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敗血癥45例臨床分析

2012-06-01 00:47凌婷張森山
當代醫學 2012年31期
關鍵詞:敗血癥西林葡萄球菌

凌婷 張森山

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的危重癥之一,也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新生兒疾病診療技術不斷發展,新生兒感染的病原學及細菌耐藥性也發生了相應變化,為了了解近年來我市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特點、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降低新生兒病死率?,F對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新生兒敗血癥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診斷依據2003年昆明會議制定的“新生兒敗血癥”的診療方案[1],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兒敗血癥45例的病歷資料,確診病例37例,臨床診斷病例8例。期中:男29例,女16例,日齡≤3d 8例(最小17小時),--7d 9例,--28d 28例;早產兒6例(胎齡最小31周),足月兒37例,過期兒2例,低出生體重兒4例,極低出生體重兒1例(體重:1.3kg)。舊法接生2例。感染途徑:皮膚感染7例,呼吸道感染18例,臍部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2例,皮膚+臍部感染2例,皮膚+呼吸道感染4例,臍部+呼吸道感染2例,無明顯感染灶7例。

1.2 主要臨床表現如下(表1)。

表1 45例新生兒敗血癥主要臨床表現

2 結果

2.1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10×109/L,17例(38%),其中≥20×109/L,4例(9%),最高≥67×109/L;中性粒細胞占60%以上7例(16%),最高達87%;血紅蛋白<145g/L5例(11%),Hb<10g/L1例,其中1例37×109/L;45例中有28例做CRP檢查,CRP≥15mg/L 12例(43%);32例中有黃疸的患兒血清膽紅素≥205μmol/L 19例,≥342μmol/L 6例,主要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腦脊液異常5例,2例白細胞計數>1000×106/L,代謝性酸中毒6例(13%),電解質紊亂5例(11%),低血糖6例(13%),凝血功能異常4例(9%)。

2.2 培養結果 45例患兒中血培養陽性37例(82%),均為單一菌種生長。其中表皮葡萄球菌9例,溶血葡萄球菌7例,模仿葡萄球菌6例,人葡萄球菌3例,頭狀葡萄球菌2例,緩慢葡萄球菌1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科氏葡萄球菌1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沃氏葡萄球菌1例,大腸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

2.3 藥敏實驗結果 37例血培養陽性者其藥敏實驗結果顯示:對葡萄球菌敏感的藥物主要有萬古霉素、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氯霉素,萬古霉素敏感率達97%,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達100%。耐藥率較高的抗生素有紅霉素(87%)、青霉素(85%)、苯唑西林(66%)、復方新諾明(65%),頭孢呋辛(54.5%)。見表2。

2.4 治療及轉歸 藥敏試驗前首先使用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9例,6例使用頭孢他啶,8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例使用頭孢哌酮,10例使用美羅培南。藥敏結果出來后,根據藥敏結果結合臨床治療情況改為敏感的抗生素、2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并發癥,使用靜丙、血漿加強支持,補充熱卡,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藍光照射退黃,呼吸窘迫者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等綜合治療,療程10d以上者32例(71%),10d以下13例(29%),自動出院1例、轉院2例,死亡1例(2.2%),治愈33例,好轉8例。

表2 藥敏實驗結果

3 討論

3.1 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病率已有明顯下降,但仍是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占活產嬰1/1000~10/1000,病死率為13%~50%[2]。近年來,隨著各級醫院加強了新生兒圍產期保健工作、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廣泛實施,舊法接生明顯降低,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的發生亦明顯減少。但因新生兒免疫功能差,皮膚、粘膜薄嫩,屏障功能差,新生兒有創操作增多(如:氣管插管、呼吸機使用、靜脈營養等),易發生機會菌感染[2-3],如經皮膚、臍部、呼吸道感染而致敗血癥,多為晚發型敗血癥(本文中晚發型敗血癥占為62%)。本組血培養中葡萄球菌敗血癥的發生率達82%,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27%),其次為溶血葡萄球菌(22%)、模仿葡萄球菌(18%),其他葡萄球菌(占15%),與國內外報道一致[4]。本組病例中臍炎、皮膚感染的發病率較高,可能與機會菌感染率上升有關,故做好新生兒皮膚護理,尤其在護理前洗手是預防機會感染的關鍵。

3.2 新生兒敗血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很難與其他疾病相鑒別,一旦癥狀典型,則病情兇險,救治困難。病例中較多的臨床表現依次為黃疸,不吃、不哭、不動,皮膚發花,體溫異常,呼吸窘迫或暫停,腹脹,抽搐及肝腫大等,黃疸也是其唯一癥狀[3],無脾臟腫大者。臨床醫師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做到早期診斷,早期進行血培養,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以減少并發癥及死亡率。

3.3 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研究顯示,細菌感染時,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是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重要指標[5],本文28例中僅有12例CRP>15mg/L(占43%);WBC≥20×109/L 4例(占9%),無一例WBC<5×109/L,血小板計數<10×109/L5例(占11%);本文黃疸的發生率達71%,膽紅素達205μmol/L占42%;發生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低血糖較高,腦脊液異常者5例,故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行血培養,是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金標準。同時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及早行腰椎穿刺,化驗腦脊液,選擇易透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是減少化膿性腦膜炎的關鍵。

3.4 藥敏實驗結果顯示:葡萄球菌敗血癥紅霉素耐藥率達87%,青霉素耐藥率85%,苯唑西林耐藥率66%,表明這些藥已不能作為新生兒敗血癥的首選藥物[4,6],亞胺培南敏感率達100%,萬古霉素敏感率97%,但因其有腎毒性、代價昂貴不能作為首選藥物,而氯霉素敏感率較高,可抑制骨髓、易引起新生兒“灰嬰綜合癥”,環丙沙星可抑制軟骨的生長,不能作為常規使用。本文選用的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頭孢哌酮、頭孢他啶,頭孢吡肟+苯唑西林及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后者雖無藥敏實驗結果,但臨床應用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做為首選藥物。對于重癥病例,有發生化膿性腦膜炎可能的需早期、足量、足療程選用有效、易透過血腦屏障的殺菌藥(美羅培南、頭孢三嗪),以減少病死率及后遺癥。

3.5 療程及轉歸:新生兒敗血癥治療一般療程10~14d,血培養陰性,病情好轉后5~7d;血培養陽性,需治療2~3周,最少治療時間10~14d,并發化膿性腦膜炎者,需治療3周以上。本組病例療程10d以上者32例(71%),10d以下9例(20%),自動出院1例、轉院2例,死亡1例,治愈32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88.8%)。由于抗生素的早期聯合使用、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血漿、新生兒呼吸機的使用,診療技術的提高,新生兒敗血癥死亡率明顯下降[7]。本組病例死亡1例,是因為極低體重兒入院時已經出現呼吸窘迫、休克經積極搶救無效死亡;自動出院1例,患兒入院4小時后出現DIC、呼吸窘迫,家長放棄治療。

[1]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組.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新生兒敗血癥的診療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3,11(12):897-899.

[2]沈曉明,王衛平,常立文,等.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3-125.

[3]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2-349.

[4]朱旭亮,楊家琛,等.176例新生兒敗血癥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407-409.

[5]莊曉嵐,何麗,朱艷,等.新生兒敗血癥C反應蛋白的檢測與評價[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2):136-138.

[6]劉春枝,馬超.新生兒敗血癥45例臨床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7):841-843.

[7]孫雪.敗血癥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24):107.

猜你喜歡
敗血癥西林葡萄球菌
生物標志物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以敗血癥為主癥禽病的鑒別診斷
一起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學分析
題西林壁
急性爛鰓、套腸、敗血癥…一旦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或高達90%,叉尾鮰真的值得養嗎?
蘇東坡題西林壁的故事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王西林 作品欣賞
早發型與晚發型新生兒敗血癥臨床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