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012-07-09 19:07尹琳芳
2012年11期
關鍵詞:水資源利用污染

尹琳芳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推動了人類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資源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如何保護水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從水資源的概述、水資源匱乏的原因以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幾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力求盡可能的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關鍵詞:水資源 可持續利用建議對策

水是人類社會發展必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當今世界,水資源不足和污染形成的水源危機以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在政策、經濟和技術上所面臨的復雜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我們生存的地球上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用于灌溉。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可見可利用的水資源是多么的匱乏。因此,水資源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和政治問題。沒有足夠的可用水,越來越多的人營養不良,壽命縮短或喪失勞動力;工農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1]如何合理的利用少之甚少的的淡水資源已成為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 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一)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人均和地均占有量少

我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約占94%,低于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約占全球徑流總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徑流深為284mm,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梢?我國的水資源量還是比較豐富的。然而,我國人口眾多,按12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徑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別是美國人均占有量的1/6,前蘇聯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國地域遼闊,平均每公頃耕地的河川徑流占有量約28320m3,為世界平均值的80%。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量與需要不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

我國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均勻。以長江流域為分界線,我國南方地區人口占全國的53.5%,耕地占35.2%,全國淡水資源有80.4%,人均水資源量3480 立方米,而北方地區,人口占全國的44.4%,耕地占全國的59.2%,水資源僅占全國的l4.7%。人均水資源量747 立方米,由此可以看出南方地區是人多、地少、經濟發達、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而北方地區人多、地多、經濟相對發達、水資源短缺的地區。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均衡

在南方多水地區,水的利用率較低,如長江只有16%,珠江15%,浙閩地區河流不到4%,西南地區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區,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達到67%,遼河流域達到68%,淮河達到73%,黃河為39%,內陸河的開發利用達32%。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淺層地下水利用率達83%,黃河流域為49%。水資源分布較多的地區開發利用率卻低于水資源相對較少的地區,這樣的開發利用是及其不均衡的。

二、 水資源匱乏的原因

(一)水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導致了水資源的稀缺

究其本質來說,正是由于水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水資源的及其稀缺。地球上水的總量是一定的,而且飲用淡水的總量就更少了。隨著利用率不高以及浪費水資源的情況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的缺乏問題日益明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很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

(二)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使水資源更為短缺

在自然災害中,對水資源影響最明顯的要數少雨和干旱了,近年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減少直接導致了干旱,我國大多數地區處于持續干旱的情況,使水資源越來越緊缺,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省水資源總量排全國第三、人均占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連續三年的干旱,60年不遇。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很多河塘干涸,水井干枯,造成了600余萬人飲水困難,3000萬畝農田受災。不缺水的地方突然遭旱,云南正在遭受史無前例的水荒。不究其造成干旱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但可以看出干旱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是多么的嚴重。又是由于水資源的短缺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顯得日益嚴重。

(三) 水污染日益嚴重,可用的水資源少之甚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水資源的污染情況日益嚴重,受污染的河流越來越多,威脅著人們飲水和生存環境,日趨加劇的水污染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成為人類健康、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0%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的水資源污染事件,讓人們感到痛心和擔憂,2003年3月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的南部海岸已先后4次遭受赤潮襲擊。[2]再如2012年的廣西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廣西龍江河拉浪水電站網箱養魚出現少量死魚現象,據檢測龍江河宜州拉浪碼頭前200米水質重金屬超標80倍。時間正值農歷龍年春節,龍江河段檢測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飲水安全遭到嚴重威脅。2012年的江蘇鎮江自來水污染事件,鎮江市民發現自來水中帶有刺激性異味,后經證實該市水源遭苯酚污染。使市民飲用水嚴重受到威脅。2011年云南曲靖鉻污染事件,由于鉻渣的隨意亂倒,導致了鉻渣污染事件的發生。共造成傾倒地附近農村77頭牲畜死亡,叉沖水庫(實為小壩塘)4萬立方米水體和附近箐溝3000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這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在近年來舉不勝舉,我們的水資源正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水污染導致環境質量降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降低了水環境本身所具有的資源價值;二是降低了環境系統所提供的舒適性服務,同時削弱了環境系統本身的生態服務功能。[3]

(四) 人口數量的增加,對水資源的的需求增加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國淡水資源總量雖然不低,但由于開發利用率不高,使得人均資源量很低。就人口對水資源的影響而言,每增加一個人口,就意味著減少一份資源。雖然中國的人口經過20多年生育率長期持續下降,人口數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仍有一定的增長慣性,預計2050 年增加到16 億左右。而水資源究其本質又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但經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人為的使水資源重復利用,達到水資源人為的再生,若水資源的這種再生速度落后于人口的增長速度,那么將會引起人均水資源量的再次下降。因此,人口數量的增長給水資源帶來的沉重負擔。

(五)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沖擊

水資源和經濟的關系是一對矛盾關系,一方面水資源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又會產生一些水資源問題,如水資源的的污染,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合理,造成水資源的無故浪費等等。經濟的發展從來都是要以一定的環境犧牲作為代價的,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撐點,隨著工業的發展,對水的消耗量增加,同時有些工廠將其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對水質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兼顧水資源的保護,那么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六)現行法律體系的不完備

我國現行的有關水資源保護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這些法律法規雖然涵蓋了水資源保護的大多數內容,但也都還有不夠健全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為嚴重突出。以上所說的四部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具有同等的效力等級。但是從實踐來說,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顯然都不是同一層次的問題,應分屬不同的效力等級。其次,目前我國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主要停留在水質保護層面,對水量的保護尚未作出明確的規定。這些法律體系的不完備,也使得在水資源保護上存在一些漏洞和空白。

三、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律對策

(一)、制定相應開發利用水的法律法規,規范用水

可持續利用水資源實質也是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就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水資源的短缺。對于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法規目前是一個空白,以法規為保障,建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規及其政策體系。依法治水、依法管水,這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水管理體制不順,地表水與地下水,供水與用水、排污與治污等部門和條塊分割的“多龍管水”體制已嚴重制約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導致人為不合理的水事活動,增加地區間的水事糾紛,甚至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加快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法規及其政策保障體系迫在眉睫。在水資源危機日益嚴峻情況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資源立法并加大節水執法力度,運用法制手段嚴格規范、約束和治理用水行為,引導正確的用水理念,將成為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必要途徑和有效突破。[3]

(二)、建立合理的關于水資源的水權制度

為了更好的保護水資源,國外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了多種“水權”。包括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用益權)、支配權、經營權、水運權、水電權等等,法國環境法第210.1條規定“水體為全民族的共同財產?!薄叭巳司袡嘧裾辗?、法規及以往制定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水。[3] 目前我國水法只對水體所有制作了規定,對于水權尚未有明確的規定。我國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法律制度很容易形成政府供給資源的制度模式,而忽視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包括取水權、經營權等等)的價值。而水權也可以理解為公眾所享有的清潔水健康生活的權利。是人們說應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因此建立相應的水權制度,不僅可以保障人們的權益,同時也可以保護水資源。

(三)、加強污水排放的監管力度,明確環境責任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廠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有些工廠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造成了大幅度的水質污染,嚴重威脅到人們用水的安全。相關環保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力度,在源頭上杜絕污染源。此外應當加強立法對水污染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在行政責任方面,水污染事故處罰制度在處罰依據、罰款數額、對環境損害本身重視程度等方面細化,不僅如此,明確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定職責和法律責任,促使行政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執行保護水資源的法律職責。

(四)、法律法規應對一些細節問題具體化

對于一些用水量大的企業,由于其用消耗水量較大,由于目前法律尚未對其用水作出限制,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在用水許可制度的基礎上,對其用水量作出相應的限制,這種限制還表現為應當強制其對耗費的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對這些企業調高水資源的價格,由于水資源價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成本,那么為了節約成本,這些企業就會縮減用水量,或者重復利用其已經消耗的水資源,這也是節約水資源的一種做法。

(五)、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民節水意識

保護水資源重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部公民的共同任務,有關環保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讓公民知道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公民水資源短缺的憂患意識,這樣對于保護水資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樣也有利于執法人員進行執法和監督。(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顧德偉.水為發展服務[N].科學時報.2003-03-25.

[2]黃嵴.赤潮突基北海南岸[H].中藹環境報,2003一04—25.

[3]北京市城市用水辦公室.北京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J].節能與環保

[4]黃錫生 李希昆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5

[5]王明遠.循環經濟背景下水資源立法的健全與完善[C].南京: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研究——2008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

[6]趙國青主編、文伯屏、從選功、金瑞林、蔡守秋《外國環境法選編》[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歡
水資源利用污染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珍惜水資源 保護水環境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淺議我國水資源的刑事立法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