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設計及景觀美化淺談

2011-12-20 03:49李科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城市道路技術措施

李科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運輸的動脈,也是展現城市風貌和建筑特色的窗口。本文針對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設計及景觀美化相關技術措施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景觀美化;技術措施

1引言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工作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的高速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持續改造與擴張,中小城市迅猛發展。城市的規模與結構都處在巨大的變革之中,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正確地對城市道路交通流量進行估計并進而采取相關措施設計,如何對城市道路進行景觀美化,以使其更好地為市民服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進行進一步思考與研究。

2 道路環境與交通特性的分析

眾所周知,城市道路處于人口與房屋密度很高的城市繁華地區,它既為周邊和鄰近地區居民服務,也為行駛的車輛與乘客服務,因此,在規劃設計道路時必須滿足沿線社區與車輛行駛所提出的要求,必須盡最大可能減少對周邊地區環境的負面影響。城市道路網絡上的交通性質一般分為兩類:一是為相鄰地區街坊或建筑物客、貨車輛進出,速度不高,流量不大的地方性交通服務,兩側多為對進出口要求較多的住宅、商店、文教機關等社區;二是為行程長、速度高、流量大的通行性交通服務,速度高,對進口控制要求較嚴。由于兩種交通性質要求不同,故其規劃設計要求相差較大。然而,實際道路設計時往往不會有這樣簡單明了的情況,相反會遇到很難簡易判斷的復雜情況,即通過性交通和地方性交通混合,甚至還有多種形式混合性的交通。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調查、認真分析,從周邊環境、社區性質、出行要求、進出口分布、交通運行特性等作具體深入的全面分析,審慎決策,切實做好道路環境與交通運行特性的分析預測工作。

3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技術措施

3.1進行正確的道路交通影響分析和交通量控制規劃

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性質、強度對應著不同的交通需求,合理地利用土地規劃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舉措之一。土地利用的性質和開發強度不斷改變對周圍乃至整個城市的交通量分布,任何開發項目都會帶來新的交通問題,尤其在土地利用非常密集地區,必須系統地進行交通評估,將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內。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拉開城市框架,熱衷于修建高等級道路,以期將其沿線兩側的土地進行上市拍賣。土地上市拍賣后開發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考慮道路承載能力進行超強度的土地開發,道路沿線單體建筑容量設計窮盡所能,從而造成交通問題的出現。同時,從交通量控制上看,應對交通工具與道路之間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規劃。

3.2考慮道路走向與建筑協調

城市道路的走向應有利于城市通風和臨街建筑物獲得良好的日照。首先,從防風角度考慮,在南方城市道路宜平行夏季主導風向;北方城市則應防風雪、風沙的襲擊,道路走向宜與盛行風向有一定的偏斜角度;從日照要求來看,南北向道路有利于獲得良好、均勻的日照,但實際上城市道路總是由東西向、南北向道路交織而成,不可能所有的道路都符合通風、日照的要求。因此,道路的朝向最好取南北和東西的中間方位,并與南北子午線成約300°~600°的夾角,以兼顧日照、通風。

3.3妥善處理景觀元素的設置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運輸的動脈也是組成與顯示城市街道風光、景觀的走廊,展現城市風貌和建筑特色的窗口。具體地對某一地段、街道就空間組合景觀風貌、特色建筑、道路橫斷面組成等進行綜合規劃設計,使各構成物所組成的空間輪廓,尺度比例、色彩線條等相互協調,和諧美觀,以達到提高城市環境的整體水平、改進市民生活質量,給人以安適、舒心和美的享受,同時也使城市道路展示景觀風貌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其中較為重要的即為道路綠化,道路綠化是在道路側帶、中間帶、兩邊分隔帶、立交、平交路口、停車場以及道路用地范圍內的邊角空地的綠化栽植,道路綠化是城市新鮮空氣之源,景觀的主要元素,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功能之一。它可以將城市各處的綠化組成一個有點、有線、有面的有機整體,為調節氣候、防風、遮陽、除塵、吸音、過濾空氣、改善城市衛生條件、美化城市布局等發揮良好的作用。一般應根據城市性質、自然條件、氣候狀況、道路性質功能與城市環境等合理地規劃設計,我國城市道路設計規范規定城市道路的綠化寬度應為紅線寬度的15%-30%,規劃時應按照規范要求設計。

3.4 良好處理交叉口設計

城市道路交叉口眾多,然而交叉口往往又是最繁華車流、人流最多的地方。交叉口的通行設計往往是道路規劃設計中的難點。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往往不決定于路段而決定于網絡系統結點即道路交叉口的通過能力,交叉口范圍內路面的交通負荷一般為兩相交道路交通量之和,如兩條交通量相等的道路相交,則交叉口的交通負荷為相交道路的2倍,這就是交叉口總是擁擠阻塞形成瓶頸難以通過的根本原因,而傳統的交叉口設計很少注意這個問題,沒有從網絡系統的總體平衡考慮,將交叉口范圍內路段予以拓寬,相反卻在四周興建一些吸引大量人流的大型商貿單位,從而加劇了交叉口地區的擁堵。為消除這個歷史性的瓶頸堵口,保持道路網絡系統通行能力的大體平衡,在規劃用地時,將交叉口范圍50-100m內的出口車道增加2~3條,使交叉口的通過能力與路段的通行能力接近平衡,同時,考慮排水問題,在豎向設計中,根據不同縱坡需調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橫坡度,以保證交叉口不積水。轉彎半徑的緣石埋設需要仔細計劃或用圖解法給出。不能按平均值推算,否則,交又口地面將是扭曲的,無法滿足排水與行車要求。

在交叉口平面布置中,首先要注意轉彎半徑不可設置太小,太小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該路段的通行能力。一般主干道取20-25m。次干道取15-20m,支路取10--15m;其次,交叉口范圍內的電力線、通訊線、有線網等地面線應全部使之走入地下。交叉口密如蛛網的線路不僅有礙市容,也非常不安全,使城市景觀大打折扣;其三是轉彎半徑直圓和圓直點行應設計殘疾人坡道,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本地的文明程度;第四,若交叉口較大有圓形環島,環島內部不可挪作它用。在環島內所作的設計應最能表達該市城市形象的主題思想,或作噴泉疊水,或作精品綠地,或做主題雕塑等;第五,交叉口因四周跨路應預埋各種管道,謹防日后對交叉口頻繁修整,干擾正常生活和行車。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城市成為一個越來越復雜的綜合體,城市規劃也就越來越成為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科學,道路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要綜合考慮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結構、經濟基礎、科學技術的要求,合理規劃,勇于探索。其中通過交通流量對城市道路進行規劃設計以及對其景觀美化是道路規劃的重點,其涉及建筑、綠化、交通管理等學科,綜合性很強,需要設計人員眼界開闊,有前瞻性,不斷學習,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專業水準和審美水平,從而設計出科學、美觀、經濟、適用的道路,體現出城市形象和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 王煒,徐吉謙,楊濤等.城市交通規劃理論及其應用[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

[2] 馬仲良,王鴻春.現代城市科學管理[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城市道路技術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期間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臺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方式研討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設計研究
淺談如何提高煤礦綜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術措施
淺談加強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防雷接地技術與措施
10kV配電網施工安全管理及技術措施分析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車泊位管理辦法》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