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新聞教育研究的分析

2012-01-28 04:24羅自文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2年6期
關鍵詞:新聞學維度理念

秦 漢 羅自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北京100089)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新聞教育規模迅猛擴張,截至2008年,全國共有新聞學專業點877個,在校學生人數超過15萬[1]??梢哉f,新聞學專業這個蛋糕已經實現了“做大”。但是,相比美國傳媒行業新入職人員的科班出身比例,我國的新聞專業畢業生卻越來越不受新聞傳媒行業的青睞,即使有幸進入新聞傳媒行業工作,其發展后勁相比其他專業學生整體也顯得不足。我國新聞教育出現這種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理論研究不透徹。為此,本文將以新聞教育研究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目前我國新聞教育研究的現狀,以此探究新聞教育研究的創新,進而推動新聞教育改革,致力于實現新聞學專業由“做大”到“做強”的蛻變。

任何一門學科只有堅持縱橫融合研究的原則,才能拓展對其廣度與深度的全面把握,新聞教育研究也不例外。新聞教育學科內部體系研究、大新聞教育體系的關聯研究以及信息傳播理論對于新聞教育的影響研究是新聞教育研究的三個橫向維度,而對于新聞教育發展歷史的回顧則是新聞教育研究的縱向維度。學校作為培養新聞專業人才的主體,需要定義明確的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才能在此基礎上構筑相應的課程體系,最后打造學緣、業緣等結構合理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因此,以“理念建構——課程設置——師資配置”為主旨的“三分法”是新聞教育研究的第一個橫向維度。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在“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落實八個方面的創新,其中包括在產業發展方式上要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以推動優勢資源向基地和園區聚集,提高產業集中度,從而推動產業升級[2]。新聞教育如何通過這個路徑實現良性發展,是對新聞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考量,“產學研一體化”因此成為新聞教育研究的第二個橫向維度。新聞教育從宏觀角度來看,屬于人際溝通和信息傳播的范疇,新聞學教育應該吸收傳播學中的受眾效果、內容與控制和守門員等相關傳播理論[3],因此“傳播法”成為新聞教育研究的第三個橫向維度。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是一脈相承的,從歷史中汲取養分并激勵當今的新聞教育改革實踐則成為新聞教育的一個縱向研究維度。通過在中國知網以“新聞教育”為題名和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我們共計檢索出525篇文獻,其中2000年發表的篇目只有16篇,而2011年則達到62篇①檢索時間為2011年11月23日17時,檢索年限為2000年至2011年。。新聞教育研究規模的加速增長,一方面反映了新聞教育研究的繁榮,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新聞教育面臨的挑戰的增強。

一、“理念建構——課程設置——師資配置”三分法維度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先進的教學理念能促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新聞教育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教育更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和師資配置。本文通過對上述525篇文獻以“理念”、“課程設置”、“師資”為關鍵詞分別進行再檢索,依次得到51、52、13篇的結果,三者合計116篇,占全部文獻的22.1%。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有關課程設置與理念的文章較多,有關師資的文章較少。劉海貴認為,“課程體系陳舊,教學脫離實際”是新聞教育的四大危機之一,學生的素質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們的課程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過多強調了“術”,而在通識教育方面則存在嚴重漏洞[4]。倪寧通過對我國新聞教育事業源起的探討以及對建國后五十多年新聞教育發展的評述,重點強調了燕京大學新聞系與復旦大學新聞系重視課程體系建設,認為這兩個教學單位開設了齊全的專業課程,增強了學生的知識底蘊,加強了學生的發展后勁[5]。

在理念方面,王平提出了“新新聞教育”首要培養的是人、其次是人才的理念。當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假新聞事件層出不窮,原因在于記者在利益面前沒能抵制住誘惑,背離了新聞理想。新聞教育所要培養的新聞從業人員應該有著堅定的專業理念并且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合理運用“第四權力”。當然,堅定的新聞理念不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就牢牢樹立,還需要學生在步入社會后通過點滴實踐不斷加強。但是大學教育的鋪墊關系著學生職業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大學教育期間必須大力加強理念教育的熏陶。

師資方面,徐春霞著重闡述了優秀師資對于新聞教育的巨大作用,并進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生以及本科新聞教育在師資引進、配置和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6]。新聞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備,因此對新聞學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學專業教師首先要熱愛這項事業,熱愛學生,有著對于新聞教育事業無限的執著與奉獻精神;其次,新聞學專業教師應該有很強的新聞理念和一定的理論基礎,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領路人。除此之外,還需要新聞學專業教師有業界工作的經歷,熟悉當今新聞業的發展趨勢,即使轉向學校教育也不能遠離對業界的關注,要始終保持高度關注,避免講授課程脫離實際。

上述研究者著重在“三分法”體系的某一方面進行詳盡的闡述,也在一定程度上關注了該體系的其他方面,包括上述四篇文獻在內的116篇文章多數也涉及到“三分法”體系的其他部分,即“理念建構、課程設置與師資配置”的各個方面。但是由于具體文章的側重有所不同,限于篇幅對三者的論述也不盡充分,比如理念分析往往停留在教育的本質上,而忽視了對操作理念的探討。實際上,教學理念體現在實踐層面上,是學校的辦學思路;課程體系是學校辦學思路的集中體現;教師隊伍是課題體系得以推行和落實的重要保證。三者緊緊圍繞學校教育這一主體,彼此之間緊密聯系、不可分割。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信念堅定、“后勁”十足、實踐能力突出的新聞人才。

二、“產、學、研一體化”維度

整合是科學學新近出現的概念,整合理論是當下行業研究的流行理論。所謂整合,其精髓在于將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高層次的整合理論實際上是一種全方位、多維度的立體思維,這樣一種整合既尋求客觀具體基礎上的統一,又謀求歷史變遷和動態發展中的統合[7]。從“課程整合”到“學科融合”,從“學科融合”到“產學研一體化”是整合理論在新聞教育領域的不斷優化。

“產學研一體化”旨在使新聞實踐、新聞教學、新聞科研三位一體有機結合,夯實新聞教育的根基,推動新聞實踐與新聞科研的協調發展。走向以新聞實踐為基礎、新聞教學為支柱、新聞科研為指導的一體化格局是“一體化研究法”的目的。蔡凱如教授認為,新聞實踐是新聞教育和新聞研究的基礎,新聞教育服務于新聞實踐和新聞研究,新聞研究為新聞實踐和新聞教育提供理論指導[8]。在全部525篇新聞教育研究文獻中,以“教學”、“新聞業”、“研究”為關鍵詞兩兩組合分別進行再檢索,依次得到92、129、156篇的統計結果,占全部文獻的比例依次為17.5%、24.6%和29.7%??梢?,教學與研究的聯系最為緊密,而教學和新聞業的聯系則最少。

當下新聞教育的困難在于培養的新聞專業畢業生不被新聞媒體看好,逐漸喪失了市場競爭優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學囿于經院、學堂而與社會和媒體的聯系薄弱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們的新聞教學至今還沒有脫離“術”的影子,導致新聞學研究停滯不前,沒有使新聞學成為一門成熟的社會科學?!爱a學研一體化”展現的大新聞教育理念著重解決上述問題。此外,“產學研一體化”方法打破了目前新聞教育研究條塊分割的現狀,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個部分的整合效能,是粗放式教育向集約化教育、個性化教育轉變的生動體現。類似的“醫學教育——醫學實踐——醫學科研”、“農學教育——農學實踐——農學科研”、“法學教育——法學實踐——法學科研”等專業學科體系都形成了這種循環往復、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值得新聞教育加以研究與借鑒。

三、“傳播模式”維度

提高新聞教育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因此可以參照傳播效果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新聞教育。根據拉斯維爾的“五W”傳播模式,分別以“傳播者”、“信息”、“媒介”、“受眾”和“效果”為關鍵詞對525篇文獻進行再檢索,依次得到6、27、44、10、3篇的統計結果,合計90篇,占全部文獻的17.1%。由此可見,從傳播學的角度探索新聞教育研究的發展,運用傳播學的方法解決新聞教育研究的問題受到了比較高的關注。張昆和張永德從傳播的五個層次論述了新聞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從傳播的視角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9]。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試圖從傳播的角度解決新聞教育研究的問題,還提出了將“受眾中心論”、“使用與滿足”等理論運用到新聞教育的實踐中,這其實是混淆了“新聞教育”與“傳播教育”的理論界限?!靶侣劷逃笔且寣W生明確什么是新聞,新聞事業做什么,新聞工作者應當是怎樣的人[10]。相比較新聞教育的實體化,傳播教育更多表現的是“工具化”、“手段化”,兩者的研究領域有很大不同,而且新聞教育的靈魂在于樹立理念,而傳播教育中的諸多理論更多強調的是效果研究,有較強的功利色彩,這對于保持新聞事業客觀、準確、公正的性質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引起新聞道德與倫理的混亂。因此,不能隨意將傳播理論簡單套用到新聞教育研究領域。

四、“歷史法”維度

“歷史法”不是一個具體的方法,它所呈現的是需要我們通過回顧過去總結經驗,并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525篇總文獻以“回顧”和“展望”為題名關鍵詞進行再檢索時發現,搜索到的篇目只有2篇和3篇,僅占總數的1%。這個數字非常令人震驚,但它客觀地折射出新聞教育研究歷史觀缺失的現狀。

在這僅有的幾篇文章中,程道才于2000年在《廣州師范學院學報》上發表的《對我國新聞教育的世紀回望》就是其中之一。該文詳細介紹了燕京大學和復旦大學作為兩家老牌的新聞教育院校的辦學特色以及建國以來我國新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旨在強調,新聞學雖然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是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依然波瀾壯闊、光彩奪目。人們可以從它的歷史中了解發展規律、從重大事件中發現它的缺憾與進步、從名記者名作品中感受人文關懷,我們以歷史為鏡就是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攀登,汲取足夠的營養來壯大我們當下的新聞教育事業。

針對在歷史關注與傳承方面的缺失,新聞教育研究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可以通過理念培養給學生傳遞勿忘歷史的信條;可以開設《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報刊史》等課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可以通過實踐、參訪歷史遺跡,加深學生對新聞歷史的直觀印記。這些舉措不僅讓學生開闊了視野,對新聞事業有著宏觀把握,加深對專業主義理念的認知,同時也是對“三分法”的有益補充。

五、“一體兩翼”是新聞教育研究的整合優化之路

上述新聞教育研究的四個不同維度,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了新聞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教育研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照??紤]到目前中國新聞教育研究的發展現狀并結合上述對四個維度的分析,本文認為,中國新聞教育研究的改革應走以“三分法”為主體并以“歷史法”和“產學研一體化法”為兩翼的整合優化之路,同時要警惕“傳播法”研究取向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聞教育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一體兩翼”的新聞教育研究整合優化之路是這個大系統中一個頗具潛力的子系統。當前,我們應竭力創造條件去嘗試以“三分法”為主體,以“歷史法”和“產學研一體化法”為兩翼的新聞教育研究體系,按照“一體兩翼”的研究模式深入推進新聞教育研究的發展,通過研究模式的創新帶動研究成果的創新,并依托新的研究成果指導新聞教育改革的實踐,努力解決新聞專業畢業生個人發展“前景不明”、“后勁不足”等問題,為學生的最終成才提供科學指導,從而開創中國新聞教育的新局面。

[1]陳 彬:《學科30年嬗變之新聞學:從“分支”成長為“大樹”》,載《科學時報》,2008年11月25日。

[2]柳斌杰:《抓住戰略機遇 把握主題主線科學謀劃精心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載《中國出版》,2011年第3期。

[3]李希光:《新聞教育未來之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6頁。

[4]劉海貴:《論中國新聞教育的危機與轉機》,載《新聞大學》,2001年第4期。

[5]倪 寧:《我國新聞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載《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5期。

[6]徐春霞:《目前我國新聞教育的現狀和思考》,載《新聞天地》,2008年第2期。

[7]彭 娟:《論整合理論思維與教育理論研究》,載《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第3期。

[8]蔡凱如:《大新聞系統建構芻議——關于新聞教育、新聞研究與新聞實踐一體化的思考》,載《當代傳播》,2000年第4期。

[9]張 昆張永德:《從傳播學視角看當代中國新聞教育的闕失》,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10]鄭保衛:《新聞≠傳播≠媒體——對〈新聞教育錯在哪里〉一文的思考與回應》,載《國際新聞界》,2002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新聞學維度理念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加強新聞學話語體系建設
重造新聞學
——網絡化關系的視角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解困新聞學』的特征和本質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