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之對策*

2012-01-29 05:46畢恩興
職業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關鍵詞:校企職業企業

畢恩興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14)

強化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之對策*

畢恩興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14)

論述了強化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幾項措施,提出了職業教育兩個主體的思想,并提出應以法律形式鞏固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其應負的社會責任。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必須要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應該有兩個主體:一個是職業學校,另一個是相關企業。沒有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沒有企業參與,學校培養不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是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在參與職業教育的過程中也能得到較好的回報。

加強宣傳教育,轉變企業觀念

企業是用人和育人的大戶,企業有了適用的人才才能快速發展。如果企業參與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些人才就更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也與企業更有感情,用起來更好用。反之,如果企業只考慮眼前利益,不積極參與人才培養,企業就會出現人才匱乏、用工荒等情況。自覺、主動、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更是一種長效投資,為自己的發展儲備人才,因此,企業應該從長遠發展戰略來理解參與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政府鼓勵、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政府應該有計劃地組織企業管理人員學習、研討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廣泛宣傳職業教育對社會進步、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好處,組織行業協會代表、職業學校代表、企業界代表、共同研討如何搞好職業教育。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開展校企聯誼活動,增強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

完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現已初步形成了以《憲法》、《教育法》、《勞動法》、《高等教育法》為基礎,以《職業教育法》為核心,以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頒布的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各地的地方性法規為補充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這些法律法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管理體制、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對于我國職業教育健康、持續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保障作用。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方面的規定不夠系統和完善,對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大多停留在“鼓勵”或“倡導”的一般性號召上。例如,我國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都沒有明確賦予企業、行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缺乏話語權,缺乏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依據這些法規,企業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對于如何辦職業教育,企業的需求可以考慮也可以不考慮??梢?,由于沒有明確賦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定義務,沒有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中應享有的權利,企業不可能有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即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必不可少。因此,要激勵我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首先必須修訂已有相關法律條文,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體地位及法定義務,明確企業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和應享有的權利,使企業意識到: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不單單是成本投入,而且是履行社會責任;不只是有義務,也有相應的權利,從而從法律上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對嚴格履行法定職業教育義務的企業應有具體的獎勵,讓企業在職業教育中有充分的發言權,并獲得相應的利益;對于不履行法定職業教育義務的企業要有具體的懲罰措施,讓他們在諸多方面付出相應的代價。

國務院 《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已經明確了行業企業參與或支持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角色和任務。但是,行業和企業如何在機制、法律、社會角色包括經費投入等方面能合法合理地介入職業教育,似乎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說法,致使許多行業協會在開展這方面工作時師出無名,沒有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統籌和指導,工作內容和結果不具法律效應或自律效應。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程度沒有考核辦法,沒有認定標準,使得企業如何參與職業教育、參與程度如何認定、參與效果如何評價、結果如何獎懲等問題無法具體落實。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代表、職業學校代表、企業界代表、社會知名人士共同研討制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實施細則,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方式、內容、考核辦法、獎懲辦法等作出具體規定,使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各項工作有法可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建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協調機構,規范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行為

應建立相應機構,促進和協調校企之間的合作:(1)政府建立校企合作的協調機構,協調財政、稅務、工商、教育、人事、勞動等部門,保證各項政策法規落到實處。(2)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門代表、行業協會代表、企業界代表、職業院校代表組成的職業教育委員會,負責監督職業院校的教學與管理,審查職業院校的招生計劃、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專業教材的編寫與審查、授課內容、學生實習實訓方式、就業指導等,以保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和實用性增強,加強職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和對企業的吸引力。(3)建立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的促進機構,專門負責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各職業院校應當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校企合作業務量的需求設置相應的校企合作促進機構。對于校企合作相關業務量較大的學校,可以設立功能較齊全的專業化組織機構;對于校企合作業務量較少的學校,則可以設立綜合性的校企合作促進機構,但也要明確職責,并隨著校企合作業務的增加逐步增設相應機構來滿足校企合作發展的需要。(4)在行業協會里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負責職業技術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定,并參與職業技能鑒定,參與職業教育質量的評估。(5)在企業里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負責組織落實校企合作和職工培訓的各項事宜。

嚴格考核,獎懲及時兌現

機制是基礎,落實是關鍵。要做到考核方法確實可行,考核指標量化具體,獎懲依據明確,就必須制定一套量化考核辦法和量化獎懲辦法?,F結合實際作如下設想。

考核內容及計分方法 (1)接收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提供實習崗位按每人每天計0.01分,例如,某企業為10名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每名學生實習100天;或者接收100名學生實習,每名學生實習10天,就記10分。(2)職工培訓。在職職工平均每人每年不少于1個月脫產培訓,包括個人修養、企業文化、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提高,行業發展前沿技術的了解,新知識、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學習和了解,新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等。脫產培訓按每人每天記0.01分。(3)建立實習生產線。在企業建立實習生產線,按實際提供學生實習崗位和時間計算,與第一條相同的不重復計算;在職業學校建立實習生產線,根據實習工位按每年300天計算,例如,某生產線有20個工位,則每年提供6000人·天的實習崗位。(4)無償提供實習設備。提供最先進的新設備或者企業淘汰的舊設備供教學使用,均按設備評估價值計算,標的可定為企業年產值的萬分之一。按標的與實際提供設備價值計算該項得分。設備價值每萬元記1分,捐贈的設備的價值由職業學校和捐贈企業資產管理部門共同評估,新購的先進設備根據發票據實記分。(5)合作編寫專業教材。根據企業人員和職業院校教師編寫內容的比例和教材數量考核,一般企業人員編寫的內容在30%~70%,每本教材根據企業人員編寫內容比例得分,占30%得3分,占70%得7分。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的加倍記分。(6)合作開發技術改造和專項研究項目。合作開發技術改造,地市級的每項記2分,省級的每項記5分,國家級的每項記10分,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加倍記分。專項研究,地市級的每項記2分,省級的每項記5分,國家級的每項記10分,獲得技術進步獎的加倍記分。(7)提供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現場頂崗實踐崗位。每人每100天記1分,按專業教師現場頂崗實踐協議及教師現場頂崗實踐工作報告記分。(8)優秀畢業生就業,每人記1分,按就業協議據實記分。(9)企業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職業學校教學和實習指導工作,每課時記0.02分。(10)企業自主辦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按實際培訓人數和時間核算,每人每100天記1分。

評定 政府搭建校企合作的網絡平臺,根據企業規模(職工人數或年產值)設定具體指標,按職工人數每10人1分,或按年產值每100萬元1分,用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得分與標的分的比值衡量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評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等級,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參與度0.9以上為優秀,0.6至0.9為合格,0.6以下為不合格。例如,某企業的年產值為1億元,則標的分為100分,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105分,該企業的職業教育參與度為1.05,則將該企業評定為參與職業教育優秀企業。參與情況由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根據實際參與項目和數據通過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網絡平臺向政府協調機構報送信息,由政府協調機構組織專人核查后,將評定結果通過網絡平臺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做到公平、公開、透明,避免弄虛作假。

獎懲 (1)對參與職業教育優秀企業免征教育附加費,在企業評先、升級、企業領導提拔任用、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配備等方面優先考慮。(2)對參與職業教育合格企業教育附加費減半征收,在企業評先、升級,企業領導提拔任用,企業專業人才配備等方面適當考慮。(3)對參與職業教育不合格企業,要求限期整改,教育附加費全額征收,并處一定罰金,在企業評先、升級,企業領導提拔任用,企業專業人才配備等方面謹慎考慮。(4)對在職業學校建立生產線的企業,學生實習生產的產品產值免稅。(5)允許企業付給實習學生的工資低于法定最低工資標準,以提高企業接納實習學生的積極性。(6)對在職業教育與培訓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或授予榮譽稱號。(7)對基本不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招收專業技術人員時需要交納學徒稅。(8)對職業教育優秀企業在擴建用地方面給予優先保證。(9)對職業學校解決合作企業技術革新改造的課題優先立項、優先給予資金保證。(10)對參與職業教育優秀企業由國家優先投放科研經費。(11)優先保證合作企業用人需求。(12)加大教育附加費征收比例。

探索職業教育體制改革,職業學校試行董事會制度

職業學校辦學管理實行董事會制。根據學校的辦學規模,董事會成員一般為8~20人,由企業界代表、行業協會代表、教師代表、地方社團代表、職業學院院長、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組成。學院董事會確定學院的辦學方針并監督其實行;通過學院收支預算,任免學院高級職員、確立其工資及工作職責。

增強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能力

職業學??蒲袑嵙Σ蛔?,服務社會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難有效開展科技服務和技術推廣,難以充分發揮其社會經濟功能。在合作過程中,企業得到的實惠很有限,缺乏對企業的吸引力。職業學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主動到企業去了解和研究企業的實際需求,在企業職工教育、技術革新、產品開發、作業過程優化、安全管理、節能減排等方面給于企業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強化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第一,要完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第二,體制要便于政令暢通,責任分明,管理高效,要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結果,要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辦事的良好環境;第三,考核評價體系要完善,指標應明確量化,便于實施;第四,考核過程和考核結果應公開、公正、透明,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各方面的監督;第五,獎懲應及時兌現,激勵作用要明顯;第六,職業學校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服務功能,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

[1]牛家強.注重內涵建設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7,(29):149-150.

[2]溫家寶.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11-14.

[3]李堅利.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

[4]廣東組建首個校企合作型職教集團[N].中國教育報,2006-06-29.

[5]曾憲明,賈劍方.構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激勵機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71-73.

G710

A

1672-5727(2012)02-0149-03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研究》(課題編號:SGH0903100)的研究成果

畢恩興(1963—),男,陜西漢中人,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和電子技術。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猜你喜歡
校企職業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一個平臺 四項合作 多方共贏——“政府搭臺、校企唱戲”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