;一個人創新活動的成功,也許是成千上萬的人創新失敗的結果。面對創新路上的困難,人們只有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始終不一地堅持創新,才可能最終獲得創新的碩果。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應該是歷史學科的優勢。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很多都是經過科學家的艱苦勞動和無數次的失敗才創造出來的。另外,通過講述無數革命先烈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在經歷無數次探索和失敗后,中國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實都能在學生心靈深處產生震撼,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升華,逐步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圍繞問題多方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的過程?,F行的歷史教材,總的來講比較重視科學性、邏輯性,而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方面并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來彌補,通過開展“歷史小論文”、“歷史創作”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首先“縱向聯想”,指出文天祥視死如歸的力量源泉來自“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熾熱的愛國之心”。接著展開“逆向聯想”,痛斥當今社會上極少數只顧個人利益,而忘了國家利益的社會渣滓。另外還展開“橫向聯想”,聯想到今天的青年學生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不能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殷 切期望,把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肩負起來。由一位歷史人物的事跡,這位同學就展開了如此豐富的聯想,充分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發散性的特點。如果經常開展這類活動,會極大地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的獨創性,包括學習過程方法掌握與選擇的獨特性,思考問題角度與質疑內容的獨特性,解決問題方式的獨特性,學習結果表達的獨特性。

1、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

對現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點提出質疑是創造出新穎、超常成果的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試想,如果我們對已有的理論和成果不加任何質疑地全盤接受,人類將永遠停滯不前。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標新”和“立異”都是一種創新。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反彈琵琶,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使其正確地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樹立敢于“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

其次,在教學上要發揚民主,為獨立思考創造條件?,F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知識,這就給了學生標新立異的機會。但學生的標新立異難免伴隨著幼稚和錯誤。對于這些,教師如果簡單加以否定,不僅剝奪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樂趣,也會使他們變得謹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實上,只有犯過“錯誤”,才能改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標新立異,一定要加以保護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品質,既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效率,也將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轉換--關于課改的反思基礎課程改革確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還需要一個思考過程。這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廣大的教師來說是一次大考驗,因為這必須擺脫已有的、固定的教學模式去思考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即使以前曾經思考過,但真正實踐的時候又是一回事,是否能經得起這次考驗,可能在很多人心里沒譜。

舊的課程教學可能使得一部分學生的個性都被扼殺在這個無形的殺手中而不自知,但扼殺者也不知道,他們以為這就是一種幫助、是一種啟迪,結果正是這種幫助、這種啟迪造成了本不應造成的個性發展,是該結束了。

其實對新課程改革還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的概念,但總覺得舊課程制度已經制約了一部分學生的發展,雖然新課改的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有個新的轉變與突破總比捧著舊體制不放好,而且這是已經在多個實驗區內經過實踐獲得的經驗,經驗必須借鑒,但如何做卻是我們自己思索出來的,把握一個總體方向,也能教出特色。

其實學生對學校的排斥感不僅僅是因為學校的錯;老師的錯;沉重的課業負擔;對枯燥的學習生活的厭倦;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學生與老師之間不能得到教與學的快樂。其實這并不難做到,只是老師已經習慣于在學生中的主導地位,而新課程正好為教師角色的轉換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條件,讓老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并且不斷地適應新的角色。因此,老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并成為實踐的研究者。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擺脫舊課程體制下的束縛,重新激發自身活力,并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催化劑。

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范。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并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標新立異創造性新課程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東方力量
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
我的習作我做主
別錯解了“愉快教學”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