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搞輿論戰強攻敘利亞

2012-03-16 13:47
環球時報 2012-03-16
關鍵詞:霍姆斯輿論環球時報

●本報赴敘利亞特派記者 邱永崢 劉暢

“敘利亞輸掉了新聞控制戰”,《紐約時報》13日這樣斷言,這是因為“公民記者在YouTube上傳的有關敘利亞的視頻就有4萬段”。盡管敘利亞政府一直高調反駁這些視頻和報道,但從突尼斯到埃及,從利比亞到也門,再到現在的敘利亞,放逐本·阿里、囚禁穆巴拉克、射殺卡扎菲、逼走薩利赫,現在又挑戰巴沙爾的核心力量,不是舞刀弄槍的反政府武裝,也不是夸夸其談的反對派政客,而是搶占信息流制高點的新輿論戰?!董h球時報》記者在數次赴利比亞、埃及、敘利亞的采訪中也切身體會到,這次新輿論戰的戰場從電視、報紙到網絡,主導了整個“阿拉伯之春”。 中東學者埃里亞斯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說:“誰打贏輿論戰,誰才有可能獲得生存?!?/p>

西方記者守候敘黎邊界

《環球時報》記者不久前第二次赴敘利亞采訪,最先讓記者嗅到硝煙味道的不是荷槍實彈的敘邊防軍,也不是沿途隨時可見的各種民兵武裝,而是敘邊界口岸入境廳的一堵墻:偌大的幾幅漫畫占據了大半個墻面,畫有BBC(英國廣播公司)、VOA(美國之音)、半島電視臺和阿拉伯電視臺標志的四桿槍包圍著一張敘利亞地圖,槍口里不斷噴射出“謠言”、“流言” 等子彈;另一幅漫畫是,西方和海灣國家媒體噴出的黑霧,遮蔽了標有敘利亞字樣的和平鴿;第三幅漫畫很“給力”——標有“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和“阿拉伯敘利亞通訊社”的鐵拳狠狠地砸在上述媒體的身上!邊上的標語是:粉碎不懷好意的外國輿論陰謀。

“比霍姆斯、巴巴阿莫爾和伊德利卜城戰火更激烈的是雙方的輿論戰,”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政治學者埃里亞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雙方都清楚,在軍事抉擇點到來之前,誰打贏輿論戰,誰才有可能獲得生存與支持?!?/p>

3月13日,眾多美歐媒體同時播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的霍姆斯47名“婦孺慘死”畫面,以及一些自稱來自霍姆斯的百姓控訴政府軍“屠殺”的報道。對此,敘利亞政府輿論迅速反擊:敘國家電視臺當晚毫不忌諱地播出了這組血腥的尸體照片,并且采訪“多名霍姆斯當地居民”,講述的卻是“武裝分子對無辜平民犯下殘酷罪行”。敘通訊社的長篇報道則質疑,為什么這些恐怖事件總是在安理會會議前出現?年初俄中在安理會投否決票前,霍姆斯也曾爆出平民慘劇。

不久前曾在潛入霍姆斯時負傷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保羅·康瑞回國后就指責敘政府軍在霍姆斯“大屠殺”。敘利亞網絡上則爆出康瑞在利比亞戰爭期間與伊斯蘭極端主義頭目哈基姆·比哈吉的合影。哈基姆與“基地”組織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被爆出在利比亞戰爭中曾與英國情報機構結盟,許多敘網民紛紛稱康瑞是“英國軍情六處特工”,這一觀點甚至得到英美許多網民的支持。

為了打贏對敘利亞的輿論戰,西方把敘新聞機構作為制裁對象。法新社稱,美國政府上周將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對象擴展到敘廣播電視總局。美國財政部官員蘇比在解釋對其制裁的原因時稱:“敘廣電總局成了巴沙爾政府強力鎮壓人民的左膀右臂?!睂Υ?,敘利亞政府反駁說:“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嚴重違反了西方自我吹捧的言論和新聞自由?!?/p>

“隨著政府軍逐步將反對派武裝擠壓出霍姆斯和伊德利卜,實地熱戰越來越變成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的口水戰?!敝鞴芡鈬襟w的一名敘利亞新聞部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對敘利亞政府持偏見的外國媒體也會越來越賣力地抹黑大馬士革?!薄董h球時報》記者在黎巴嫩貝卡谷地的采訪也證實了這一點。位于貝卡谷地查圖拉的馬薩卜基飯店主管告訴記者:“以往常駐貝魯特的美歐主流媒體記者現在都移師到靠近敘利亞邊界的貝卡谷地,在飯店包房間一包就是幾個月?!?/p>

3000衛星電話先于武器送達

與傳統輿論戰不同的是,《環球時報》記者在敘利亞親歷的是新輿論戰的交鋒,特別是基于網絡的輿論戰。2011年3月,敘利亞動蕩發生后,大馬士革嚴禁絕大多數外國媒體入境報道,但這并沒有削弱不利于敘政府的信息外溢力度。本報記者2月底在大馬士革獲得的最新一期《今日敘利亞》英文雜志援引谷歌分析數據稱,過去一年“敘利亞”的相關搜索量翻番,數據庫中有敘利亞情況介紹的網頁數量從2300萬個增至4700多萬,而視頻上傳的數量更是難以統計。

現住倫敦的新聞學學者埃斯波蒂開了一個博客,研究國際媒體采用的敘“公民記者”提供的消息源:“我們真的弄不清楚這些視頻到底從何而來,誰拍了這些視頻……因為幾乎沒有一家媒體能在敘境內保持記者的長期存在,然后敢說‘這就是我的記者親眼看到的?!薄董h球時報》記者采訪了現在黎巴嫩的敘反對派“公民記者”阿比德·哈基姆。他說:“我們一直靠推特等社交媒體在網上搞串連,進而發展到實際行動,現在我們仍然靠著網絡繼續我們的事業,繼續與反政府運動的人交換意見?!辈贿^,哈基姆沒有說如何把這些視頻給西方媒體,并讓媒體采用這些沒有“可靠信息源的視頻”。

不過,據《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所知,這一切都不那么簡單。據稱美歐和海灣國家眾多非政府組織和機構在給霍姆斯的反政府力量輸送藥品、糧食和彈藥之前,他們最先送入霍姆斯的是3000多部海事衛星電話,送入敘利亞全境的海事衛星電話更多達6500多部。這些海事衛星電話體積很小,操作方便,并且由外界為其充值,保證當地一旦斷網,仍有信息源源不斷地輸入輸出。美國紐約一個名為Avaaz的“民間機構”還專程派出秘密小組潛入敘利亞,培訓當地的“公民記者”,對其傳出的視頻畫面進行整理,然后再“分發”給西方各媒體。

敘利亞政府堅持不“斷網”

“新輿論戰輸贏關系到政府的生死存亡?!崩璋湍郦毩⒚襟w人范伯曼·阿里塔爾對《環球時報》記者坦言:“誰不重視它,誰不會玩它,誰就可能玩完?!?/p>

去年初埃及街頭動蕩,穆巴拉克迅速關閉了半島電視臺,將其記者驅逐出境,同時嚴管國內媒體。然而,谷歌埃及公司主管古奈姆挑頭,用社交網絡“革命”把穆巴拉克趕下了臺?!董h球時報》記者去年12月赴埃及采訪時,在開羅大學書店看到,古奈姆的新書《2.0革命》擺在很顯眼的位置,不少年輕人都在翻看。古奈姆在書中寫道:“公民記者和網絡媒體在向世界通告解放廣場發生的一切時起了重要作用……成千上萬臉譜賬戶和推特都在散發新聞?!?/p>

《環球時報》記者去年三度赴利比亞進行采訪,卡扎菲政權除了斷網和控制國內的報紙外,沒有任何有效手段,卡扎菲政權控制的電視臺除了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軍隊演習與受閱的場面外,就是政府高官口號式的“隔空喊話”。相比之下,反對派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的“爆料”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利比亞民眾,正是這種輿論使卡扎菲的倒臺成了“命中注定的”。

不過在敘利亞,《環球時報》記者無論是在大馬士革、塔爾圖斯、拉塔基亞,甚至在霍姆斯采訪時都發現,敘政府并沒有“斷網”,甚至在表面看來沒有對網絡進行管制。在飯店和街頭咖啡館,任何人都能通過無線輕松上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敘高級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敘政府沒有采取“斷網”措施與巴沙爾總統本人有直接關系:“他在留學英國期間,網絡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回國后他全力推動互聯網發展。他還明確說過,你不說架不住別人不說,你不搶占信息的制高點,別人會去占領,所以越是國家危險,越需要互聯網上有我們的聲音?!?/p>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敘利亞政府放任互聯網上的信息?!董h球時報》記者在敘采訪期間,與總部在倫敦的敘反對派有電子郵件往來,以了解雙方的聲音。但記者很快發現,只要與反對派有過聯絡的電子郵件,馬上會被“黑死”。而在敘利亞境內,外國記者使用本地的互聯網,必須改鏈接方式,換成敘利亞電信公司的網絡。

《環球時報》記者今年2月底第二次赴敘利亞,冒著風雪從黎巴嫩走陸路通關進入敘利亞。行李、設備須一一備案審查,在等待的數小時里,敘利亞海關人員“挽留”記者喝茶。這間敘黎邊境的小屋內,電視上不斷播放霍姆斯爆炸的畫面,海關人員有些尷尬地趕緊換臺,畫面卻仍是霍姆斯爆炸和對政府軍暴力鎮壓的抨擊。巴沙爾掌權前做的第一件事是拓展國民對計算機和網絡的使用,同時敘利亞家家架設衛星接收器,接收的大多是西方和海灣國家的電視臺。然而,當下由西方主導的電視媒體對敘鋪天蓋地的指責性報道,讓敘利亞國民很難不受其左右。記者坐在敘黎邊境小屋看著海關人員不斷轉臺,最后這名中年男子關了電視,哀嘆離去。屋外暴風雪也越來越猛?!?/p>

猜你喜歡
霍姆斯輿論環球時報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國在輿論重壓下﹃援助印度﹄
你沒有做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蛋糕上的辭職信
訂《環球時報》 看2010年的世界
訂《環球時報》 看2010年的世界
訂《環球時報》 看2010年的世界
本報五一期間休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