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親子溝通狀況的關系研究①

2012-04-01 02:01謝履羽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1期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狀況

謝履羽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系,福建 福州 350015)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伴隨而來的農民工孩子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推算,全國留守兒童規模已經達到2290萬人[1]。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教育、健康等問題越來越受到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在我國沿海省份,存在“另類守望者”,即海外留守兒童,他們是留守兒童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特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半年及以上)在國外工作而被留在家鄉的未成年(18周歲以下)子女[2]。因此,研究中小學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雙親溝通狀況顯得非常必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3]和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量表[4]對海外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沿海某省分布在各個城市的海外留守兒童,入選兒童需滿足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國外工作超過半年以上,6~18歲的標準。于2011年8月份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5份,問卷回收率96.67%。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38份,有效率為95.17%。平均年齡14歲,男生71名,女生66名,男女性別比例52∶48。問卷施測由筆者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于2011年8月份前往全省各地逐個面對面完成,他們都受過專業化的數據收集技能的訓練。最后對數據采用SPSSl6.0for windows 2003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和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一)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沒有一個心理健康量表分量表的得分超過8,總分35.68,小于55,即所調查的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處于正常水平,即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未因父母留守海外而受到嚴重的損害。這一結果與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相悖,卻與以往有關海外留守兒童的研究一致[5]。這可能與家庭的經濟收入水平有關。在本研究所調查的海外留守兒童中,父親月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占52.5%,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78.7%。同時,母親的月收入10000元以上占30.6%,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50.0%。高經濟水平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保護因素。另外,本次調查的海外留守兒童父母離開孩子時間4~5年的只占37.8%,若以5年以下來算,則占到了76.8%。有關研究表明留守時間在5年以上的兒童的心理失衡得分顯著高于留守時間為1~2年、3~4年的兒童[3]。同時,海外留守兒童的孤獨傾向平均分為2.89,小于3分,說明海外留守兒童不孤獨,不自閉,樂于與人交往,愛好交際,喜歡尋求刺激。據有關研究發現,海外留守兒童的父母比較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與農村留守兒童相比,海外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親子溝通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聯系方式多、溝通頻率高、溝通時間長、溝通話題相似[4]??梢?,高質量的親子溝通也是保護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性別差異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女生的總體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男生(t=-2.321,P=0.022),主要體現在學習焦慮(t=-2.061,P=0.041)、自責傾向(t=-2.091,P=0.038)、過敏傾向(t=-2.338,P=0.021)三個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自責、自卑,更容易把過失歸咎于自己,過于敏感。這一結果和以往研究比較一致[5],這可能與女孩情感依賴性強、生理發展特點等因素有關。女孩比較多愁善感,心理較為脆弱,在情感上更依戀父母,心境易受環境改變的影響,更容易產生焦慮等情緒。相對來說,男孩獨立性較強,在情感上對父母的依戀更少,且對新環境的適應也較快,因而心理健康狀況稍好。

(三)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年齡差異

對小學組與中學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未發現兩組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樣本量不夠大有關。同時,我們發現12~16歲之間的心理健康量表分數相對其他年齡階段要高,即12~16歲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于其他年齡段要差,這可能與本次調查的群體年齡主要分布在13~16歲,占到了73.2%有關。這個年齡階段主要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生理特點使得這個年齡階段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為此,這樣的特點不是海外留守兒童獨特的現象。

(四)海外留守兒童親子溝通總體情況

對兒童與父親、母親溝通的2個量表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海外留守兒童與母親的溝通狀況極顯著,好于父親(t=3.658,p=0.000,M(父子)=100.98,M(母子)=106.49)。對海外留守兒童與父親、母親溝通的性別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海外留守兒童在與父親溝通時,只有在積極傾聽維度上存在極顯著差異(t=-3.507,P=0.001),女生極顯著高于男生,即女生比男生更善于積極傾聽父親。而在與母親溝通上,各維度分數和總分均未出現顯著差異。這樣的結論也符合一般常識,女生更容易與父母接近,女性更容易發揮溝通者的角色。

(五)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母親、父親溝通狀況的關系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診斷得分同母親溝通的狀況負相關顯著(R=-0.183,P=0.032),同父子溝通的狀況負相關顯著(R=-0.201,P=0.018),母子和父子溝通狀況正相關極顯著(R=0.484,P=0.000),即海外留守兒童與父母雙方溝通的狀況發展變化比較一致。配對樣本T檢驗發現海外留守兒童與母親的溝通狀況和兒童與父親的溝通狀況存在極顯著差異(t=-3.658,P=0.000),父親與孩子的溝通狀況比母親差。這可能與傳統性別角色期望差異有關,孩子與母親就是要比與父親溝通更好一些。

三、結論

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處于正常水平,他們的心理健康未受父母出國多年的影響而處于不健康狀態。女生相對于男生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出現問題,她們更容易因學習而煩惱,更容易自責,因小事過于敏感,更容易對失敗進行自我歸因。海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未表現出小學年齡段和初中年齡段的顯著差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母子、父子溝通的狀況正相關顯著。兒童與母親的溝通狀況和父親的溝通狀況盡管在發展方向上一致,但亦存在極顯著差異,即母親與孩子的溝通狀況始終比父親與孩子溝通狀況要好。

[1]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林玲,連榕.連江、長樂海外留守兒童孤獨感、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現狀及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3]謝履羽,莫意清.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適應研究述評[J].現代商貿工業,2010(5).

[4]陳晶晶,連榕.親子溝通特點對海外留守兒童社會行為影響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5]岳慧蘭,傅小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0).

猜你喜歡
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狀況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聲敏感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9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依然會保持穩健
第五節 2015年法學專業就業狀況
國內留守兒童心理彈性Meta分析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組織狀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