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環境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2012-07-09 19:07馬海玲
2012年11期
關鍵詞: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源

馬海玲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決定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本文從低碳經濟提出的背景和概念出發,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低碳經濟環境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期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低碳經濟;能源;可持續發展;路徑.

低碳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基本的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等特征。它是自人類工業文明后社會發展的又一重大進步,它的實質是提高人類對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構建清潔生產的能源結構,是涉及到社會生產模式、人們生活方式、社會價值觀念以及國家權益的深刻革命。發展低碳經濟是全球性的共識與探索,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

1. 低碳經濟的概念及特征

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不能陶醉于對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實際上我們每一次的勝利都受到了來自自然界對我們的報復,每次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著名化學家阿累利烏斯曾預言:化石燃料的燃燒將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最終帶來全球氣候的變暖。當我們在享受傳統工業文明帶給我們優越的物質生活時,同時,我們也在向生活的地球上肆無忌憚的排放著無以數計的三廢:廢氣、廢水和廢渣,使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如若任其繼續發展下去,人類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使得地球氣溫每年都以0.2℃的速度上升。相關研究表明:若要避免發生全球性的極端惡劣氣候,要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控制在人類社會工業化水平前的2倍以內。由此,發展低碳經濟逐漸走上了國際經濟政治的舞臺。

世界各國政府都已經意識到只有做到低碳排放才能使經濟持久發展,于是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經濟發展政策。

1992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首次明確國際社會各國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英國政府基于能源環境發展的需要,以建設低碳經濟和低碳社會生活為目標首先發表了《我們能源的未來——構建一個低碳社會》白皮書。隨后,西方發達國家也都先后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紛紛從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模式、標準的確定以及市場準入等層面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戰略,以其緊跟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2007年,聯合國在氣候變化大會上制訂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巴厘島路線圖”,為推動低碳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時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將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責任,關于低碳排放也是義不容辭。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15次領導人討論會上,明確提出中國主張“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對低碳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產業、低碳生活等經濟形態的概括。作為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傳統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的工業和農業提出來的。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其實質在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行地區清潔生產的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生產以及保持全球生態的平衡。這是整個人類社會從高碳排放時代向低碳排放演化的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高碳排放帶來的全球氣候的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主要的是關乎人類社會長治久安的問題。

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是必由之路。何為低碳經濟?它就是指在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指導下,通過技術進步、制度創新以及產業轉型等積極的手段,盡最大可能減少對高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經濟形態。要發展低碳經濟,首先是個體或組織積極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積極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其次是要積極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對能源的利用效率,積極發展新型產業,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低碳經濟作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經濟形態,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揚棄,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2.低碳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通過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要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挑戰,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降低對高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積極發展以低能耗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是實現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優化產業結構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調整,中國的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但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主要問題是:工業比重較高,而低能耗的服務產業在整個產業布局中的比重相對偏低;而在比重較高的工業結構中,具有高碳排放特征的重化工工業則占到整個產業比重的70%。雖然,近30年來中國GDP每年都以9%左右的增長速度增長,但這也是以幾倍高碳能源的消耗為代價。目前,我們正處于社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急需鋼材、水泥等高碳能源作保障,這些能源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環境污染、溫室氣體等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們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如果我們任其發展下去,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將不復存在。因此,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對高碳能源的消耗,積極發展新型能源成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承擔國際責任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

(2)優化資源、能源結構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措施。

我國能源結構具有典型的高碳結構特性?;つ茉凑颊麄€中國能源結構的92.7%,其中煤炭占到68.7%,石油占到21.2%。在電力發電中,水電發電比例只占到20%左右,而具有高碳特征的火電則高達77%以上。據相關研究預測,中國在未來的20年將有1.8萬億投入電力行業發展,其中火電的發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對惡化的環境來說是雪上加霜。在中國的經濟結構中,經濟的主體是工業,而工業又是高碳消耗行業。有關資料顯示,過去的10年間,中國能源消耗達到了6.8%,而其中工業能源消耗就占到了整個能源總量的70%。

比較東西方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現:長期以煤為主要能源的消費為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大氣中85%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于煤燃燒所引起的。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傳統的以煤作為主要能源的能源結構,我們經濟的發展成果將會被環境的惡化所蠶食,更嚴重的是將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改變現有的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新型能源成為當務之急。新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對高碳能源的依賴,由于高碳排放導致的環境的惡化將會有所改善,從而實現中國經濟在整個能源供給上的可持續性,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減排行動中,以實現個體和組織碳排放的目標。

(3)科技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道路。

目前,國家或企業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但我國整體技術水平低,研發和創新經費和能力不足,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由高碳向低碳的轉型。很多的專利技術主要靠引進,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為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明確規定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或出售相關的技術專利,但實際情況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一些淘汰的技術或設備。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家積極實施“市場換技術”的政策,但并沒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因此,提高國家的科技實力,進行自主研發成為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國家積極扶持相關產業的技術發展。比如已將低碳相關技術納入到國家“863”和“973”等重大科技支持計劃中。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對相關行業的扶持,關于能源發展的相關技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相關新能源產業和技術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若整個國家能加大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將會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整個的社會經濟也許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3. 低碳經濟環境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我國的低碳發展道路應該是立足于基本國情并且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漸進式路徑。經過近幾年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國家“十一五”期間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并為遏制全球溫室變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還要繼續朝著節能減排的目標努力,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采取積極穩健的策略。在低碳經濟環境中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條路徑:

(1)推廣普及低碳理念,積極建設低碳型社會。

對于低碳理念的普及和推廣,政府發揮著關鍵作用。首先政府應加大對低碳經濟的宣傳與普及力度,轉變人們傳統的生活和消費觀念。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相處工作,充分利用現有宣傳媒介和工具,積極宣傳低碳經濟的內涵。消費者作為低碳產品的使用者,在節能減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消費反作用于生產,從消費者入手,向其宣傳低碳理念,引導其低碳生活方式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讓低碳生活、保護環境作為消費者行為的準則,最終引導企業積極生產低碳產品。企業作為碳能源直接的消耗者,也具有關鍵作用,引導企業切實貫徹低碳經營理念,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加快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積極開發新型能源,加快落實國家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

目前,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關鍵階段。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關乎國民經濟的命脈,同時,近幾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將高碳產業向國內轉移,對于我們的減排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應該抓住低碳經濟的契機,改變傳統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推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等低碳產業的發展。對西方發達國家向國內轉移的高碳排放的行業采取更為嚴格的進入標準,設置更高的進入門檻。同時,要積極開發新型能源,改變傳統的以煤作為主要能源的能源結構,逐漸轉向以風能、太陽能、沼氣能等新型能源消費。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提升現有能源的利用率,促進對相關資源的二次利用,把調整能源結構與提高資源利用率結合起來,共同促進低碳環境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技術的發展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目前,我國低碳技術的研發能力薄弱,為此國家要加大對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積極扶持一批國家級低碳技術研究機構的發展,整合國內外的技術資源,加強對基礎性和公共性技術的研發,并加強與相關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發揮政府和企業、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紐帶作用,主要的是加大對清潔煤技術的開發利用,積極鼓勵企業采取各種形式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

(4)加快政策體制創新與法律體制建設。

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保障,失去了法制建設低碳經濟的建設都是無根之木。國家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要明確提出將“低碳”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出臺清晰的、穩定的鼓勵政策,努力劃分主要行業和重點行業的責任,花大力氣解決影響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堅決維護低碳經濟的建設。同時,針對我國相關法制不健全的現狀,急需一部《低碳經濟法》的出臺,并加強諸如《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等能源的立法工作。還要對現有的一些環境和資源領域的法律法規適時修訂完善,如《環境保護法》、《電力法》和《煤炭法》等,使我國低碳環境下經濟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在執法過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切實將相關法律政策落到實處。(作者單位: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孫雪麗, 荊友奎. 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J]. 社科縱橫, 2011, 26(4): 19 – 21.

[2]龐瑞, 周浩.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 銅陵學院學報, 2010, (3): 10 – 11.

[3]付允, 馬永歡, 劉怡君, 牛文元.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 18(3): 14 – 19.

[4]宮在芹.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與對策[J]. 能源環境保護, 2010, 24(6): 5 – 8.

[5]程天權, 楊志. 關于低碳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 經濟縱橫, 2012, (9): 1 – 8.

[6]劉茜.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 商業時代, 2012, (25): 110 – 111.

猜你喜歡
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源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