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綠色建筑設計及建議

2011-12-20 03:49梁海嶸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議設計

梁海嶸

摘要:本文對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及關鍵綠色建筑因素進行了分析探討,供同行借鑒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建議

綠色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理念,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化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淺層地能利用、中水和雨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一、綠色建筑設計要點

1、重視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色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夏熱冬暖地區應首先盡量采用自保溫隔熱墻體材料,其次才考慮采用無機保溫材料的外保溫墻體。而對于寒冷地區,如果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節能的效果。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因地制宜,絕不能照搬盲從。氣候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設計策略大相徑庭。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

3、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增加舒適度和健康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包括: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室內具有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

5、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節約能源的最有效辦法是減少供暖(冷)熱量的損失。因此建筑的密度、單元的組合、建筑的朝向、建筑的結構和體量的安排,建筑外墻的保溫隔熱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此外,材料的類型、墻體的厚度、窗戶的面積、窗墻比和門窗節點的構造也同樣不能忽視?,F代主義的國際風格表現在建筑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大面積的玻璃窗。這種設計是建立在便宜能源的基礎上的。浪費的能源十分驚人。夏季,它須耗費大量額外的空調制冷的能量;冬季,它又大量消耗暖氣的熱量。因此,我們設計時不能盲目追求時尚,大面積開窗,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開窗。在需要保溫隔熱的地方,建筑的門窗還要做密封設計和處理。對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精心設計歷來是建筑師十分重視的問題,但把節能放在第一位,則是綠色建筑提倡的。建筑的外圍護由墻、屋頂、門窗三部分組成。據統計,美國每年有l3億美元的能源以暖氣和冷氣的形式從建筑不嚴密的外圍護中散失。因此,嚴把外圍護關,對防止能量散失十分重要。

二、節能設備選擇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能源是建筑師考慮的重點。門窗這類產品對建筑物的能耗影響很大,因為很多能量都是從門窗中散失的,所以設計時要選擇保溫隔熱性能好的門窗。某小區門窗采用隔熱密封性能好的斷橋隔熱鋁合金窗框、Low-E低輻射中空玻璃等,改善了玻璃的熱阻性能和對光譜的選擇性,內外雙向均可隔熱,外設可調節的鋁合金外遮陽窗簾,夏季遮擋80%熱輻射,大大減少了能源損耗。節水裝置是綠色建筑產品的另一大類,現在已經有了設計的很好的節水龍頭、節水抽水馬桶、節水淋浴器和其它節水設備。使用這些設備可以大大節約水資源。此外,設計時還應選擇低能耗、高效率的設備。

三、中水、雨水處理及循環利用

在適宜的范圍內進行雨水收集、中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節約水資源。某三星級綠色建筑小區中設中水處理系統,優質雜排水(如洗浴洗臉水)回收至社區內的中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然后將其用于澆灌綠地、沖洗園區道路、洗車和補充人工湖蒸發掉的水分等。通過這些手段,節省了物業澆灌綠地費用,洗車費用和人工湖水置換費用。

四、充分發揮太陽能技術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太陽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的范圍很廣,人類有意識地在建筑中應用太陽能已有很久遠的歷史,總是選擇在日照較為豐富的地方營造舒適的建筑環境。

根據整體的設計原則,建造完善的太陽能生態建筑需要多工種的配合,要結構、設備、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學科的通力協作才能得以實現。在太陽能建筑設計中,建筑師設計起著統領作用,協調各專業,發揮自身特長,將建筑設計與太陽能應用技術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太陽能技術的建筑和城市規劃可以在美學、技術、功能上達到最完美的平衡,形成較完善的生態建筑體系。

應用太陽能技術的建筑常常被分為主動式太陽能建筑和被動式太陽能建筑。

4.1在主動式太陽能建筑中發揮建筑設計的作用

主動式太陽能建筑通過集熱設備獲取、儲存和利用太陽能,然后由熱媒將熱量傳入建筑物內分配使用。它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功率大,便于控制,但是需要一定的設備投入并占用一定的室外空間。

由此,與太陽能應用相關的許多技術都可以應用在主動式太陽能建筑中,例如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發電系統、集光采光的自然采光、光纖導光管等。這些復雜的設備設計超出了建筑師的工作范圍,但是具備生態與整合觀念的建筑師可以結合建筑結構、形體、色彩、材料,考慮并調整它們與太陽能設備的關系,使建筑的外觀更加豐富多彩,達到最好的綜合效果。

在設計中靈活運用這些設計手法的太陽能建筑,在滿足節能、節約資源耗費的生態建筑要求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為用戶營造在美學上賞心悅目的建筑外環境來體現生態建筑“與建筑環境相協調”、“滿足用戶要求”的原則。

4.2在被動式太陽能建筑中發揮建筑設計的作用

在被動式太陽能建筑中應用太陽能技術,可以使建筑師找到更廣闊用武之地。被動式太陽能建筑通常不依靠任何機械手段,通過調整建筑的朝向,選擇適當的建筑材料,巧妙處理建筑的空間和形體,進行合理的建筑構造設計等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應用太陽能供暖房,降低建筑的能耗。還有光纖導光管、集光采光的自然采光措施均能改善室內空間采光效果。

因此建筑師有充分的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建筑空間、形體,并利用高效率的技術滿足同樣的功能需要,可以應用的手段有:

(1)通過調整建筑的形體安排建筑的朝向、采光

不同建筑的形體對陽光利用效果不同,可以設計相應的建筑形式與外觀。例如,朝南傾斜的三角形體量有利于充分吸收太陽能;采用立方體等體型系數較小的形式可以減少冬季熱散失。為了最大限度吸收太陽熱輻射,建筑師可以安排建筑在東南和西南暴露盡可能大的面積,以對角線為南北方向放置。太陽能建筑由于采用了一定的特定技術,而在形式表現方面受到較大的限制,往往具有呆板的幾何形狀,缺乏表現力,可以采用比例和諧優美的纖長的形式,南向立面的展開意味著吸收太陽能輻射面積能夠增加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不同的形體劃分建筑內部空間與安排使用更是師建筑師的責任。

(2)設計美觀大方的毗連溫室

附加陽光間是一種多功能的房間,可以讓人在寒冷的季節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覺,同時它也是為毗連的房間供熱的一種有效設施。

建筑師完全可以設計美觀大方的陽光間,并合理劃分陽光間與其毗鄰房間的功能。如,坡頂部分加設傾斜玻璃,在形式上追求了變化的同時大大增加了集熱量;還可以在陽光間種植植物,作為休息、娛樂空間;為陽光間附加保溫、隔熱設施,讓它一年四季都做為宜人的空間。

(3)通過建筑設計手段形成自然通風

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不但要在冬季保溫隔熱,還要在夏季達到防暑降溫的效果。以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結合氣候”的原則。

在一般地區的炎熱季節,設計以水院和綠蔭為中心的建筑空間,由熱壓力差形成的空氣運動,將干熱空氣引入封閉庭院,掠過水體和綠茵,得到良好的降溫、加濕和凈化,由此使庭院和室內環境涼爽而適宜。

在多風少雨的高海拔干熱地區,設計風管、地下室和綠化庭院,風壓造成空氣在風管、地下室和綠化庭院中的流動和調節,可以創造舒適的微氣候,增加庭院戶外活動的吸引力。

五、垃圾分類處理

化肥殘余、工業三廢、人類生活垃圾等統統不處理的進入大自然,已經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因此,垃圾要進行分類處理。廚余食物垃圾分類處理和集裝式垃圾箱的垃圾處理系統,可以不再需要大量的保潔員,既方便居住者,又降低了垃圾在小區中的二次污染與保潔費用。

六、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建議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激勵性政策

首先,針對建筑節能的相關問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進行適當的補充修改,同時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形成由統一的基本法律和相關配套法規組成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其次出臺財政補貼、綠色貸款、減稅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勵政策,支持綠色產品、綠色建筑、新能源的開發與建設。

2、完善綠色建筑的技術支撐體系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是發展綠色建筑的技術支撐,我國目前出臺的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標準、規范和指南有《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技術指南》和《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等,提供了科學全面、簡明易操作的評價體系和設計標準,將十分有利于促進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3、加強科研和宣傳教育培訓

在科研方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重點開展應用研究。廣泛開展綠色建筑的宣傳教育培訓,使綠色建筑觀念深入人心,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

結束語

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它的實現必須有一套良好的經濟、社會、道德方面的激勵體制和可靠的技術支撐。在當前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我國基本國情的背景下,大力推進我國綠色建筑應用與發展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等.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建筑節能專篇[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韋亮,馬慧麗.太陽能建筑的適應性設計[J].工業建筑,2008(8)

猜你喜歡
綠色建筑建議設計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綠色建筑技術節能分類探討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技術分析
三代人的建議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FOOD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