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女性的自我探索之旅
——萊辛《天黑前的夏天》解析

2012-04-12 04:11
河南社會科學 2012年5期
關鍵詞:杰弗里海豹凱特

史 憶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中年女性的自我探索之旅
——萊辛《天黑前的夏天》解析

史 憶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萊辛現實主義作品《天黑前的夏天》描寫了英國中產階級中年女性凱特在離家之后的旅程和反思中尋求自我的過程。在對工作、婚外戀情、疾病和與年輕女孩相處的種種經歷以及自己人生的痛苦進行反思之后,凱特意識到真正阻礙女性實現自我的并不是家庭,而是社會既定模式和他人的目光。這些使一個女性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自己的內心需求,無法找到和實現自我。至此,凱特終于正視社會現實,按照內心的需求接納自我,內心從而變得強大而平靜。

自我;覺醒;探索;實現

《天黑前的夏天》[1]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小說家多麗絲·萊辛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小說發表于1973年,因其以獨到的眼光審視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機,獲得如潮好評,被《紐約時報》譽為“繼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后最好的小說”。

國外學者曾經分別從心理學角度和女性主義角度對《天黑前的夏天》進行分析和解讀。國內學者對這部小說的學術分析并不多見。有的學者認為小說反映了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中女性應該回歸家庭的理念;有的則認為小說僅僅是反映了英國社會里中老年女性痛苦迷茫的悲慘命運。而筆者通過對《天黑前的夏天》進行文本分析,認為這部小說事實上向讀者展示了一位中年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心理成長之旅。

《天黑前的夏天》以一貫的女性視角觀察、體味、想象與表達,刻寫了女主人公凱特在某個夏日來臨之時,突然打破常規,走出規范生活的情感變化和心理體驗,這背后蘊涵著凱特的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探索過程。

一、覺醒

主人公凱特是一個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女性,是個“俊俏女子,健康、溫順”,丈夫事業有成,四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她一直以來的生活是“隨時待命,準備為家人鞍前馬后”,她的家庭和生活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幸福的。然而現在,一個夏日的午后,她在自家花園里煮咖啡的當口若有所思,開始回顧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她天資聰穎,很早就讀完了高中,本打算上大學,結果沒去上,轉念嫁與邁克爾為妻了。和眾多當代女性一樣,結婚前的凱特在家中“備受關愛卻不被信任,是家中寶貝卻不被看重”,婚后她成為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終日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她的婚姻看似美滿,對于生活中的每個變化和每個轉折點,她和丈夫都能開誠布公地長談。然而實際情況是他們的婚姻存在諸多問題。夫婦兩人教育孩子的意見不一致,她的丈夫邁克爾有婚外戀。這樣的危機“雖然沒有給彼此的智力帶來重大創傷——他倆的智力對周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很容易理解——但卻給彼此的情感造成了粉碎性骨折”。他們仍然維持著婚姻的模式,盡管“事實真相是她已經沒法尊重丈夫了”。凱特是一個四個孩子的母親,自從有了孩子,她就“如同一塊海綿,年復一年將自己的小小需要一點點擠出去,到了最后只要和孩子無關的事,都像遠方的地平線,遙不可及”?,F在孩子們長大了,把她的愛當做束縛,總想找機會從中逃離?!盎仡檶⒔姆种粋€世紀的歲月,她看到,她生活的特點就是——服從和適應他人”。

“她是在試圖抓住某個東西,讓它赤條條地躺在跟前,好讓她細細端詳,看個真切明白”,“她強烈地感覺到某種東西,卻觸摸不到……”。萊辛筆下這觸摸不到的某個東西正是凱特內心中真正的自我。而凱特的強烈感覺正是她自我意識的萌芽,標志著自我意識在她心中開始覺醒。

凱特心中的自我意識雖然已經開始覺醒,但如果把意識即刻轉化為行動對于她來說還是困難的,她已經習慣舊的生活模式,她還沒有做好尋找自我的準備。所以在她答應丈夫的朋友為一次國際會議做兼職翻譯時,“她覺得,好像身下的支柱全被抽走了一樣”。她的家人各忙各的,整個夏天自家的房子要租給別人,舊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了,她平生第一次不被家人需要,因此似乎更沒有其他人需要她?!八闪丝捎锌蔁o的人”,她意識到自己對于丈夫來說是“取自衣物架上的衣服”,似乎從來沒有被他真正在意過。終于,在渴望與勉強的糾結中,在別人的要求下,沒有明確的目的、目標或計劃,凱特走出了家門,開始了自我探索之旅,這個旅程最初不過是家庭生活的延續而已。

二、探索

凱特旅程的第一站是一個國際食品組織。在這個國際大組織中,她先是承擔部分葡萄牙語翻譯工作,而后又應邀請做了一個國際會議的組織工作。第一周,由于工作太忙,凱特來不及體會什么異樣情感。到了第二周,她已覺得工作壓力不大,做得游刃有余,像在家中操持家務一樣。工作給凱特帶來的最初感覺是愜意和輕松。但隨著工作時間的流逝,凱特意識到“她的工作和在家里做得差不多”,“她搖身一變,又開始重操舊業,成了保姆,或護士……

工作并沒有讓凱特找到自我,只是讓她認識到在這種光鮮和色彩之后,她仍然像一個玩偶一樣,只不過在執行別人設置好的功能。在工作的這段日子里,凱特開始做一種奇怪的夢。夢中凱特遇到了一只受傷擱淺的海豹,海豹象征著凱特的自我。工作中的凱特是被動的、迷失的,就像在家一樣,她無法推動和決定工作中的事情,只能“像個持家女人那樣……不知打了多少電話”,但結果是會議的時間、地點和安排還是由于種種原因被打亂和耽擱了。所以夢中的海豹雖然被凱特救起了(象征著凱特意識到了關于“自我”的問題),但身上的舊傷還沒好,就出現很多新傷(象征著在家庭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凱特在工作中仍然迷失困惑)。在整部小說中,海豹之夢一直伴隨著凱特,直至她旅程結束。

工作結束時,凱特接受了一個年輕人杰弗里的邀請,即開始了一段西班牙旅程,也開始了一段婚外戀情。當杰弗里邀請凱特一起旅行時,凱特就已經知道,“等到將來回首往事時,會覺得杰弗里·梅頓味同嚼蠟,完全是人生的重復”。然而,凱特早已習慣了那種在別人身邊、被別人需要的生活模式,所以她鼓不起勇氣返回英國,找間房子靜靜地獨處(她的家人都已出國)。旅程伊始,凱特的生活中仍然充滿了自己無法決定和控制的事情。租的車拋錨了,是乘巴士還是叫出租,凱特無法決定,那得由男伴杰弗里拿主意。而在整個旅程中,杰弗里一會兒全身充滿著大男人的自尊和自負,一會兒又像個小男孩兒似的內心充滿困惑,依賴著旅伴凱特;而凱特一會兒是他的自由情人,一會兒又成為一個經驗豐富、充滿母性的女子。他們沒有目標、沒有地圖,旅行的目的地隨著杰弗里的心意不斷改變,他們似乎永遠到不了他們想去的地方。最終他們是因為杰弗里病倒了而不得不停留在一個遙遠落后的西班牙小村莊。

在這個小村莊里,杰弗里被送到當地的一個修道院接受照顧,而凱特也由此擁有了一段獨處時光,她開始回顧和反思自己的一生。結婚前,在祖父和母親的夸贊和呵護下,凱特“飾演了一位羞答答的年輕女郎”,“打小就有人夸她性情好”。而這些夸獎似乎對她很重要,她習慣把祖父和母親的意見,把別人的夸獎作為自己的標準。在婚后的歲月里,尤其在四個孩子的撫養和教育過程中,凱特“不得不努力培養那些以前甚至從未進入她詞庫的品質:耐心、自律、自制、克己、堅貞、適應他人——這一點尤為重要,需一以貫之”。而這些美德,“如同一塊海綿,年復一年將自己的小小需要一點點擠出去,到了最后只要和孩子無關的事兒,都像遠方的地平線,遙不可及”。所有這些的代價是自信的喪失,她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凱特終于看到這么多年來她忽視了一件極其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自我。至此,凱特內心的自我終于真正地出現了。那個最初她強烈地感覺到卻觸摸不到的東西,她試圖抓住,細細端詳的某個東西,現在清清楚楚地出現在她眼前,那就是自我。

在這段西班牙旅程中,凱特的海豹之夢出現了六次。第一次凱特夢到自己在電影院里看一部關于受傷海龜的電影。電影中的海龜失去了方向感,走向了它不能生存的無水的陸地。夢中的凱特看著這只可憐的海龜在電影中走向死亡卻無能為力,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海豹,但這時她發現已找不到曾經的海豹之夢。夢中的海龜象征著迷惘的杰弗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感,不知該何去何從。就如同夢中的凱特無法救助迷路的海龜一樣,現實中的凱特也無法幫助杰弗里做決定。凱特只能尋找海豹,救助自我。隨后的夢中,凱特找到了她的海豹,并帶著海豹逃脫遠離了各種猛獸。這個夢象征著凱特夢想著從內心擺脫各種各樣對自我的束縛。在最后一個夢里,凱特一直抱著海豹朝北走,“走進眼前的冬日,……她打開手掌伸向嗖嗖寒風,掌心擱著一枚枯葉”。這里的冬日象征著凱特追求自我所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寒冷而令人不舒服,但凱特已經下定決心去面對。

西班牙的旅程因凱特的生病而徹底結束。凱特決心一個人返回倫敦,她甚至沒有向修道院中的杰弗里當面道別,因為她知道“等他倆回望這段旅程,就會發現‘愛情’是其中分量最小的成分”。

三、發現自我

凱特回到了倫敦,由于身體虛弱又無處可去,便在一家大酒店住下了。在酒店著實病了一陣子之后,凱特終于可以起床了。從外表看,這已經不是從前“那位和善高雅,笑容滿面的凱特”了,而是“一個女子,形銷骨立,肘骨寬大,瘦長小腿上的膝蓋骨明顯突露著;蒼白松弛的臉上,長著一雙小小的黑眼睛,充滿焦慮;粗糙的黃頭發貼在臉龐四周,頭發中間有一塊斑白,足足三指寬”。外表改變的凱特回到倫敦自己的家,沒有進去,只是在周圍轉了轉。然而,她卻驚訝地發現因為她外貌的改變,除了小狗,周圍的熟人鄰居乃至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都不認識她了。當凱特出現在他們面前,所有這些人的目光無一例外是漠然地掃過她,隨即就落到別處了。這個發現也使凱特“恍然大悟,所謂友誼、關系、‘對人的認識’都是如此的膚淺,如此容易被否決”。

凱特又回到了酒店,由于內心難以平靜,她讓前臺的服務生替自己買了一張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作品《村居一月》的戲票。在經歷了工作、婚外戀情與疾病之后,在審視和反思自己的生活之后,凱特意識到“世上種種行為,種種沉淪,都與該劇情節或類似該劇的情節有所牽扯,使得它像場鬧劇。一個笑話。像她(凱特)的生活一樣,滑稽可笑”。戲劇結束,凱特回到房間,拿起鏡子躺在床上瞅著自己的臉?;叵攵嗄陙碜约涸诒姸噻R子前花去的無數時光,只是對著鏡子想象別人會怎樣看她,凱特突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別人的目光中。三十年的凱特過于在意鏡子中的樣子卻忘記了真正的自己。醒悟的凱特離開了酒店,開始了新的旅程。

在倫敦酒店的這段時間里,凱特做過兩次關于海豹的夢。在第一個夢中,凱特站在一片白雪皚皚的荒野中。她走進一個村莊,被這里的國王選作舞伴。國王熱情地和凱特跳舞,似乎她是他的配偶。但很快國王就選擇了其他女孩兒作舞伴。由于痛苦,凱特拔腿逃離舞場,但卻被村民追趕并囚禁起來。國王上前斥責她心胸狹隘,不明事理,無理取鬧。而海豹在離那不遠的某個地方孤零零痛苦地朝大海方向爬行,以為凱特拋棄了自己。在這個夢中,凱特依舊扮演著長久以來人們心中所固有的女性角色——愛的目標。她無權選擇,只能被選中;無權反抗,只能接受。在這樣的環境中,凱特的海豹,她的自我,只能被丟在一旁。

在第二個夢中,凱特的海豹昏迷不醒,奄奄一息。凱特抱著它走在冬日的濃霧中,周圍所有的東西都被凍住了。凱特敲開冰面,找到一點點水,并和巖石縫中的鹽粒晶體混在一起,把這近似海水的液體潑在海豹身上。終于,海豹得救了,凱特抱著它迎著寒風繼續北行。在這個夢中,天寒地凍,四周毫無生機,但在凱特的努力下,海豹還是醒了過來。這象征著凱特的自我在她的努力下得以生存。凱特抱著海豹迎風北行象征著凱特和她的自我將迎來更嚴酷的現實。

凱特結束了在酒店的生活,找到了一處出租房,房東是一個叫莫琳的年輕女孩兒。莫琳年輕、漂亮,全身充滿了對自己青春活力的無比自信和想做就做的勇氣。而這些正是凱特業已失去的東西。莫琳眼中的凱特沒有化妝,沒有修飾,沒有合體的衣服,只是一副病懨懨的瘦猴樣。這正是一個沒有任何偽裝的凱特。

在這之后,凱特,一副病后初愈的老婦人樣子,穿著極不合體的衣服,無論她走到哪里,都沒有人注意到她。餐館中,超市里,以前那種她熟悉的并隨時讓自己準備迎接的目光和笑臉不見了,人們“目光冷漠地往她身上瞟,隨即移開尋找別的刺激之物去了”,她竟然變成了一個“隱形人”。這讓凱特無法接受,她沮喪、憤怒、流眼淚,卻不得不痛苦地明白了,“支撐她這一生的全靠一種隱形液體——他人的目光——可是現在這種液體已經被抽光了”。然而只是穿上了莫琳送給自己的合體套裝,凱特便又發現了那些“逗留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和注意力”。凱特明白了,“只要帶上這副面具,穿上這套偽裝,讓自己符合社會模式,她就能立即恢復過去的做派,做回那個可愛的富有愛心的邁克爾·布朗太太,店主們樂意迎來送往,笑臉相對,服務生殷勤地圍著團團轉”。所有的轉變只因為這套衣服,只要她換身打扮,就沒人會注意到她,她就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隱形人。然而在內心深處,她的所感所想并沒有絲毫差別,她都是同一個人。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一套衣服而已。從此,凱特并不介意別人是否討厭自己,而就在一周前,如果碰到冷遇她八成會掉眼淚。凱特不再染發,不再掩飾自己的衰老,不再介意自己的身份和別人的目光,她開始注重內心深處那真實的自我。

在最后一段日子里,凱特對過去經歷的講述成了她和莫琳打發時光的主要內容。對往昔時光的回憶和平靜的講述讓凱特對家人和以前的人生再一次改變了看法。幾個月前在西班牙時,凱特認為家庭和自我是完全對立的。她所有的不幸都來自家庭,生活瑣事使她失去了自我。而現在,在平靜的講述中,凱特逐漸地,更為客觀地看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家人從她這里拿走了很多,從某種程度上使她忽略了自我,但家也留給她許多美好的回憶。凱特心中的怨恨漸漸消失,她開始從內心接納家人和從前的人生,而這些都是她生命中不可磨滅的部分。

凱特的海豹之夢還在繼續。在最后一個夢中,盡管凱特和海豹仍舊行走在在黑暗的雪地里,但雪已經停了,拂在臉上的是一股清新溫和的微風。她和海豹終于來到海邊,他們都生機勃勃,充滿希望。凱特讓海豹輕盈地滑入海水,海豹用柔和的黑眼睛深深看了凱特一眼,游向了大海。海豹終于自由了,凱特的旅程結束了。

第二天一早,凱特就決定回家。她不確定家人是否接受自己目前的外表,尤其是她毛糙粗硬的白發。但無論如何凱特不會再染發了。白發代表了她衰老的現實,凱特決心面對現實并接受自我。凱特離開時,“誰也沒有看見凱特和她的行李箱”,于是“她拎起箱子,悄悄地走出公寓,朝公交站走去,回家”。這次凱特沒有因為得不到別人的目光和關注而失望難過,這些已不是她生存的必需品,她擁有了自我,內心變得平靜而強大。

四、結語

在經歷了國際組織中的“保姆”工作,西班牙不值一提的婚外戀情,暫居酒店時的思考,因衣著和病容而被熟人朋友視為陌生人的插曲以及和莫琳在一起的回憶,凱特終于抓住了那個在小說伊始一直想抓住的東西,那就是自我。通過整個夏季旅程,凱特有機會體會不同于以往的生活,并對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進行了反思。這個反思的過程是痛苦的,最初凱特把這種限制和束縛全都歸結到家人身上,但在旅程的最后一個階段,她才意識到家庭和自我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她終于了解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癥結所在,那就是作為一個女性,她一直活在他人的目光和社會既定的模式中,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內心的需求,也從來沒有做過自己的選擇。當旅程結束,凱特返回家中,她不再需要吸引別人的注意,也不再渴望別人的認可和贊許。她接納了自己,擁有了自我。她的內心真正獨立起來,充滿了自信。

[1]多麗絲·萊辛.天黑前的夏天[M].???南海出版公司,2009.

I106.4

A

1007-905X(2012)05-0074-03

2012-03-10

史憶(1974— ),女,河南許昌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猜你喜歡
杰弗里海豹凱特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數碼印花
凱特的小店
狗和海豹的相似之處
少年智斗大力士
有效減肥法
找律師討房租
可愛的海豹
心照不宣的回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