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謎”

2012-05-14 13:38周春梅
雜文選刊 2012年8期
關鍵詞:題旨雜文魯迅

周春梅

《識小錄》是唐弢先生繼《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短長書》、《勞薪輯》之后的第六部雜文集。在《識小錄·序》中作者自云:“貫穿這四十幾篇文字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劇變當前,我因此不能不承認自己的貧乏。清初,徐樹丕以明朝遺民,曾有《識小錄》之作,又自號曰活埋庵主人,我生于民國,無須遠攀古人,俗語說:‘不賢識小,襲用舊名,正是對自己的一點鞭策,也以抗議三十年來,身所經歷的活埋式的環境?!蹦恰耙粋€偉大的時代”正是當時上海的“孤島時期”,是唐弢先生“雜文最多”,最“短兵相接,不容或懈,真切地感到發揮了雜文的匕首的作用”的時期。

《謎》即為《識小錄》中較有特色的一篇。在《謎》這篇雜文中,文章開始作者寫道“中國是一個謎。中國的人民一向過著猜謎的日子?!本o接著介紹燈謎的由來,猜謎的方法等歷史文化掌故。所謂謎,本是民間娛樂的一種方法,它有謎面、有謎底,以猜謎人揭出謎底為皆大歡喜,沒想到這樣小小的娛樂,竟也源自一種政治上的需要——“粉飾太平”!接著作者筆鋒一轉,自然而然地從“彼時”寫到了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作者隨意談到了幾種現象:本來應放戶口米卻愆了期;明明說某物有了限價,嚴厲執行,卻又忽然取消;維持交通的路警成了障礙等等,這就升華了題旨,使讀者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一直活在大大小小的謎中!它們的制造者就是“那些大人物”,他們所設計的這些謎,就是這樣妙:通通猜不中,誰高興來猜;個個猜中了,怎樣再去制造他們的謎呀!都說現今時代里,民眾最喜“貼標簽”、表立場,什么看見寶馬撞人就是富二代橫行霸道啊,聽見發生了什么傷亡事故就是隱瞞不報啊,聽聞一個新聞就猜測紛紛啊,甚至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謠言四起……實際上,謠言的產生源于猜測,猜測的產生源于不能知曉事情的真相,不能知曉真相源于信息的不對等,不透明,也就是一種類似“謎”的存在。什么時候一件事情公開了,透明了,無需再猜了,它也就不再像謎了。到那時,民眾庶幾可以結束猜謎式生態了。

這篇八百余字的文章,既顯示著唐弢雜文的“感抒性”特征,又于感懷中顯露出雜文特有的魅力和風骨:它不是怒發沖冠的悲呼,卻使人容易對自己的命運產生一種頓悟,題旨表現出的深刻的啟蒙性,啟蒙民眾應對自己命運有所思考,對于自己慣常的生存狀態提出質疑。這種特性是雜文創作中最為可貴的成分之一,也是一篇雜文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體現。同時,從形式上看,唐弢先生的雜文相對來說具有一種形式美,其成熟期的雜文質量齊整,極有法度,講究首尾呼應,過渡自然。在《謎》中,有幾個句子,如“中國是一個謎。中國的人民一向過著猜謎的日子?!?“猜,猜,猜,大家就猜著過日子?!薄按蠹揖蛡戎X袋,猜,猜,猜的一直猜下去?!薄爸i語在這個社會里是無上的統治?!钡?,簡短、利落而又與題旨緊密相連,顯示著作者獨特的藝術追求和對于雜文語言的錘煉,十分精彩,令人印象深刻。歷史文化掌故的這一段,看似是“閑筆”卻增加了所要論述題旨的形象性、可感性;顯示著作者知識結構的深厚與廣闊,以及對于雜文材料的剪切與運用的功力。這種功力,使得唐弢多短小精悍之作,較少有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

綜合以上種種,可以說,一篇雜文只有注重題旨的挖掘、形式的變化,文體的講究,語言的錘煉,素材的剪裁等,才可以稱之為一篇佳作。

唐弢(1913—1992)浙江省鎮海人。原名唐端毅,曾用筆名風子等。著名雜文家、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家和文學史家。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從事業余創作,以雜文和散文為主,其文風酷似魯迅,并因此與魯迅結識。

新中國成立后,致力魯迅著作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堅持雜文、散文創作,歷任復旦大學、上海戲劇??茖W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文藝新地》、《文藝月報》副主編等。先后出版雜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勞薪集》、《識小錄》、《短長書》、《唐弢雜文選》等,散文隨筆集《落帆集》、《晦庵書話》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另輯有《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猜你喜歡
題旨雜文魯迅
畫與理
孔乙己
優化詩歌教學的幾點思考
阿迅一族
《雜文選刊》邀您讀雜文佳作
《雜文選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薦
《雜文選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