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絲綢之路上的五彩光影

2012-02-08 06:58
大眾DV 2012年2期
關鍵詞:沙漠紀錄片機器

本刊記者

紀林,懷揣著夢想和憧憬,以及對新疆故土的深厚熱愛。20多年來,紀林從一個滿懷夢想的青年成長成為一個紀錄片導演,在他的鏡頭中展示了神秘而又豐富多彩的新疆,同時他也是新疆紀錄片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外獲獎的導演。

在烏魯木齊的第二場雪中,我們造訪了紀林老師的工作室。

《大眾DV》:你是怎么開始紀錄片創作的?

紀林:1985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新疆廣播電視廳,當時正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我剛分配過來主要任務就是抄稿子,抄了兩個月稿子后就分配到了新疆電視臺。在電視臺專題部文化生活組,主要是拍一些短片。整個專題部當時就兩三臺機器,二十多人就兩三臺機器。部領導比較照顧我,跟我說有臺壞了的機器可以給我用,用來學習構圖,學習拍攝,當時就拿著這臺機器每個周末借朋友的車出去野外,自己拍些東西,慢慢地摸索開始喜歡上了這個行當。

直到1988年我拍出了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紀錄片《六月在博斯騰湖》,中央臺的老師們看了后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六月在博斯騰湖》主要是講述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雨之后博斯騰湖的景色、動物,以及打漁人的生活,后來這部片子還被拿到美國和加拿大去展播。這部片子也是在我拍攝紀錄片歷史上一次成功的實踐,對以后的創作起到了積淀作用。

我認為真正跨入紀錄片大門的是我在西藏阿里拍攝的《遙望高原》,這是一部講述阿里高原上邊防官兵生活的紀錄片,從這部片子以后我也開始逐漸擺脫形式主義的影子,盡量用樸素的鏡頭來表達被記錄者的真實狀態。在1991年全國省級電視臺聯合拍攝的56集電視系列片《中國少數民族》中,我擔任新疆8集的編導和攝像,拍攝了新疆的主要少數民族。

在1993年完成了臺里的拍攝任務后,我申請去了南疆沙雅縣的沙漠中拍攝居住在那里一戶人家的生活,大約用了9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家住沙漠中》的拍攝,后來這部片子入選了1996年德國哥廷根國際人類學電影節和1996年挪威北歐人類文化電影節,這是我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片子。到2000年我拍攝了第一部在電視臺任務之外的獨立創作的紀錄片《Do Re Mi》,

《大眾DV》:你如何做紀錄片選題?可以談談你比較滿意的紀錄片作品嗎?

紀林:10年以來我做選題,堅持的都是以人文精神為出發點,不以自己的主觀意念作為標準,用新疆最真實的東西,最真實的影像來記錄,來展示新疆。

先說說《家住沙漠中》這部片子吧,當時是為石油物探拍攝片子,我們是被直升機送到沙漠中的,因為我是在伊犁長大,伊犁都是草原森林所以看見沙漠感覺新奇,就想到什么時候能在這里獨立地拍一部片子。

后來1990年阿克蘇電視臺的朋友帶我去塔克拉瑪干沙漠里采風,我們往沙漠腹地行走,中途車還壞了,讓向導出去找車救我們,后來向導找來拖拉機,把我們救了出去,走過塔里木河留下的一個水塘,發現一戶人家,非常好奇就進去看看。這家的用具都是用胡楊木做的,穿的是羊皮做的衣服,這些對我這個外面來的人很好奇,于是就記下了這一家,由于受器材和拍攝事務所限制我們就匆匆離開了這里,當時我就下決心一定還要回來看看。

1993年我們臺里進了一批一體攝像機,我申請到了一臺,完成臺里的工作后我和領導說明了想法,領導很支持,我就拿著機器去了沙漠。那個地方屬于新疆的沙雅縣,到了之后發現那一家人已經不在那里住了,于是我又往沙漠深處走,靠著沙丘到一個叫“酒窩子塔姆”的地方有一戶人家,家里的主人很憨厚熱情,雖然他家沒有水塘,但是門口不遠有一條河,也達到了我們預想的拍攝條件。進入這個區域走了大約兩天,到了河邊坐船過河租著老鄉的毛驢車拉著器材,為了器材的安全我們還要一個人跟著毛驢車走,非常辛苦。最后和他們家人溝通好后我和攝像一起在他家旁邊搭了一個住的地方,就這樣拍了下去,這部片子拍了大約九個月。

另一部片子《Do Re Mi》,講述了新疆喀什市庫木代爾瓦孜路272號維吾爾樂器制作商店店主買買提伊明-阿巴白克熱的樂器店,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因為好奇和對音樂的熱愛而來到店里,相互交流學習。

當時在拍這部片子之前來喀什拍東西,就已經認識了這個店主,之后2000年正好又要到喀什拍一個片子,要在那里呆四個多月,我就經常到店里去坐坐,看見不同國家的年輕人都來這個店里,聊天交流,學習彈奏,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主要是各種不同文化在這里能有交流和共鳴,我覺得非常的有意義。我主要的靈感就是覺得新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很多文化在這里交流積淀,留下了很多東西,但都是書籍史料之類的,很少有影像類的能表達這一地區文化交流積淀的資料,正好這個樂器店的情況能表現出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在喀什這一地區找到共鳴得到交流,也符合我的觀點,就拍了下來。

當時我用剛買的松下NVDX-1拍攝,有時候天天去拍,有時隔幾天去,拍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的角落里架著機器,機器也小在角落里沒人管我后來這個片子第一個版本剪了2個小時的,我覺得出現的人物太多了太拖沓,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剪,之后干脆放下不管了,過了一段時間又拿起來剪,挑選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你看到的日本女學生、美國音樂旅行者、和這個樂器店店主,最后剪成了30分鐘的片子。

《大眾DV》:在拍攝的過程中,如何接近你的拍攝對象?順暢的溝通很重要,你是如何做到的?

紀林:不光是剛才談到的這兩部片子,我在做好選題準備拍攝前,都是先和拍攝對象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用人類學的一些觀察法,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然后平等和他們交流溝通,一定要強調自己和他們是平等的,不要有什么電視臺記者的架子和思想,對人家要真誠,內心一定要真誠,所謂真誠就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言語都要真實,取得別人對你信任感。比如說《家住沙漠中》這部片子,片子的主人公是一個話不多的人,剛開始交流也有點困難,后來我問他說你對沙漠外面的世界感不感興趣,他說感興趣,他家里有臺電視機信號還不好屏幕都是雪花,但他也很喜歡看;我就說你對外面的世界感興趣,外面世界的人對你的生活也很感興趣,我拍你的生活就是給他們看,和你看電視一個道理。這樣他就明白了,后來我們交流得越來越順暢,有時候我們外出買東西還給他家的孩子買些衣服、鞋之類的東西,他還邀請我們一起吃飯,但是為了拍攝客觀的需要,我們盡量不參與他們家的生活。說這些還是要強調是你是不是真心誠意地和人家交流,把你的意圖想法表達清楚,當然如果人家拒絕你,你也別生氣,拒絕也是人家的權利。個人也要有承受壓力的能力,從被拍攝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溝通交流,這才是拍好一部片子的方法。

《大眾DV》:可以談談器材的改變對你拍攝紀錄片的影響嗎?

紀林:最早的時候電視臺用的機器都是攝像機和錄像機分離的機器,非常笨重,而且電池也不經用,記得我用的好像是索尼330。那個時候這種機器拍紀錄片真是很痛苦,后來逐漸出現了一體機,模擬的那種,畫質也不好,尤其在新疆這種風沙大的地方,帶子拍出來有時候畫面都被風沙劃了“條子”。我覺得對我拍攝紀錄片影響最大就是Betacam一體機的出現,從畫質、便攜以及電池都是一個質的飛躍。再往后就是DV的發展,機器越來越小,畫質越來越高,價格也到了普通百姓可以接受的地步,于是1999年我去廣州買了自己第一部DV——松下NVDX1?,F在我也開始使用單反相機的視頻功能來拍攝紀錄片,現在用的是佳能EOS 5D MarkⅡ,當時2009年一出來我就買了,就是看中它的高畫質和便攜。對我來說選機器主要的標準就是高畫質和輕便性。機器的逐漸變小和普及,也讓拍攝的對象減少好奇感,可以安心地拍攝好片子。

《大眾DV》:新疆可以說是一個影像的天堂,說說新疆地區紀錄片創作的優勢?

紀林:新疆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這個是一個不可多得資源;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世界各種文化的交匯之地;新疆地大,占中國的六分之一,各種自然資源豐富,可取素材非常多;在這里由于文化的差異與融合讓你總有新鮮的感覺,總能發現新鮮有趣的事物,總在你的眼前能呈現新的狀態,我想這就是新疆紀錄片創作的優勢。

《大眾DV》:最近有什么新的創作嗎?

紀林:最近在籌措的選題是一個講述馬的紀錄片,叫《馬之上升》,大概講的是馬在現代社會中的一個功能的變化,我們知道在過去馬實際上是人類生產工具的一種,它需要拉車、干活、馱東西,還要做人的交通工具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和人類的關系也在不停的改變,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拿它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它在勞動生產中的地位和功能似乎都在下降,片子講述的是馬與人關系的改變。這部片子主要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拍攝,目前拍攝了部分素材,2012年5月后好打算過去繼續拍攝。這部片子也是用佳能EOS 5D MarkⅡ的EOS Movie拍攝的。

《大眾DV》:對于想拍攝或學習紀錄片的讀者有什么建議?

紀林:像普通人一樣的去生活,不要把自己完全關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當然不是不接觸網絡,不要把自己規劃在哪個流派,限定在一個表達方式;一定要多和人接觸,有愛心、同情心、有責任心。多深入地方基層,用科學的方法多觀察、多交流,你要記錄你周圍的人和事,就要記住首先你是一個存在于社會上的人,屬于社會的一部分,不要把自己與現實社會割裂開來。

[責任編輯:郝大鵬]

猜你喜歡
沙漠紀錄片機器
機器狗
機器狗
Rough Cut
沙漠之旅
走進沙漠
等待
走進沙漠
超級蟻穴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穿越沙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