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隈研吾建筑設計作品中的日本傳統文化

2012-04-06 06:08黃子云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12年3期
關鍵詞:柵格建筑師美術館

黃子云 魏春雨

摘要:在當代多元化的日本建筑界,新生代建筑師用他們自己獨特的設計來表達對如何應用現代技術文明去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這一個課題的關注。本文通過介紹日本現代著名建筑師隈研吾及其建筑設計作品,探索日本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表達,為中國建筑與文化的發展提供一點啟示。

1前言

日本現代建筑文化飛速發展,在民族性與地域性方面的探索成果非常巨大。如何繼承日本傳統文化、探討現代與傳統的結合是日本近代建筑師在建筑創作中一直思考的問題。以隈研吾(Kengo Kuma)為代表的新一代日本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探尋這種融合并取得了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建筑師也面臨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問題的困惑,也許我們能通過對隈研吾(Kengo Kuma)建筑設計作品的分析中得到一些進行新時代建筑設計的啟示。

2日本現代建筑的發展歷程

日本的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影響,尤其以其固有的建筑觀和對外來文化共存并萃取的態度吸引著世人的目光。當現代主義建筑運動進入古老文明的東方,日本建筑界發展并衍生出了多種創作理論和流派。老一輩建筑師村野藤吾始終和現代主義建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丹下健三在東西建筑思潮的碰撞中成為推動日本的現代建筑運動發展進程的主力。磯崎新以新的視覺語言來解釋地域文脈。黑川紀章在西方新思想基礎上表達現代日本的主題。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最簡潔的質感和最質樸的氣質回歸東方古禪。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的作品多采用白色,輕盈剔透,似乎在用其他的材質模擬和紙,玻璃弱化了光而變得更加虛幻,禪思在他們的作品里深刻表達。

3隈研吾及其建筑設計理念

隈研吾(Kengo Kuma)是當今日本建筑師的領軍人物,他主張建筑融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他所思考的不僅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更側重于建筑與人類、建筑與自然的關系。他的建筑作品散發出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他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來創造建筑——創造出外表柔弱卻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筑的溫馨與美的“弱建筑”。隈研吾(KengoKuma)有許多的作品,如三得利美術館、那須歷史探訪館、蓮屋、熱海的“水/玻璃”住宅、廣重博物館、龜老山展望臺……這些作品并非僅僅是一個個靜態的呈現,從中可以看到他對于建筑的深層思考與其建筑理念的嬗變。透明性是隈研吾(Kengo Kuma)的主要設計理念之一。他期望將現代的高科技和傳統的自然素材相結合,使這個并不年輕的理念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再生。這也是傳統性、地域性與先進性、全球性相結合的一種嘗試。

隈研吾(Kengo Kuma)對傳統的探索很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具體方法有兩個:一是物理的方法,就是讓建筑本體適應當地自然和傳統文化:二是文化的方法,讓傳統文化、手工藝等在建筑中得以體現。他用現代的建筑材料來詮釋建筑的自然屬性和日本的傳統文化。本文主要以隈研吾(Kengo Kuma)的“水/玻璃”住宅、碼頭町廣重美術館、高柳町社區中心為例,探討隈研吾在現代建筑中對傳統的表達。

4“水/玻璃”住宅

這座由玻璃打造的透明房子位于日本靜岡熱海市一段運河的高崖之上,面向大海。這座別墅的景觀廳仿佛一葉扁舟漂浮在大海上(圖1、圖2)。該廳由一塊浮在水池上玻璃板作為地板,被安置在海岸邊的懸崖上。地板的形狀、質感、構造方式、微妙的高差變化、邊緣的處理、材質的軟硬等都被認真的推敲。室內家具的設計也采用輕盈堅韌的玻璃與鋼,與建筑相融合成一個整體。墻體使用玻璃巧妙的設計,以地面為主要手法鏈接建筑主體與環境,仿佛墻從來沒有出現。水消解了空間的邊緣,建筑主體周邊的人工水域與視線上的海景恰好形成水天一線美景。光線穿過有著不銹鋼百葉隔柵部分的屋頂投射下來,在水平和豎直玻璃的作用下,使人在其中仿佛漂浮于云霧之中。在這樣的空間里,材料的自身屬性已經淹沒在復合紋理的統一組織結構之中。建筑不再被作為被觀賞的物品,而是主動地參與到環境中,室內的觀賞者也同時被‘隱身于建筑與環境中。整個建筑由此而顯現出安寧與沉默的氣質,最終達到退隱。

這一空間設計理念來源于日本的傳統建筑空間(圖3)。在日本傳統建筑中,各個領域是由不同形式的地面來界定的。地面是內部領域的標志,而外墻屬于外部領域。在日本古代,各領域的劃分就已經出現了,按照級別由低到高依次為土地面、地板和榻榻米,墻體不具備劃分領域的功能,所以很多情況下墻體會被具有不確定性的拉門所取代。進入了陶山時代以后的“書院造”,地板成了滿鋪,不同領域的劃分依舊是通過高差來表達,視線的高差的敏銳度同時得到加強。水/玻璃住宅景觀廳以地面的變化為主要特色的設計手法來源于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深刻記憶,通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反過來認識到自身傳統的價值。

雖然隈研吾并沒有使用日本傳統建筑的建材,但“物”雖不同“神”卻還在。他把日本建筑特有的東方神韻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把關注的焦點從建筑的“物質”轉向了建筑的“神韻”——“禪”的意境,清貧、隱忍,天人合一。他脫離開對傳統建筑符號的簡單復制與拼貼,而在空間構成上延續對傳統的記憶。水和玻璃這些物質表現出一種非時間性的永恒的特征,如同禪的通透澄明。地板、水與玻璃的完美融合,貫通了室內外,實現了空間的流動性,避免了物質性的存在,在精神上得到了升華。

5馬頭町廣重美術館

馬頭町廣重美術館是為城市青木設計的一個能夠容納日本美術史上一位浮世繪畫家安藤廣重精神和作品的美術館(圖4)。安藤廣重的畫作曾被大量發現于青木的住所。安藤廣重浮世繪創作的特質就在于他對自然和自然界變化的關注,并且一以貫之的去表現介于光、風、雨和霧等自然元素不斷地改變它們的特征和本質這一事實。廣重美術館的創作選擇了用特別清晰的自然元素和色彩相結合來突顯安騰廣重的創作特色。美術館在整體造型上延用了日本傳統建筑抽象出來的簡潔幾何形體的印象。在美術館屋頂的設計上,突出了日本傳統建筑屋頂厚重而出檐深遠的特征,使整個建筑從遠處看謙卑的貼地而行,在建筑空間層次上充分表達了傳統建筑內斂的氣質(圖5)。這個美術館的整體與局部均采用了簡單的形態元素,由很多木質柵格組成,屋頂和墻壁都是由木質柵格組成的,使整個建筑雖匍匐于地卻不失輕盈(圖6)。柵格的簡單排列與組合,分割著建筑水平與垂直的大大小小的空間,建筑界面同時也變幻著虛實,豐富了空間層次。隨著照進建筑來的光線的變化,柵格的特質也有著各種變化。有的時候,這些柵格比其他時候更生動鮮明的展示建筑的材料和色彩的特性,保持著日本傳統建筑對于建筑材料質感的原生態展現的傳統(圖7)。通過巧妙地組合,建筑完全超越柵格系統成為一種光的“傳感器”。

6高柳町社區中心

這棟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圓形村落,帶有茅草的屋頂顯示出傳統建筑的輪廓。

(圖8)村落中很多傳統風格的房屋已經消失了,于是它成為圓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號。這個建筑“雅致柔和”。它以和紙為主要表現特質,使時光倒流仿佛回到古代,勾起人們關于遙遠古時代的溫馨記憶。該建筑的用材是當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紙(圖10)。雙層和紙與木材代替玻璃和鋁板,成為了建筑的主要圍合材料。和紙以魔芋膠和柿漆做過防水處理,籍此發揮“脆弱材質”的輕薄、易折、半透明的特性。所有的內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墻壁等都覆以和紙。木材與紙的柵格式組合,柱與梁簡潔明了的交接。紙與柵格或鏈接或交替或鏤空的排列,給建筑室內帶來的了若隱若現的景致,使該建筑無論從物理上、空間上還是精神上都表現出日本傳統建筑中脆弱無常的美學觀點。窗外的田野洋溢著生機勃勃的喜悅,光線透過紙張與柵格進入室內,使光線在室內柔和而腺朧。薄薄的紙墻輕盈脆弱,卻真真實實的分離出建筑的內與外。內與外的通透,墻外的景致那么近在眼前卻又遠若天邊般不可觸及,仿佛一片“悟”的化境,再現了禪學中的索樸與冷寂(圖9)。

7結語

日本現代建筑繁榮發展到今天,從第一代建筑到丹下健三、安藤忠雄、妹島和世到現今的隈研吾(Kengo Kuma)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師們探索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并不斷取得成就。當代日本建筑師隈研吾在建筑的材料、空間、造型等方面對日本傳統建筑文化進行了全新的演繹。其對傳統建筑空間的簡潔表達及神韻的傳達,為建筑全球化與本土化相結合帶來了新的契機。當今日本現代建筑中以本土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文化與西方工業革命新思想為代表的文化在沖撞中有機結合,日本傳統的地域性特色得以繼承與發揚并影響世界。中國作為兩千年東方文化的代表,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同源的屬性,日本現代建筑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猜你喜歡
柵格建筑師美術館
小小建筑師
5G NR頻率配置方法
反恐防暴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設計
美術館
美術館的怪物傳說
從朝鮮彈道導彈改進看柵格翼技術
猴子建筑師
美術館里遇到的數學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加州美術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