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度環境下城市微型公共空間的利用

2012-04-06 06:08童心
中外建筑 2012年3期
關鍵詞:高密度

童心

摘要:目前城市發展迅速,以香港為代表的高密度化城市環境以及微型化城市公共空間成為普遍的城市現象。為此,我們通過對密度和知覺密度的關系研究,歸納出影響人們知覺密度感受的相關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找到現實可行的微型公共空間利用辦法,使得高密度環境下有著舒適心理感受的城市公共空間得以實現。

關鍵詞:高密度;微型城市公共空間;知覺密度;空間利用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也跟著現代化、工業化的腳步不斷的加快??焖俚某鞘邪l展不僅讓中國的GDP直線上升,居住環境也逐漸惡化,進入了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的大爆炸時期,其中,在97年回歸的香港更是有著無法想象的高密度。

2010年香港的GDP世界排名位列14位,人口密度為25,500人/km2,人均可供休閑的公共空間小得可憐,只有3.4m2。而在經濟水平相同,人口密度為27,000人/km。的澳門,人均占有可供休閑的公共空間面積是香港的四倍,大約為14m2。其他亞洲密集城市的情況都比香港要好。因此,如何在一個被限制的狹小空間內達到人們對陽光、空氣、交往、綠地的要求成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難題

2密度和知覺密度的內涵及其相關性

2.1密度和知覺密度

密度,是一個物理學范疇內的概念,表示某種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而所謂的知覺密度,是人們通過對空間利用和組織的觀察,對在既定的空間內的人數做出的主觀估計,是一種自我感知的密度(Rapoporf 1975)??臻g特征在知覺密度的感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同環境的互動則是一個更加關鍵的考慮因素,個人的認知屬性和社會文化標準也會影響對這種互動產生影響(Alexander 1993)。

然而,知覺密度不僅僅是對個體和空間的關系有所研究,更對空間的個體有所分析。假設,有兩個密度為3m2/人的空間,一個周圍都是熟人的俱樂部,而另一個卻全部都是不認識的走廊,雖然兩者的物理密度都是一樣的,而知覺密度卻很明顯不同(Chan 1999)。因此,為了區別這兩個不同方面的知覺密度,我們引入了空聞密度和社會密度的概念。

2.2空間密度和社會密度

空間密度更多的是和高度、面積、交接方法等空間元素相聯系,高空間密度跟環境質量有關,意味著空間圍合度更高,更加的復雜并且活動頻率更高,而這些因素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信息攝取量,從而對我們的感知產生影響。

社會密度敘述的是個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它和人類的不同感知模式有關,影響交往水平的機制包括:面積、物質元素、土地邊界、等級制度、人群種類和數量、人群中是否同類和他們的行為等。也就是說,導致空間密度高的原因是空間太過狹小以至于不能容納更多的活動,而社會密度高更多的是由于在一定的空間環境內不能有過多的人群。

因此,知覺密度是主觀的,它考慮到個體的理解,但他又是中性的,因為它不帶有任何個人的預計和判斷。

2.3基于透鏡模型的知覺密度分析

知覺密度屬于環境知覺的一部分,通過對Brunswik(1956)透鏡論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密度和知覺密度之間的聯系。

由上圖我們可以知道,在Brunswik的理論中,我們對環境的感知實際上是經過從間接線索到直接線索的過渡才形成最后的評價。就密度來說,現實生活中的密度只能由諸如空間的大小、建筑物的數量、空間的開敞程度等這類具體而又可測量的事物被我們感知,我們稱之為“直接線索”,而實際環境和直接線索之間的吻合程度則是生態效度(eCOlogicalvalidity)。然而,這些直接線索并不會百分之百的進入我們的意識中形成最后的有效知覺,而是被觀察者部分的權衡,也就是圖中所示的線索利用(cue utilization),以達到最后的實現,形成我們最后的“知覺密度”。

如果觀察者對于密度的解讀,也就是知覺密度和密度高度實現的話,Brunsewik認為要能夠符合三個條件:1、密度能夠在現實中如實的被表示出來(生態效度高)。2、間接線索和直接線索高度吻合。(實際和知覺的聯系)3、直接線索真正的被人們所應用到知覺密度的判斷之中(線索的有效利用)。

那么,在一定的現實背景條件下,面對這種實現的差異,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讓高密度的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弱化,讓直接線索無效利用,從而達到低知覺密度的感受,并以此為切入點,討論現實改造的可能性。

3影響知覺密度的因素

知覺密度強調的是人和環境的相互關系,所以它不是實際的物理密度,而是在人一環境的互動過程中人對密度的感知。

3.1影響知覺密度的環境因素

在城市環境中,知覺密度跟城市的建筑布局和一定城市特征相聯系。Rapoport(1975)”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環境線索清單,這些線索同樣對知覺密度的感知形成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些假定的元素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間距、空間開敞度、空間復雜度、人群數量、街道標識的數量、交通、明亮度、活動規律等等、

由Cooper-Marcus和Sarkssian 1988年所著的住宅發展手冊中我們知道建筑的設計元素:多種戶型、開放空間、立面的多樣性、開敞空間和綠化空間的可視入口的設置等都會對知覺密度產生影響。另一方面,BonnesEtal(1991)指出:街道寬度、建筑高度、建筑大小、建筑建成區和閑置區的面積比同樣會對知覺密度產生影響。

3.2產生高知覺密度的社會因素

3.2.1資源不足

資源不足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具有相同需求的人口過多導致了資源的相對不足,其中空間資源僅是其中的一種,這就是社會密度太高,而人均可占有資源少。

資源不足的一介顯著的特征就是在高密度的環境下人們可作出的選擇數大為減少,使人們的行為受到限制,從而密度感增強。例如你預定在星期六晚上某一時段去看電影,當你發現在這一時段許多人有看同一部電影需求的人數,可供你選擇的位置僅僅只有幾個,即使是在其他時段有很多空位,也會有一種密度高的擁擠感產生,從而對心理舒適度產生影響。

3.2.2信息過量

在高密度情境下,人們常常會接收比一般情況下更多,甚至是過度的信息量,于是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心理學家布魯德本特的過濾器理論和卡內曼的能量衰減理論,人們常常通過選擇忽視和排出某些信息來適應環境的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吸收了過量的信息時,人類自身會根據需求人為的,有選擇性的對信息進行篩選,并根據重要性進行排序、儲存,但當這些信息超過了一定的承受限額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高密度的不良觀感。

3.2.3結果的未知性

未知性,也可以說是對事情的發展,環境

的改變失去控制,它指的是人們在情境之中失去或者部分失去對自己或者是周圍環境的控制能力,并使環境變得未知和不可預測(Altman,1975)。當在一個無法預測的環境之下,人們對當地的知覺密度比實際的密度要大,它會導致壓力增大和身體上的某些疾病,而高密度環境就是這樣一個使人失去某些控制能力的環境。交通阻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4微型公共空間的非限定表達

高密度的城市環境和越來越微型化的公共空間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我們所要解決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它,讓狹小的空間擁有良好的心理感受。

4.1復合型空間

要想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實現更多的功能需求,其一是使空間資源的使用效率有效化。因此不能停留在單一的功能上,不僅要在空間上加以功能劃分,在時間上也應有功能穿插,以縮短相對時間提高空間使用效率

4.1.1空間的復合

從空間規劃來說,現在大多數的城市規劃者還是僅僅停留在水平規劃的層面上。每一塊土地都是單一的水平功能,劃分明顯。這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方固然有效,但是在高密度城市,單一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空間需求。從有效利用空間資源來看,空間規劃中采取更多垂直劃分的方法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像是住宅+辦公或者是住宅+商業的運行模式。

在空間利用方面,比較常用的做法就是在高架橋或者是其他露天構筑物的下面安放更多的功能,如停車場或者是倉庫。但這緊緊是次要的用途,如果可以將這些剩余空間,轉變成能獲得更多租金的室內商業場所,從而使城市獲得更多的機動空間沒這樣就可以在其他地點置換出更多的公共開放空間。如長沙五一廣場十字交叉路口高架橋下的商業空間,利用五一廣場川流不息的人流獲得了很大的商機。

可是,僅僅是功能的相加是不夠的,這意味著單一功能的可用空間被擠壓。我們可能也并且能夠有一種多種功能兼容的中性空間,實際上在空間尺寸的需求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辦公和住宅,展覽和表演等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共通的。這樣多種功能的空間使用效率實際上大于單純功能使用效率的相加

4.1.2時間的復合

公共空間的使用不一定具有穩定性,對功能有所限定的話就會降低空間的使用效率。我們可以根據人們在不同時間的需求對功能有所調整。比如在香港,作為某些大財團和私人企業捐贈的公共空間在平時可以作為日常通行所用的交通空間,而到了周末就會向市民開放,舉行各種非政府行為的活動或是給外籍勞工、社團組織等特定人群的交流之用。有些生活性支路則可以在平時通行量不大的時段實行交通管制,作為步行的街道以達到功能在時間上的復合。

4.2模糊的邊界

在保持一定私密性的基礎上不讓空間人為的限定在一定的區域內,使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密度感增強,而是應該把邊界模糊化處理,用視覺的通透性達到心理感受的轉變

4.2.1實體邊界的轉化

要想使空間變得大而空曠,就不能加以限定。傳統的磚墻或混凝土墻便給人一種請勿靠近的感知,于是人和人的交往活動被阻止,停留在各自的權屬地帶。因此,我們要對邊界加以模糊,軟化和虛化邊界,才能使空間無限延伸,使人的交往愈加頻繁。

軟化邊界和虛化邊界主要是針對分隔的材料和形式而言,空間的分隔材料應該用輕薄材質、自然材質、透明材質或者是能細化以及變形的可塑性材質,去掉傳統材質的沉重感;而在形式方面,柵格狀、顆粒狀等非實體形式才能使視覺無限延伸。

4.2.2邊界狀態研究

通過對各種邊界的可能性研究,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不同的邊界狀態能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善加利用,能使空間利用更加的合理。高效。

4.3非正式——剩余空間的潛力研究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一些可以利用的剩余空間,這些建筑物間隙中艱難生存的狹小空間,如果使其利用最大化,也可以成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4高效的可達性

資源不足、信息過量和結果的未知性導致了高知覺密度的產生,而這些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尋路不便,不能夠讓人們快速、便捷的達到目的地,甚至導致了迷路。當一個人設計一條新的路徑,就需要記錄下以前的尋路決定,然后通過這些尋路決定把已知的環境信息綜合到一個新的合理的結構中,也就是在環境的測量型表象中把分散的目的地聯系起來形成路線型表象。導致尋路不便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對環境的熟悉程度,在路徑中所發生的事件密度,以及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并且實際的空間環境的影響也十分明顯。所以,讓人們在環境中少做過多的選擇,空間組織簡潔、明確和合理的設置地標才能使人們更加容易尋路,從而不會導致高密度的心理感受。把這些原則放到執行層面,就是有一個系統的靜態導向系統,盡量少設計空間復雜并且流線混亂的建筑、合理規劃具有明示性的地標。

5結語

密集巨型化城市帶來的高密度城市環境已經是毋庸置疑的現象,或者至少是中國和其他一些高人口密度亞洲城市發展中一個必然的選擇。我們應該基于這種現實,利用現實環境和環境心理上的微妙差異,通過探索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高密度城市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法,讓高密度環境為我們所利用,找到現實的解決對笛。

猜你喜歡
高密度
高密度電法勘探技術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應用
高密度存儲服務器可靠性設計與實現①
高密度存儲服務器可靠性設計與實現
秘密
設施櫻桃番茄高密度栽培技術
反季節‘四季蜜’龍眼高密度栽培技術
GIR—23D井高密度鉆井液技術
中國傳統建造管窺
上海廣場公園高密度植物群落優化調整理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