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實現雙贏

2012-07-09 19:07段訓峰
2012年11期
關鍵詞:雙贏

段訓峰

摘要:自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進入震蕩階段,2010年在經濟刺激政策下全球經濟實現復蘇性增長,但2011年的歐洲債務危機的持續發酵,全球經濟境況轉向不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經濟體之間為實現內部經濟回升高喊反對貿易保護,但實際上卻又保護主義盛行,致使貿易摩擦不斷。本文以自由貿易理論為基礎,探討大背景下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實現雙贏。

關鍵詞:全球金融危機貿易保護 自由貿易理論 雙贏

自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伴隨國際貿易實踐的豐富,國際貿易的理論也日益完善。當前,國際貿易理論大致可以分為自由貿易理論與貿易保護理論兩大類。自由貿易理論的核心是自由貿易可使貿易的雙方實現雙贏;而保護貿易理論的核心是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產品的競爭并提供優惠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的競爭力。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貿易的總特點是自由貿易,但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使得貿易政策有逐漸向貿易保護主義轉化的傾向,1995年隨著國際貿易組織的建立,國際貿易又進入一個相對自由的時代。但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尾巴上,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又卷土重來。由此可見,當出現危機時各國更傾向于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以免受外國產品的擠壓。那么,在2012這樣一個國際貿易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實現雙贏呢?首先,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自由貿易理論。

一、 自由貿易理論

(一) 絕對優勢理論

亞當斯密是倡導自由貿易的第一人,他認為每個國家都有適宜于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對優勢,如果每個國家都按照絕對有利的生產方式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后彼此進行交換,這樣對交換雙方都是有利的。他正確分析了國際貿易的原因,即勞動分工是國貿的基礎,使得國貿從重商主義的損人利己變為自由貿易的互惠惠利。不過它也有自身的局限:現實條件下,有的國家沒有一種產品具有絕對優勢,那么這樣的國家難道就不應該參加國家貿易嗎?在這方面,李嘉圖發展了他的學說,提出了“相對優勢理論”。

(二) 相對優勢理論

李嘉圖認為國家間應該按照“兩優取其重,兩列取其輕”的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分工。假設兩國都能生產兩種商品,A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成本上都優于B國,但有利程度不同,B國在生產兩種商品的成本上都劣于A國,但不利程度不懂。那么在這種情況下,B國應該專業化生產并出口絕對劣勢小的商品,進口絕對劣勢大的商品,A國則反之。通過這樣的相互貿易,雙方都取得比自己相當量的勞動所能生產的更多的商品,從而提高整個世界的產出水平。

(三) 生產要素稟賦學說

該理論研究資源稟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它認為:國際貿易是建立在要是稟賦基礎之上的,即使生產技術相同,只要要素稟賦不同,也能夠進行國際貿易并帶來利益,比如,A國是勞動充裕的國家,那么它擁有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B國是資本充裕的國家,那么它擁有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兩國發生貿易時,A應該出口勞動密集產品,進口資本密集產品;B則反之。

二、 實現雙贏的途徑

目前流行的國際貿易學說主要以以上的三個理論為基礎加以完善與擴展,仔細研究以上三個理論,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以下啟示,以獲得國際貿易的雙贏局面。

(一) 充分發揮我國低成本優勢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我國制造業的低人工成本優勢正在喪失,人口拐點的到來是否就意味著我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就會黯然失色呢?不,與長期高消費、高福利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并沒有從此喪失,恰恰是這個機遇,促使我們轉變方向,以提高研發和運營等方面的效率來維持低成本優勢。在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我國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保持相對成本優勢,逐漸減少傳統的生產方式,擴大集約化生產方式,重點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擴大增產值,同時,在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技術和管理創新力度,強化激勵機制,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從另一方面來獲得產品的低成本優勢。

由于我國尚為發展中國家,目前在與發達國家的貿易中更多的還是互補關系,處于一種相對競爭的狀態,正是憑借這種狀態,我國及貿易方不斷從中獲利,共同取得發展。如此,從理論與實踐的指導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獲得雙贏,我國應該繼續加強低成本優勢。

(二) 加大力度支持技術進步

低成本優勢可以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貿易優勢,但是要想獲得長期的互惠互利還需要依靠技術與貿易共同的進步。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是貿易基礎擴大的重要影響因素。

當今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部分產業的結構越來越趨向于同質化,一方面,依據自由貿易理論,發達國家在信息、網絡等高科技產業方面比較優勢更大,那么他們應該在國際貿易中放棄紡織業、家電等傳統行業,然而現實情況是他們沒有退出這些產業,反而不斷通過非關稅措施不斷保護其國內產業;另一方面,由于高科技產業的重大戰略意義,發展中國家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不斷進行進口替代,大力研發新產品與技術,支持本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產品結構不斷接近,最終便會產生相互實行貿易保護措施,兩敗俱傷。而如果雙方能夠采取技術與貿易共同進步的措施,就能夠產生經濟的進一步異質化和創造出更多的互補性貿易機會,達到雙贏的局面。(作者單位:九江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Webster A.Some Issues in the Measuremen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M]. Applied Economics, 1991. 937~948

[2]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6年春季號

[3]陳紅蕾.國際貿易學[M].廣州: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31~37

[4]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74

[5]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76

猜你喜歡
雙贏
雙贏
教學相長角度的德育教育雙贏
如何在雙贏談判中贏得更多?——讀《哈佛雙贏談判課》給人的啟示
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節能減排與增效雙贏
湖北:機構整合得“雙贏”
德資雙助 老少雙贏
老少同住 雙贏選擇
謀劃雙贏
“雙贏”之路在不斷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