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生態小城鎮建設淺析

2011-12-20 03:49楊振寧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小城鎮生態環境

楊振寧

摘 要:本文從當前我國小城鎮生態建設的現狀問題談起,導出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提出生態建設的原則,并強調小城鎮建設過程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生態小城鎮建設 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1.引言

小城鎮即規模最小的城市聚落,它不僅是農村一定地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務中心,而且是聯系廣大農村與各級城市的橋梁與紐帶。它是人類活動的主要舞臺,但同時也意味著對自然的遠離和破壞。一直以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態度就是“戰勝自然”、“征服自然”、“人定勝天”,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們突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人們開始關注環境,經過20多年的驚恐和爭論,終于在1992年,世界各國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達成共識。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應是認識、尊重,以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指導下,當前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也必將呈現出新思路,生態城市、生態小城鎮就應運而生。

2.生態城市的概念及其內涵

2.1生態城市的概念

目前關于生態城市一直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對于城市而言,它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規模、并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人口居住地,是一個人口高度集中、經濟高輕度開發的人工生態系統。而生態城市則可理解為是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以生態原理為指導,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復合系統,但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與人工協調、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理想人居環境。生態城市作為一種和諧的人工生態系統,具有高效性、持久性、整體性的特點,其實質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2.2生態城市的內涵

生態城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與人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結構。簡而言之,生態城市是一類生態健康的城市。雖然生態城市作為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方案,其發展的形式靈活,不拘一格,但是環境是其基礎,生態文明是其靈魂。

3、生態城市的主要特點

生態城市與傳統城市比較,主要有以下幾大特點:

(1)和諧性

生態城市的和諧性,不僅反映在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與人共生、人回歸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與人的關系上。

(2)高效性

生態城市能提高一切資源的利用效率: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盡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質、能量得到多層次分級利用,廢棄物循環再生,使各行業、各部門之間共生關系得以協調。

(3)可持續性

生態城市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的。同時兼顧不同時間、空間,合理配置資源。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保證其健康、持續、協調的發展。

(4)整體性

生態城市不是單純追求環境的優美或自身的繁榮,而是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整體效益,不僅重視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更注重對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在整體協調的秩序下尋求發展。

(5)區域性

生態城市作為城鄉統一體,其本身即為一區域概念,是建立于區域平衡基礎之上的。而城市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只有平衡協調的區域才有平衡協調的生態城市。

4.建設生態城市的必要性

“小城鎮建設應堅持以文化為靈魂,以生態為基礎,以經濟發展為主線,以城鎮為載體,綜合性研究和制定發展建設方案?!鄙鷳B建設不僅直接影響到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而且生態環境質量也直接影響著小城鎮的發展。一方面,生態環境通過影響經濟發展影響小城鎮規模的大小。另一方而,通過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直接起到促進或阻礙小城鎮發展的作用。隨著小城鎮人口的增加,城市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后日趨復雜尖銳,不僅要考慮自然條件的承受能力,還要考慮人類對其改造的可能性,對小城鎮的生態承載力有科學的認識,減少規劃的盲目性。從規劃者的角度而言,如今評判一個城市規劃方案的合理與否越來越強調適宜的人居環境,越來越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共贏,越來越強調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

5. 生態小城鎮建設原則

5.1以人為本,同時與環境相適應、平衡原則

作為小城鎮主體的人,在改造改善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同時,又破壞了自身生存的環境。近年來,小城鎮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引起小城鎮生態環境系統調節能力失控,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故要特別注重人與環境系統協調一致的原則,鄉鎮的工業布局、人口規模,不能超越環境提供的保證程度。

5.2特色原則

特色是小城鎮的靈魂,它可以樹立小城鎮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鎮的知名度,促進小城鎮的發展。在小城鎮的生態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個性與特色”,小城鎮景觀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綜合運用生態、文化的觀點去創造組織這此景觀,形成“以人為本”的各自特色,也將避免“千城一面,萬屋一統”的尷尬。

5.3合理布局鄉鎮工業

鄉鎮工業結構與布局實質上就決定了小城鎮技術經濟系統的組成與結構,同時又體現了小城鎮的產業特色。因而鄉鎮工業的發展與布局直接關系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直接關系到小城鎮的環境保護和優美環境創建,是小城鎮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核心。

5.4對現有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的節約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原則

水、土是人類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小城鎮居民賴以生存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基礎,對它的開發利用,直接關系到小城鎮生態環境系統結構的演變與優化。絕對不能把水土資源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即使是土地擴展潛力大,水資源暫且充足的小城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人均資源必然減少。

6. 結束語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確立與實施為小城鎮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受經濟基礎、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生態城鎮的建設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又體現出地區差異性,所以小城鎮發展也應呈現不同的空間模式和職能模式而不能千篇一律。建立適合地區特色的小城鎮發展模式,以科學的發展觀推動生態城鎮的建設,不斷加強城鎮居民的城鎮生態觀,使建設生態城鎮逐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通過全社會的努力以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觀規劃建設小城鎮。

【參考文獻】

① 沈清基.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同濟大學出版社

② 沈清基.城市可持續發展原則與城市生態建設.城市規劃匯刊.1996,5

③ 倫海,徐敏.小城鎮的生態建設.東北大學學報.2003,9

④ 張山嶺,孫炳彥.小城鎮環保工作的思考.小城鎮建設.2002,6

⑤ 王強,王婷婷.建設生態小城鎮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當代建設,2003,6

⑥ 李迪華,李小凌.小城鎮建設的生態學途徑.小城鎮建設2002,6

猜你喜歡
小城鎮生態環境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小城鎮建設研究
淺談小城鎮規劃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國特色小城鎮
環境清潔工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漫觀環境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盱眙生態藕
論環境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